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2946100000054

第54章 技术创新是武威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的突破口

赵永庆

一、武威市工业发展的现状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农业较发达,是一个农业大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万亩,总人口192.36万。200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8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8:30.4:36.8,以工业为主的二产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最低,在全省地级市中也处于末位,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哑铃型结构。由于缺乏工业的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全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财政困难、就业压力大、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武威撤地设市,武威的发展遇到了一次难得的大好机会。为了加快武威的发展,为了适应撤地设市后的新变化,为了实现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城乡二元化结构向城市一体化转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富市”的战略决策,牵住了加快武威发展的牛鼻子。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武威重农轻工,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优强企业少、一般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传统产业多,名优新特产品少、初级大路产品多,企业装备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融资困难,优势产品不能满负荷生产,重点技改项目不能按期建成或投产发挥效益,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奇缺,文化低、技能低、素质低的工人多,科学管理少、经验管理多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要在区位优势弱而又非国家投资重点的我市实施“工业富市”战略,除加强领导、加快改革、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应该将技术创新作为武威市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的突破口。

二、技术创新对实施“工业富市”战略的重要性

(一)武威工业落后的现状需要技术创新

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都是依靠一定的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离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离开高新技术的支撑,工业经济的持久稳定和发展是不可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作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作用越来越大。为此,不论是世界各地还是国内兄弟地市都在纷纷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整体素质。但武威工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落后的工艺装备,小型的企业结构,“傻、大、笨、粗”的初级产品和附加值很低的粗加工产品,传统产业占绝大比重的产业结构,将直接影响未来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使其难以承担“工业富市”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只有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工业的结构调整,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技术创新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武威工业的二次创业,拉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将武威建成全省的工业大市、经济强市。

(二)入世的现实需要技术创新

在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将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谁在技术创新上拥有优势,谁就会在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地位,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内,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约束不断增大。我国已加入WTO,在机遇来临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武威的发展再不是一个地区单纯的事,而要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大环境来考虑,它的发展将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科技进步,特别强调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转化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否则,我们将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被淘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工业富市”战略也就不能成功实施。

(三)武威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需要技术创新

2000年,我市人口占全省的7.5%,而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的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97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5.85%,.比全省低6个百分点,在14个地州市中是最低的;在河西五地市中,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产额、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我们都是最后一位。因此,武威市同全省和周边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加快发展,不仅不能缩小差距,而且还会被拉得更远。加快武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工业,工业发展的关键是产品,产品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加快武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将成为全市和企业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还能促进全市工业结构的调整,使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转移到产业优化升级上来,靠科技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创武威经济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四)发扬“三干”精神需要技术创新

为了加快武威经济的发展,市委提出了“先干起来、快干起来、大干起来”的“三干”精神,就是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不观望等待,先干起来再说。“三干”精神的前提是正确的干,而不是不讲效果的蛮干。武威工业发展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外延型发展的道路,就是通过大量投资上项目,完全靠增加生产要素扩大工业规模。武威缺乏大量融资的区位优势,又不是国家大量投资的重点城市,完全靠投资靠项目只能是等待,只能是观望,只能是小干,是一条腿走路。另一条是内延型发展的道路,就是利用科技进步,利用技术创新,通过提高要素的效能,用较少的投人获得较多的产出。武威的市情决定了武威的发展要靠两条腿走路,既要积极融资争取项目走扩大规模的路子,更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走挖潜、改造、提升规模和质量的路子,这是一条永恒的路子,更能体现“三干”精神,更容易产生“三干”效果,使“三干”精神真正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有效避免蛮干和傻干等。用较少的钱先干起来,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要素效能,提升工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三、如何加大技术创新对“工业富市”战略的推动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科技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深入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各方面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使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工业化、产业化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二)加强领导,把技术创新摆在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增强科技意识、工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抓好对工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改变过去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上“重农轻工”的思想,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普及、推广的同时,加强对工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实施“工业富市”战略、实现武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把工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给予正确指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武威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三)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对“工业富市”的支持力度

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没有足够的投入,就不会有丰厚的回报。要在支持工业技术创新上有长远眼光,舍得花本钱,舍得多投入。全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工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内资外资投资工业技术创新项目、技改项目和高科技产业,用工业技术创新的大发展推动“工业富市”战略的大前进。

(四)建立健全以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选择。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目前,武威市有皇台集团、荣华公司、武酒集团、爱雅纺织公司等12户大中型企业已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但绝大多数的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单独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比较困难。正是由于他们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具有更强烈的需求。因此,武威市必须加大工业科研开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在“十五”末骨干工业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中小企业建立起行业技术开发联合体,提高企业的技术攻关能力和开发创新水平,加快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富市”战略的实施。

(五)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推广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才能加快“工业富市”战略的实施。由于思想观念、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问题的制约,我市产学研工程的推广成效不明显,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困难重重。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要密切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研发单位的联系,使科技成果贴近当地的实际,贴近企业的实际,使企业的创新需求与研发单位科技成果的供给尽量一致。二要强化科技成果在推广中的技术服务。研发单位要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完善的技术服务提供给企业,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技术,达产达标,取得预期效果。三要搞好科技示范工作,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四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设备、工艺、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五是认真落实人才激励政策,营造留住人、使用人的环境,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到我市创业。六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选择、使用、管理的有效机制。七要探索建立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期役期权等分配制度,尽快制定允许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股权和薪金分配的具体政策。

(作者为武威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