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2949000000011

第11章 十大建议(10)

会宁的师资状况总体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全县整个教师队伍的状况看,小学要稳定数量(实际面临着减少),初中要提高质量,高中要提高合格率。从学历上讲,小学和初中现在合格率比较高,但水平和质量有待于提高。这些教师中有民办教师转正的,有学历合格而文化、专业基础比较差的。所以小学初中总体要加强质量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在县直中小学和乡中心小学应当分层次,总体上应当优先保证这些学校。这些学校的好教师、对全县、全乡会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然后注意从这些教师中选拔一批素质好的教师加以培养,使他们成为名师。在小学,全县起码应当树立起一二十名或者更多的知名教师。当然名师是有层次的,有些教师可能在全乡树起来了,有些教师要在全县树起来。在全县树起来的名师,一定要能够经得起考验,要能够打出会宁,在全市全省也有名气。因为在名师队伍建设规划中既要了解教师的实情,先确定有多大的可能性,然后再确定各层次的数量,这个数字也应当是动态的。就是成了名师也不能停留在一个基点上,要制定不断提高的计划或规划。譬如,有些地方推行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名教师绩效奖励制度,依据教育教学业绩与研究成果以及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实施奖励。有些地方建立金字塔式的规划,分层推进:第一层是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地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人员、在省内教育界有较高声望的教育教学专家;第二层是省上批准的中小学特级教师;第三层是地(市)级学科带头的;第四层是地(市)级优秀青年教师;第五层是县(市)级优秀教师。这里要防止几种倾向:一种是“评名师”,也就是实际没有名师或者根本不是名师,上级下指标像评选先进一样评出来;一种是“吹名师”,别的学校并不承认,只是学校自己在那里吹;一种是“看名师”,即看获得的证件的多少,过分注重证件而不考虑实绩。名师的核心是业务尖子和品德、敬业精神双重标准,而不是谁拿的证件多,谁写的文章多、出的书多,谁就是名师。

名师建设规划要形成文件,大家监督,共同遵守,共同努力。

(二)引进人才

要创造教育品牌和名校品牌,吸引和引进人才。青海大学采取“楚才晋用:”的办法引进了李建保当校长。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才最多的学校,最近又出台了向海外延揽高端人才的政策。江苏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是一所初中,他们引进了60多位各地名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原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周荣德,原一重点中学副校长封如楼,原淮安市某重点中学副校长潘文新等。

(三)推出人才

把现有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推出来。

(四)留住人才

把想外流的一些优秀教师千方百计留住。

(五)培养人才

把现有教师中年龄较小,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及早纳入培养程序,形成名师队伍建设梯队。

(六)关心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间,活在诗歌与艺术的边缘,活在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政府和学校要在强调科学管理的同时,更多打造人文主义的氛围和环境,只有管理者的爱心,才能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和亲和力。要在强调奖优罚劣;竞争上岗的刚性管理下,更多地运用柔性指标引导教师,不断走向成功,政府领导和校长要成为教师成功的最大支持者和最有实效的支持者。

(七)启用人才

(八)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1.加强管理。名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应当认真对待。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目的在于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精于事业。要明确规定名师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报告(讲座)、结对联系学校的责任。明确名师年度考核、动态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有些地方规定,对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或学科教学带头人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按照管理权限报审批部门取消其称号和待遇。有些地方将名师工作纳入地方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范畴,进行统一领导和规划;将名师队伍建设纳入县、乡和基层学校校长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考核,把名师工作的实绩分别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

2.统筹力量。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名师所在学校的共同责任。需要建立名师队伍建设管理统筹协调机制:教育行政部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目标,把握名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教育科研部门注重在科研教改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名师;教师培训部门注重名师系统的理论提高;学校给名师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保障,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模式促进名师不断进步。

第一,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同时要支持鼓励教师拿教育学硕士学位,鼓励、支持教师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等,通过大学的正规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名度。

第二,树立科研兴教、兴校意识,采取举办优秀教师研习班,要求他们围绕教育研究和教改实验进行思考、研讨,并组织他们外出考察,撰写考察报告。

第三,依托知名高校举办名师高级研修班,并定期跟踪培训,为名师开阔学术视野、提炼自身实践经验积极创造条件。

第四,经常举办教育专家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

第五,支持名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

第六,设立名师专项课题,实行专项管理,为名师深入教改探究规律、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第七,实行导师制度,进行重点培养。

第八,举行名师论坛,建立名师沙龙,加强名师间的交流与沟通;

3.条件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知名教师,在教育决策中注意听取和采纳知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知名教师的工作特点,围绕名师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支持和鼓励名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参加跨学科进修,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教育研讨会等;支持名师积极申报国家、省、地(市)的科研课题,支持教师辅导各种参加地(市)、省、国家和国际竞赛的学生并拿到竞赛名次、支持和资助名师著述立说、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并在课时安排上保证名师从事教改科研、总结著述的时间。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名师的联系,确定热线电话或电子邮箱,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名师,通过定期走访、节日慰问、个别访谈、互通书信等方式与名师交朋友。经费是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名师队伍建设。学校也应当设立专项资金。有些地方在管理期间给中小学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每月发给工作津贴,有些地方为名师购置电脑等。名师队伍建设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全员的提高和发展,追求教育民主,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促进人才资源向教育人才资本转变。要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名师的作用,如聘请名师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授课教师,广泛深入地参与新课程师资培训等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开展“一帮一”、“结对于”等活动,定目标、定任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坚持组织名师论坛暨名师巡回讲学活动,提高地方和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积极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坚持知名教师开放课堂。一是开放本校校内课堂,在不影u向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接纳校内外其他教师、教研员随堂听课;二是定期在边远地区或城区薄弱学校开设大课堂;三是不定期跨校(跨片区)开设兼职课堂。创办《名师工作通讯》,坚持全心全意为名师服务的宗旨,以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为主要内容,推广介绍名师成果,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站、教育报刊等媒体的辐射功能,开辟“名师论坛”、“名师巡回讲学报告”等栏目,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名师发挥作用:

——名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

——名师是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名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名师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名师是教师发展学校的促进者;

——名师是教育名县、名校的主要代表者。

会宁在距今4500年—5000年期间就有人类居住,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会宁在距今1000年前就是丝绸古道和军事要地,它们为会宁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会宁建县已经600多年,它为会宁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历史上会宁曾是秦陇锁钥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百年来,红军三军会宁会师,近几十年来,会宁教育誉满陇上,名扬海内外,改革开放为会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会宁教育也焕发了青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社会重教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会宁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特别优质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知名度与教育实际、内涵发展不足之间矛盾仍然很突出,如何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出名副其实的教育,是我们当前的头等大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建设名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名师之“名”在于其教育人格的感召力量、教育思想的浸润影响、教育行为和教育艺术的示范辐射作用,在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名师的作用绝不止于他直接执教的学生及其家长、他身边的同事、他周围的同行和业内人士,而将成为社会的一种先进文化,影响整个社会。我认为,名师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就是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就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引领者,就是教师发展学校的促进者。抓名师队伍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名师虽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但仅靠名师个人孤军奋战和经验的自然积累,周期长,成效低,不能产生“共生共荣”的生态效益。因此,抓名师队伍建设,就是营造名师群体成长的阳光雨露般的良好环境,就是创建有利于名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就是建立名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

“漫言春雨贵如汕,累月江南偏觉愁。我乞天公重配与,尽将塞北化芳洲。”良好的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名师的人才辈出,必定能给会宁教育带来无限的春意,会宁教育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关于选拔和培养优秀校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