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你真棒
2949100000009

第9章 赏识孩子,给他们康健的成长环境(5)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又过了几天。

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

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儿子忧郁地嘟嗤着。

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

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是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儿子成年后回忆说:“每天晚上那辆自行车都在梦里出现,我使劲地蹬车,朝着明天飞奔。”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

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中到的吗?”

儿子心头一震,困惑地看着老爸。

“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十年,才把钱还清……”

父亲的白发在儿子的泪眼中模糊了。

赏识是一种理解,它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受到赏识的人产生快感,激发人向上的无穷动力。

23.当闹钟被拆散时

记得有一次我们好不容易攒了200余元钱,狠了狠心买了一块高档的石英钟。

那是一个周末,下班回来我发现墙上的石英钟不见了,以为是妻子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另有他用,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妻子回来,突然听不到那悦耳的铃声了,居然奇怪地问我:“咱家的石英钟呢?”

我原地转了一圈,一拍大腿:“坏了,没准是那小东西搞的鬼。他放学回家了吗?”

傍晚时候,儿子兴冲冲地从外边闯进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阵忙碌。

等到孩子忙完了,我们发现我家的门上多了一个不伦不类但能够唱歌的门铃。

我这才缓过劲儿:“牧心,你从哪里弄来的材料?”

儿子脱口而出:“我把墙上的挂钟拆了。”

我一听急了:“挂钟呢?你放到哪里去了?”

儿子这才发现自己闯了祸,从我的眼神里他看得出来。

他慢慢腾腾地领我走进了他的小卧室,那个价值200多元的挂钟此刻早已被儿子大卸八块了。

妻子的手不由得高高地举了起来。

我一把拽住了她的手:“先吃饭吧,等一会儿再说。”

吃饭的时候儿子做了检讨:

“上周上物理课,老师讲了一些小制作,我觉得做只门铃挺好玩的,材料不够用,我就想到了墙上的挂钟,原来想做好门铃用上一段时间后再将它重新装上的,谁知……”儿子说不下去,眼里盈满了泪。

我只是用力地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什么话都没有说。

临睡的时候,我很认真地看了妻子一眼:

“一只挂钟也只是200来块钱,算不得奢侈。儿子虽然做得不对,但我们要学会满足他的好奇心。如果他从一个挂钟开始,喜欢认真作好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点名堂,他就不会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他会有所作为的。”

第二天,我和颜悦色地对儿子说:

“看看你做的门铃,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什么零件告诉爸爸,我会给你买的。不过以后可不能再偷偷地拆卸挂钟了。”

儿子小声地对父亲说了声:“谢谢。”声音虽然很小,但我却听得清清楚楚。

有的家长,孩子弄坏了用具、玩具等,便是一顿打。

他们认为,这样孩子就不敢乱来了。

其实,好奇心人皆有之,只是孩子的好奇心更强。

因此才有把收音机拆开、将闹钟放入水中这样的事发生。

反过来家长如果能赏识孩子,给孩子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他会积极思考,认识事物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当然,赏识不等于纵容,这里只是希望孩子们的家长能够理解孩子,不能苛求孩子,当孩子有过错时,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不让他们做不该做的事。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而变得聪明;会因为敢于向新事物挑战而走向成熟。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儿子,而不惜扼杀他们的好奇心,束缚他们的手脚,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请想一想,孩子如果对什么都不好奇,都无所谓,他还会需求什么呢?

24.如此陪读

一位刚上学的孩子练习写字,妈妈为了儿子能写出一手好字,“认真”地站在孩子的身边“陪读”。当儿子一笔一画地写完一个字后,妈妈眉头一皱,脱口而出:

“这一横怎么长了?”儿子连忙擦掉重写。

“怎么又短了?”孩子又擦掉重写。

“怎么又破了?”

“都擦几遍了,能不破吗?”孩子委屈地嚷道。

结果这页纸被撕掉重来,直闹得孩子哭,大人叫。

父母在教孩子时,太在意对与错,好与坏了。到底是对错重要,还是兴趣重要?

