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妇女百科全书
2951000000050

第50章 卫生与保健(1)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指的是伴随着月经周期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一般在行经前7~14天出现,行经后消失。

首先是精神方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易怒、烦躁不安、全身乏力、孤僻多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其次是全身性水肿,是患者体内水盐潴留而形成的。往往由于盆腔的充血水肿,引起下腹部沉重感、腰背钝痛;由于颅内充血水肿,引起偏头痛;由于胃肠道充血水肿,引起食欲减退和排便习惯的改变等。

另外是乳房的变化,乳房肿胀,有时乳房内出现疼痛的小结节,行经后自然消失。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不仅给女青年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往往会影响性格的发展,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因此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办法,对症下药,给予及时的治疗。

针对水盐潴留的治疗,大约在行经前10天,吃清淡些的食物,减少食盐的摄入,同时服用利尿剂,以利于水分的排出。用双氢克尿噻25毫克和氨苯喋啶50毫克合用,根据水肿情况,每日服1~3次。

对精神方面的症状,可服用镇静药,如安定2.5毫克,每日3次;口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头痛、腰痛、关节痛可服去痛片等止痛药。

也可用内分泌治疗,甲基睾丸素舌下含服,每次5毫克,每日2—3次;或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周注射2次,从经前1~2周开始,对乳胀效果明显。从经前1—2周开始,每日或隔日肌内注射黄体酮10—20毫克,连用5~10次,颇有效果。

另外,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也十分重要。

痛经

有些女青年在经前或行经期间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疼痛,甚至影响正常学习和工作,这种异常情况就是痛经。疼痛常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而阵发加剧,有时放射到阴道、肛门及腰部,并可引起尿频和排尿感。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脚冰凉、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昏厥。

女青年发生的痛经,一般都是功能性的,多见于未婚、未孕的女青次服1片,每天2~3次;阿托品能够缓解子宫肌肉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减轻或消除疼痛、恶心、呕吐现象。也可以口服颠茄片,每次2片,每天3—4次;或服消炎痛、去痛片等。中药有痛经丸、当归丸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如果生殖器官患有慢性病,应积极治疗,以减轻盆腔充血。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像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应早日去医院妇科请大夫确诊,施行必要的根治手术后,痛经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闭经

年满18岁的女青年,一直没出现过月经初潮的,称为原发性闭经。从生理上讲,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月经的正常来潮,有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能起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导致青春期无月经。常见的原因可分以下三个方面。

心理因素。有的女青年由于学习过度紧张,精神上受到某种不良刺激,使情绪低落,过分忧伤等,影响中枢神经——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的正常调节,而发生青春期无月经。

疾病因素。少数女青年正在青春发育期,突然患有结核病、重度贫血、心脏病、营养不良症等,也会导致青春期无月经;其他内分泌腺,如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功能紊乱时,也可影响丘脑下部的调节功能。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一种是真性原发性无月经,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无卵巢、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先天性无子宫、子宫严重发育不良等。这样的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除无月经外,如果卵巢发育不全,也不会出现女性体形;如果卵巢发育正常,还可以出现女性特征,但却闭经。另一种是假性无月经,实际上,子宫内有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只是没有排出体外。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子宫颈闭锁、先天性无阴道、阴道横隔、处女膜闭锁等。这样的女青年通常会出现周期性的腹痛,是由于通路受阻,而致经血无法流出。

治疗办法应对症治疗,属于前两种原因的可保持乐观情绪,根治本身的慢性疾病;属于后一种原因的,要到医院妇科仔细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是一种原虫。由滴虫寄生在阴道内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

主要症状:阴道分泌物较多,呈泡沫状,乳白色或黄色;阴道黏膜水肿、充血,或有出血点;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疼痛;如果尿路也受到感染,可出现尿痛、尿频,有时有血尿;少数病人还有全身无力、腰酸及下腹痛等现象。不过,也有不少感染滴虫而阴道无炎症反应的带虫者。

滴虫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或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便桶、游泳衣、游泳池、公共洗衣盆、医疗用具等间接传播。因此,预防隔离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患者的内裤、毛巾,要用开水烫洗;②治疗期间,禁忌性生活,丈夫也要进行尿液检查,如有滴虫,应同时治疗;③做好卫生宣传,积极开展普查普治工作。妇女要定期检查白带,发现滴虫,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源;④公共厕所应改为蹲式,大小便后,使用消毒卫生纸,并从阴道向肛门方向揩拭;⑤提倡淋浴,公用浴巾、浴盆和游泳池要定期消毒。

治疗办法:常用的口服药为灭滴灵,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后,可能有些胃肠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局部常用药有滴维净片、卡巴胂片、灭滴灵等,每晚塞入阴道1片,10天为一个疗程。塞药前,先用肥皂水擦洗阴道壁,再用1%乳酸或0.5%醋酸冲洗阴道,可提高疗效。将黄连、黄柏、苦参、蛇床子、白头翁等浓煎,灌洗阴道,也有一定效果。

