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脾胃
人参茯苓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人参30克,生地黄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红曲面30克,川芎15克,桂圆肉120克,冰糖250克,白酒2升。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宽膈进食。
【适应证】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制法】以上9味,共为碎粗末,装入白布袋中,扎口,置于净器中,用高粱白酒浸泡4~5日,去渣再加冰糖250克,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任量徐徐饮之。
【注释】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二经,功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益气生津,益智安神。自古以来人参就被人们视为滋补强壮、抗衰防老之上品良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称其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草汇言》说:“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本草经疏》称“人参能回阳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纲目》曾记载,有二人进行竞走比赛,其中一人口含人参,另一人则不含人参,在走了五里路之后,未含者已气喘吁吁,而含者则心平气和,面不改色。生地黄为滋补阴精之品,与人参相合,具有补元气、养粗血、益心肾等功能。白茯苓味某淡性平,功能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白术与茯苓配伍同用,能健脾胃,补虚损,久服令人轻捷。方中更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桂圆肉益心脾、补气血;冰糖补中,益气,和胃,清热,润肺,生津。
二广贝仁酒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
【用料】贝母6克,砂仁6克,广木香6克,广陈皮6克,白糖300克,白酒500毫升。
【功效】消痰行水,消积。
【适应证】食欲不振,脘腹满闷,苔舌白腻,吞咽时似有物梗而不畅等。
【制法】将广木香、广陈皮、贝母、砂仁切制,与酒、糖同入净瓷瓶中浸泡,密封隔水加热3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次,清晨饮服10毫升。
【注释】贝母,即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的鳞茎,其性味苦甘、凉,功在润肺散结,止咳化痰;木香性味辛苦、温,功在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白糖调味并调合药性,诸药制酒,共奏润肺、行气、化痰、消积之功。
二青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青核桃600克,青木香30克,白酒1.5升。
【功效】理气止痛
【适应证】胃脘疼痛,肠鸣下痢。
【制法】取净瓷器,入白酒浸泡上2味药,酒变成黑褐色时,过滤去渣 留液备用。
【用法】胃痛时饮10毫升。
【注释】方中青核桃理气止痛;青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本草纲目》说:“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二药相配,制成药酒,可理气止痛通络,治疗胃脘疼痛,或遇情志不舒,两肋胀痛等,颇有良效。
丁香煮酒
【来源】《千金翼方》。
【用料】丁香10克,黄酒50毫升
【功效】温中散寒。
【适应证】感寒腹痛,腹胀,吐泻等症。
【制法】将酒入瓷杯中,加入丁香,将瓷杯放入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10分钟,趁热饮服。
【用法】一次用尽。
【注释】方中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肾四经,《日华子本草》谓其“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气”;《药性论》说可:“治冷气腹痛”;《药材学》说它“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丁香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挥发油(丁香油),皆可入药,确是一身皆宝。
三圣酒
【来源】《长寿补酒》。
【用料】人参20克,山药20克,白术20克,白酒1.5升。
【功效】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健脾和胃。
【适应证】体虚气弱,面黄肌瘦,气短,心慌,食欲不振等症。
【制法】将上述各药加工破碎,用白细纱布袋盛之,扎紧口备用;将白酒倒入砂锅内,放入药袋,文火煮沸,待冷,加盖密封,置阴凉处,经3日后开封,悬起药袋沥干;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贮入净瓶中即可取饮。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10~20毫升。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慎服。
【注释】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山药健脾补虚,白术健脾和胃。诸药制酒,药力更彰。凡属禀赋不足,或老年气虚而致脾胃虚弱者可经常服饮。人参亦可用潞党参代之。不善饮白酒者,可用黄酒。
干姜酒
【来源】《长寿补酒》。
【用料】干姜30克,白酒500毫升。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适应证】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呕吐,吐衄便血。
【制法】将干姜拍碎,置净器中,入酒煮取300毫升,过滤去渣,贮入净瓶备用。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温饮20毫升。
