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妇女百科全书
2951000000027

第27章 家庭教育(3)

病态的恐怖,是一个人对某些特定事物的一种无理由的恐惧。年轻人把他所有的焦虑,集中在一些他极力要避免的特殊情况或事物之上,几乎任何事物如猫、老鼠、蜘蛛、海、河流、闪电、黑夜、旷野、或孤独等等,都能成为这类事物或情境。

强迫行为

有病态恐怖的儿童,往往会把内心的恐惧转变为外在的事物,并借这种转变来避免焦虑。转变的另一方法是发明一种程式,使自己在专心举行这种程式时感到安全。通常,他觉得某种事情必须依照某种方式去做,不能有一丝轻微的错误,否则某种很不祥的事情就将发生。但他不能确切说明那种行为的目的,当然更不确知,如果不履行某种程式,究竟会发生什么后果。

一般说来,儿童都有一些较轻微而无害的强迫习惯。例如他必须怎样坐着才吃饭,或必须选择床的这头或那头才上床等等,都是常见的例子。但强制行为有时十分强烈,使儿童的全部行为都被他那“必须在一定方式之下去做”的需要所支配。

强制行为也经常见于晚上上床的时候。如脱衣服必须按照一个确定的程序,并且衣服必须照着某种方式挂起来。如果“程式”的—部分有了差错,全部过程就必须从头再来。太规矩的儿童

把用功、谨慎、有礼、服从而和悦的儿童包括在强迫行为的范围来讨论,或竟把它包括在不良适应的例证之中,似乎是错误的。其实这正好是他应该被讨论的地方。因为太服从和太好的行为,往往正是反抗内在焦虑的一种防御工事。有很多孩子都必须以特别的“善”来压制他所想象的“恶”;尽管他所想象的恶实际上是正常的。

这一类的强迫行为,常出现于春情发动期,随着性意识的增强而发生。当儿童发觉仅是服从和善良,仍不足以使他心安时,他在生活上就会增加许多无意义的小动作或“程式”,试图借它们来控制自己的性意识,不久,他就会陷入这种“程式”之中,耗掉所有,几乎不能再做任何有意义的事了。

15岁的林淑美是一个好学生,在班上的名次向来很高。虽然她在功课上已经费去许多时间,但她仍然坚持功课要做得绝对完美。她背诵着全部指定的作业,非把全部功课记熟才肯入睡。并且她养成了准备功课时的特别仪式:书籍必须依特别方式安排在桌上,铅笔必须依长度顺序排列,笔尖通通排在一头,纸张必须五张一叠的堆在一起。

实际上,林淑美是正在和内心的背叛命令、减轻工作、希望享受等冲动相抗衡。由于这些欲望与她的良知是冲突的,她为了防止良心与内在冲动之间的摩擦,只得借助于“程式”的作用了。

前面说过,强迫行为是将内在焦虑转变为外部环境的另—途径,尽管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履行这些“程式”的真正原因。但从已经接受帮助而克服了这类行为的儿童和青年那里,我们却可看出他是在试着保护他自己,亦即在对世界和自己证明他本身是纯洁而不是卑污的;是善良而非邪恶的。换句话说,有强迫行为的青年,必须证明他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对于青年们强迫行为的处理,就是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冲动是正常的,鼓励他们承认这些冲动的存在,和帮助他定下一个比较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而这,通常需要有心理学者或精神病学者的协助。

梦魇

另一种不良适应的表征,是周期性的梦魇。梦魇是可怕和危险事物的梦,青少年有时会在睡梦中讲话或惊叫,有时甚至可能在床上坐起来睁着眼,准备应付梦中面临的危险。第二天早上,他对于所做的梦,或许记得,或许不记得。

梦魇也可能是青少年对恐惧的唯一表示,表示他在清醒时已能成功控制了恐惧,当他入睡而放松防御时,他的意识便脱逃出来。在睡眠中出现的恐怖景象,很少是青少年所恐惧的真实事物。它们通常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真实恐惧的奇幻变形。这种不真实的形态,可以帮助青少年控制恐惧,不必去认清潜伏中的真实原因,而能够对自己说:“这只是一个梦罢了!”

很多例子证明,梦魇只是儿童某些焦虑症状的一个象征。它们可能频频发生,也可能非常严重,使儿童在夜间根本不敢入睡。有这情况的儿童,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

功课失败

焦虑是很常见的功课失败的原因。在焦虑恐怖驱迫下的儿童,经常显得神经过敏,精神不安,不能对任何事物作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他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企图控制他那矛盾的情绪。结果,他的学校作业因此而受到干扰,即使他有颇高的智慧,也不能做得很好。

在五、六年级之间,功课成绩的低落是很常见的。这时儿童必须应付许多内在的冲动,如果他是正常的和情绪健康的,通常在一、二年之内,当他已学会处理内在的问题时,便可脱出这个低潮。但是对于情绪烦扰的儿童,这种成绩的低落也许正是整个退步趋势的开始,结局很可能造成留级。多年来,师范教育已渐渐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功课失败往往与心理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个学生所需要的,并不只是更多的督促或辅导,而是帮助他去解决个人的问题。

