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大师谈人生
2945000000031

第31章 弗洛伊德篇 欲望决定命运(3)

性变态者的性目的并不是单一的。在男性中,肛交并非总相伴于变态者,手淫恐怕是更常见的目的。甚至性目的的限制——即对情绪表现的限制,在同性中比在异性中更为普遍。同样,在女性中,变态者的性目的也纷繁多样;但似乎对口腔黏膜的接触更为偏爱。

针对性目的变异的种种表现形式,弗洛伊德提出了“窥视癖”和“裸露癖”的概念。在分析“窥视癖”的过程中,弗洛伊德首次使用“升华”的概念来表达他的一个美学观点。他认为:

如果这种好奇能从性器官转向身体全部,那就会变成艺术审美的。对于大部分正常人而言,多少都会滞留于这种居间的性目的——观看之上。的确,它可以把部分里比多指向更高的艺术目的。

在分析“施虐狂”和“受虐狂”时,弗洛伊德认真探讨了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问题——主动性虐淫,亦即施虐狂,其根基很容易在正常人身上发现。大部分男人的性活动中包含攻击性——征服欲,其生物学意义似乎在于,在向女人求爱时,这是战胜性对象抵抗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施虐狂是性本能中被独立和强化了的攻击成分,经过移置作用,而变成了主导性的。

同样,受虐狂包括对性生活和性对象的任何被动态度,极端的情形则表现为,通过性对象使自己遭受到身体或心理的痛苦而获得满足。经常发现的事实是,受虐狂不过是对自我的转向,用自我替代了性对象。对极端的受虐狂的临床分析表明,有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使原始的被动性态度得以强化和固守着。施虐狂与受虐狂在性变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主动性与被动性是性生活的普遍特征。

人类文明史明确地揭示出残酷与性本能关系甚密。但是,除了对里比多的进攻成分的强调之外,人们几乎没有对这种关系作出任何解释。有些意见认为,性本能中的攻击成分,实际上是同类相食欲望的残迹。也就是说,源于征服能力的这种欲望,既涉及到别人的满足问题,也有利于更原始的本能需要的个体发展。还有人认为,每一种痛苦本身都包含着快感体验。所需强调的是,尚没有一种关于性变态的解释令人满意,似乎有许多的心理冲动,相互作用才构成了这种单一的力量。

不过,这种性变态最突出的特征是,主动性与被动性常常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在性关系中令对方痛苦而取乐者,同样也会在遭受到的痛苦之中享受快乐。施虐狂往往也同时是受虐狂,只不过主动的一面或被动的一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成为他主导的性活动。

因此,我们发现,在性变态者的冲动中,对立的双方常同时出现,结合此后要探讨的问题,这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一个引起联想的事实是,施虐狂与受虐狂的并行存在不能仅仅归结为进攻因素,我们宁肯将这种并行现象看作两性人中的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的对立,精神分析常用主动性与被动性替代这种对立。

(3)常态和变态的性生活

完成了对两种变异的分析之后,弗洛伊德认为“在理论上需完满地解释一切变态的存在及其和常态的性生活的关系”,这是重要的问题。为此,他一方面借助布洛赫的观点进行论证,指出:“‘一切变态是退化的征兆’之说是不可靠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时代,由远古而至现代,无论是什么民族,由原始而至最文明的,都无不有这种性的目标和对象的变态,而且这种变态现象有时也为一般人所容许。”

另一方面,他引证了对癔病患者的精神分析,指出:

癔病症状是源于性本能力量的冲动的替代。在本能的压力及反抗性的矛盾之中,疾病成了逃脱之径。其实,冲突并未解决,只不过通过将里比多冲动转为症状而逃脱冲突,它使得心理过程偏离了常态。精神神经症的性本能展示了我们所研究的所有变异,包括正常与变态性生活的变异。

由于癔病症候研究,才知道身体器官,除了它们原有的机能之外,都兼有性的意味,我们更可知营养器官和排泄器官究竟如何可用以产生性的激动。然而满足是不走捷径的。如过分地将常态中仅属预备的动作视为性的满足,例如窥视、抚摩及探索的欲望。就许多例子而言,性本能或因暂时受阻,或因永久的社会制度的障碍,而很难获得常态的满足,则变态的状态便可引起。

因此,弗洛伊德坚信不疑地认为,性变态倾向是人类性本能的原始而普遍的倾向,正常的性行为乃是有机体变化及成熟过程中心理抑制的结果。

根据精神分析的研究,我们已知道儿童的性生活也有研究的必要,因为分析症候而引起的回忆和联想常可追溯到儿童期的最早年月。由此所发展的一切,近来已一一由对儿童的直接观察所证实。因此,我们乃知道一切变态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儿童不仅有变态的倾向,而且有变态的行为,和尚未成年的程度正相符合;总之,变态的性生活意即婴儿的性生活,不过是范围大小和成分繁简稍有不同罢了。