应注意,此病容易治好,也容易复发,所以治疗结束后,也应在每月月经结束后去医院检查一次,连续3次复查都为阴性,方为治愈。同时,妻子患病,丈夫同治,才能防止愈后复发。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霉菌中的一种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和滴虫恰恰相反,这种念珠菌在酸性环境中特别容易生长,所以,孕妇容易患此病。

主要症状:外阴瘙痒,严重时,使人坐立不安,甚至影响工作和睡民。如果经常用手搔搓,使局部糜烂、溃疡,则更感到灼痛、尿痛、尿频及性交疼痛。同时,阴道内分泌物增多,像白色豆腐渣—样。妇科检查时,可发现阴道壁充血、发红,表面有斑斑点点的白膜覆盖。

传染途径:通过接触传播。特别要提出的,如果婴儿患有鹅口疮,母亲不注意卫生,也有将婴儿口腔内的霉菌带入自己阴道的可能。

经化验,白带中找到白色念珠菌后,如果本人正在应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应当立即停药。霉菌生存力很强,抗干燥,对白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的抵抗力也很强,但加热到60℃,1个小时即可杀死。所以,患者的内裤,用过的毛巾、浴盆,均用开水烫洗。

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变阴道的酸碱度,造成不利于念珠菌生长的条件,及时应用杀菌药物。可用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小苏扣冲洗外阴及阴道,10次为1个疗程。这样可降低阴道的酸度。冲洗后,用1%龙胆紫涂抹外阴、阴道,隔天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为了防止过敏,第1次涂抹时面积不要太大,没什么反应时,再扩大涂抹面积。还可选用制霉菌素、曲古霉素,每晚1粒塞入阴道,10次为一个疗程。感染严重时,也可同时口服制霉菌素,每日2~3次,每次50万单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抗生素类药物。

经过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必须复查白带,即使白带中已经找不到霉菌,最好还要随访3个月,每月检查一次白带,找不到霉菌,才算治愈。

外阴瘙痒症

外阴瘙痒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也是妇女各种外阴疾病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其特点是外阴部位特别痒,非挠不可,严重时患者非常痛苦,影响学习、工作和休息。

外阴瘙痒症可分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的原因:

局部原因有:

(1)外阴白斑。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且生2胎的经产妇发病率较高,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主要症状是外阴皮肤干燥,肥厚、变粗、发自、萎缩、丧失弹性,重者出现皲裂及溃疡,引起严重的刺痛以及性交疼痛和排尿障碍。

(2)外阴皮炎。病变主要发生在大阴唇内侧及阴唇间沟,有时波及肛门周围,这是由于不注意经期卫生和局部清洁卫生所造成的。另外,多汗、肥胖,或者内衣过紧使局部皮肤经常受摩擦也可引起皮炎。

(3)过敏反应和化学性刺激。如冲洗外阴和阴道的新洁尔灭、呋喃西林、高锰酸钾等,阴道内用的磺胺、避孕药膏等药物,以及塑料月经垫、化纤内裤、碱性肥皂等,均可引起外阴部过敏反应或刺激皮肤造成瘙痒。

(4)女阴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外阴白色病变等,或者尿瘘、尿失禁、粪瘘、肛裂、肛瘘等,尿、粪刺激外阴。

(5)寄生虫病。如蛲虫、阴虱等的刺激。

从全身原因来看,患糖尿病的妇女,由于糖尿的经常刺激,或因伴发霉菌性阴道炎,而引起外阴瘙痒;黄疸、核黄素缺乏、贫血、白血病等常常用的涂药很多,有各种中药栓剂,铬酸局部治疗效果也很好,子宫颈电熨也可行。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或盆腔腹膜发炎时,统称为盆腔炎。有急慢性两种,炎症可局限1个部位或波及几个部位。

急性盆腔炎感染一般可发生在下列情况:

(1)分娩、流产与手术之后。如分娩时软产道裂伤,难产动手术、流产刮宫时也常有损伤,只要有致病菌带人伤口,就会迅速繁殖而引起子宫发炎,并进一步经血管与淋巴管或者直接扩散到输卵管、卵巢或盆腔结缔组织,而造成广泛的盆腔炎症。

(2)淋菌感染。淋菌可通过性交进入阴道,到达输卵管引起发炎、粘连和封闭管口。甚至由卵巢入盆腔,引起整个盆腔发炎。

(3)继发于其他感染。

主要症状:盆腔急性发炎时,有发热、寒战、食欲不振、下腹疼痛、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有腹膜发炎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果膀胱受刺激,则尿痛、尿频;直肠受刺激,则腹泻。妇科检查时,子宫颈充血、水肿、触痛明显,子宫增大、压痛,两侧增厚或有肿块且触痛。

