书城童书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2951800000025

第25章 神秘莫测的可怕宇宙(4)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各行星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处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是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逐渐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

3.分裂说

这种假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在自转的过程中,赤道上的一大块物质被抛出。太阳的引力和离心力吸引了这块物质使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不断地围绕地球旋转,同时吸收宇宙里的其他物质逐渐变大、冷却,最后形成了月球。但经过对人类登月后带回的大量月岩的检测,人们从中发现了很多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元素,这说明月球和地球并非原属一体。

4.冲撞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关于月球成因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大约是在46亿年前,一个大小与火星相似的星体强烈划过并碰撞地球,结果地球被撞出了轨道,火星大小的天体也碎裂了。那些飞离的气体、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围,通过相互吸积,先形成几个小天体,之后像滚雪球似的形成了月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种碰撞学说。宇航员们从月球上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标本,这些标本中所含的矿物质和地球上的非常接近,因此科学家们确信,地球和月亮有着共同的起源。冲撞说也还缺少观测证据,所以还没有被科学界最终确认。

总之,有关月球的起源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一位科学家说过“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天文、地理常识告诉我们,自然形成的天体几乎都是实心的。只有人造天体、卫星、宇航器才可能是空心的。那么月球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呢?

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的早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

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中空的。当宇航员乘登月舱返回指令舱时,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这次月震持续55分钟以上,而且由月面地震仪记录到的月面“晃动”曲线是从微小的振动开始逐渐变大的。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随后飞离地球进入月球轨道,宇航员们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当时的撞击相当于爆炸了11吨TNT炸药的实际效果,撞击月面的地点选在距离“阿波罗12号”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140公里的地方。这次震动持续了3小时20分钟。

“阿波罗13号”之后,进行月震实验的是“阿波罗14号”的S-4B上升段,仍采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其撞击月面。月球像预料的那样再次震颤起来,持续了3个小时。

“阿波罗15号”在继“阿波罗14号”之后又做了人工月震试验。“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最远传到了距撞击地点1200英里远的风暴洋。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地震波只能传播1-2千米,也绝不会出现持续1小时之久的振动。试验表明,地球(地表下由地壳和岩浆组成的实心体)在地震时所发生的反应与月球在发生月震时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不会持续这么久。

几次人为的月震试验和根据月震记录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月球内部并不是冷却的坚硬熔岩。科学家们认为,尽管不能得出月球这种奇怪的“震颤”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完全空洞的结论,但可知月球内部至少存在着某些空洞。

根据上述事实,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依尔·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大胆地提出“月球是空心”的假说,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如果月球里面确实空心,且有外星人居住,则月球来到地球旁应比地球晚25亿-30亿年。但这个结论还有待验证,因为从宇航员由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看,又证明岩石中有70亿年前生成的证据,这比地球和太阳年龄(46亿年)还古老。这里奥妙何在?尚待研究。

月亮正一点点远离地球

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于2003年初公布说:“以后人们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我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美国两位地理学家通过对鹦鹉螺化石的研究,发现月球确实正在远离地球。这两个科学家观察了现存的几种鹦鹉螺化石,发现其贝壳上的波状螺纹具有树木年轮一样的性能,螺纹分许多隔,虽宽窄不同,但每隔上细小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农历一个月的天数完全相同。观察发现,鹦鹉螺的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每月长一隔。这种特殊生长现象使两位科学家得到极大启发,他们又观察了古鹦鹉螺化石,惊奇地发现,古鹦鹉的每隔生长线数随着化石年代的上溯而逐渐减少,而相同地质年代的螺壳生长线却是固定不变的。研究显示,现代鹦鹉螺的贝壳上生长线是30条,新生代渐新世的螺壳上生长线是26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侏罗纪是18条,古生代石炭纪是15条,奥陶纪是9条……由此推断,在距今4.2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有9天。两位地理学家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原理,计算了那时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得到结果是,在4亿多年前,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7000万年以来,月亮在以每年94.5厘米的速度离地球而去。

自从地球上产生人类,月亮就一直伴随着地球。从它开始围绕地球转第一圈的时候起,就已经存在着离开地球的可能,只是因为它被地球强大的吸引力给“挽留”住了,所以没有能走脱。

科学家得出的月亮脱离地球的速度虽然不同,可是一致的是,月亮正在缓慢地离地球而去。天长日久,总会有一天,月亮会离地球越来越远,逃之天天。当然我们也不用杞人忧天,因为那将是千百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以后的事。到那时候,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也许有可能用自己的办法挽留住月亮,让这颗美丽的星球永远陪伴着地球。

银河系中还有其他生物吗

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我们人类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有没有类似人类的智慧生物呢?

智慧生物的繁衍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寻找智慧生物,就先要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以地球上产生生命的标准来说,作为先决条件的是,这种生命离不开液态水。我们想知道,在某行星上是不是已经存在类似人类甚至进化阶段更高的生物。不论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像地球上那样长的演变年代看来总是必需的。

南非德兰士瓦省翁弗瓦赫特的发掘结果告诉我们,早在35亿年前的地球上就存在过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蓝藻,而人们估算的地球年龄只比这个数字大10亿到15亿年。所以我们要搜索的对象是周围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使原始生物至少有40亿年之久能稳定地向较高级生物进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