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四光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2950100000010

第10章 乘风破浪思潮翻卷

1904年暑期。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年仅15周岁的李四光从湖北顺长江而下赶到举世闻名的大上海。这里是本届留日学子汇集处所,来自各地的幸运青年即将在上海码头搭乘远洋轮船东渡扶桑。可想而知,同伴的心情都是特别舒畅的。李四光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相比之下他又多了一分憧憬与深思。

他记得,当年团风镇看见那只内河航行的轮船已经使自己大开眼界了,因此回家不久便兴奋地制作了轮船的模型,使小伙伴们无不看得心花怒放。当时他又在想,航海的轮船又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海上的大船?现在。他不仅亲眼看见而且又亲自踏上了这条远洋巨轮,此刻的内心激动似乎使来自沿海城市的伙伴们难以理解。

汽笛长鸣,满载出洋学子的海轮缓缓驶出吴淞口。李四光从船舱里走出来,踏上宽大的甲板,回头目视着渐渐远离的国土,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是的,眷恋之情出自热爱祖国,而远离国土又是为了报效祖国,如此眷恋与远离的矛盾和统一构成他的特定心理。

轮船进入公海,乘风破浪一路东行。李四光凭舷眺望前进的航向,当他看见船头上悬挂着日本国旗的时候,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顿时涌上心头。

眼前迷茫了,精神恍惚了。耳旁的马达轰鸣变成了隆隆的炮声,脚踏的客轮变成军舰,迎面的风浪变成了硝烟。啊!那是渤海,那是战舰!是日本的“吉野”还是清朝的“致远”?是指挥失利的丁汝昌还是造成全军覆没的李鸿章?反正都是一样,只能在自己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7个大字——中华民族的耻辱!

无边的大海,汹涌的波涛,行船激起的浪花又把自己的思潮引向那史书记载的遥远年代。或许也是这条航线。也是载着出国留学的青年,不过来去的方向恰恰相反,那是众多的日本学子离开岛国奔往华夏大陆,吸取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是吗?且看日本国的文字、诗词、书法、音乐、服饰乃至佛教信仰等等,哪个方面不凝聚中华文化的丰厚营养!但是,到了近代,如此一衣带水的邻邦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差距。日本岛国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挣脱了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枷锁,走向了科学进步、经济发达的富国强兵之路。相比之下,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则在愚昧腐败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反而陷入列强瓜分的深渊。

抚今追昔感慨无限,寂寞旅途浮想联翩。或许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民族和人生的命运都像眼前的浩渺海洋,总是这样有起有伏,有潮有汐,有风有浪,变化无常。但是,无论如何,中华民族都应立即觉醒,文明古国需要尽快振兴!这就是李四光此次留学的根本目的,更是李四光抱定的终生愿望。此后,他在历次远洋航行中都习惯于这样的沉思遐想,乃至把船舱和甲板当成酝酿和论证各类问题的天然课堂。

当然,这个时期,作为15周岁的高小毕业生,他还不可能有成熟的社会见解,可是人们却都清楚看到,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

人贵有志,鸟贵有翼。李四光的可贵志向便是求知报国,他的人生追求就是长硬遨游长空的奋飞翅膀。辽阔的海洋使他感到世界的博大,澎湃的征程令他觉得动力无穷!一股平时少见的难捺激情伴随理想的风帆在他胸中翻卷奔涌。

客轮跨越东海,经过长崎、马关、神户,驶入横滨。登陆之后,转乘火车直达日本国最大的都市——东京。这就是李四光和同行的留学伙伴们长途旅行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