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2947200000012

第12章 鲁滨逊漂流记(2)

小说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描写的具体和逼真。作者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说明人物,而是用人物的行动具体地展示主人公性格,使形象具有内在的生命力。笛福的技巧在于:他把假想的事物写得那么实在,他准确、生动和细致地写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比如他在描写荒岛时,具体写了它的座落、部位、山头高度、出产、生物、森林、海滨、沙滩,山洞等情况,并且描写了风暴、大雨、温度、海流等自然景象。特别是作家把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写得那样有声有色,使人确信不疑。比如描写鲁滨逊制造器物时用了些什么材料、工具,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劳动过程如何,效果如何等,都描绘得非常详尽。从鲁滨逊制作独木舟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他是怎样去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的。“我砍倒了一棵杉树。我相信连所罗门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在靠近树根,它的直径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径是四尺一寸,然后慢慢细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难尽的劳力,才把它的树枝和它那四面张开的巨大的树顶砍了下来。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其之可以容纳二十六个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东西装进去。”另外,对鲁滨逊制作瓦罐的描写也很详尽。“于是我开始研究怎样支配我的火力,替我烧几只罐子。我不知道怎样去搭一个窑,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釉,虽然我还有一点铅可以利用。我只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搭一个地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木柴底下放上一大堆炭火,然后从四面和顶上点起火来,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当心不让它们炸裂。我看见它们已经红透之后,又继续让它们保留五六小时的热度……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出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不能说美观,却烧得再硬也没有了。”这两段文字所以吸引人,一是它赞美了人的智慧,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创造出物质财富;二是它的具体性,有准确的数字、日期、制作方法和过程等。使读者看过之后,一目了然。莫不为主人公的坚毅精神、灵巧的双手而叹服。

一部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往往离不开用人物的行动和真实的细节来刻划性格的。真实的细节是艺术形象的细胞,它们都是表现典型性格,为典型化服务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作品中所写的细节并不烦琐,而是让人感到这是十分必要的交代,如使用什么工具,花多少时间,经过如何等。因为在荒岛上,一个人要独立地进行一项工作十分不容易,读者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可能吗?”作家的任务就必需把这种可能展示给读者看。笛福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段,造成作品的强烈真实感,使读者既感到鲁滨逊是个罕见的人物,同时又觉得在他的处境下所作的行动是真实自然的,因而被深深地吸引住。鲁滨逊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活生生的艺术生命力而成为一个不朽的典型,是与描写得具体生动、刻划得细致逼真分不开的。

其次,小说着重人物性格的刻划与分析,尤其是性格的变化和发展。主人公鲁滨逊是读者难忘的人物形象。不管生活如何孤独,环境如何荒凉,前途如何渺茫,他总是用脑用手,克服困难。他讲求实际,精明周到,按自己需要改造周围的世界,堪为前两个世纪的英国商人和航海殖民者的真实写照。笛福的主人公一开始就性格定型,始终那么坚强。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挣扎;以求摆脱困难。另外,他一切务实,宁可牺牲世人所理解的家庭温暖、人际关系。他最终回到家乡,娶了妻子,生儿育女,好像只是出于赶任务。结婚时他唯一的考虑是,这会不会给他不利和不满足。妻子病危垂死,他听到海上发财的信息便立刻动了心,出航东往印度。看起来这一切不近人情,很明显,作者有意把他写成这样一个人。不过,这无损于本书的伟大成就。成年人读它,会觉得它可供消遣,又不乏深刻的道理。作为儿童读物,这是一部经典著作。特别就劳动实践来说,对启发儿童爱好模仿的本能的确有益。因此,它一出版便是畅销书,很快译成外文。

