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对外经济联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入联盟的各国企业间断绝了经济关系,使俄罗斯的出口潜力更加削弱(其实,和其他的前加盟共和国的状况一样)。另一方面,是建立调整对外经济联系新机制的复杂化。原则上,组成独联体的各个国家原打算保护统一的海关边境,保护统一的外汇即卢布,以及其他共有经济体制的成分。此外,独联体各国利益间的差别导致他们竭力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与俄罗斯的利益相抵触。比如说,乌克兰在关税同盟条约上没有签字。因此,对于乌克兰的关系和其他前苏联国家(不签署关税同盟条约的波罗的海三国以及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一样,自199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行了海关边境。
保护俄罗斯国内价格结构与世界价格的差别,其中包括以相对的内部低价购买燃料和原料商品,引起独联体其他国家的企业家竭力购买俄罗斯的这些商品,躲过俄罗斯的体系调整,将它们出售到世界市场,赚取外汇,获取巨额利润。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俄罗斯向独联体各国大量供应燃料能源商品的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变得不可避免。可见,若不接受这一制度,只有在克服这些商品短缺以及提升俄罗斯内部价格接近世界市场价格的条件下,才会变为可能。
偿还前苏联的外债问题依然是尖锐的。在这个问题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一直处于严重的矛盾状态。外债涉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所承担债务的份额以及付款的机制。问题的尖锐性还在于,某些前苏联的共和国暂时还不具备出口潜力,实际上无力偿还自己的外债份额,偿还前苏联的债务问题现实地落到了俄罗斯的肩上。
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要解决包括俄罗斯在内进入世界经济的问题,要解决俄罗斯向开放经济过渡的问题。在这一领域,废除国家垄断制、转向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过程正在进行。正在形成对外经济活动参加者的新机构,旨在进一步深化与国外市场的联系。在国家调整方面,实施由行政影响向经济形式的转变。
当今世界,在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特点和形式都在改变。如果说以前它们基于一般普通的贸易,那么现在可以说它们更多的是基于生产上的相互依赖。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组织中的改革必须考虑到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必须得到发展并具有现代化特点。
俄罗斯的外汇方面必须产生深刻变化。卢布的可兑换性的转变,作为转入开放式经济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这一阶段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许,卢布可兑换性的转变只能通过各方面经济进程的稳定才能达到。从转向经济开放的观点看,将外国资本引进俄罗斯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对于国家来说,不仅为获取如此之多的补充物资和资金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更加积极地将俄罗斯纳人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是重要的。
俄罗斯以前的对外经济领域太意识形态化,太政治化。对于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来说,以前的经互会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意义指的是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现实作用,显然定得过高。无疑,在新的条件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作用在俄罗斯的对外经济联系中正在增长。俄罗斯最大的伙伴过去是欧洲,将来也是欧洲,她与欧洲在地理和历史上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世界经济的新生事物是亚太地区。这里,同一行列的有美国,加拿大,日本,一批批飞速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的存在转变成一个地区,俄罗斯暂且以自己发展较弱的东部地区将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转向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潜在重要的方面。在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当政治利益优于经济利益时,俄罗斯还面临摆脱意识形态的态度以应对。发展中的世界正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俄罗斯能够在发展中国家找到有益的经济伙伴。
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中的变化由一系列客观问题引起。政治因素当然起着作用,它影响着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但是,当选择走向市场经济之后,俄罗斯必须渡过不可避免的改革,它让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三、对外经济联系:贸易的推动因素和障碍
