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2946500000032

第32章 修炼之八:丰富学养(3)

如果你不以来自纸上的东西为满足,那么就应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学生们对于书上的东西,往往只当做是一种知识形态,因此不大受震撼。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使他们受到了真正的震撼。

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活动中,接触到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状况引发了学子们的思考。学子们在总结中分析出某些地区落后的原因及克服的办法。

落后地区的现实激起了学子们的责任感,他们通过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不断改造落后的地区,使落后地区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当大学生走入社会后,社会的责任感就会促使他们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除此之外,大学生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并在经济案例中,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

学以致用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还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一个境界。

欲成大事者要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平时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将来的事业中更好地得以利用和发挥。

6.创新的捷径来自于学习

一个人若想成功就必须创新,不能老守田园,故步自封。而创新来自于伟大的知识力量,知识的希区考得又是勤奋学习。

歌德说:“人不只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西汉学者扬雄说:“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之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

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显然,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智商和情商。

休谟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道:“认真留意于科学和文艺,能使心性变软和赋予人情,使情感欢乐,而真正的美德和尊严就在其中了。

“一个有鉴赏力和学识的人连个正派人也算不上,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尽管他会有种种毛病。由于他的心灵致力于思考学问,必定能克制自己的利欲和野心,同时必定能使他相当敏锐地意识到生活中的各种理解和责任。他对品格和作风上的道德差别有比较充分的识别力。他在这方面的良知不会被削弱,相反会由于思考而大为增进。

“除了这些气质性格上的潜移默化,上述研究和运用可能产生其他作用。教育的丰硕成果能使我们确信,人心并不全是冥不可雕的,可以探根求源对它进行许多改造。只要让一个人给自己树立一个他所赞美的品格榜样,让他好好熟悉这个榜样的具体特点以便塑造自己,让他不断努力地警惕自己,避开邪恶、一心向善,我不怀疑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发现他的品格有了一个较好的变化。”

相反,一个不读书、不求知的人,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里说:“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这个世界上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求知、学习就是置身于一个成功的环境,就是聆听贤达的教诲和指教,就是与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大事者学习成功的方法。

知识是创新的准备,是竞争力的“内功”,是成功的积累。

特别是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里,等到对手碰面时,胜负其实早已定了。就像“华山论剑”,最终是靠内功,靠武学的修行和领悟来决雌雄定乾坤。因此竞争早就开始了,比的就是“准备”,比的就是日积月累的修为。

成功的积累和准备,泛一点说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准备,具体点说,就是修炼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和行动的准备。

爱迪生说:“知识仅次于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

没有知识的一生,你不会找到什么,也不可能碰到什么。

知识的准备和积累,不仅仅是狭义的书本知识,而应该是广义的知识。

学习接触新知,通过“闻知”和“亲知”得到“说知”,于是新的想法就产生了,因此学习就是创新。

如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言:“我在发明创造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学习创新,创新学习循环往复,不断进步。因此广义地说学习是创新的惟一捷径,也是成功的惟一捷径。

成功无止境,创新无尽时,学习无绝期。

《国语》记载晋文公向臼季学习读书,过了三天,文公说:“我觉得一时用不上,知识倒是增长了。”

臼季回答说:“既然知识多了,等到用得着的时候,不就比未学者要强吗?”

难怪美国哲学家、诗人桑塔亚如此断言:“即使最聪明的智者也要永远学习。”

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像河流。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始终矢志不渝,不断积累,不断准备,终会漫溢而过、破决而出,这样正好符合孟子所谓的“盈科而后进”,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大事者。

7.终生学习,一生受用

成功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尤其身处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每一个欲成大事者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成为终生的需要。

过去一个人只要学会一技之长就可以终生享用,现在却不可以。今天还在应用的某项技术,明天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也就是说:现代科学知识综合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促使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扩大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如果不这样,我们的思路、方法就会受到限制,显得狭小、枯燥无味,根本说不上气质了,因此我们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只有这样的博学、活学,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才能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学识的增长,也才能使自己的气质高贵。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这就要求每个人都不能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不要以为目前有一份好工作,有足够的积蓄就可以享清福。要不断地武装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其实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

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一旦停止学习也就到头了。

我们今天还谈不上到头不到头的问题。我们多数人还在适应如何生存,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就更突出了。

如果停止学习,我们就要落伍,就要被时代淘汰,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这样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了。

1994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清纯,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已经获得的荣誉。

但是,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越能产生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

不断地学习,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