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2946800000005

第5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学习”高(5)

4.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以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的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决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要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

习惯12.纠正孩子缺乏耐心的坏习惯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做事没有耐心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耐性。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可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做事能否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其实质是面对困难能否克服的问题,是人的坚持性的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的成败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作为家长,从小就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耐心,也就是孩子做事的坚持性。

婷婷小时候真的很聪明,很可爱,就连他的妈妈也总这么夸奖婷婷。那还是在婷婷16个月的时候,妈妈本是无心地教婷婷学数数,没想到有一天妈妈带婷婷去商场,看到墙上挂着的价格牌子,婷婷竟自言自语地念出了“1、2”,妈妈这才发现孩子竟然记住了她平时在画板上写的1、2、3,欣喜之余,她打算开始认认真真地教婷婷学数字。

于是,妈妈去书店为孩子买了数字图,每个数字后面配上杯子、花朵、车子,煞是好看。婷婷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并且仔细地看着每一项数字和图案,摸了又摸,连吃饭的时候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数字图。那天晚上数字没认识几个,倒把后面的图案,杯子、袜子、车子全认识了!经过妈妈的一再努力,孩子也仅仅记住了几个数字,如8,9,当然能记住这两个数字也是有原因的,其中8和爸爸的发音有点相近,而9对婷婷来说,就更不陌生了,因为他经常听爸爸说要喝酒。对于其他的任何一个数字无论妈妈怎么教,婷婷都不肯学了。

婷婷的新鲜劲还没持续到3天,她怎么也不肯坐着去认识那些枯燥的数字了,提起图案,她还能说出一些,但只要提到数字,她就会心不在焉的岔开话题,再逼紧一点,索性就走了。

看到婷婷的表现,妈妈有些发愁了,怎么办呢?经过仔细的思考,妈妈认为孩子是厌烦了这个数字图。于是,她决定给孩子买其他类型的,试图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激发婷婷的兴趣,结果还是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妈妈感到迷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了。

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幼儿,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情况下,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基本上在10钟左右,因此,父母大可不必为孩子缺乏耐心而烦恼不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精力不集中、没有耐心这一特点放任不管,而应在掌握孩子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

家长对孩子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活动的动力,没有了兴趣的活动,一定是无效的活动。因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足,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培养孩子的兴趣。另外,为孩子选择的玩具和书籍,也一定要适合孩子。从内容上而言,难度要适中,过难过易都会挫败孩子活动的兴趣。从量上而言,也要适度,如果同一时间提供的玩具量太多,很容易分散注意。

2.让孩子学会集中精力。父母应有意地为孩子创设一些活动,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从而渐渐学会集中精力做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折纸、剪纸、搭积木等活动.在活动中,要尽量引导孩子并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另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给孩子提供太多的工具,以免分散注意。

3.家长要做出榜样。很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因此家长首先注意自己不要形成做事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然后,再对孩子提出要求。在个做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解。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另外,父母也应注意和孩子多进行交流,做孩子的伙伴。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地鼓励表扬孩子,如“你真了不起”,“你真行”,“你做得真好,下一次会更好”。父母的这些语言,对于孩子做事的坚持性是很有益的。当然一定要注意,不要以太忙为理由,而忽视做孩子的伙伴,有些父母甚至对孩子做出的努力不闻不问。这些对孩子耐心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习惯13.纠正孩子虚荣心强的坏习惯

虚荣心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并不以现实为基础,虚荣心越强的人偏离现实就会越远。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人目标也不一样。有的人追求事业成功,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满足,还有的人追求虚荣。虚荣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渐渐迷失自己。

据有关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的虚荣心较强,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有20%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据报载,浙江南京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5.2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4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平均每分钟花钱60元。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这个案件中的王涛生活在农村,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妈妈从来不让王涛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王涛都会有。她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妈妈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王涛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王涛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王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妈妈和老师眼里,王涛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自从上了省城的高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同学他们的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王涛显得非常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王涛的心里产生了严重失衡,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妈妈还大方地给他,但后来妈妈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王涛见妈妈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王涛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少年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