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2939000000051

第51章 并战计(4)

王敦同那心腹越谈越兴奋,完全忘记了帐子里还有一个小孩在睡觉。

而此时的王允之早已醒了,并听到了关于他们谋反的所有内容。因为害怕处在险境之中,情急生智,他用手指往喉咙里死命地深抠,将隔夜的酒饭呕吐了一床。接着,他闭起眼睛,装作熟睡的样子,微微打起鼾来。

王敦跟手下谈了许久,突然想起自己身后的床上还睡着王允之,惊恐之余,慌忙奔去。掀开帐子一看,不禁释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语道:“难闻死了,简直像头醉酒的小死猪!小孩就是小孩啊,安全得很!”

原来,满床呕吐物发出一阵阵的酸臭之味,而王允之正兀自埋在污秽里酣睡呢。

王允之装痴扮呆,小小年纪就用自己应变的智慧,装醉酣睡,逃过了被魔王杀人灭口的灾祸,不能不让人称叹其虽小却有勇谋!

杨行密妙计诛叛贼

“假痴不癫”其实是一种缓兵之计,实际上是自己心里十分明白的愚弄人的策略。用此计一定要熟知古人“谋出于智,行于密,败于露”的教诲,冷静沉着,不露机锋,蓄势而发。

唐末,杨行密被昭宗封为吴王后拥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苏扬州)为中心的割据地盘。

其手下的诸多小军阀都很听话,唯有润州团结使安仁义和奉国节度使朱延寿不太听从节制。朱延寿仗着自己是杨行密的小舅子,另立中心,培植势力,有不忠之心。

于是,杨行密暗中派人打入朱延寿内部进行监视。

暗探来报,朱延寿与安仁义来往甚密,信使不断。二人都正在极力扩充兵马,积蓄粮草。朱延寿的姐姐、杨行密的夫人也常派信使去朱延寿处,传递消息。

杨行密想到,唐末的战乱局势是明摆着的。各大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不愿听从朝廷调遣。争夺天下的割据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但要对外作战,必先稳定内部。现在战争还未开始,正是稳定内部的好时机。主意打定,他便设计起计谋来。

想要平定内部,看来必须先消灭朱延寿等叛逆势力。然而,他们羽翼已丰,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不然二虎争斗,伤了各自势力,外部敌人就会乘虚而入。而要想智取朱延寿,就得先迷惑他,当然,也包括他的姐姐。

于是,杨行密慌称自己患了眼疾,看东西一片模糊。朱延寿派使者送信,他也故意念得颠三倒四。后来,干脆让别人代念来信。

使者将此情况汇报给朱延寿,朱延寿心中大喜。自己虽存另立之心,但深知杨行密并不好对付。他率兵多年,英勇善战,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谁知天助人愿,如今杨行密患上眼疾,就算他有千种本事,没眼也是白搭。

不过,谨慎的朱延寿为了彻底放心,思量再三,决定让姐姐为自己试探一下。心想,如果杨行密真的瞎了眼,自己就马上带兵进驻淮南王府。

朱延寿的姐姐接到消息,便尽力窥探、观察。见杨行密几时回家,都摸索探路,便确定其果真有眼疾。但她仍不放心,怕万一杨行密有诈,送了她弟弟的性命,于是使出一计来。

一天,风和日丽,朱延寿的姐姐故意约丈夫杨行密去湖边踏青。那湖边种了很多柳树,密密排排,很不好走。朱延寿的姐姐搀着杨行密,有意把他领到一棵柳树前。杨行密见状,便明白了夫人的用心,于是将计就计向柳树碰去,一下子趴在地上,昏迷了过去。

朱延寿的姐姐见丈夫真撞昏了,赶忙呼救。众人围了半日,杨行密才苏醒过来,哭着对夫人讲:“原想成就一番大业,哪知天不遂人愿,让我失了明。几个儿子都不争气,看来这吴王的位子只能交给延寿了。”

朱延寿的姐姐闻听大喜,忙送信给朱延寿。朱延寿立即以探疾为名来到淮南。杨行密装作不能出门迎接,传朱延寿到卧室相见。而杨行密早已在枕头下藏了匕首,乘朱延寿俯下身来看眼疾时便一刀刺死了他。

朱延寿一死,杨行密便休了朱夫人,随后发兵去润州擒获了安仁义,最终巩固了内部。

杨行密的“假痴不癫”之策用到至亲头上,虽然不宜效仿,但用在统一军心上却无可厚非,堪称用心良苦!

