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
2946800000019

第19章 为了学有所成(3)

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同时也规范了你学习的内容,如今的学习一方面是在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进入社会作技能准备。在目标指导下可以规划出几年内的学习体系,在这期间的每一种选择都是在丰富、充实它。就像我们入学时的课程选择,就在为自己的专业方向规划一个学习体系。一名在计算机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同学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由于从小就喜爱电脑,他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以学习电脑为主,他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在程序设计比赛中获奖。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于是他就抓紧每一分一秒的时间,首先坚持按要求完成课内的学习任务,力争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搞计算机的编程和网络设计。由于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不懈,勤奋学习,努力实践,近3年来先后获广东省和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网络设计和编程大赛的一等奖、二等奖、银擂奖3项奖励。目标实现了,学习的任务也完成得很好。

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因为目标也好、内容也好,都是由自己内部掌控,如果不端正好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热情就没法持之以恒,那么收获的学习成果就可能无法都达到心中的最优。举例来说,在为一个论题收集资料的时候,有没有本着严谨的态度将可能范围内的材料全部找到,而不为自己留下一点遗憾、一点心虚。

要想有效提高自己的成绩一定要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所谓适当,是指这个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会使你因为达不到目标而失去信心,导致成绩的下滑。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同学,平时各科成绩只在七八十分之间,这次期末考试之前竟满怀激情地一下子将目标定为各科成绩都要达到95分以上。这个目标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即使他在临考前昼夜不息,拼命学习,一下子从一个中等生跃升成尖子生,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事实证明他失败了。而目标定得过低,也是不行的,例如:一个平时各科成绩都90分的同学,而期末考试成绩却只要求达到90分即可,这个目标显然又太保守了,这样的目标就产生不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和推动力,就失去了定目标的意义。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兴趣为出发点,制订最符合孩子自身情况的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发现某种知识对个人所具有的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欢欢从小就喜欢摆弄飞机模型,他的妈妈发现了这一点,就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航模比赛,在妈妈的鼓励下,欢欢获得了省内外很多奖项,最终,考上了著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鼓励孩子通过对自身的了解,自己给自己定目标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孩子们都是需要鼓励的,一点点的肯定和赞许,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3.准确把握自己的现实学习水平,切实制订可行性目标

自己确立的目标不要远远超出自己,要根据自己的的实际学习水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进。

习惯51.纠正孩子不善于向同学请教的坏习惯

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满了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的诅咒,全都变成了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因此个个愁苦满面。

但是他听到楼上充满了欢娱的笑声,他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都吃得非常尽兴。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社会,人和人之间本来就应该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和父辈们比较起来表现得更加有主见、有个性,自尊心也更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孩子和别人的交往能力却未必比得上父母,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也明显差了许多。表现在具体的学习中就是不愿意,或者是不善于向同学请教。

一项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如何解决”时,有55%以上的同学选择“自己克服困难”,23%的学生选择了“问老师”,而选择“向同学请教”的学生竟然不到20%!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向同学请教”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回答“那多没面子啊!”“我觉得他们还不如我呢。”面对这样的回答,不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子上点了一个黑点儿。

他问班上的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一个黑点儿。”同时对老师的问题感到好笑。

这时老师故做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儿吗?这么大的白板难道大家都没有看见?”

众生默然。

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只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儿”却忽略了他身上拥有的一大片的白板(优点)?

其实每个人身上必定有很多优点,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会看到你过去所没能看到的美丽风景。“不耻下问”是传统美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请教,并不意味着你比不上别人,相反,恰恰表示你有着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只知道在自我的小圈子中徘徊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

著名的齐白石老先生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在二十年代,他的绘画技艺已经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在艺术上不断要求进步的他,对于别人的意见总是十分重视。

陈师曾在当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一天傍晚,他登门拜访齐白石,齐先生非常欣喜地连忙拿出平时的绘画精品,并且谦让地请陈师曾指正。陈师曾看后,称颂之余指出:若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变更画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将锦上添花了。先生听后感动得连连点头,感谢陈师曾的肺腑之言,表示过去画画形似前人,现在决定大变,即使卖不出一张,也决不后悔。

果然,自此以后,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到1929年,年过花甲的白石先生经过10年艰苦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

画法变后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炼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上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艺术境界。

学问,学问,要多学善问。那些因为爱面子而不愿意张口向自己的同学请教的人,其实是使自己失去了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和老师比较起来,同学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和类似,所以,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应该更容易解决问题。那些不善言辞,特别是不爱向别人提问题的孩子,连身边的同学都不愿意请教,又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去请教老师呢?这样,问题越来越多,自己知识的负积累也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也就慢慢落后了。久而久之,这种不懂装懂的孩子自己也觉得很苦恼,可越苦恼越抬不起头,自尊心变成了自卑感,同时又极力用“自负”和“独立”掩饰这种自卑。这样的孩子,并非不“聪”而是不“明”,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俗话说“张口三分得”。只有勤问才能多得。学无止境,没有一个人能不向别人求教就什么都懂。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实践、学习的同时,向自己的同学求教也不失为一种丰富自己知识的好途径。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使孩子从小养成戒骄戒躁的优良品质

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他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2.告诉孩子不要怕“丢丑”

