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恢复期腹泻完全停止时,食物应以细、软、烂、少渣、易消化为宜。如食欲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类易发酵和胀气。肠道发酵作用很强时,可吃些淀粉类食物。每天都应吃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还可饮用强化维生素C的果汁,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C供应。
呼吸道疾病
由于秋季气候多变,往往让人不易适应,病毒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专家指出,夏秋季节北方气温温差开始增大,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或者小孩来说,因为他们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容易受气候季节温差的影响,从而引起感冒、咳嗽。而秋天,花粉过敏也容易引起支气管哮喘。这个季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较多,因为温差大,早晚比较冷,所以容易着凉,诱发气道、气管的毛病,咳嗽、气喘随之加重。
在如何抵抗秋季呼吸道疾病方面,专家建议:
1.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在夏秋季用凉水洗脸,循序渐进地可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慢性病发病。同时早晚冷的时候也要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受凉。在饮食上,忌食油腻的东西,老年人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重要因素。
2.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是特别健全,所以小孩对气候比较敏感,也是易感人群。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的时候,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小孩的支气管炎比较好治,主要就是防止再发作,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早晚增减衣服饮食方面应该多吃杂粮、小米粥、米饭、馒头、青菜、水果、鸡蛋等食物,防止食物单一。
谨防秋寒感冒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病房感冒患者增多,其中老年患者较多,专家提醒,秋冬季节,人们应作好预防感冒的准备,以防患于未然。对此,有关专家给出了秋季预防感冒的办法:
1.遇冷空气做体式呼吸: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这时不能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而应立刻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两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就可以增强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2.身冷搓后颈:如果冷气已侵入肌体,感到全身发冷,就用手掌使劲搓后头发际,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3.冷水洗脸:冷水刺激皮肤血管,能加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最好是从夏季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常年不断,可大大增强体质。
4.开窗睡觉:开窗睡觉有三大好处,一是保持卧室内空气新鲜,使人起床后头脑清醒;二是室内的病菌等污染物能通过空气对流及时被排出屋外;三是晚间寒冷空气徐徐进入房间,可增强人体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利于防止感冒。
5.合理饮食:大蒜、大葱、姜、食醋等,都是预防感冒的常用食品。如周身酸痛、咳嗽,可服调和营卫之方(梨、枣、姜、冰糖共煮水冲鸡蛋),早、晚各一次,服后休息。或服葱白、姜汤以发汗驱散风寒,一般表症即可解除。如症状较重,要早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6.药物预防:科学研究表明,服用预防药物后,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对于高危人群,可先注射气管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
小心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它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秋季要谨防“情绪疲软”
在秋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早上班就没精打采,到了下班时还觉得眼皮沉重,工作也无心打理。这是什么病?原来他们得了一种叫“情绪疲软”的病。
入秋,天气转凉,草叶渐渐枯落,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当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引起“情绪疲软”。
同时,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景触情,往往会产生凄凉、忧郁、悲悉等伤感情绪。中医学也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
有人作过研究,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体内一些有益激素、酶和乙酰胆碱会增加分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如果终日郁闷忧伤,就会使这些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而引发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
为摆脱这种“情绪疲软”状态,有以下建议提供给你:
1.要有充足的睡眠
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要早睡早起,早晨人如能提前进入储备状态,就能防止一上班就犯困;中午适当“充充电”,小睡10到30分钟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2.多吃“好心情”食物。