刚上学的孩子,写字的笔画长一点或短一点,有那么严重吗?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在父母的小题大做中被无限扩大了。

孩子的人生好比足球赛,家长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盯着犯规不放,而要做热情的拉拉队员高喊,“加油,加油”,为孩子鼓掌欢呼,给孩子无穷的信心和力量。现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已使孩子焦虑不安,为人父母者有什么理由总说泄气话呢?

赏识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一来,所有的学习障碍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25.与孩子一起干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的玩具车出了问题,他的父亲就在的自家院子中修理。这位父亲在修理的时候,总是一会儿叫孩子干这样,一会儿叫孩子干那样,孩子与父亲一起动手,忙前忙后。尽管这个孩子才三四岁,可是却一边帮忙一边发问。

在我看来,很多问题都是“莫名其妙”的。可是这位父母回答得那样认真,俨然像在回答老朋友的提问,平等相待,其乐融融。

玩具车修好以后,和蔼的父亲轻轻拍了拍孩子的头,抹了抹孩子脸上的汗水,伸着拇指说:“好样的!”

小家伙友好地挥着手,眼睛里充满自豪感,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经常留意这对有趣的父子:父亲在给园子除草,孩子在一边帮忙,父亲在清扫房间,孩子在抹桌子……

尽管在我的眼里这样的孩子什么也干不了,但是他父亲总是什么事情都要叫孩子一起干,一点儿也不觉得孩子碍手碍脚,就像一幅享受天伦之乐的父子亲情图画。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说,教人射箭,慢慢地拉开弓箭而不要射出去,比一拉开弓箭就射出去效果好得多。中国的父母常常都会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其实,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善用赏识这种辅助手段教育孩子,不仅能培养其自立自强,学而上进的精神,而且能让你和孩子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周弘在探索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提出: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两代人共同成长!

美国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这么干的。这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在美国遇到这样一件事,从中可见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

26.搭积木

一个五岁的男孩叫明明,一天,他把大块小块的木板搬到天井里去,用了许多力气,费了许多时间,终于搭成一座小房子。

搭好之后,孩子高兴地跑过来对他爸爸说:“快来看,爸爸,我搭了一座房子。”

这座房子虽然似是而非,但是毕竟是孩子的心血,他父亲就极力的称赞他,叫他再去搭。明明搭好了房子,又到书房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动物。

画完之后又对他爸爸说:“这是一头象。这是象的尾巴,这是象的头,这是象的耳朵,这是象的眼睛,这是象的嘴巴,这是象的鼻子。”

父亲看到孩子的积极性,就连说“好”。

由此可见,孩子不仅喜欢做事,而且更喜欢成功。这是因为,事情成功了,一方面自己觉得很有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父母或教师的赏识。

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很好的,父母应当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赏识孩子去做各种有益的事情。

赏识孩子做事,应该注意事情的难度。如果叫孩子做的事情难度太大,孩子就很难完成,这样孩子就没有成就感了。没有了成就感,就会灰心丧气。孩子不像成人那样,一次做不成还可以再来第二次,孩子就不行了,一次做不成,一般来说,下次他就不会再做了。

所以,给孩子安排事情,应该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孩子第一次成功了,就会很高兴,就有了自信心,就想着去做第二次。成就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大,自信心越大,事情就越容易成功。

当然,如果叫孩子做的事情每次都太简单了,孩子也可能乏味,还可能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甚至使孩子承受不住失败的经历。所以,事情的难度应该不断地增加,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可见,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而恰如其分的赞叹,让孩子在你的赞叹中感受快乐增长信心。

27.不要以为给予孩子越多他就越快乐

家长们常常说的话是:“我供你吃,供你穿,你要什么,给你买什么,这还不够吗?”或者“为了你,我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认了。”可是,孩子们仍然不能快乐、轻松地生活。殊不知家长们是走入了给予的误区:以为自己给予孩子的愈多,孩子愈快乐。

所以,有些家长便为孩子拼命工作,拼命挣钱,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和沟通,这导致了孩子不快乐。

孩子的情况怎样呢?一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会说话,但是,不能说他们不会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岁以内的孩子学会用情绪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必须会笑,孩子必须经常笑,孩子必须笑得比较甜。孩子对父母笑,对陌生人笑,对他认为高兴的事物笑。

