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2940300000016

第16章 老狐狸处世智愚经(16)

有很多的武将被史书称为忠臣,但翻开他们的经历来看,他们并非一辈子服务于一个王朝。他们为何被称为忠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服务于旧王朝的时候,作为臣子尽到了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在新的王朝中,他们又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竭力为新王朝服务。所以他们被称为忠臣,而且当之无愧。冯道,作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曾服务于六个政权,在每一个政权中他都竭尽全力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而且正是因为他,很多黎民百姓避免了被涂炭。但是后世对冯道的评价确是差异很大,而且即使是历史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也有着天壤之别。

像这些人都给自己留了退路,尽忠竭智,国家还是亡了,那又何必继之以死呢?留下这条性命多给百姓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如果国家是国君的,那么国君被推翻,国家就算灭亡;但如果国家是百姓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推翻,而忠臣也没有必要为国君死节,而应该继续为百姓服务。

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说话不要太满,太满的话容易被别人抓住口实;行动不要过激,过激的行动容易招来最彻底的抵制。固然需要对上级忠心,但这种忠心只局限于做事,而不要上升到做人的阶段。因为一上升到做人的阶段,人们往往就会表现得有点愚忠:凡是上级说的,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自己的错。这种态度用于做人是绝对不可取的。

同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这就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成就多大的事业。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复国后,及时功成身退去经商,又成为十分富有的人,被誉为商圣,千古流传。倘若他当年身退之后,只是退隐山林,那么他帮助越王勾践的战功可能也不会广泛流传。正是因为他身退后还在继续做事,结果他又有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而且更加凸显了当初的战功。而文种却似乎什么名气都没有了。

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中还应该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一件事情成了生命的全部,那么这样的生命是可悲的。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些心情去体验生活,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待人好心可以,但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始终是最可贵的,以越国的范蠡为例。

范蠡之所以不辞而别,原因就是他不想在盛名之下失去自由。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定然已经想到越王勾践会继续称霸,而他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尽头,如果他继续留下,就会失去自由。

自由有三层含义,最基本的一层含义是生命的保障。范蠡如果不功成身退,他的生命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会控制在别人的手中,况且他树大招风,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或者设计陷害,所以他必须退出,以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

第二层含义是发展的机会。在越国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已经位极人臣,他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职位上的发展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会在另外的天地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果然他因为经商而巨富,最后被后世誉为“商圣”。

第三层含义是自我实现。有的人想成名成家,有的人想成为富商巨贾,这些都是人希望自我实现的目标。范蠡从楚国逃到越国,无非是想寻找一个晋升的空间,最后他找到了,而且他也实现了位极人臣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实现的自由,选择离开正好可以让他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求自我实现。他选择的是经商,同样做得很成功。

老狐狸认为自由是最根本的,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由,这样做不值得。

困难是个纸老虎

老狐狸认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不过是有一个困难的外表而已。

有一户人家,他家的菜园里有一块石头。这家人到菜园去时,很少没有不被石头绊倒和擦伤的。

儿子有了几次经历,很是气愤,问父亲为什么不把这块石头给挖走。

父亲回答说,他何尝不想。但这块石头从他爷爷在时一直放到现在,只要看看它露在地面的庞大的体积,就知道要挖走这块石头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谁有那个闲工夫,倒不如自己走路的时候小心一点。

就这样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一直还留在菜园里,直到儿子娶了媳妇。

媳妇对这块石头也看不顺眼,十分生气地对丈夫说:“菜园的那块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要不我们请别人搬走好了。”

丈夫回答说:“还是算了吧!这块石头太重了,我以前也想把它搬走,但实在无能为力,要不我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听了很不好受,因为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了多少次。

她不甘心。有一天,她带着锄头和一桶水,首先将整桶的水倒在石头的四周。

过了半个多小时,媳妇开始将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事情会很艰难,但媳妇心中早有准备,必须挖掉它,不论有多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不过几分钟,这块石头就被挖了出来。单看外表十分庞大的石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有人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人在困难面前一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总是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那么他肯定很难爬上山去。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世界总是沉闷而无望,那么他也就无法改变世界。要想改变自己的世界,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正确了,才能在紧要关头把握住机会。

人们的心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心态积极向上自然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很多困难都被我们夸大了。大多数情况下,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不过在我们心中,一种畏难的情绪让自己不得不把它看得过于严重。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去读书,主修心理学。他喜欢喝下午茶,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经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中不乏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创造经济或者政治神话的人,当然也少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人必然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又运气十足地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聊天,他发现这些人幽默风趣。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些人居然把自己的成功都看成是非常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原来取得成功并不是那么难,只不过有的人描述自己创业的时候,将艰辛夸大了。正是因为这种夸大,使很多正在创业的人退却了。

这个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分析和研究。后来,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看了以后十分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新发现。把成功中的艰辛夸大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东方社会,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敢于提出来并加以研究。老师这样描述他的感受的:“我说不清楚这篇文章到底能给你多大的帮助,但我能肯定的是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篇文章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正是这本文章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韩国人,告诉他们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成功,固然成功需要艰难困苦的努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你长久地对某一事业感兴趣,而且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老天已经赋予了你足够的时间和智慧去圆满地做成一件事情。当然,这个学生后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他成为韩国某汽车公司的总裁。

老狐狸认为,人们不要迷信于别人的说法,不要太相信别人的经验,要始终相信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老狐狸认为,人要永远相信办法比困难多。