于是,在性变态研究之后,弗洛伊德又转入了一个前人未涉足过的问题:幼儿性欲的研究。

三、人类的性生活从婴儿开始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性生活开始于婴幼儿时期,这一观点是弗洛伊德性学理论的基石,也是人们对精神分析学最为难以容忍之处。

1. 人一诞生,性功能就启动

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有别于其他性学理论的鲜明标志之一,就是捕捉到幼儿的性信息并通过反复论证来确认它们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弗洛伊德重视幼儿性生活的研究,不仅是因为发现了它是性变态的病源所在,而且还因为他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性经验对于成年后的性心理,乃至无意识心理的形成,都具有重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定,在人诞生之时,性功能就已经开始活动了,它甚至还会在幼儿时期通过重要的迹象显现出来。这一论断引起的广泛抨击和强烈愤慨,对精神分析学来说也是少有的。不过,在精神分析学中,还没有别的什么发现能够像这一主张那样轻而易举、完满透彻地得到证明。

跟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心理学家和性学家大都认为,童年期的性不必去发现;虽然他们中也有少数几个已承认儿童性欲的存在,例如格罗斯曾经指出“有些孩子很早就有了性冲动,并执意要与异性接触”,贝尔在1902年从一名3岁孩童身上获得了一个“性爱”的最早例子等等。弗洛伊德深刻地批评了这种现状,认为忽视对儿童性欲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由此,他对研究幼儿性欲的科学使命感也就更加坚定了。

弗洛伊德断言,性冲动的基因已存在于新生儿身上并能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他根据所掌握的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迹象,把婴幼儿时期大体确定在5周岁以前,并把这一时期划分成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他察觉婴幼儿时期性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里比多的指向上,即由起初从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获得快感,转变为男女开始有别地从外界的一个对象那里实现满足。于是他确定了前后期之间的界限,将幼儿性生活的前期概括为“自体之恋”,将后期概括为“对象之恋”。

2. 幼儿的性快感

弗洛伊德指出,“婴儿的性表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根源与维持身体的特定功能有关;不具有性对象,故是‘自体性欲’的;性目的直接受控于快感区。”由于发现了婴儿自恋的快感区有一个变换的过程,弗洛伊德又进一步把幼儿性生活的前期作了三个阶段的区分,并认为嘴唇是第一个阶段的性生活区域。

(1)嘴部的快感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人之初自然而然又必不可少的用嘴吸吮奶汁的动作,说明了婴儿最早的精神活动全部集中于嘴部的满足,嘴也就成了促使心理产生里比多需求的第一个器官。弗洛伊德对此所作的阐释是:

假使婴孩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必将承认在母亲怀中吸乳动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因为小孩的这种动作,确实同时满足了生命中两种最大的欲望。吸乳乃是整个性生活所由起的出发点,是后来各种性的满足的雏形;到了需要的时候,幻想往往借此以自慰。吸乳的欲望实含有追求母亲胸乳的欲望,所以母亲的胸乳是性欲的第一个对象。但是婴孩一旦能为吮吸而吮吸,这个对象即被抛弃而代之以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孩就自吮其拇指或口舌了。

沉湎于吮吸拇指的孩子是由对曾经历过并记忆犹新的快乐追求所决定的。最简单的方式便是有节律地吮吸皮肤的一部分或黏膜以获得满足。当一个婴儿满意地离开母亲的乳房,脸颊绯红、笑脸盈盈地进入梦乡时,谁都会认为这很像成年性满足后的表情。

当长出牙齿,吮吸被咀嚼所替代之后,这种分离当属必然。孩子已不再把别人的身体作为吮吸对象,而是吮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为这更方便,同时也可使他独立于尚不能控制的外部世界。在嘴唇区的讨论中,我们已知道就性活动的来源而言,这种要求满足重复的欲望以两种方式展现出来。一是由一种紧张感展现出来,这种紧张感具有不愉快的特征;二是由一种痒感和刺激感而展现出来,它们开始居于中央,然后扩展至周围的快感区。

(2)排泄器官的快感

弗洛伊德把排泄器官视为幼儿性生活前期第二阶段的快感区,他指出:

婴孩为了满足自己机体的基本欲望,乃有一种自淫的行为,那就是说,他在自己身上追求性的对象。我们乃断定婴孩在大小便中都有快感的经验,而且他们不久便故意做这些动作,以期在这些性觉区中伴随而起的皮膜兴奋,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但是,外界的压力不许小孩有追求这种快感的欲望而加以干涉。成人们为了使他放弃这些快感,就告诉他,关于大小便的一切都是“不文雅”的,必须隐讳。