一岁左右的孩子,周围的其他人(包括陌生人)抱他,他都会高兴地让别人抱。只需要一会儿,孩子就跟抱他的人“混”熟了,又笑又跳,十分高兴。这个孩子就具备良好的与人交往和沟通的社会能力。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多,社会能力就会越强。

如果一个孩子,别人抱着他,他的表情淡漠,一会儿就哭起来了。这样的孩子社会性情感发展就不会好,他不会用情感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孩子谁也不愿意逗,到了3、4岁时,出去就会经常钻到爸爸妈妈屁股后面。这种后果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身上。

父母不要以为给孩子很多东西他就会快乐。给孩子东西太多,往往就会使他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父母应该结合事例对他们进行诱导,告诉他们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去创造一切。

28.教儿子写作文

我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作文一度连续几次不及格。我当初也有拍桌子来个“横眉冷对”的冲动,可我冷静了下来,知道这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伤害儿子幼小的心灵,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我反复看了儿子的作文,发现语句不算通顺,错别字不多,句号、逗号也还会用,立刻抓住这点赏识他。我首先肯定他学习认真。字、词、句、标点掌握得是好的,这说明写作文的基础是存在的。这样一说,儿子神情开朗,作文有了初步的信心。

然后我话锋一转,说到:“只是你的作文内容太空洞,也许你觉得没什么好写,所以写得很短很短,老师才给你不及格,是吗?”

儿子坦率地承认了。

于是我委婉地说:“这都怪妈妈不好,没带你出去多玩玩、多看看,你当然会觉得没东西好写。这不是你的错,是妈妈的错。”

星期六,我带儿子参观了工艺美术展览,引导他注意观赏每一件工艺品,并让他挑选两件最喜爱的,反复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回到家,他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内容充实的长长的作文。

为了让儿子打好作文“翻身仗”。我花了很多力气帮他修改作文。结果,这篇作文得了“5-”。从不及格到“5分”,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

后来我又用这样的办法让他得到了几次高分,儿子终于完全有了自信心。

更让我高兴的是下面这件事:

一次,我发现他背着我偷偷地写,没让我过目便交上去了,作文本发下来居然得“5分”!我明白儿子在这篇作文上花了许多心血,就对孩子说:“妈妈帮你改作文,只能得‘5-分’,不要妈妈帮你修改,反而得了‘5分’,说明只要努力就能够把作文写得更好。”

就这样,儿子从不喜爱作文到喜爱作文,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小作者。我深深地感觉到赏识的神奇功效!

然而,有不少的父母实在是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赏识这门艺术。这些父母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却常会发现事与愿违,“有心栽花花不红”于是“恨铁不成钢”,以至拳脚相加,棍棒齐下。

其实,孩子与成人一样,具备人性的一切弱点,甚至表现得更为直率。因此应该尊重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他们的信心。其中赏识他们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29.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老师发现,班上新转来的女孩,由于基础较差,单元测试中考了倒数第一名。上课时,她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喊她起来回答问题,细声细气,像蚊子叫。

老师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这孩子有个特点,虽然说话声音很低,但朗诵起课文很流利、很有感情。

有一天,老师把孩子喊到办公室,对孩子说:“老师发现听你朗诵课文真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每天来办公室给老师读一刻钟课文吗?”

孩子的脸红了,她在以前的学校,也经常被老师喊到办公室,因为她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影响本班在年级的排名。班主任很着急,经常埋怨道:我每天早出晚归,对该班费尽心血,就偏偏倒霉,摊上这么个差生。因此,她每次到老师的办公室都心惊肉跳。这次,出乎她的意外,她使劲地点点头。于是老师找了篇文章给孩子读。

孩子读完后,老师由衷地说:“太好了,读得这么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诵天分,要是声音再高一点点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孩子又来朗诵,果然声音高了许多,老师大加赞赏。

第三天,老师问,明天你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起来大声朗诵吗?

敢。女孩朗声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来朗诵了课文,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很惊讶,老师带着大家鼓掌。

女孩一天天活泼起来,成绩有了飞跃,朋友也多了起来……

孩子的自信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