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俄语通用国家概况
2948500000040

第40章 几座主要城市(3)

克里姆林官是莫斯科历来的中心。克里姆林的原意是堡垒。正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八百多年前,俄国一个名叫尤里·多尔戈鲁基的王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堡垒。这为莫斯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克里姆林宫保存了最优秀的俄罗斯风格的古典建筑以及其他文化古迹。

克里姆林宫的建筑群,其中包括20座塔楼。每个塔楼都有自己的名称(按坐落的位置或用途)。达伊尼茨塔(隐秘塔,塔下有一个从克里姆林宫通向莫斯科河的秘密通道)、沃达福兹沃特塔(上水塔,这里有莫斯科的第一个上水管)、卫戍塔、拐角塔、军械塔、三位一体塔、尼古拉塔、无名塔等等。

最主要的塔——救世主塔。救世主塔是莫斯科的象征、俄罗斯的象征。该塔于1491年由意大利米兰来的建筑师皮埃特罗·索利亚雷斯建造。这由大门上的题词为证,面向红场的为拉丁语,面向克里姆林宫的为俄语。

1625年,救世主塔上安装了第一座大钟——自鸣钟。17世纪时,大钟仅指示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夜间不工作。是由英国大师赫里斯托福尔·戈洛韦伊安装。

现在带音乐装置的自鸣钟安装于1851~1852年间,截至今天仍在工作。这是俄罗斯最大的自鸣钟。它的直径6.12米。每个罗马数字高0.72米。时针长2.97米,分针长3.27米。今天,自鸣钟与莫斯科天文研究所的校对钟联系在一起,是俄罗斯最精确的塔钟。

在克里姆林宫靠近波罗维茨基大门的地方是兵器馆(见前述“兵器馆与宝石储备展馆”)。

在“伊凡大帝”钟楼旁坐落有“钟王”。它是放在石座上的一口世所罕见的青铜大钟,高5.87公尺,直径5.9公尺,重量约200吨。这口大铜钟最后铸成的日期是1735年11月20日。但是不巧,当时失了火,灼热的钟碰上了水.就炸裂了。掉下的一块,重量也差不多有11吨半,就靠着石座,放在大钟的旁边。钟壁有很精美的雕饰,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圣像和花纹。

前走不远,就到一门大炮旁边。它被称作“炮王”,上面有沙皇费多尔的浮雕像。这门炮之大,为世所罕见。炮口内径就有0.92公尺,可以同时爬进去好几个人,重约40吨。大炮前面陈设有四个堆在一起的浑圆大铁弹,每个重两吨。这门大炮是在1586年铸造的,本来是为了保卫皇宫,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使用。

这两座古文物的特点是:敲不响的钟,打不响的炮。

在“炮王”的附近,沿着叫做军械库的房廊下还陈列着许多门大炮,这是1812年拿破仑侵略俄国时带来的,它们永远留在这里了。

1.克里姆林宫教堂广场

克里姆林宫的古代大教堂广场是俄国民族建筑艺术的丰碑。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也是克里姆林宫最主要的广场。广场上古俄罗斯的建筑有: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布拉戈维申斯基大教堂、阿尔汉格尔斯基大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多棱宫(也称“棱石宫”)等。

乌斯宾斯基(圣母安息)大教堂在这些大教堂中占中心地位。它修建于1480年,就是在俄国人民彻底摆脱两百年之久的鞑靼压迫的时候。

尽管这座大教堂是在聘请意大利建筑师亚里斯托杰里·菲奥拉万吉的领导下修建的,但它是真正的俄罗斯教堂。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极,后来历代沙皇在这里加冕。

阿尔汉格尔斯基(天使长)大教堂不同于圣母安息大教堂,严格的建筑风格,以华丽、装饰细节丰富为特点。它是国家陵墓。从14世纪初到18世纪末,它是俄国大公和沙皇的陵园。该大教堂内共有四十六座陵墓。(彼得大帝及其以后历代的俄国皇帝都葬在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1712年俄罗斯帝国首都由莫斯科迁到了彼得堡)。本世纪六十年代曾在这座大教堂及其周围进行了考古研究。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开掘了沙皇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30一1584年)及其儿子们的陵墓。这样,科学家们有可能更准确地了解俄国历史的一些问题。对沙皇的头骨进行了测量。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据此创作了伊凡雷帝的雕像。

在重新安葬时,将开掘与研究墓葬的备忘录用优质的中国墨汁写在18世纪坚实的羊皮纸上,装进玻璃瓶,瓶里充入惰性气体;玻璃瓶又装入不锈钢防护瓶里。

在大教堂广场的南部,靠近莫斯科河处,耸立着美丽如画的九圆顶的布拉戈维申斯基(圣母领报)教堂。它不大,很像一座雪白的金字塔。这座大教堂建于1484—1489年。“圣母领报大教堂”连接皇宫,是家庭教堂,皇家成员出席这里的日常礼拜。这座大教堂保留着最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圣像壁画。

