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产妇保健1000问
2951200000039

第39章 产后保健要科学(8)

接生时要仔细检查娩出的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怀疑有胎盘遗留者,可借助B超检查确定或直接刮宫;要预防及控制产后感染;做剖宫产一定要有适应证,不能滥做,并要注意手术操作质量。产妇在产褥期无论何时只要有阴道出血活跃,超过正常月经量,就要到医院急诊检查,以免耽误治疗。如阴道排出肉样组织,要保存在70%酒精或白酒内送交医生检验。

什么原因可引起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在分娩时或分娩后6—8周内,由于细菌侵入产道引起的炎症。过去它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引起产褥感染的原因,一是致病菌的存在,二是产妇产时、产后存在发生感染的条件。

平日妇女阴道内寄生着一些有致病能力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分娩前性交、产时接生人员带菌、接生物品消毒不严、产后外阴不清洁、会阴垫未消毒等均可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厌氧链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产后阴道伤口、宫颈裂伤、胎盘剥离创面的暴露,加上恶露,如果产妇具备感染诱因,如体弱、慢性病、贫血、产程过长、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在宫腔内以及手术产等,都会降低产妇抵抗力,阴道的细菌及外来细菌会在产道内繁殖,最后引起感染。轻度炎症可局限在产道,重度的感染则会继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等,危及产妇生命。

产褥发热就是产褥感染吗?

产褥发热和产褥感染不是一回事。凡在分娩24小时后到10天内,有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就称为产褥发热。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的产道感染。大多数产褥发热来自产道感染,但也可来自感冒、急性乳腺炎、泌尿道感染、产后中暑。

产妇在产褥期发热,要问清症状,仔细检查身体,才不致误诊、漏诊。

产后出血可以预防吗?

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要从怀孕早期开始。

产前检查发现贫血和血液病要积极治疗,双胎、羊水过多、肥胖、前置胎盘等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在临产时要做好输血准备。对临产的产妇要仔细观察产程进展,细心护理,保证产妇充足的营养、水分和休息,消除她们的紧张情绪,接产时要适时地给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切忌粗暴牵拉脐带、揉挤子宫,以免妨碍胎盘正常剥离。胎盘娩出后要检查其是否完整,有胎盘或胎膜部分残留时,要及时刮宫,清理子宫腔。仔细检查产道有无损伤,要正确缝合伤口,彻底止血。做剖宫产手术要有适应证,手术时避免切口撕裂,术后预防感染,警惕并及时识别羊水栓塞。搞好这些预防措施,才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什么叫生育性肥胖症?

由于生育而引起的肥胖称为“生育性肥胖症”,也叫“母性肥胖综合征”,这种肥胖综合征的发生同妊娠引起的丘脑下部功能紊乱,特别是脂肪代谢失去平衡有密切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这种由生育引起的肥胖综合征与生育的次数成正比,生育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由此,国外许多妇女自愿不生育和少生育是有一定原因的。

怎样预防生育性肥胖症?

为防止生育后过度肥胖,首先必须适量饮食,尤其吃鸡、鸭、鱼、肉、蛋等高蛋白食品时,要有节制,合理配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产后早活动,适当锻炼,坚持做产褥操。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是怎么回事?

孕妇阴道内寄生的细菌及外来细菌侵入产道,会导致程度不同的产道感染。子宫内膜和胎盘剥离处的炎症如得不到控制,就会侵犯子宫静脉并扩展到盆腔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下肢静脉等处,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有盆腔静脉炎和下肢静脉炎两类。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常在产后1~2周出现持续高烧或发冷发热交替发生;一侧下腹部可有较深的压痛或子宫触痛;也有的仅表现为发热,腹部查不到什么异常,如果使用抗生素不能退烧,而加用抗凝药物肝素后疗效明显,常提示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的存在。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在产后7~9天出现低烧、心率快。

根据血栓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部位疼痛症状。小腿部位血栓,可引起腿肚、脚底疼痛和压痛;大腿部位的静脉血流障碍,引起整个下肢肿胀、发硬、皮肤发白,肿胀消退很慢。小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比较容易脱落,沿静脉上行引起肺栓塞,后果严重。

产后精神病是怎么回事?

