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2946800000008

第8章 学习中的坏习惯是无形的陷阱(2)

“如果你去过,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菜不好。采集蕨菜的最佳时间只有10天左右,这期间的蕨菜鲜嫩好吃,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开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个儿,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凉水中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而是放在热炕上烘,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看都是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国外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这样。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也不从我国进口了。”年轻人听了,不好意思低下头说:“我是没有去过产地,所以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事情。”

最终,年轻人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省略的只是一点阳光,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多的机会;省略的只是一点时间,却让机遇失之交臂。其实,应聘的年轻人并不是没有为赢得机会做过准备,只不过没有找对着力点就是了。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但是至少做好这一刻,行动之前的深思熟虑胜过事后的总结与懊悔。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多为事情的发展做些准备呢?

和我抱怨“预习”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几种理由:第一,没有时间。认为每天上课与作业的时间就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了,预习更是一种负担。复习和作业还对付不了,又怎么可能作预习。看似有理!第二,认为预习的意义并没有老师所讲的那样大。因为,预习进行与否并不会对作业、考试造成多大的直观影响。可爱的孩子们往往喜欢把现象当成本质,对待这个问题也不例外。第三,不会预习。因为在他们看来,预习只是读书而已。反正课上还是要讲的,不管课上读书还是课下读书其效果都是一样的。预习本身充满了活力,读完这篇文章,但愿你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我看来,与老师的课堂授课相比,预习是一件很有创造力的事情,当然并不是说课堂是缺乏创造力的。但是,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群体的,而预习,对你的孩子来说就是个人的事情了。在没有老师介入的情况下,学生的脑子对有待学习的知识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授课是两回事情。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老师的讲授会让孩子们对作品的结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然而像写作背景、整体感觉等等在预习的时候都可以有所把握,背景资料这些丰富而具体化的东西,无疑会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积极作用。而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想想看,在预习的时候其实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也十分有意思。一篇文章、一个人物、一位作家……

如果仅仅局限于老师的几句简短介绍,让手边的相关书籍和电脑赋闲,那么预习当然就像有些孩子所说的“只是读一遍书那么简单”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预习,孩子的精力正像你所说是那样的有限,因此,帮助孩子找到他(她)的着力点,有兴趣、薄弱或者复杂的内容比较适合于预习,因为前者是孩子喜欢的,而对后两者来说预习是必要的。

习惯19.纠正孩子忽视作业的坏习惯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最伟大的规律之一是:你自己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可是,我们真的都在付诸实施吗?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名叫阿成的小伙子青云直上,颇得老板的青睐。而那个叫阿明的小伙子却始终原地踏步,事业上没有什么起色。阿明对老板的不公正对待已经受够了,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忍耐下去了,于是有一天他跑到老板那里去发牢骚。老板耐心地听完他的抱怨,不动声色地说:“你现在到离我们铺子最近的集市去,看看第一个摊子在卖什么。”阿明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冲到集市去。“土豆。”忠实的伙计阿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向老板汇报。“那么那些土豆有多少斤呢?”老板问。伙计阿明搔搔脑袋,第二次向集市跑去。“200斤左右的样子。”阿明老实地回答老板。“多少钱一斤呢?”阿明又说不出话来。“那就麻烦你再跑一趟好了。”老板显然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阿明第三次跑到集市问了土豆的价钱回来汇报。老板发话了:“现在你坐在一边看看吧!”阿成被叫到老板面前,听到老板交代的任务(也就是阿明的第一个任务),他也很快跑到集市上去了。不久,伙计阿成就站在老板的面前汇报工作了。他说:“第一个摊子是卖土豆的,看样子有200斤左右,3毛钱一斤,比集市上其它摊位的土豆都便宜,而且货色也不差。因为卖土豆的人自己种菜,不是贩运来的,所以价格便宜。”老板满意地看着他,伙计阿成又说:“我们的铺子里也该进土豆了。那个菜农看我有大量购买的意思,答应每斤再便宜5分钱。我觉得这个价钱比我们每次进货的价格都便宜2到3角钱,很合算,所以我就自作主张把他带来了,机会难得。这里有他的土豆的样品,菜农现在就在咱们的铺子外面。”

临去看货之前,老板看了一眼呆坐在一旁的阿明说:“看看吧,这就是你们的差别。”这下,伙计阿明终于明白了。

你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一个精明的伙计青云直上的发迹史。但是,在我看来,伙计阿成的精明恰恰在于他做事的一板一眼,自觉主动。与同样勤奋肯干的阿明相比,伙计阿成更多了一份可贵的自觉与主动。有这一点主动和缺乏这一点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听从并完成命令谁都可以来做,但是质量是大不相同的,对吧!