此外,小说也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谈话或日记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十分耐人寻味的是鲁滨逊对着破船上找到的一大堆金币和银币所发表的一通议论,他说“你这废物”,现在“对于我连粪土都不如”。而结果呢,他这通议论并不影响他把它们拿走藏好,因为有朝一日它们终究会成为有用之物的。这就把一个实利主义者的清醒、精明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风趣、生动。日记的穿插,生动地记下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对事物的思考,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

总之,笛福完全让读者相信了他作品的主人公在荒岛上发生的一切。为此,作品运用回忆录的形式和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作品在出版时,没有署作家的名字。笛福把它冒充为鲁滨逊真实的回忆录,让他自我介绍他的冒险经历,使读者发生巨大的兴趣。此作以普遍的中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又能具体而真实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细节,是现实主义文学初期的一部优秀作品。

笛福的文体简朴、清晰,语句通俗易懂。他特别强调文章要有简明的风格,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群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然而《鲁滨逊漂流记》也有它艺术上的不足之处。如结构比较简单,平铺直叙较多,表现上不够精练,描写虽然细致但有重复松散的感觉。凡此种种,流露出英国早期现实主义小说在艺术上不够精练的痕迹。

内容梗概

作品为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要他过安定和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但他年纪很小便想去航海,父母坚决反对。一天,在赫尔市碰上了一个朋友,他正要乘他父亲的船出海。鲁滨逊私自离开家庭,经过一番海上的历险到了伦敦,他从那儿购买了一些廉价的货物到非洲经商,和当地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资,盈利几十倍。

当他第二次去非洲经商时,遇上了海盗,成了摩尔人的俘虏。他被带到摩洛哥西岸的萨利城,充当一名海盗首领的奴隶。他尽量博得主人的欢心和信任,在一次奉命出海捕鱼时,他驾小艇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海盗的小奴仆佐立。

鲁滨逊在海上航行了十天,遇到一艘贩奴船。他要求搭乘该船,并把佐立卖给了船主。到达巴西后他买了个小庄园,当了庄园主。此后,有人建议同他一起去非洲贩运黑奴,他欣然允诺,再次出航。这一次,船在南美洲的一个岛附近触礁沉没,除了鲁滨逊外,全船无一幸存。他只身被潮水推向岸边,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他身上除了一把小刀,一支烟斗,一小盒烟叶外,别无他物。

第二天天亮,大海已风平浪静。他看到那只他乘坐的残破的大船搁浅到离岸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做了一个木筏,从沉船上把食物、枪枝、帆布、弹药、工具、衣服等一一运回岛上。它在一座小山坡上找到一块平地,旁边有个小洞。于是,他在平地上搭了个帐篷,又凿开岩石,扩大山洞,把帐蓬作为卧室,把山洞当做贮藏室。接着,他做了桌椅,还用兽油做了盏灯,埋藏了火药。为防止忘记年月日,他用刀子在一根木桩上刻上记号,还用从船上带来的笔、墨水、纸写日记,凡是比较重要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一直到墨水用完。

荒岛上有不少野山羊。鲁滨逊除捕食外,便把它饲养起来,以便将来弹药用完后有牲畜可吃。一次,他把船上装饲料的布袋抖干净,雨季时竟在石缝中长出了嫩绿的稻苗和麦苗。鲁滨逊欣喜若狂,认为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保命之物。到收成时,他把种子一颗颗保存起来,以便明年扩大种植。在海岛的另一边,他发现了一片平原。那儿有许多椰子树、橘树、柠檬树和橙子树,还有结实累累的葡萄。他怀着喜悦的心情把柠檬摘回家,把葡萄挂在树上晒干,以作雨季的粮食。还在这里搭了个茅屋,四周围上篱笆。他把这地方称作自己的“别墅”。他想:“这一切现在都属于我,我是这地方的无可争辩的君主,对这些地方具有所有权。如果可以让渡的话,我还可以把它传给子孙,像一个英国的领主一样。”