【注释】干姜,又名干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名医别录》说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干姜可通心阳,祛脏腑寒冷,发诸经寒气,可治感寒腹痛,又擅温肺化痰,回阳救逆。以干姜之辛热,再助酒性之通透温润,一举夷平阴寒。
山核桃酒
【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用料】山核桃3000克,白酒5升。
【功效】收敛、消炎、止痛。
【适应证】急、慢性胃炎。
【制法】取青山核桃3000克,捣碎,置净器中,加白酒浸泡,密封,经20日后开启,以酒变褐色为度,过滤去渣,贮入净瓶中备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饮服10毫升。
【注释】山核桃味甘性温,有敛肺定喘,温肾润肠之功。酒浸成剂助药势,行散温润,则可治胃痛,急、慢性胃病患者均宜。
山棘果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山棘果2500克,白酒1升。
【功效】健脾开胃,增进饮食。
【适应证】脾虚胃呆,食积不化,妇女妊娠思的呕吐等症。
【制法】将山棘果洗净榨取果汁,同酒共贮于净瓷器内,微煮候冷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3次,早、午、晚各服30~50毫升。
【注释】山棘果消食健脾,滋养强身,与酒同制能使山棘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易于吸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及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作为保健饮料被广泛应用。本药酒健胃健脾,帮助消化,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消化不良、妊娠呕吐等症。
大枣猪胰酒
【来源】《肘后备急方》。
【用料】猪胰3具,大枣100,酒1.5升。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
【适应证】胃虚食少,脾弱便糖,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
【制法】将猪胰洗净,置净瓷器内入酒浸泡,煮30分钟,候凉过滤去渣留液贮存。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饮30~50毫升。
【注释】方中之药均为甘缓补中之品,大枣补脾益胃;猪胰甘平,健脾益肺。二药配酒,酒助药力,减其呆滞,增其迅利,补而不滞,事半功倍。凡脾虚胃弱、气血津液匮乏、心血不足、营卫不调的患者,应用此方缓补平调均有效果。
万寿药酒
【来源】《奇方类编》。
【用料】红枣250克,石菖蒲8克,川郁金8克,全当归15克,五加皮8克,广陈皮8克,茯神8克,怀牛膝8克,麦冬8克,红花4克,烧酒3升。
【功效】健脾胃,和气血,益寿延年。
【适应证】脾胃不和,饮食减少,气血不畅,腰膝酸软,乏力神疲。
【制法】将上药共装入白纱布袋,酒与药共入净坛内,煮20分钟,埋入土中3日退火气,取出过滤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饮30~50毫升。
【注释】方中红枣安中养脾,补气生津;石菖蒲、陈皮、茯神健脾和胃,理气化浊;郁金、当归、红花解郁安神;麦冬滋养胃阴;五加皮、怀牛膝强筋壮骨、补中益精。诸药用烧酒煮之,更增厚肠胃散湿气、滋养强身之效。
马蹄香酒
【来源】《本草纲目》。
【用料】马蹄香200克,白酒3升。
【功效】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
【适应证】噎食膈气,感冒头痛。
【制法】将上药加工研末,用酒上文火熬之,成膏脂。
【用法】每饮2匙,白酒2匙调下,每日3次。
【注释】马蹄香又名杜衡,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性味辛温,《名医别录》谓“主风寒咳逆”;《本草纲目》曰:“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药性论》谓其“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王旭高药酒
【来源】《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用料】黄芪(炙)90克,白芍60克,地肤子40克,茯苓90克,酒2升。
【功效】健脾退黄。
【适应证】虚黄型黄疸。两目及身体皆黄,小便自利而清,此属脾虚,非湿热所致,名为“虚黄”。
【制法】将诸药洗净,捣碎,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内,入酒浸泡,密封,5~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温饮20~30毫升。
【注释】方中炙黄芪性味甘、微温,功能补脾益气,且温中固表,利营卫之气,为治虚之要药,《名医别录》云其“主妇人子宫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本草正义》曰:“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功能养血柔肝,补中止痛,为安脾泻肝之良药,《珍珠囊》谓其“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利,;上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本草备要》谓其功效曰:“补血,泻肝,益脾,剑肝阴,治血虚之腹痛”。地肤子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利水,止痒,《本经》谓其“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本草原始》云其可“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茯苓性味苦、淡,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本草衍义》谓:“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药品化义》云“茯苓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脾自健之谓也”。4味均有益脾之功,脾健则营卫得畅,是以“虚黄”可愈。然清利之佐,有“推陈致新”作用,浊降而清升,是方剂配伍之巧妙处。又以酒制剂,以行药势,其效更佳。