你可能会说,不当被动的作业者,这又如何可能呢?作业可都是老师统一留给孩子们的,任你怎么主动,还拗得过这个事实吗?再说,老师布置的任务作学生的去完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你的理解一丁点都不错。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咱们的角度有点区别就是了。

没错,不完成作业,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作业是对当天或者一个阶段性学习的总结和巩固,是学习过程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作用是学习的其它环节和方式很难替代的。因此,忽视作业,往往也就不容易巩固所学,对新知识的学习势必造成不良影响。不能说每一个忽视作业的学生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忽视作业的学生,成绩往往都不尽如人意;而每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很难会不重视自己的每一次作业。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在我们看来很乖的孩子——按时按点完成作业的孩子依旧是成绩平平呢?这种情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学习方法等等,单就作业这一环节而言,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孩子往往把精力放在“完成”两个字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这点很好,因为这充分表明了孩子的责任心。但是,有没有想过完成与完成之间的差别呢?就像伙计阿明与阿成的那种差别呢?我知道一个正在读初二的小姑娘,她的成绩一直很棒,“没有谁会喜欢老师的作业”,她很明确地告诉我:“可是我可以让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轻松一点。”她的“轻松一点”其实并不轻松。例如,完成一道数学题,很容易的那一种,她就给自己计时,与从前自己解过的此类型题目的解答时间进行比较。这种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女孩的确从中得到了乐趣,解题速度提高很快。“很多更简单的问题,我通常想出思路就先不再理它,把时间留给更难的题目……”这也是女孩的另一条经验。

下面是如何让孩子重视作业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帮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在作业时间里“磨洋工”,那么你最好帮他(她)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计划。

2.标出每次的时间消耗

让孩子树立起时间意识,每次作业尽量计时完成,将时间用铅笔标记在作业本空页上。这样,往往会提高孩子的作业效率。

3.“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

告诉孩子,尤其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要对付的试卷太多了。不要每一个题都那么一板一眼,一字不差。完全可以对自己驾轻就熟的题目轻描淡写,只写出解题思路就可以。而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或者较难问题多下工夫,浓墨重彩。

4.心远地自偏

不要在孩子作业时间去打扰他(她)。

习惯20.纠正孩子忽视复习的坏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说,善于复习的人也是善于总结的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总是不会亏负有心人的!

小的时候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童年》,蜻蜓、彩虹之类的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惟有一句歌词至今还响在耳边:“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因为这正是我自己读书时候的生动写照嘛,真的,再也没有哪一首歌那样深入我心了。倘若是作为童年趣事,回忆一下倒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后来的经历告诉我这种习惯有多么恶劣,没错,当然是吃到苦头了。在说我的经历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回顾历史上一位倒霉的国王吧,因为他比我要凄惨得多呢!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要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要决定由谁来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一匹战马。“快点给它钉上马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说:“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让我找点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人,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时间砸出两个来。”“我告诉过你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结实牢固。”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应该能,”铁匠回答说“但是我没有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国王会怪罪到我们头上的!”

两军上阵交锋,理查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人。“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人的阵营。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外一头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肯定也会学着退却的,所以理查王迅速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继续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来得及抓到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自己的士兵们纷纷溃败,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了,士兵们自顾不暇。不一会儿,敌人俘虏了理查王,战斗结束了。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看呐,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如果你的孩子不打算“输掉战争”

国王的故事非常悲壮,因为那正应了我们的一句古话:“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忽微小事“多米诺骨牌”一样地扩散着它的影响,最终酿成大祸的过程。是的,这和我们要谈到的“忽视复习”有什么关系呢?我想,的确不能用什么充分的理由把两件事情强拉硬扯到一起去,可是整件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如果马夫是个有心人,能够时常对马匹的情况进行检查,那么也就不会当冲锋在即之时才去钉马掌了,虽然不能把整场战争的失败全都归咎于这个糊涂的家伙,但是他的不经意却决定了整件事情的成败。

而孩子们这样输掉的“战争”恐怕也不在少数,不是吗?想像一下一场数学考试的时候,他(她)很清楚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但是公式或者证明定理在脑子里七上八下,不能确定,那么等待他(她)的只有遗憾了。然而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庆幸,孩子没有去偷偷翻看书本,因为无论怎样,他(她)分得清答不出问题与失掉诚信之间的轻重利害。为什么我知道得这么清楚?呵呵,因为我就是那个曾经总是把公式定理背得七零八落的学生啊。后来在一次物理考到24分的惨痛经历之后,我从同桌那里学到了制作卡片的方法,把那些记不清楚的东西统统摘录,揣在口袋里面常常看看,不会花掉太多时间,确信记住了就暂时抽出那一张。不仅是定理,单词、诗句、化学方程式……知道吗,从那时开始,我才觉得更加认识自己了,至少是在学习方面。对如何纠正孩子忽视复习的坏习惯向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助他(她)制订复习计划

不代表你要全程督促(当然如果有这个精力是很好的),要求孩子把计划书面化,以便促进实施。

2.帮助检验结果

帮他(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检测,如生字、单词听写之类的事情。

3.适当控制娱乐活动

不是指剥夺孩子的娱乐权,阻止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网络和电视,家长最好能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协议,比如每天收看一小时电视。内容:新闻、动物、旅游、财经……

4.言传身教

如果用你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更好了,还可以和孩子协商,根据他(她)的实际情况改进这些经验。

习惯21.纠正孩子不劳而获的心理的坏习惯

把错误当成对的、当作顺理成章的时候,后悔的只是你自己。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许多聪明人都干过这样的蠢事。

在阿尔及尔地区的长拜尔有一种猴子,十分喜欢偷食农民的大米。当地的农民根据猴子的这些特性,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农民们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们最爱吃的大米,然后就静候佳音了。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见到瓶中的大米非常高兴,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一抓到大米时,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贪婪的猴子却怎么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大米,就这样,它的爪子一直抽不出来,自己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边。直到第二天早上,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开爪子,直到要把那把大米放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