“假痴不癫”婚姻经

人常说,傻人有傻福。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模糊地带,婚姻也不例外。太较真,难免会让婚姻产生细小的裂缝,日久天长,缝隙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可能无法修补,导致婚姻解体。

因此,聪明的女人会装傻,装傻才是真聪明。

但装傻要有底线,只要婚姻的大方向没错,其他细节上的东西就没必要追究。这就需要女人十分了解她身边的男人,对他的秉性、情感、欲望了然于胸,方能做到进退自如。对于丈夫,有时候就像放风筝,线长了怕断,线紧了又怕飞不高。而装傻就是让他飞,但是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此,婚姻才能经营到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上讲,会装傻的女人比喜欢较真的女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在一个朋友遇到强力诱惑,就要偏离轨道的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老婆离不开他,没有他,老婆一天都活不下去。最终,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中。事实上,他老婆是个非常精明的小女人,对丈夫的一举一动,她几乎心知肚明。她也曾多疑,也害怕失去丈夫,可她更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丈夫的一切。如果她当初肆无忌惮地去争去抢,丈夫很可能早就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了。

在丈夫心不在焉的那段日子里,她装作一无所知,傻乎乎地一如既往照顾他。其实她也翻丈夫的皮包,也查丈夫的电话,也曾不动声色地偷偷跟踪丈夫。可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丈夫不知情的状况下悄悄进行的。

而丈夫真的是不忍心离开她,更不愿意伤害她,最后,这件没有挑开的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事后,这位朋友更感受到了老婆独特的个性美所带给他的宽容,于是对老婆更加爱护和尊重了。

许多女人不愿装傻更不愿装瞎,所以遇到这种事就会大吵大闹,非要和老公一争高低,分出个是非曲直来,最后赢得了婚姻却输掉了爱。

婚姻生活并不能以是非为界限,如果什么事情都弄得一清二楚,那样的日子是无法维持的。相比之下,难得糊涂的日子会更幸福一些。男人都喜欢女人傻点,女人藏起自己的力量,掩盖自己的才识,将精明用在装一点傻上,会让男人觉得自己的高大和不可或缺,生活也会有滋有味很多。

■ 职场活用 ■

把握职场分寸

“假痴不癫”,作为一种职场权术,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与领导和竞争对手的交往中,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要总是反驳对方所说的话。适当地“装点傻”,表现出勤学好问,虚心请教的样子,才不会触犯领导,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才不会遭致同事的嫉妒及陷害。

余先生是某宣传部门的宣传干事,以前在企业工作。工作调换后,他把企业的一套带到了机关,处处都积极表现,来了任务也主动请缨。加上他工作很认真,报社熟人也多,一个月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各类体裁文章十多篇。

本来是想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可余先生的表现在同事们看来成了傲慢及目中无人。虽然是新人,但他分明已经成了大家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同事们开始在背后议论他,说他坏话。上级来考察后备干部,也没有一个人投他的票。

直到有人告诉他不要“锋芒毕露”时,他才意识到装“傻”的重要性。于是,他主动和老同志交流请教,慢慢地开始和大家打成一片。

第二年年初,新来的宣传部长听说余先生很能干,便来找他谈工作。话中谈到写作中的“通讯”和“纪实”两种体裁时,部长不小心把这两个概念说反了。而余先生牢记以前的教训,并没有如实告诉新来的部长。

新部长知道自己说错了之后,难为情地看着余先生,心想“这家伙肯定在偷笑我,看我笑话,这种人不能提拔重用”。如今,宣传部长换了两任,而被称为“一支笔”的余先生却还是一个宣传干事。

由此可见,职场上的“假痴不癫”一定要“傻”得恰到好处。要掌握分寸,不能过火,不然反而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要做到“不癫”,即不能疯疯癫癫、走火入魔。否则,假痴也就变成了真痴。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原典