对外经济活动是发挥企业经营积极性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近几年来,发生在俄罗斯外贸中的变更带有彻底特点。主要是,实行了对外经济活动的非垄断化。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经营实体从事对外经济活动。进出口的业务范围改变了,进出口参加者的名称表(商品名录)也改变了。
但是这些改变伴随的是一些消极局面。取消经互会的直接后果是俄罗斯同前经互会成员国所进行的贸易额急剧下降。截至80年代末,俄罗斯的对外商品贸易额占经互会成员国的50%还要多,而现在这一比重已缩小到原来的1/3。
俄罗斯生产商进入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突破口还没有实现。西方对俄罗斯一系列商品实施的贸易壁垒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时变得更加严厉。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事件已达近20起。销售俄罗斯产品的许多传统市场丢失了。
世界价格的变化对俄罗斯的对外经济起到了不良影响: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的价格跌落了,而进口的商品价格增长了。结果,俄罗斯1994年预期的对外商品交易额比1990年减少两倍。
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具有明显的以原料性商品为主的特点:出口商品一半以上是燃料能源商品,25%是各种金属和金刚石。出口总额中,机械设备比重持续下降。
俄罗斯1994年进口方面有明显变化。从90年代初,进口方面就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1994年的10个月期间,进口增长了5.4%。1994年1月至10月,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顺差为134亿美元(1993年同期,顺差为133亿美元)。
在这几年里,俄罗斯联邦在建立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新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工作。在进出口组织的作用降低情况下,将重点放在扩大调整经济方法和税收方法的实际应用方面。
1994年以前,在新机构的权利中,制定并实施了调整外贸业务最重要的条例。通过了关税法,外汇调节以及外汇监控法,海关法。
根据俄罗斯总统1994年5月23日签署的《关于取消出口商品与劳务的许可证和配额制度》的第1007号总统令,除根据国际义务供应出口的商品外,俄罗斯其他出口商品和劳务的许可证,以及配额制度自1994年7月1日起取消。取消的还有征收出口关税方面的所有优惠,除了下述情况例外:第一,根据现行的税收法所提供的优惠,第二,根据政府间协定,向邻近国家供应商品条件下的特惠关税。
新的进口关税税率已经生效。其平均税率增长了5%~7%,实行关税调节的商品数量也有所增加。以后,预计分阶段降低进口关税的税率,首先是商品方面,商品税收税率将提高30%。改革的结果,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制度体系变得更加灵活,同样地,对于国家总的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联系的发展起到了效应。在不回到以前的垄断对外经济活动的条件下,对外经济活动有理由实现加强国家监督的必要性。
同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法令性文件基本上不具备直接行为特征。如以前一样,调整对外经济活动法令的工作由中央各机关——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海关委员会、中央银行、国家税收委员会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实现。
此外,各部委的指示也常常是调整实现进出口业务,实现外资企业国内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官方材料。
在调节对外经济活动的关税及非关税基础的基本参数制定方面,依然存在着研究不够和仓促行事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拖延了对重要的官方文件的采纳。若脱离解决整个经济改革的结构问题,那么提高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的效率问题就会无法得到解决。但是,要达到符合对外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任务,已经显现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在于调整对外经济活动法律的未尽完成上,以及管理该国民经济领域各个系统的不完善上。
监控进口到俄罗斯的商品安全系统远不完善。在实施已批准的就调整俄罗斯与邻近国家的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方面产生了拖延,首先,由于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边界线上的海关监控技术不完善。杜绝俄罗斯商品通过这些国家再出口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就导致了由俄罗斯承担的对经济的隐性补贴,导致了联邦预算大量外汇的损失。
像以前一样,在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时,俄罗斯的立法权与执行权之间、国家的各个机关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现象。文件本身送达各机关的时间太迟,而文件的内容变化得难以使它们现实地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实现对外经济活动时,俄罗斯联邦各个地区发言不一致,导致俄罗斯经济客观上产生不小的损失。
因此,根据在联邦体制范围内符合整体上调整此类关系,必须加快制定并通过使俄罗斯联邦各个主体加入到对外经济活动的现实计划中来。
)第三节俄罗斯国家体制机构的形成
一、政权危机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开始肃清原先的政权机构和管理机构。一些原先的苏联机关和主管部门被移交到俄罗斯管理机关管辖。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府。