一个不怕丢丑的人,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向真理迈进。

3.从小培养孩子“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的好习惯

勤学善问,是学习的保障,“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

习惯52.纠正孩子不善于观察的坏习惯

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潜心研究,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反过来,谁如果粗心大意,他就会一事无成。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吧?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那个可笑的农民,而是从这则寓言引起的一个科学上的发现。大多数人听到这则寓言时都会一笑了之。而一位细心的生物学家却没有放过它。他想:“为什么兔子会自己撞到树上去呢?”后来他不断研究,终于得出了结论:兔子的眼睛长在两侧,两眼所成的像并不能完全重合,因而在它的正前方有一小片“盲区”,当它被敌害追踪时,完全有可能“慌不择路”,撞树而死。

英国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试验抵抗葡萄球菌时意外地发现培养皿中长满了青色的霉。但他并没有将这些“不受欢迎的客人”倒掉,而是对它们进行了数千次的试验,最后终于因为提取出了青霉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我国古代,许多裁缝都知道手破了以后,往伤口上涂一些霉菌就可以防止感染。但他们只停留在了这种“经验”的地步,并没有问问“为什么”。弗莱明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殊不知他在地下室已经做了近10年的试验!爱因斯坦说过:“上帝常同人们开玩笑,但他决无恶意。”只要仔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断研究,终有一天幸运女神会降临到你头上。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寻找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的噪声源时,发现总有一种消除不掉的噪声辐射。后来他们不断改进实验装置,最终证明了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宇宙膨胀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奖。在他之前的拉弗逊也听到了同样的噪声,可他认为这是由于天线上鸟粪的干扰而与唾手可得的奖金失之交臂。当人们问他是否后悔时,他说:“我不后悔。我在距离真理很近的地方停了下来,但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由于他们的努力而获得了成功,我以后将记住这个教训。”真理有时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但它只奖给那些不懈探索、潜心观察的人,而对那些不注意观察的人而言,真理可以说是千山万水之隔。爱迪生说:“在发明的路途上,1毫米与1英里同样遥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行医时发现了1种奇特的现象,某一地区的穷人得夜盲眼的特别多,而富人却与它无缘,富人常常得脚气病,但穷人却没有。后来他不断留心观察,发现穷人只能吃得上粗米、糠皮,而富人只顾吃精米细粮、大鱼大肉。于是他让两种人交换一下食物,过了一段时间,两种人的病都好了。原来粗粮富含维生素B2,而鱼、肉中富含维生素E。

这种看似偶然所得的事例还有很多:画家莫尔斯在听演讲时大受启发,发明了莫尔斯电码;化学家道尔顿给妈妈买了一双袜子,结果发现了色盲症;物理学家波义尔在养紫罗兰时发明了石蕊试剂;医生邓禄普浇花时受到启发,发明了自行车轮胎;化学家凯库列做梦时发现了苯的分子结构;一个无名的花匠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这些人,他们都在某一时刻突然受到了启发,或是发现了某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实际上,他们为了这一天的成功也许已经潜心留意周围事物多少年了,这正是他们本身素质的体现。要知道机会只留给那些为了寻找它而不断探索的人,只要我们专心致志于周围有趣的事物,成功就会降临。

让我们的孩子不要像那位农民一样守株待兔,坐等成功的到来,而是用他们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寻找、发现成功吧!具体到观察能力,就是要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在观察能力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在观察能力方面的自信;培养孩子在观察能力方面的注意力;培养孩子在观察能力方面的自我塑造、训练的那种毅力。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育孩子的自信

要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在观察能力方面是十分出色的。让他觉得,我就善于观察,我到哪儿都能把环境观察得特别仔细,描述得特别清楚。如果他这种自信建立了,他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就有了更好的积极性。

2.观察注意力的培养

观察需要注意力集中,但孩子并不是从来观察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注意力也不是从小到大都一样,它会逐渐发展。如果他这次观察特别认真,你不但鼓励他观察的兴趣,他的向上的竞争意识,他的自信,还要特别欣赏他观察方面的注意力的集中。他在观察一个事物时注意力的集中,这种态度和这种心理状态本身要欣赏和夸奖,引导他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3.毅力的培养

再往下,你就要通过你的欣赏、夸奖,通过你的心理暗示,通过你的描述,培育他在观察方面的毅力。

习惯53.纠正孩子固执己见的坏习惯

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是古今诸多大家成才必备的美德。一个人只有对真善美不停止追求,才能成就大事业;如若嫉贤妒能,那是会毁掉正统大业的。

从前,有一头驴,从来不照主人的吩咐去做。主人要他往右走,他偏往左拉;主人要他往东走,他偏往西跑,总是跟主人对着干。一天,主人赶着这头驴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高高的山腰走去。突然,这头驴决定不在这条小路上行走,而是向路边跑去,那儿是陡峭的山崖。眼看驴子就要从山崖上一头栽下去,主人一把揪住驴尾巴。“回来,你这蠢货!”主人说着,拽住他的尾巴,往山坡上的小道拉。“偏往这边走,偏往这边走!”驴子顽固地说。因为驴子的劲太大,主人拽不住了,只好松手,那驴子惨叫一声,从悬崖上摔了下去。

驴儿由于固执己见,最终走到了崖边,走到了自己生命的边缘,危急时刻,面对主人的好心帮助,仍执迷不悟,结果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固然需要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见解,但必须时时对照自己,及时地对错误观点加以改正,以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