在荒岛的海滩上,鲁滨逊还发现了许多飞禽和乌龟。他捕捉它们,以改善自己的食物。他又捉到了一只鹦鹉并教会它说话,每天他带着它和家庭的另几个小成员:从船上带来的一只狗和两只猫在一起吃饭。

鲁滨逊进行农业耕种,但他没有犁翻地,也没有锄头。他便用木头劈成铲子模样进行掘地,用篱笆把麦地围起来。就这样干了好几年,终于有了足够的自己吃的粮食。他又花了很长时间用大木头做了个木臼,把粮食碾成面粉。还烧制了瓦罐作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他还抓了些山羊来放养,这样每天都有几杯羊奶可以享用。另外,鲁滨逊用羊皮做了一把伞以便雨天出入。

生活到第六年,鲁滨逊造了一只独木船,又挖了一条六尺宽的运河,以便把船放到半英里外的小河里去。他驾着这只独木船,绕着海岛划行,以视察他的岛国。后来,他储存的火药渐渐减少。他便挖陷阱捕羊,用木栅栏把它们圈起来,让它们在圈地内自由觅食和繁殖。他靠自力更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应有尽有了。

生活到第十五年,鲁滨逊在海边沙地上发现了一个野人的脚印。他吓坏了,几天之内都没睡好,也不敢贸然外出。他害怕被野人吃掉。不久,他在海滩上发现一堆被吃剩的人骨头,这使他更加忧虑,说明野人曾成群结队来过这荒岛上。

一天清晨,他看见海岸上有一片火光。在火光中,一群裸体的野人正围成一圈在跳舞,当他们跳舞后,便开始宰食俘虏。幸好,这批野人没有深入到岛的内地来。当潮水退时,他们便驾着独木舟走了。鲁滨逊的生活不再平静。虽然他在一只失事的西班牙船上得到一些生活补给,但他老是忐忑不安。他发誓下次野人再来时一定要消灭他们。

几年以后的一天,海上来了五只独木船。大约有二三十个野人登了岸。这批野人又到岛上来举行肉筵席。鲁滨逊白知不敌,躲在他的“城堡”里。但他作了充分的准备,给每把枪都上好了弹药,十分警惕。忽然,他看到一个被俘的野人挣脱了捆绑,向他所在的方向跑来。另一群野人在后面追赶。逃跑的野人游过了小河。这时,只有两个追赶的野人过了河,其余的返回去了。鲁滨逊看到这是个好机会,出其不意迎上去,将追来的野人打死。

被救出的俘虏是个“眉目清秀、修短合度的汉子,四肢又直又结实”。他对鲁滨逊十分感激。鲁滨逊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以纪念在星期五这天搭救了他。鲁滨逊教会他说英语,并差使他干农活,极力把他培养成一个对己有用的助手。鲁滨逊还将宗教意识灌输给他,教他读《圣经》。三年后,星期五便成了一个很好的基督徒了。

星期五告诉鲁滨逊,他家乡曾有十七个遇难的白人坐小船来到他所住的小岛。他们是在一次海船失事后逃上岸去的,与当地居民相伴得很好。鲁滨逊很想援救这些白人,于是两人便造了一个独木舟,准备到星期五居住的大陆去。正在此时,另一批吃人的野人要在岛上宰食俘虏,其中有一位欧洲人。鲁滨逊见到自己的同胞被俘,怒火中烧,便和星期五一同去营救。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鲁滨逊用火枪等武器杀伤、打死二十一名野人。在被宰食的俘虏中,没料到竟有一名是星期五的父亲。那白人是西班牙人,正是十七个白人中的一个。

岛上有了新的居民,除星期五的父亲外,还有那位被营救的西班牙人。鲁滨逊感到自己很像一个国王,他的百姓完全服从他。他扩大了谷物种植面积。由于考虑到去星期五的家乡有危险,他便派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位白人回去联络,准备把其余白人接到岛上来。然后,他们可以共同造一条大船,开往巴西去。