过分活跃和反社会行为

一个孩子的极端不安与过度活跃,以及父母们所谓的“心神不宁”,通常都是由焦虑造成的。年轻人似乎不能安静地坐下,他必须常常在动;即使他坐着,也摇动他的两腿,挥舞他的两臂,或碰击他的膝盖。

虽然这些并非普通所谓的行为问题,因为他们并非故意捣乱;但他们却常常给教师们造成问题。例如不按顺序发言,身体盘曲在座位上,或踢动双脚,或经常找寻借口(去削铅笔、找字典、饮水、大小便)离开他们的座位等等,经常扰乱教室的常规和秩序。

这种无目的的活动,是儿童排遣自己焦虑的努力。如果强加制止,往往会使他内心的焦虑更为恶化,因而更增加儿童机械动作的需要。解决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发泄精力,诸如运动、社交、嗜好等方面,使他们能够得到满足和别人的注意。

处理“问题少年”的态度

对于青少年犯罪,成年人的反应往往是愤怒的:“那孩子是该教训教训了!”这是一般对青少年捣乱者的态度。但这种所谓“教训”,正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他早已感觉没有入爱他,并且每个入都在反对他;如果我们再施予处罚,便会使他的问题更加严重,并且恰好对他证明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别人都在怨恨他。—个孩子没有被爱的感觉,便不会去思考别人的权利,当然也不愿去学习自我节制。反过来说,只有当他考虑到别人的需要时,他才愿意控制自己的冲动,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世界上,实在有很多的“林立”,社会的确是冷淡了他们。所以“教训”绝不是解决他们情绪问题的办法。他们所需要的是社会给与的温暖、爱护、了解和友情。坚决的态度和管教当然是必要的,但永远不可缺乏这些温暖的性质。

青少年们的行为,也许鲁莽、骄傲、过度自信,好象是轻视成人劝告,也不在乎成年人的赞许。其实,青年是渴望成年人赞美的。可是有时我们吝啬于赞美,除非他做些使我们喜欢的事,或完全依照我们成年人的方式行动。我们普遍忽略的一点是:每一个青年,都需要觉得他只是因他的本相而被接受、喜爱、和赞美的。尤其是表现反社会行为和被恐惧与焦虑所驱迫的儿童,更特别需要得到“本来就应该被爱”的保证。

怎样去了解和帮助儿童

在前面,我们已经扼要说明了为父母师长者,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担负的任务。我们自己的标准、习惯、态度和信仰,大部分决定儿童在成人时期所将遵循的行为模式;所以儿童在成长历程中发生的心理问题,也可追溯到我们自己和儿童们之间的关系上。为了帮助儿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经常考查我们与儿童的关系;尤其我们教师和父母——须了解如何来帮助年轻人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所需的态度和知识。

我们曾经说过,对儿童的真实友谊和温暖感觉,是帮助他们的第一要素。真正的友谊是不能伪装的。我们对他和他的问题是否真正关怀,他能十分敏锐地觉察出来,除非和他有热切亲密的关系,否则就无法使他喜欢我们、信任我们。

成人的观察未必正确

不幸的是,有些成人总觉得他们必须站在高高的超然地位,来维持他们对儿童的尊严与权威。实际上,只有那些内心不安全的成人,才感觉自己有保留这条鸿沟的必要。大凡成熟的人,都能够依儿童水准来处理儿童问题,而无损尊严与权威,更不至于屈节或不诚实。

许多成人总觉得:他们替年轻人所定的规则、限制和要求,是完全正当妥贴的,如果遭到青年的反抗,便马上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但是成人可能而且常常是错误的。在我们和儿女的关系中,必须作真诚忠实的努力,以保持对新观念的容忍,和保留我们所定标准的弹性。

许多为父母者,忘记每一青年必须和各种各样的人们相处,他有他自己喜欢的朋友和伴侣。在他的朋友面前丢脸,是痛苦且耻辱的事。我们有时因为对他要求过多,强迫他去服从与他的同伴所履行的完全不同的规则与限制,以致迫使他来反抗。

例如,母亲要十岁的小波每天穿着成套衣服整整齐齐去上学,但其他小孩们都只穿着蓝色牛仔裤和运动衫。于是他们都叫他“小贵族”,并且残酷地揶揄他。小波因而感到很痛苦,甚至想到从家庭出走。后来他母亲的一个朋友问他长大后想做怎样的人,他激烈地说:“我要做一个浪游的工人!”