1992年4月21日,修改了俄罗斯的正式名称。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СФСР)改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РФ或Россия。两个名称的意义相同)。
随着苏联停止存在,总统与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相互间关系的性质没有改变。由于他们之间缺乏明确的权力界限,引起了国家两个政权(立法权与执行权)机构间的尖锐对立。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特别表现在拟定俄罗斯宪法草案时。在议会成员(人大代表)中反总统的情绪加强了。许多议会成员拥护国家回到先前的政治发展道路,拥护恢复苏联。1992年12月,叶利钦在告人民书中宣布:议会已变成了“反动势力”。
议会成员的反抗情绪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支持。继续发展市场经济,持续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保障的缺乏引起许多俄罗斯人的不满。1992年12月,在立法机构的压力下,以盖达尔领导的政府辞职。新的政府总理是早先领导过经济工作的切尔诺梅尔津。但这并没有排除社会以及议会与叶利钦总统之间的紧张感。
1993年4月,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倡议下,就信任总统的问题、提前选举总统和选举人民代表的问题进行了公民投票。从参加选举的6900万人当中,多一半的人支持总统(58.7%),支持总统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53%)。赞成提前选举人民代表的投票数额占全体选民的67.6%。公民投票的结果,意味着总统力量的胜利,该结果加深了政治危机。
两个政权机构与总统的对峙于1993年秋季变得更加剧烈。在此之前,总统及其顾问们准备了一份俄罗斯联邦新宪法草案。但是,议员们竭力限制总统无上的权力,将该草案的通过搁置一边。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宣布解散政权代表机关——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指定新议会的选举工作于12月12日进行。部分代表拒绝承认总统行为的合法性,宣布让他退出政权。新总统鲁茨科伊宣誓就职,在此之前,他担任俄罗斯联邦副总统。
作为对反宪法的总统令的答复,反对派在莫斯科组织了盛大的示威游行。在许多地方建起了街垒(10月2—3日),开始尝试猛攻市政府办公楼和奥斯坦基诺电视发射中心。渴望改变社会经济改革的人群有几万人。首都宣布实行紧急状态,军队开进了市区。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有好几百人在示威游行中死亡或受伤。随着总统专权的建立,开始摧毁截至当时存在的苏维埃体制。1993年10月,通过了几项关于政权代表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的总统令。根据这些命令,各级别所有的苏维埃活动被停止。苏维埃的责任被移交到地方行政机关和经选举产生的杜马手中。
二、1993年的俄罗斯宪法
1993年12月12日,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宣布自己为共和政体的民主联邦的法制国家。国家首脑是经过全民投票选举的总统。俄罗斯联邦由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1个自治区、10个自治专区、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和49个州组成。明确了建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两院制的联邦议会——俄罗斯联邦常务立法机关。强调了三方面政权分支(立法权、执行权、司法权)的独立性。(见表3)
宪法详细地界定出联邦政权机关之间和联邦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
属于俄罗斯最高政权机关管辖范围的最重要的全国性问题是:通过法律并检查法律的执行情况,管理联邦国家财产,通过财政制度,通过价格政策基础和联邦预算。属于最高政权机关管辖的还有解决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问题,宣布战争和缔结和约问题,指导对外经济联系等。联邦国家机关的工作也要归属联邦政权管辖。在联邦政权各机关及其主体的共同管辖之下,存在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历史文物的保护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等。
宪法从法律上巩固了多党制、劳动自由权和私有财产权。宪法为获得社会的政治稳定创造了条件。
三、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苏联解体之后,联邦当局与俄罗斯联邦各主体间的关系形成远不简单。
民族冲突的一个策源地在北高加索。只有在俄罗斯军队的帮助下,才能成功地阻止由于领土纷争而引起的印古什人与奥塞梯人之间的武装冲突。1992年将车臣一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共和国。
1992年3月31日,俄罗斯的这两个自治共和国之间签订了联邦条约。条约载有联邦政权机关与共和国政权机关之间权能划分问题的规定。条约规定了联邦政权不接受强制的意向。该文件成为国家统一的基础,成为以后发展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各民族国家相互关系的基础。1994年,鞑靼斯坦在预先声明不反对依然作为一个当之无愧的联邦主体后,加入到了联邦条约之中。联邦中央与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领导人形成了特殊的关系,车臣共和国的领导人不仅不在联邦条约上签字,而且坚持要求退出俄罗斯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