产褥期受某些因素诱发而出现的精神病状态称产后精神病。发病高峰在分娩后3~7天,产后2周内发病占半数以上,产后4周内发病占80%。有人认为,这和产妇的遗传素质或激素活动有关,但精神上的严重创伤,产褥感染的毒性反应,难产手术的刺激,失血过多引起的垂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是诱因。

产褥期精神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以忧郁状态居多,多在产后1周内发病。产妇情绪低,悲伤流泪,言行迟钝,厌食,失眠,渐渐出现焦虑、激动、自责、惧怕婴儿受到迫害等。

一般经及时心理治疗,配合镇静药物,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

产褥感染的毒性反应引起的精神病,发病急,情绪焦躁,易发怒,多说多动,说胡话,生活不能自理,除使用抗生素外,睡眠疗法效果较好。产褥期精神病初次发作者治愈率达40%。

产妇如何预防产褥中暑?

产褥中暑是指产妇在室内高温闷热环境下,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产后产妇体内潴留的水分需要排出。因此有显著的利尿现象,出汗也特别多,可以经常见到产妇衣、被为汗水浸湿,夜间尤甚。出汗也是一种散热方式,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时,机体依靠大量汗液蒸发进行散热。但是一些旧风俗习惯却要求产妇密闭在家中,由于住房矮小,室温过高,湿度很大,产妇出汗散热又受到严重阻碍,将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常,出现高热、水盐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病变。产褥感染患者发热时,更容易中暑。

产褥中暑常有先兆症状,如大量出汗、四肢乏力、口渴。如未及时处理,则体温上升、面色潮红、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加重、脉搏细数、血压下降。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出现昏迷、谵妄、抽搐,皮肤转为干燥,全身无汗。如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内即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即或幸存,也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产褥中暑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告诫产妇必须破除旧风俗习惯,居室要通风,衣着要适宜。此外,还要预防和积极治疗产褥感染。

当产妇发生产褥中暑时,应迅速降温,积极防治休克。首先将病人移置凉爽通风的地方,全身用冰水或酒精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部放置冰袋,并用力按摩四肢,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淤滞。

初产妇患乳腺炎时宜采取哪些保健措施?

急性乳腺炎俗称“奶疮”,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初产妇。乳腺发生急性炎症时,全身畏冷,发热,食欲不振,患侧乳房局部有红、肿、热、痛,同时腋窝淋巴结也可肿大疼痛。如不及时治疗,1~2周后可能导致局部化脓,乳腺组织破坏,溃烂流脓。乳腺破坏广泛的,即使治愈后,乳房萎缩,乳汁分泌功能减退,有的还可形成乳漏,使伤口长期不愈,给病人的健康和孩子的喂奶带来一定的影响。

乳腺发炎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乳汁的淤滞;二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的乳汁,若乳管不通畅或喂奶时未将乳汁吸尽,乳汁就会积聚在乳腺内形成小凝乳块,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初产妇乳汁分泌旺盛,缺乏哺乳经验,易造成乳汁淤滞;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嫩,容易破伤。加之产后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消耗,导致体质较虚弱,抵抗力降低。此时若有乳头皮肤皲裂、破损,或局部卫生注意不够,病菌很易侵入乳腺。有的母亲喜欢躺在床上喂奶,甚至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这样更容易造成乳汁排出不畅并使细菌有了可乘之机。民间称急性乳腺炎为“吹乳”,认为是孩子将口里的“热气”(婴儿口腔的细菌)吹进乳房而发病,便是这个道理。

以下几点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

(1)重视喂奶前的准备

快做妈妈了,应做些哺乳的准备工作。最好在临产前一星期,常用热毛巾、肥皂水、淡盐水洗擦乳头,让乳头皮肤锻炼得较坚韧。但不宜用酒精擦洗,因酒精会使皮肤变脆,容易皲裂。发现乳头凹陷,要经常将它提出来,便于孩子吸吮。

(2)注意喂奶的方法

喂奶以坐式为好,且要定时,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未吃完的乳汁应吸出或用手挤出。喂奶前后都要保持乳头的清洁。不让孩子含着乳头玩、睡觉。