强迫儿童遵守和他的朋友大不相同的规则与标准,必会引起不快与反叛的行为。儿童固然希望我们的爱和赞美,但他也希望其他人的赞美和尊重。如果在订立标准和规则的时候,我们考虑他自己的一代对他的看法,那我们就是确实帮助我们的孩子了。

还有很多父母和教师,他们对待青年的方式,总是当他还是一个小孩,要他把全部时间中的活动都向父母说明,不许他有秘密,他总是被严格监视着。换句话说,很多青年所得到的自由,比他在幼年时所得到的还要少。有的父母许可十岁的儿童无拘无束的活动,当儿童达到青年时期,却把大批的规律搬了出来。

如果我们一直将子女当儿童看待,可能会摧残他们的情绪发展。从很多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青年对婚姻和作父母的责任难于适应,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青年期中应有的享乐、冒险,以及浪漫式的生活。我们不能使儿童依赖我们,借这方法来控制儿童。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该长久掌握他们的。得不到机会成长和独立的儿童,他的憎恨与反叛心理是必然的。

总之,对于青春期中的儿童,我们应该付出必要的信任,信任他们有思考及行为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担负更大的责任,而不是给他们更多的约束、禁止和限制。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时期。年轻人体会着情绪反应的全程。

使人困惑和厌烦的是儿童们的态度总是反复变化。一个青年可能在今天寻求父母和教师的劝告与帮助,并且表示永久的感激和很快就加以应用;但第二天,当你提供他以最小的建议时,他却可能不高兴,并且可能宣称他知道孰是孰非,比你这样落伍的人还知道得更清楚些。

父母和教师,如果要帮助孩子,必须想到并了解这些极端和突然的转变,正是他盲目摸索寻求情绪问题的答案的一种尝试。

他之所以从稚气的依赖摇荡到主动的反抗,是由于在他内心的两种相反的推动作用所造成的。一方面,他希望成长自立;另一方面,他希望仍然幼小,以逃避成年人的烦恼的责任——究竟他将转向哪一条路呢?向着成人还是向着儿童?他感到懊恼和不安。当成长的愿望占上风时,我们可以预料他将过度要求成人的权利,以及当他认为权利被侵害时的那种痛心疾首的情形。

一些必要的了解

对青年们来说,常态的行为和严重的情绪问题之间的差别是很微小的。因此,某一个症状的表现,并不一定表示严重的困难。至于什么情况的症状才算严重呢?这里有一些可循的规律。

1.任何一种症状,如果变成了儿童的永久行为,或同时出现许多症状时,父母和教师们就应该注意了。

2.当某一症状开始显著地干扰儿童的学习效率、或削减他的活动精力、或造成反社会行为、或使他过度退缩、或相反的过分侵略时,那么,他便需要帮助了。

3.还有必须注意的,是某种原已存在的行为明显地增加。

例如15岁的小强,他一向是严肃、勤勉、不很注意社交活动或体育活动的孩子。一连几个星期日,他都说不舒服,不想外出。不久之后,他开始诉说他不喜欢学校,每星期总有一、两天要找些借口故停留在家,睡眠时也极度不安。他的母亲好几次发现他独自坐在床上哭泣。最后,他完全拒绝上学,而愿意闲坐在家无所事事。这例子说明一种症状在慢性的扩张,到了必须请求专家帮助的地步了。

父母和师长必须注意那些害羞退缩的青年,别让他达到完全闪避朋友和家庭的地步,以免使他继续变为胆小的和仪式派的。换句话说,我们一度认为完全常态的—个行为模式,如果它变得过分或趋于极端时,可能就是一个问题的标志。

正确的管教方法

所有的教师都有假期,一天仅工作八小时。但是,身为儿女的父母,你所必须付出的爱心和耐心似乎是永无止尽的而有关如何教养。子女的理论也不断的问世,有人主张棒头出孝子的高压式教育,有人提倡温和放任、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在这许多理论之中,你又受到了考验。

其实,即使有一部绝对权威的书籍出现,你也无法完全遵照书上的指示来教导你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古今中外,过去未来,都不会有一个孩子和他完全相同,他的生活环境,他的父母的背景使得他与书上所举的范例截然有别。故而,理论虽然重要,若依你对孩子的了解来看,不适合施行于他身上,那么,遵照你自己的意见来教导儿女才是最正确的。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在他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之前,他有六个教养儿女的原则,每生一个孩子,原则就消失一个,等有了六个孩子以后,他连一项原则都没有了——的确,听从经验往往比拘泥于理论之中更为有益。

下面有十个正确管教儿女的方法,是活的经验说明,而不是死的教条理论,不妨参考一下:

1.不可纵容儿女,不要怕对子女说“不”。如果你对子女的行为不表赞同,不予否决就是鼓励这些行为。

2.不要在孩子疲倦、惊恐、心不在焉或有任何不愿意学习的心情下,对他做填鸭式的说教。因为这种教导无法进入他的神经中枢,甚而还会引起反效果。

3.要求不可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比方说,你不能要求一个两岁大的孩子整天安安静静地坐着,也不能要一个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永远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因为这些是超出他能力以外的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