广场周围最突出的一个建筑物,是伊凡大帝钟楼,内有21口大钟。它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建筑物,高达81米。它从1505年动工修筑,直到1600年方才最后完工。

在布拉戈维申斯基(圣母领报)教堂和阿尔汉格尔斯基(天使长)大教堂之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建筑,叫做多棱宫。在它的一面墙壁上每一块石头都突出一个棱角,异常整齐,别具风味。

2.克里姆林宫大殿

克里姆林宫大殿是沙皇的官邸。这里有1849年修建的俄国沙皇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来时的行宫。最老的宫殿就是上述的多棱宫,它是15世纪的建筑物,建于1487—1491年间。宫殿的里面有四个穹顶,中央以一个方形的巨大柱子支撑。宫内的装饰,极为富丽,墙壁及穹顶上到处是壁画,题材取自宗教故事,色彩极为鲜明。以前沙皇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举行宴会,召开会议,举行最重要的宫廷礼仪,并庆祝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这些仪式,不允许妇女参加,因此在穹顶的下方,开有一个小窗洞,好让皇后和公主们能够从楼上向里观看。沙皇的寝宫是十七世纪建筑的,是彼得大帝以前俄国沙皇的寝宫。这是些小巧玲珑的房间,一间套一间,最外面是召开贵族会议的小厅,紧挨着的是沙皇的办公室,再向里,是沙皇的寝室。这些小房间都有一个穹顶,都有很精致的雕饰。有些沙皇用的家具还保存在里面。

大克里姆林宫有几座大厅:其中最美并负有盛名的是格奥尔基大厅。它全是用白色的大理石筑成。靠着两旁的墙壁竖立许多雕花的柱子,外面包银白色的金属,每一个柱头上站立一个人像。花柱之间是镶嵌在墙上的石碑,刻有金字。所有这些装饰,有一个主题,就是纪念15世纪到18世纪俄国军队的胜利。石碑上所刻的字是获得格奥尔基十字勋章的军团或个人的名字。这座大宫殿本是沙皇举行隆重的大会时使用的。在苏维埃年代里和目前它是国家领导颁发胸章或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的地方。1945年举行庆祝对德作战胜利大会,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五、莫斯科的居民

1.莫斯科有多少居民?

莫斯科有居民近1000万人(2002年)。在世界大城市的名单当中,莫斯科的人口仅排到第十几位。即使在欧洲,仅次于伦敦和巴黎,但是在俄罗斯联邦,莫斯科的人口占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莫斯科的人口大大超过其他城市。

莫斯科人口的迅猛增长大约起始于120年前,当时这座城市只有70万人。40年后,城市人口是原来的三倍,而随后的80年里,又扩大了4.5倍。

2.莫斯科人与首都的客人

通常向初次遇到的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您是莫斯科人吗?问题在于,除了该城市的常住居民以外,每天在莫斯科的各条街道上有100多万来客。这里也有莫斯科郊区的居民,他们每天来莫斯科市区上班,有相邻各州的居民、出差人员、旅游人员、国内的旅客以及各个国家的过境人员。作为世界一座最大最著名的城市,莫斯科像磁石一样将人们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因此,每天遇见的第一个陌生人不一定就是莫斯科人。尤其是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在各大商场和著名的博物馆附近,遇见莫斯科人的概率很低。须知,每一个来莫斯科的旅游者都把参观克里姆林宫、参观特烈基亚科夫美术馆、在红场上散步看做是自己的责任。而莫斯科人却不常腾出时间来欣赏自己城市的古建筑或博物馆的宝藏。普通的莫斯科人极少光顾中央百货商店,不像来莫斯科办事的人们那样,无论如何也不错过光顾国营百货商店或者中央百货商店。

3.退休人员、工人和职员

莫斯科约有200万退休职工,其中,约四分之一的退休职工仍在继续工作。在科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工作的人数相等,而在这些领域工作的职工有一半是莫斯科人;在建筑与服务行业,莫斯科人约占城市居民的20%。许多莫斯科人从事管理工作,并且管理人员的数量最近几年明显得到增长。

近些年来,在莫斯科出现了自上世纪30年代起从未有过的失业现象。据保守估计,莫斯科的失业人数超过10万人。

六、莫斯科教育

1.教育水平

莫斯科人的教育水平足够高:有1/3的人获得高等教育,其余大部分毕业于中学。但获得不完全中等教育①的人依然常见。

在1396所普通中学和171所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里学习的几莫斯科大学主楼乎全是莫斯科人,他们的年龄从6~7岁到16岁。