五香料酒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用料】甘草100克,菊花100克,甘松100克,官桂100克,白芷100克,藿香100克,无奈100克,青皮100克,薄荷100克,檀香50克,砂仁50克,丁香50克,大茴香120克,细辛10克,红曲10克,木香18克,干姜12克,小茴香15克,烧酒9升。
【功效】温中理气,消食化积。
【适应证】脾胃气滞,虚寒脘满,食欲不振。
【制法】将上药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坛中,入酒浸泡,密封10日,开启,过滤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饮10~20毫升。
【注释】此酒理气温中香料药于一炉,不仅可治脾胃气引起的胃脘胀满,而且可作厨房烧肉食菜的佐料。
双鸟暖胃酒
【来源】经验方。
【用料】川乌(烧存性)5克,草乌(烧存性)5克,当归5克,黄连5克,生甘草5克,良姜5克,陈皮5克,红砂糖62克,甜酒2.5升,烧酒5升。
【功效】温通经络,补益脾胃。
【适应证】脾胃虚弱,精神疲乏。
【制法】先以水醋将红糖调匀,去渣入酒内,再用纱布袋盛药,浸于酒内27日后即可。
【用法】随时随量饮用。
【注释】方中川乌、草乌温经止痛,是热药中的魁首,《名医别录》谓其能“消胸上痰饮,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配以辛热之良姜、温散脾胃寒邪;当归养血以助生化之源;黄连渲火燥湿,《本草正义》说:“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甘草补中以全生化出入;陈皮顺气,以利脾升胃降。本药酒所治脾胃虚弱与一般脾胃本身虚弱不足者不同,乃是由于釜底抽薪、生发之火温煦不足所致。所以本方用大热之川乌、草乌,旨在促发少火之源,此火前出,脾胃得济,则脾升胃降,营运如常,四脚百骸得以濡养,而诸症皆消。
白鱼酒
【来源】《本草纲目》。
【用料】白鱼5枚,竹茹一束,黄酒500毫升。
【功效】开胃健脾,消食行水。
【适应证】小儿疳疾,中风项强。
【制法】将白鱼云鳞、鳃、内脏,洗净,与竹茹、黄酒共置入砂锅中煎煮,开锅后,微文烧至剩100毫升;用白纱布滤渣,放入净瓶中备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0毫升,晚饭后温服。
【注释】患疮疖者不可食,可令其发脓。
【注释】白鱼又称鱼白鱼、鱼养鱼、白鳊鱼,黑龙江、长江、黄河、辽河等干支及其附属湖泊中都有分布,其性味甘平,入肺、胃、肝经。白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尼克酸等。《开宝本草》谓之“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
白药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白茯苓15克,白术15克,天花粉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白豆蔻9克,白酒5升。
【功效】健脾燥湿。
【适应证】食后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者。
【制法】将上6味药捣碎,入布袋,扎紧。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摇动一下,浸泡14天后,去渣即成。
【用法】日服2次,每服15~20毫升。
【注释】方中白术、白茯苓、山药、芡实健脾除湿止泻;白豆蔻行气化湿;天花粉酸甘寒,益胃生津,共奏健脾燥湿、止泻之效。
白术酒
【来源】经验方。
【用料】白术(去黑皮)200克,白酒1.5升。
【功效】补脾,益气,除湿,强身。
【适应证】消化不良,胃脘饱胀,便溏,肢软。
【制法】将白术捣碎,入净器中,白酒浸泡之,经20日后开启,即可取饮。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饮40毫升。
【注释】白术是著名的传统抗衰老强身药物之一。历代方书、医案中出现频率很高。《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收载了23个长寿补益方剂,白术出现率为69%,在64个药物中居第二位。白术又称冬白术、术,山蓟、山芥、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术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物质新陈代谢,调整肠道机能的多种作用,认定它有强壮肌体,延缓衰老的作用。做酒可供久饮。
兰陵酒
【来源】《鲁府禁方》。
【用料】沉香15克,木香15克,砂仁100克,当归50克,陈皮100克,杏仁200克,鲜姜400克,郁金15克,花椒100克,白芷50克,白面40千克,糯米面1000克。
【功效】温中理气,止痛。
【适应证】心腹胀满冷痛。
【制法】上述10味加工为末,和面、曲,以常法制酒。
【用法】随时随量饮之。
【注释】方中白芷、郁金、杏仁、陈皮舒肺、肝、胃之气,解郁止痛;木香、沉香、砂仁温中理气,和胃止痛。合而制成酒剂,颇宜脾胃虚寒之人常感心腹胀满冷痛者饮用。
术苓忍冬酒
【来源】民间验方。
【用料】白术60克,白茯苓60克,甘菊花60克,忍冬叶40克,白酒1.5升。
【功效】补脾和胃,益智宁心,明耳目,祛风湿。
【适应证】脾虚湿盛,脘腹痞闷,心悸,目昏,腰脚沉重。
【制法】将白术、白茯苓捣成碎末,忍冬叶切细,然后将4味药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用醇酒浸泡,封口,经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再添入冷开水1升,即可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1~2次,每次10~15毫升,空腹温饮。
【注释】方中白术、白茯苓可健脾渗湿;甘菊花清心明目;忍冬叶祛风除湿。药味虽不多,但面面俱到,既能祛风除湿,补脾和胃,又能益智宁心,聪耳明目。药性平和,配伍得当,颇宜于中年人脾胃虚弱者饮用。
半夏人参酒
【来源】《伤寒论》。
【用料】半夏30克,黄芩30克,干姜20克,人参20克,炙甘草20克,黄连6克,大枣10克,白酒700毫升。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适应证】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心下痞硬,呕恶上逆,肠鸣下痢,不思饮食,倦怠乏力。
【制法】上述7味,共捣碎,布包,浸于酒中,5日后,再加冷白开水500毫升和匀,去渣备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早、晚温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