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焦裕禄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2950400000029

第29章 暴风雨中探水情

1963年,秋汛提前来到兰考。白帐子猛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

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刚从秦砦回到县里的焦裕禄,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那时,焦裕禄正患着慢性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暴风雨中奔波,会加快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要亲自探一探水路。”

焦裕禄在电话上和其他几个常委商量说:“我建议县委领导同志立刻分头下去,一面领导群众排水抗洪,一面抓住时机,冒雨观察,查清水路。公社、大队的领导干部,也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去,认真地查看,详细地记载,就地绘图。要一段一段地看,一片一片地查,弄清哪里走水,哪里阻水,哪里需要挖河、开沟、架桥、扒口。”焦裕禄说完之后,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带领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冒雨出发了。

他们一出县委,就被暴风雨包围了,一出城区,就走进了汪洋大海。呈现在眼前的,是白雨茫茫,房倒屋塌,洪水横流,禾苗被埋在水底下。焦裕禄走在最前头,他试探着水的深浅,艰难地前进着。走了一段路,焦裕禄停了下来,抹抹脸上的水珠,语调轻松地说:“没这场大雨,咱们四个也难得凑在一起溜达溜达。既然出来了,咱们就一起走到头。”

跟在后边的一位同志说:“唉!庄稼全淹了,群众今冬的生活咋过呀!”

焦裕禄扭过头来,立即纠正道:“唉声叹气有什么用?老天爷也不会给咱送来小米。我们要夺丰收,只有坚决斗争,和天斗,和地斗。现在我们赶着水头,顺着水势,摸清它的情况,今冬明春挖好排水渠,明年它就不会再猖狂了。”

走着走着,焦裕禄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兴奋地招呼大家说:“嘿,你们看,这里有鱼。我们要看它朝哪里游,跟上它去找水的流向。走,咱们找到它的老家去。”

几个人注视着鱼的游向,渐渐看清了,这里的水是朝南流的。他们顺着水势走去,愈走水愈深,两只脚越走越艰难。随着水的深度裤腿也一截一截地湿了上来,已经湿过了膝盖。头上的暴雨,打在伞上、雨衣上,噼里啪啦地响着。他们一步一步地顺着水的流向走去。

焦裕禄走着走着,猛觉得肝部一阵剧痛,使他不得不停下脚步。一个同志赶紧扶住他说:“焦书记,您又趟水又淋雨,您的肝病又犯了吧!”又一位同志恳切地说:“您回去休息吧!留下的任务,我们一定保证完成。”

焦裕禄强打精神,硬朗地说:“你们总好唠叨我的病。要想改变兰考面貌,咱就不能歇着。当群众正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淋点雨,又算得了什么?走,不达目的,决不回头!”

同志们看见焦裕禄在泥水里艰难移动的样子,心里十分感动。于是,就跑到高粱地里,折了一根高粱秆,递给了他,既可以做拐棍,又可以探水路。

雨,下得更大了。前面的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焦裕禄首先下河,用高粱秆探测着深浅,摸索前进,终于找到了水头的去向。焦裕禄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洪水流向图,又在旁边画上符号,写上字。

前面的水越来越深,有些地方,正打着漩涡,泛着泡沫。他们四个人手牵着手,顺着水势,趟着齐腰深的大水,越过激流,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了被水包同的豆寨、杜庄、王孙庄,又走过了遍地积水的许楼、惠窑、高照头,趟过了无数条沟渠河道。每过一村,焦裕禄都要找当地的干部和老农,仔细地听取他们对根除内涝的意见。

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跋涉了方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全县的每条河流、沟渠、桥涵、闸洞,也都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