而莫斯科的高等学校,其数量难以确定,因为形形色色的各类大学和学院今天正以神话般的速度在增长。这些高等院校不仅仅服务

① 不完全中等教育:通常指九年制的普通教育,相当于初中。其毕业生可升入十一年制的完全中学(相当于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于莫斯科人:有1/5的俄罗斯大学生在莫斯科的高等院校学习,有不少大学生来自于前苏联的各个共和国。在莫斯科,大学生的总数约有50万。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妇女受教育的水平比男子高许多。

2.俄罗斯高教体制加速与欧洲接轨

俄新社莫斯科2007年2月6日文章:俄罗斯高校的欧洲化

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近日出台了高等教育新标准。教育和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认为,大学教育应当“进行大变革”。

这次改革完成后,俄大学将由过去的5年毕业发“专家”证书,转变为两级体系:第一级为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为期4年,颁发学士学位;第二级为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专业化的阶段,为期两年,颁发硕士学位。

俄罗斯希望借此逐步融入欧洲教育格局,与欧洲标准完全接轨。这也是解决国内日趋尖锐的就业问题的需要。目前,俄罗斯70%的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按就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相当严峻。

学士制度被视为改变上述困局的出路,因为这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

俄罗斯开始试行:“4+2”学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是其先行者之一,它自1991年便开始试行这种学制。目前,俄罗斯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各有120个专业,而颁发“专家”证书的有500个专业。然而,在某些领域,颁发“专家”证书的专业还是需要保留的,如医科和工科就需要这样的专业。人们担心,一旦学制缩短,未来的医生和工程师是否能胜任工作。

为此,富尔先科要求,针对获得不同学位的人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制定明确的标准。他希望雇主也加入进来,参与高等教育标准制定和就业需求预测。俄罗斯高校欧化改革的另一个内容是实行学分制。教学内容的“一刀切”也将成为历史,学校将自主决定大部分的教学内容。

2010年是俄罗斯教育与欧洲完全接轨的最后年限,新的高等教育标准应当尽快付诸实施。

3.为什么要上大学?

尊重知识,崇尚教育一向是俄罗斯的传统。高等学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在任何时候都很高,因此,这类人的特点是,不仅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牢固的人文基础。

当代的高等学校正竭力保护这种优良传统。

但是,由于俄罗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变所产生的社会危机正在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连续几年来,高等教育的价值在青年人中间出现下降趋势。如果说1987年有41%的中学毕业生希望上大学的话,那么到1992年,这个数字只占28%。许多青年人宁愿下海经商,千方百计地挣钱,也不愿意考虑未来。

但是,国家必须发展。科技生活、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的政治生活往往变得复杂起来,以至于随时得应付这些改变,随时都需要高技能的专家。没有高等教育,就谈不上中等教育,要取得成绩是不可能的。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真正的钱要靠人的头脑挣得,靠聪明的、受过教育的头脑挣得。青年人感觉到了这一点,也明白这一点。1995年,希望上大学的人已占到了35%,并且仍在继续扩大。高考的竞争也在扩大。因为在地方的许多高校,这种竞争甚至高于莫斯科。在地方省份过日子比较便宜,并且地方高校清楚地懂得劳动市场的需求。这意味着,能够更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什么促使青年人去上大学?

在过去的年代,通常是渴望有机会获得所感兴趣的职业,从事内容丰富的工作。或是就像平常那样,仅仅是为了获得高等学校的毕业文凭。

而现在,根据社会学调查,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占58%,想在生活上取得成绩者占54%,想让事业飞黄腾达者占37%,想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者占20%。想要变更职业岗位者占41%,现在有这些想法的年轻人简直很多。还有一个理由占百分率比较多,这就是有可能去国外工作。18%想上大学的人对在国外工作感兴趣。

肯定的方面:懂得素质教育的必须性。换句话说,当今的大学生不想为了文凭而得到文凭。大学生需要的是深入而扎实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保障在劳动市场的竞争力,保障个人良好的福利待遇,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但是,当涉及找一份好工作时,毕业生不愿抛弃诸如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联系和支持。

当代大学生想以什么名义从事职业活动?

与60至80年代老一辈人的思想不同,当时的苏联道德观念是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的需求之上,而现在,挣钱动机和竭力实现自我占了第一位。

在后来的十年当中,创造性的工作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但是,未来的专家们开始评论更多的是创造性工作的报酬问题。

1993年呈现出,以获取高工资报酬的人数比重增长了92%。在回答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什么是合适的工作”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人做出的结论依然是,要求获得更好的报酬。

一般,那些在高校获取专业技术后没被安排好的人认为所得的工资报酬低(占55%)。总而言之,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从1993年的40%增长到1995年的71%),他们寄希望于能找到报酬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