星期五的父亲走后,岛上发生了另一件事。一条在附近海面经过的英国商船起了内讧。船上的暴徒劫持了船长和大副,驾了一只小艇朝鲁滨逊的小岛开来。他们准备把船长和大副扔到荒岛上,然后把商船开走。鲁滨逊和星期五一同打死和打散了暴徒,帮船长夺回了船只,自己也终于得到离开孤岛的机会。他决定不再等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反正以后还可以回来找他们。II缶行前,他将岛上的产业给了两个被他俘虏的暴徒,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在岛上生活,并要他们和将要到来的西班牙人合作,把岛屿经营好。

1686年12月29日,鲁滨逊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海岛。前后他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于次年十月,回到英国。鲁滨逊回到了阔别三十五年之久的英国故土,已无人认识了。其时父亲已去世了。人们以为他已死在外面,没给他留下任何财产。后来他到里斯本,去打听他在巴西经营的种植园情况。结果他的种植园十分兴旺发达,每年有一千镑的收入。鲁滨逊从里斯本归国。因赶路,在法国边境山地遇到狼群,他和星期五及向导击毙了六十多只狼。回到英国,他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并卖掉了巴西的产业,成为巨富。

几年后,鲁滨逊的妻子死了,他的冒险心理又活跃起来。于是在1694年,他搭船外出航海,并回到了他开垦过的海岛。这里已有新的发展,被星期五的父亲接来的西班牙人成了岛上居民的主体。他们几度和加勒比部族的野人作战,俘虏了一些男人和女人作为奴隶。现在岛上已有二十多个孩子。鲁滨逊给他们留下一批日用品,又把土地均分给每人一份,而他自己则保留了财产所有权。

精彩篇章推荐

1.鲁滨逊挖独木舟的过程(P11 l一1 13)。赞美了人的智慧,并且有具体而准确的数字、日期等,使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为他坚毅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人物形象的树立不是靠静止刻画完成,而是用看似琐屑的细节拼组而出成。

2.对鲁滨逊制作瓦罐的描写(P105一107)。鲁滨逊勇于试验,作者详细描述了其制作方法,我们不能不为其灵巧的双手而赞叹,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看到他怎样因手拙而暗自失笑,怎样因失败而气恼懊丧,最后烧焙成功了他又是怎样欣喜若狂,几只小小的瓦罐简直能给他无可比拟的快乐!这样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鲁滨逊对在破船上找到的一大堆金币和银币的态度,形象地表示了他的实用主义者的清醒、精明。

4.鲁滨逊对待星期五的态度,他教星期五说的第一个词是称他为“主人”,他用物质武器威胁,用精神武器“宗教”来感化,迫使星期五甘心做奴隶,接受他的奴役。同时,他是新兴的资产者,不同于奴隶主、封建地主,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5.鲁滨逊在海岛上自封为总督,像一个国王。他开拓了这块处女地,对领土和居民有强烈的占有观念,是一个积极进行海外开拓的殖民者的形象。

6.鲁滨逊在荒岛上杀死野山羊的过程(P53)。那种如实的刻摹仿佛就在眼前,也同样用丰富多彩的细节让读者相信,使传奇故事披上了纪实的外衣。

精彩语句辑录

△我不断地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想到我多么像一个国王。第一,全岛都是我个人的财产,因此我具有一种毫无疑义的领土权。第二,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我是他们的全权统治者和立法者。

△通过长期努力达到的现状是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最适于称为人类的幸福。与人体的机械活动部分的劳累和痛苦毫无关联,也不会因为人类中上层社会的自豪、奢侈、野心、妒忌而感到难堪。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

名家荐语

卢梭《爱弥儿》(第三卷 P244)将《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他说,既然我们非读书不可,那么,有一本书在我看来对自然教育论述得很精彩。我的爱弥儿最早读的就是这本书;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他的图书馆里就只有这样一本书,而且它在其中始终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它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