(3)及时处理乳头皮肤破损

乳头皮肤破损时,一般可搽1%紫药水或四环素软膏。如有皲裂或小溃疡导致吸疼痛者,可暂停哺乳数天,并用3%硼酸水洗乳头,或涂碱式碳酸铋蓖麻油。同时每日将奶挤出或用吸乳器吸出。也可以在乳头上套一个橡皮奶头再行喂奶。

(4)注意乳房按摩

如果出现乳管不通、乳房发胀发硬、阵阵抽痛,可进行乳房按摩、顺理,将淤滞的乳汁挤出。同时注意是否有炎症存在,如有,要抓紧治疗。

产后如何预防颈背酸痛?

产妇在哺乳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发生的原因如下:

首先是产妇不良的姿势。一般产妇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

其次是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的影响。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比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女性(会计、打字、编辑、缝纫),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

还有自身疾病的影响。一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乳头,这就迫使母亲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病等,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臂、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

在明白颈背酸痛的原因后,即可找出预防的措施。如及时纠正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小孩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不要习惯于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另外,要防止乳头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消除诱因。最后,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产后腰腿痛宜采取哪些保健措施?

此病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主要原因如下:

①产后休息不当,过早的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②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髂关节的正常运动所致。

③产后起居不慎,闪腰,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使产后更剧烈。

产后腰腿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且日夜不断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产妇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不要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姆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有何产后防病良方?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用”,妇女产后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血有着密切关系。

产妇分娩时由于产道损伤出血以及产后腹腔压力的突然改变,会使气血耗损,宫缩无力,恶露排出不畅,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头昏眼花、心慌气短、困乏无力等。为此,调治产后气血,加速产后宫缩,清除宫腔淤血,是防治产后并发症的关键。清代名医傅青主认为:妇女产后由于官腔恶露不尽,体内新血难生,机体也就难以及时恢复,是产后发生其他疾病的根源。故产后宜服生化汤: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14粒(去皮尖冲碎),炮姜1.5克,炙甘草1.5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3天。方中的当归芦温无毒,为主药,当归、川芎、桃仁合用,能生新血,活气血,化淤血,润肠通便,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补中益气。根据临床经验和现代药理分析,生化汤是生血活血,加速宫缩,清除宫内恶露,恢复产妇健康,防治产后并发症的有效良方。

四、产后恢复

产后母体变化及表现有哪些?

产后一般在医学上叫做产褥期,就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器官恢复正常状态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8周。

产后母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有些变化会反映到人体的外表。因此,只有了解这些正常的生理变化,产妇及其家人才能判断是正常现象还是患了疾病,以便预防产后疾病的产生。产妇在产褥期的生理变化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殖系统的变化

①子宫的变化。产后变化最大的是子宫。

子宫体:怀孕足月时子宫重约1000克,产褥期结束时逐渐恢复到未孕时的重量约50克。容量从足月妊娠时约5000毫升恢复到未孕时的5毫升。待胎盘娩出后,子宫底高度为平脐偏右,以后子宫逐渐缩小,每天子宫底下降1~2厘米,1周左右降入骨盆腔,与耻骨联合(即毛际处)横骨平,在产后6—8周恢复到正常大小。子宫体的这个变化过程在医学上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颈:产后子宫颈柔软、充血、水肿,子宫颈壁很薄,皱起如袖口,呈空腔状态,5~10天能恢复原来形状,产后7~10天左右子宫颈内口关闭,大约1个月时间,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分娩时的损伤,初产妇的子宫颈失去原来的圆形(未产形)而变为横裂形(经产形)。

②阴道的变化。产后阴道壁变松,阴道皱襞减少,阴道内的黏膜平坦,犹如绝经后的妇女。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道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黏膜、皱襞于产后3周重现。但一般来说,阴道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只有在停止哺乳以后,卵巢恢复正常功能,在激素的作用下,月经来潮,阴道黏膜才逐渐恢复正常。

③外阴的变化。分娩后的阴道外口充血、水肿,2~3天后自行消退。阴道后联合多为愈合伤痕,是为经产特征。

(2)乳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