像唇区一样,肛门的适宜部位使它具有了性活动特点。通过精神分析,我们惊奇地发现,它经历了性兴奋的演变,并终生保持相当程度的性的敏感性。善于利用肛区快感刺激的孩子,常常等到肌肉强烈地收缩时才去大便,此时大便通过肛门会产生黏膜的强烈刺激。这除了会造成痛楚之外,还会产生怡人的快感。

在孩子身体的快感区中,有一个部位确实起初并不起作用,也未能成为性冲动的发泄渠道,但后来却注定变得非常重要。无论男孩女孩,它都与排尿有关(龟头和阴蒂)。龟头被黏膜所包裹,于是忍受到分泌物的刺激,从而成为早期的性兴奋之源。作为性器的构成部分之一,这一快感区的性活动便成了后来“正常”生活的开端。由于解剖上的特定性,分泌物不断溢出,孩子沐浴时的洗、擦及一些意外刺激(如肠虫在女孩阴部的蠕动),使孩子在幼儿早期就留意到了这一部分定能产生快感,并产生了重复这一快感的需要。

婴儿早期的这种自慰,为未来这一快感区的性活动奠定了基础,无人会例外。在这里,消除刺激和带来满足的方法通常包括用手摩擦或用手挤压,或者将双腿夹紧,在女孩中后一种方法更为普遍,男孩偏爱用手,表明占有本能在未来男人性活动中的重要性。

(3)生殖器的快感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自恋进入第三阶段的主要迹象,是把兴趣转向了自身的生殖器,后来他就把这一阶段直接称为“前性器期”。他阐释道:

大约在3~5岁之间,当儿童的性生活达到第一次高峰时,其求知或探究的本能也出现了。这种本能并不能划入人的基本的本能之列,更不能归入性本能之中。它的活动一方面与征服欲的升华有关,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能量的推动。

在身体的各器官中,自然是生殖器官最占势力;有些人从婴孩期一直到青春期或青春期后,不断地手淫以求自身生殖器的快乐和满足,而不用他者生殖器或对象的帮助……儿童对于性的窥探,起源很早,有时在3岁之前。性的窥探不必以异性为对象,性别差异在儿童看来是不算什么的,因为他们——至少就男孩而言——以为两性同有男性的生殖器……在儿童期内,女孩的阴核等于男孩的阴茎;因为它也是一个特别富于刺激的区域,可用以使自己得到性的满足。

在探讨幼儿前性器期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阉割情结”:如果一个男孩偶然看见小姐妹或小朋友的阴户,他马上会否认所见为真,因为他想像不出像他一样的人何以竟没有这个重要的器官。后来,他知道了确实这样以后,却又大为惊恐,于是从以前对于这个小器官的恐惧,变为到现在开始觉得更为重要。他于是处于“阉割情结”的控制之下。他若保持健康,这个情结就是他的性格的成因;他若变得病弱,这个情结就是他的神经症的成因;他若接受分析的治疗,这个情结就是他的反抗的成因了。

由于受到阉割的威胁和发现女性没有阴茎这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他便遭受到一生中最大的精神创伤,而这一创伤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后果便导致了潜伏期。

女人同样具有阉割情结问题。男孩和女孩起初都认为,女人像男人一样也具有阳具,只因阉割而不复存在。男人一旦确信女人没有阳具时,他们便对女人产生永久性的歧视。

假如童年形成的“女性会有阳具”的观念在一个男人身上固定下来,就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使他在选择性目标时必须看到阳具。这样,虽然在其他方面他可以过正常的性生活,但他注定会变成同性恋。

另一个是“阳具嫉羡”的概念——设想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性器官,是儿童性理论中第一个最明显和重要的方面。当小女孩看到男孩的阳具与自己不同时,并不否认这一事实,她们很容易接受并立刻对阳具产生嫉羡。这种嫉羡如此之甚,以致使她们希望自己也是男孩。

就小女孩而言,我们知道她们因为缺乏一个有目共睹的阴茎,所以深感欠缺,从而嫉恨男孩的得天独厚,因此,就产生了想成为男人的欲望,后来如不能有相当的女性发展,这个欲望可复见于神经症。

女性外生殖器中的阴蒂与阳具相似,这个长不大的“小阳具”事实上在童年期像一个真正的阳具一样在生活:一旦被接触就兴奋,这种兴奋使得小女孩的性活动具有了男性特点,为了消除这种男性性活动而变成一个真正的女性,女孩子在青春期前必须对此加以压抑。许多女性的性功能受阻,她们顽固地坚持以刺激阴蒂获得兴奋,继续在性交中麻木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