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香蕉是秋季忧郁症的最好的一种“解药”,因为其中富含一种称为“好心情”的复合胺。
另外,富含钾、镁以及铁等元素的食品,如南瓜籽或葵花籽等,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善忧郁症患者的心情。同时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豆制品、核桃仁、牛奶等,有利调节情绪。也可酌情增加一些绿茶、咖啡等饮料,以改善心境。
3.保持善良的心态
因为心存善良的人,会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
另外要有宽容的心态,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4.经常放松,多做户外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接受阳光的沐浴,这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并消除烦人的秋愁。经常放松也可以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放松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肌肉松紧法很简单,适合长期做:从头部开始,眼睛用力闭,然后放松;牙齿用力咬合,再放松;拳头握紧后放松;依次类推到全身各部位,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放松效果。
《本草》教你秋季饮食养生之道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饭桌上多了很多可以让我们食用的果实,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吃什么才更健康呢?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特向大家推荐几道秋季的金牌食单。
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人的抵抗力在这个时候也相对较弱。秋季来临时,人们的口、鼻、皮肤等部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因此,在秋季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同时多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为此,特向大家推荐一些常见菜肴、粥。
常见秋季佳肴
1.清蒸鲈鱼
这道菜味清淡,鲜美,适合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及易水肿的体质者。
原料:鲈鱼一条约1台斤,姜3~4片,调味料为盐及米酒各少许。做法:鲈鱼去内脏、洗净,用盐及米酒抹匀、腌几分钟。姜带皮洗净,切片或切成姜丝,铺于鱼上,放入电饭锅蒸即可。
2.滋阴银耳羹
功效:滋阴清热,益气养血。适应症:适于疲倦少气,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烦热多汗,大便干结等症状。
原料:沙参2钱、新鲜山药半斤、玉竹5钱、麦冬5钱、红豆1两、白木耳15克(干品)及适量冰糖。做法:先将山药洗净,切块,白木耳泡软。将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中,加适量水熬煮约1小时,汤汁备用。将红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1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10分钟后,熄火焖约1小时。药汤开大火,加入红豆、山药及白木耳,煮滚后转为小火,熄火后焖约30分钟。
3.特色冷水猪肚
特点:猪肚色泽洁白,丰厚饱满,细嫩爽口,味美鲜香。功效:猪肚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
原料:新鲜猪肚750克。做法:将猪肚的油脂割除干净,然后用精盐、淀粉抓洗干净;用特制卤水将新鲜猪肚浸熟,冷却冰镇后,配上酱料,捞起切间上盘。
4.美极沙鱼角
特点:鲜口嫩滑,清香中夹杂着鲜甜的沙鱼味道。功效:沙鱼肉有行水化痰,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原料:沙鱼肉200克、活海参100克、青红椒20克、元茜粒少量。做法:将沙鱼去骨取肉,打成羹;将活海参与沙鱼肉混合在一起调味后,加入少量元茜粒;烧开温水后,将沙鱼羹一勺一勺放入温水中灼热;最后加少量美极丝,在锅中翻炒入味即可。
5.鸡汁海中宝
特点:色泽鲜艳,形美软嫩,口味鲜香。功效:冬瓜有利尿、清热、化痰、解渴等功效;虾仁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低,适宜中老年人及正在减肥的人群食用。
原料:冬瓜1000克、虾仁100克、鸡蛋6个。做法:将冬瓜去皮并挖去内瓤后雕成花状,用鸡汤烩30分钟左右后捞起;把蛋清和虾仁炒好铺在冬瓜上面,洒上虾子,最后淋上鸡汁即可。
6.煎莴笋烩香菇
特点:造型独特,外香内爽。功效:莴笋含碘量高,秋季患咳嗽的人吃莴笋可平咳。
原料:莴笋12根(共约500克)、香菇200克、五花肉200克。操作要领:将莴笋去皮剥好,把五花肉切好卷在莴笋四周后,下入油锅中用中火煎至金黄色,起锅;将香菇拉油,摆在莴笋上面,调味装盘即可。
秋季不仅要吃菜,还要多喝粥,这样才不上火。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秋冬时节喝粥养生是最佳时机,特别是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补品或药物,能达到护肝明目的效果。下面就为你介绍几种美味的粥。
1.润肤止痒粥
功效:补血养肝,滋阴润燥,止肤痒。适应症:皮肤干燥、搔痒脱屑、大便干燥等属肝肾不足者。
原料:炙首乌5钱、百合3钱、白果2钱、黄精5钱、红枣10颗、梗米(糙米)1杯、蜂蜜适量。做法:将炙首乌、黄精放入纱布袋内。锅内加12杯水与上述药材、梗米熬煮成粥,待凉后加入蜂蜜调味后即可食用。
2.桑椹果粥
功效:补肝滋肾,益血明目。
原料:桑椹罐头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做法:先将桑椹罐头中的桑椹子捣烂(加入桑椹果汁)备用;米洗净后加适量清水入砂锅中煮粥,先大火,后小火,粥熟后,加入捣烂的桑椹子和冰糖,稍煮,冰糖后溶化即可。
3.猪肝鸡蛋粥
功效:补肝明目。
原料:猪肝50克,鸡蛋1个,粳米50克,盐、姜、味精少许。做法:猪肝切细,与米煮粥,熟时打入鸡蛋,加盐、姜、味精调味,稍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