有一只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行驶,船上有个小孩由于是第一次出海,他总是哭个不停,船上的人都拿他没办法。有位哲学家想出了个好主意。他让人把这个小孩捆起来,然后威胁他说要将他扔到大海里去。小孩一听,十分害怕,很快就不哭了。

这并不是说威胁在起作用,而是说人由于没有经历一些东西,他肯定不会体会到另一些东西的可贵。比如没有离开过家的人,对家的眷恋自然比不上长年在外的人。人们不安于现状,有些时候让他们吃点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懂得失去的痛苦,才会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一个成功的人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一个失败的人总会觉得困难比办法多。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认为困难比办法多的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可以创造出各种奇迹的,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只能导致自己一日不如一日,一年不如一年。人们应该明白世界上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相信困难比办法多,就不应该对一些事物或困难感到畏惧,而应该尝试着去解决它们。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一条水沟边,遇到山洪暴发,桥被冲断了,他实在过不去。这个时候他发现山涧旁有一座神庙,神庙里有个神像。他把神像取了出来,在水沟上搭了一座很简易的桥,顺利地走了过去。不久,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当他看到神像被放在水沟上时,连声发出叹息:“真不知道是哪个强人胆子这么大,对神像竟敢如此亵渎?”他将神像扶了起来,而且用自己干净的衣服把神像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双手捧着神像,将它送回神座上去,很虔诚地拜了几拜后,沿着原路返回。

庙里的小鬼问神像说:“您在这里做神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人们的祭祀。现在居然有个很是无知的人这样侮辱你,我看您应该赶紧降祸惩罚他才行,否则以后您就什么威严都没有了。”神像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这些我都不是很在乎,但是如果真的要降祸,那么也只能降给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很是不理解:“那个打柴的人用脚来践踏您,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您怎能不在乎呢?而后来的那个人对您如此虔诚和敬重,甚至用自己的干净衣服来擦拭您身上的污泥,这样的人您为什么会降祸给他?”

神像笑着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面那个人根本就不相信神道了,对于这样的人,我怎能降灾祸给他。”

打柴人不相信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反而得到了神像的尊重和敬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和困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心越大,困难越小;决心越小,困难越大。有些时候,人们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质是想逃避一些困难,而不是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就像后来的那个人将神像扶起,然后并没有过沟,而是原路返回。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在困难面前寻找理由。人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困难,决心和努力越大,困难就越小。

况且,我们经常遇到的很多被称为困难的东西,都不过是虚张声势,根本就不值得害怕,有一则寓言很清楚地指出了虚张声势者的本质。

有一个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松土,锄头正要锄到一个土堆的时候,突然土堆的后面爬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毒蜘蛛很庞大,而且长相恐怖。农夫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一边去了。毒蜘蛛挥舞着长爪,发出怪叫声,似乎在威胁农夫:“你敢动我一下,我就立即咬死你!”。

当毒蜘蛛看到农夫有点害怕的神情,就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表现出十分凶恶的样子,那种神情似乎在说:“该死的农夫,你听明白了,只要你被我咬上一口,你立即就会死掉。首先你会在痛苦中抽搐,然后在更加痛苦中咽气!所以你最好给我走开,我现在可以不伤害你,否则的话,你要倒大霉!”

过了很长时间,农夫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这个毒蜘蛛是在装腔作势,其实这个小东西是过高估计自己了,这正好说明它很是害怕的。想到这里,农夫向后退了一步,然后运足了气力,光着脚狠命地朝着毒蜘蛛踩去,边踩边说:“其实你也挺吓人的,但是不知道你实际上又怎么样呢?我倒想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咬死我!”

结果,毒蜘蛛被农夫踩死了。然而在它被踩死之前,毒蜘蛛还是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然而这个农夫始终相信蜘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果然如此,由于农夫脚掌上有着厚厚的老茧,所以他只感觉到轻微的一蜇,就没有其他任何不好的感觉了。踩死毒蜘蛛后,农夫觉得特别轻松。

老狐狸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困难就像毒蜘蛛,而人要向农夫学习。解决困难的过程也许会伴随着痛苦,但是一旦困难解决,人就会立即轻松起来。如果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痛苦就会一直持续,而毒蜘蛛的口气会越来越大,人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沉重。

机会空等不来

老狐狸认为,机会是空等不来的,要想有成就就应该有目标,就应该不安于现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诫,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而不要有野心。其实雄心壮志和野心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个人确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雄心壮志,别人看来可能就是野心了。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十分卑微委琐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不算是雄心壮志,但别人也还是会认为那是野心。

雄心壮志也好,野心也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而不应该安于现状。

刘备生存于东汉末年,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导致了他最后获得极大的成功。他最初要提高声望,后来他成了刘皇叔;他需要将才,不仅有了关羽张飞,而且也有了赵云、黄忠和马超。他需要谋臣,于是卧龙凤雏都愿意供他驱使。

后来有个作者写了这样几段关于刘备的故事:

“刘备不断征战,最终成为帝王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他感到不安全。他感到生存的不安全,在他的周围,到处是战乱,买席的人居然比买鞋的人多,这种状况让他觉得很不安全。”

“其实东汉末年的乱世对于刘备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很大的机遇。他本身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穷则无畏,所以他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世道越乱对于他来说越是机遇。”

“人往往容易安于现状,而看不到长远的不安全。因为人有一种很强的惰性,而且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是恐惧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白手起家而获得成功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有贫穷。”

要想不安于现状,首先就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人的头脑似乎有一种像飞弹一样的自动导航功能,只要一个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头脑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自然地引我们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

同时对于人来说,在头脑进行这种运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只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要十分明确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原因主导一切,也只有这个原因才是让人持续朝目标前进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