预防办法:①要注意经期和孕期卫生;②行经期间和妊娠后期禁忌性生活;③注意产褥期卫生,采用新法接生;④妊娠以后,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流产先兆时,应马上到医院就诊;⑤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⑥患了急性盆腔炎时,应用抗菌消炎药治疗,并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的局限性;⑦多饮水,补充营养;⑧腹痛严重时,可酌情服用止痛剂。

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因体质较差,病程过长,就会转为慢性盆腔炎。一般表现为慢性输卵管炎和慢性盆腔蜂窝组织炎。患慢性盆腔炎后,主要症状是腰酸、背痛、下肢不适或隐隐作痛,尤其在行走和工作后加重,手按下腹部时,感觉痛楚;有痛经、月经延长、月经过多等变化。在过度疲劳、健康不佳、性交以后,以及月经前后,往往有急骤发作,上述症状加重,还有体温升高、白带增多症状。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办法与预防急性盆腔炎相同。当急性发作时,必须先用抗菌消炎药物控制,待急性感染稍稳定后,再治疗慢性盆腔炎。要注意卫生,月经期充分休息,还可服中药。中药热敷和理疗,也有一定效果。

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俗称奶疖子。多发生在哺乳期内,由于不注意保护乳房,使细菌侵入而引起乳房急性发炎。

主要症状:乳房急性发炎之前,大多先有乳头疼痛、破裂、乳房硬块或胀痛的情形。然后,有怕冷、寒战的感觉,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患侧乳房疼痛不能按;表面皮肤发红、肿胀、发热,并有块状物在皮下出现,与皮肤相连;或者表面皮肤不红、不肿、不热,块状物部位比较深,与皮肤不相连,但是疼痛或压痛厉害;除此之外,同一侧的腋下,还会出现肿大或压痛的淋巴结。

如果治疗及时,体温会迅速下降,乳房红肿和硬块都会逐渐消失;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患侧乳房红肿将更厉害,硬块变大变软而出现波动,形成皮下或乳房浅部脓肿。最后脓肿向外穿破,或者向乳房内部扩张,病变范围越来越大,全身症状也越来越严重。乳腺一经破坏化脓,就有瘢痕组织生成,影响分泌乳汁的功能。

预防办法:加强乳头皮肤的耐力,使乳头外突,保持乳头清洁。尤其是初产妇,在妊娠后期一定要每天用肥皂和热水擦洗乳头,或用乙醇擦乳头,使乳头表皮增殖变厚。乳头发育不好、内陷或扁平的孕妇,在擦洗后,需将乳头轻轻外拉。分娩以后,更要保持乳头清洁,不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不让乳汁淤积,每次哺乳时,乳汁吸不完,应用吸乳器吸尽。如果发现乳房有硬块,需要局部热敷,使它软化,再用吸乳器吸出。

如果预防不周,得了急性乳腺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妇女病。脱垂的程度分3度:子宫下移,位置虽较正常低,但是子宫颈仍在阴道内,为1度子宫脱垂;子宫体到了阴道内,子宫颈突出在阴道外,为2度子宫脱垂;子宫颈和子宫体都脱在阴道外,为3度子宫脱垂。

发病原因:分娩时,由于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横膈过度伸展、撕裂、损伤,影响子宫支托,从而引起子宫脱垂;产后,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会向后倾斜,如果经常仰卧,更易发生;产后休息不好,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工作,咳嗽,便秘等都会促使子宫脱垂。

主要症状:有下坠感、腰酸,劳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严重时,自觉有块物从阴道脱出,随病情进展,脱出的块物渐大,并且不能自动回缩,必须用手推纳;脱出的子宫在外面,易破皮、感染,变得肥大,或溃烂而流出脓样的白带和血水。而且常使尿道弯曲和膀胱变位,因此,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都可发生。由于血液循环受阻,子宫淤血,还会引起月经过多。

预防办法: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和注意产褥期卫生。产褥期间要充分休息,增加营养,治疗便秘等疾病。

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很多,例如:

(1)针灸和中药内服,达到升提和收敛目的。

(2)提肛肌锻炼:坐在板凳上,两脚交叉,双手放在大腿上,交替做起立与坐下2种动作,每日2次,每次30~50回;闭缩肛门,每日2次,每次30~50回;小便时自动停止排便若干次。

(3)膝胸卧式:卧前,先把脱出的子宫回纳,往上送,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

(4)如果采取保守疗法效果不显著,可进行手术。

产褥感染

在分娩后,由于细菌侵入生殖器官而产生的炎症,称为产褥感染,也叫产褥热。在产后24个小时至10天内,每4小时量体温1次,如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可诊断为此病。因为产妇身体本来就很虚弱,抵抗力差,生殖器官还未恢复正常,一旦发炎,就比平时严重,也容易扩散,对产妇威胁很大,不仅直接危害健康,还容易留下病根,将来易发生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