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
2941300000043

第43章 天然仙草益养生,《本草》教你巧辩明星药材之功效(1)

《本草纲目》这部奇书中介绍了数不清的食材和药材,从天上到地上,从陆地到水里,从植物到动物,可以应有尽有。那么,在这些药材中,有哪些是最著名的呢,用当代的话说,哪些是可以成为明星药材的呢?说它们是明星,是因此它们在养生和治病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为此,特为大家介绍柴胡、人参、桂圆、鹿茸、地黄、红枣等几种明星食材。

柴胡——感冒发烧之克星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是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要药。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山萘苷、葡萄糖、氨基酸等。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

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2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对照以上本草所载产地、分布及植物形态,主要种类应为柴胡和狭叶柴胡。柴胡原产我国。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

关于柴胡的功效,《本草纲目》有详细的介绍:

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无毒。入手足少阳、厥阴之四经。泻肝胆之邪,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尤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潮热。伤寒门中必须之药,不独疟症、郁症之要剂也。妇人胎产前后,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柴胡入于表里之间,自能通达经络,故可为佐使,而性又轻清微寒,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无不宜,无论可用不可用,动即用之。

综合《本草纲目》的功效介绍,再结合现代医学,柴胡在现实生活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1.解热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甙和挥发油,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2.抗菌抗病毒作用:据研究证实,柴胡除具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柴胡不仅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对感冒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3.镇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很强的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西药相当,但却没有西药所具有的胃肠道反应和成瘾性。

4.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如果你得了病,对于不同的病症,你知道该如何服用柴胡吗?吃药就要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病症,柴胡的配方为:

1、伤寒余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2、小儿骨热。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4、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6、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即可。

前面提到了小柴胡汤,除了上面提到的功效,它还有何重要奇效呢?专家建议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咳嗽,效果奇佳。

《医学实在易》注小柴胡汤时谓:“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莫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效优优”。而小柴胡汤所治之症中原有“或咳”一症,可见咳嗽有属少阳病者,感冒后久咳当属此类。

首先,二者都是外感病的一个病理阶段。此时邪气已不太亢盛,正气也显不足,所以《伤寒论》中指出少阳病的主症是“往来寒热”。其病机是“正邪分争”,即邪气不能长驱直入,正气也不能一鼓祛邪外出,相持不下。其脉象弦细,细脉为不足之象。感冒后久咳,此时外邪已除,病位已离表,以咳嗽为主,显然也未至阳明之里。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久咳不愈也表示正邪相持不下。

其次,少阳的病机主要是枢机不利和三焦阻隔。因为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可通行元气和津液,三焦阻隔则可致气机和津液运行障碍,而见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所以,《伤寒论》第96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七个或然证,有咳、悸、小便不利、渴等;第230条指出“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显然,感冒后久咳其病机与此相似,若按照咳嗽的常规辨治方法,因没有抓住病机关键,所以无效。

若患者表证已除,久咳不愈,多白痰,易咳出,胸肋疼痛、舌淡、苔薄白腻。脉不浮或见细而无力,可用小柴胡汤加细辛、干姜、马蔸铃、陈皮、苏子等;若见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汤;若病人还有明显的表证,或复感外邪,可随其风寒、风热而用柴胡桂枝汤、柴胡麻黄汤、柴胡银翘散、柴胡桑菊饮之类。

人参——补气之圣药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地精、神草。如今,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主要产于东北三省,那里以黑土地而闻名于世,所以,人参得坤土之气,主入脾土。另外,从本质上来说,人是倮虫,属于坤土,人参之所以像人形,正是得了较多的坤土之气。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人参都可以补益人体元气,更是补脾的大药。

此外,关于人参还有一段传说:

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那么,人参在医学上都有什么功效呢?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四百味歌扩》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成为无数中医入门的第一句背诵歌诀。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人参:

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五脏之中,尤专入肺、入脾。其入心者十之八,入肝者十之五,入肾者十之三耳。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运头痛,反胃吐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人参还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它增强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并提高脑力劳动效率,减少疲劳,增加体力,改善睡眠状态。小剂量人参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并有降血糖、降胆固醇、抗利尿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某科研单位研究了某种以人参为主药的保健品,它使小鼠平均寿命延长了18.3%,最长寿命延长53.3%;使果蝇寿命平均延长10.8%。这些都足以表明,乾隆、慈禧常用人参,对于健身延年,确实颇有道理。

因此,老年人经常少量地服用人参对于推迟衰老、益寿延年,是大有裨益的,但应根据各种人参性味偏颇适当运用。一般来说,气虚兼见四肢逆冷者,则宜服红参、高丽参;阴虚火旺、喘咳痰血者,宜用西洋参;暑热天气,以服生晒参和皮尾参为好。

人参除了药用和养生价值外,还有美容的功效。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的主要成份是人参皂、人参活素、少量挥发油、各种氨基酸和肽类、葡萄糖、果糖、果胶以及维生素B1、B2、烟酸、泛酸等。

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人参加在洗发剂中能使头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增加头发的营养,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脱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人参内服不仅强身也会起到抗老及护肤美容作用。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人参有这么多的功效,那它到底该怎么食用呢?其实,人参有很多种食用方法,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选择:

1.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5.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6.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下面就介绍两道人参炖煮菜肴,如果你有条件,也可试着做做。

桂圆——补心健脾之佳品

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龙眼。新鲜的桂圆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实为其它果品所不及。鲜桂圆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

桂圆原产于中国南方,是亚热带的珍果之一,是无患子科植物桂圆的假种皮,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此外台湾、云南和贵州南部也有出产,其中福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

桂圆又称龙眼,主要功能是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古人很推崇桂圆的营养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桂圆肉有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的功效,称“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桂圆有着很高的药物价值。其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桂圆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桂圆肉既补心脾,又益气血,甘甜平和,有较好疗效。

现代医学还研究证实,桂圆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桂圆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桂圆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

研究发现,桂圆对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妇女更年期是妇科肿瘤好发的阶段,适当吃些桂圆有利健康;桂圆有补益作用,对病后需要调养及体质虚弱的人有辅助疗效。

此外,桂圆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桂圆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

桂圆可入药,能加工罐头,更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桂圆的菜单:

桂圆红枣粥

此粥适宜夜眠不稳、精神不宁、意志不集中、多汗等,可调和经络回圈、和颜润色。红枣对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乳腺很有帮助,而且它和桂圆还具有极佳的补血养气效果!

做法:洗净红枣,桂圆,白米1杯,洗净晾干一刻钟;白米入煮锅,加水熬粥,煮至约四成熟时,放入红枣、桂圆续煮,最后放红糖调味。

山药桂圆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三个,五味子3克。白糖、水适量。做法:将生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将山药片、桂圆肉、荔枝肉(鲜肉更佳)、五味子、水同煮,高火30分钟,煮好后加白糖搅匀即可。

桂圆红枣茶

原料:桂圆肉20克、红枣10颗、红糖10克。做法:1.将红枣洗净,切开后去籽。2.将切好的红枣及桂圆肉加入500ml的水,先用大火烧开,再以小火煮至汤汁 入味。3.将桂圆及红枣捞出,加入红糖,放凉后即可饮用。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婴幼儿

好处:桂圆本身就具有甜味,使用时可以减少用糖量。

鹿茸——补养精血有奇效

鹿茸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鹿茸能生津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益气强志”。近代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鹿茸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促进各种生理机能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