假之以便①,唆②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③。遇毒,位不当也④。

注释

①假:假给,借。便:便利。

②唆:唆使,这里引申为诱使。

③死地:中国古代兵法用语,是一种进亦无路,退也不能,不经过死战难以生存之地。

④遇毒,位不当也:原意是古人认为抢吃腊肉会中毒。这里比喻贪求不应得的利益,必遭致祸患。运用于军事上,即指因贪图小利而盲目进军,会有很大的危险,硬要强行进军,必将陷于死地。

译文

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盲目前进,渗入己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其陷入绝境。这就如同贪吃有毒素的腊肉而中毒,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招致后患。

■ 解读 ■

“上屋抽梯”原意指巧设梯子,引诱对方登梯上房,然后抽走梯子,断其后路,使之进退两难,无法逃脱,只得屈服,任我摆布。

要“上屋抽梯”,先得“置梯”诱敌,故意露出一些破绽,给对手提供便利,然后截断其后援及接应,使之陷入孤立无缘的境地后加以处置。这是此计的全旨所在。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利用小计诱惑敌人,然后截断其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要先想方设法为其安放好方便的“梯子”,等敌人一“上楼”,进入自己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马上拆掉“梯子”,将其控制。

一般来说,容易诱骗的对象有四种:一是贪而不知其害者;二是愚而不知其变者;三是急躁而盲动者;四是情骄而轻敌者。而安放梯子,也有很大的学问。对生性贪婪之敌,可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可以示己方之弱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可设下圈套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敌人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安置梯子。既不能招致敌人的猜疑,也要能让敌人清楚而容易地看到梯子。

同样,在运用本计谋时,“抽梯”也要讲究技巧,迅速快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法,或真或假、或快或慢、或缓或急、或明或暗。至于最后采用哪种抽法,要依当时的客观形势而定,切勿主观臆断、生搬硬套,让计谋无法顺利实施。

而当敌人采用此计谋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一、探明敌人虚实,以防落入圈套。在我们对敌人的兵力、情势不十分清楚时,万万不可贸然行事。可以先投石问路,探明实情,在确定前方没有陷阱的前提下,再摸着石头过河。而用来作为探路的石头,可以是佯装的动作,可以是小股的兵力,也可以是专门的侦察人员。而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式,都应该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

二、灵活应变,摆脱僵局。如果不慎被敌人骗“上屋”,并且梯子也已被抽掉,切忌惊慌失措、任其摆布,更不可刚愎自用、鲁莽蛮干。理智的方法是另寻“下屋”之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百种千种,此路不通可以另找别路,要随机应变,千万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三、善于观察、分析,以防上当受骗。如果反应迟钝,固执教条,就很容易被人利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对于任何微小的可疑情况都不放过,方可做到随机应变,有效地预防被对方蒙骗。

四、时时准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拿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还可以经常变换多套行动方案,以其变化莫测来迷惑敌人,让敌人无法掌握到我们的规律。此外,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拿出最好的应对策略。

五、提防小利,不为其所动。敌人在使用本计谋时往往会拿出一些小利作诱饵,所以当一些小利摆在眼前时,一定不要不做分析见利就取。应该先仔细研究其是否真的可取,特别是在对方也同样可取但却不取的情况下,更要提防此利很可能是钓鱼之饵,应谨防上当。

因此,如果碰到对其判断不清的情况,我们宁可暂时放弃,也决不能冒风险。特别是对那些取之无大益,失之无大损的小利,绝对不能贪图。

■ 兵家活用 ■

沙拉米斯海战

“上屋抽梯”之计的含义之一为诱敌深入。即根据敌人的特点,采用恰到好处的利诱措施,给其“梯子”,让其无法抵挡诱惑,进而深入我方设下的埋伏,进入预置的“口袋”或“死胡同”,其结局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亲率三十万大军,一千多艘战舰,再次远征希腊。

当时,希腊联军只有三百多艘战舰,明显处在劣势。加上曾初战失利,许多官兵对战胜波斯大军没有丝毫信心,极其恐惧与之交战,因此纷纷建议趁机逃跑,避免无谓的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海军指挥官提米斯托克里斯沉着镇静,力排众议,提出了在沙拉米斯海峡与敌人决战的战斗方案。他主张,若在宽阔的海面上作战,局势会对弱小的舰队极为不利的。但如果改在窄海中,让对方数量上的优势无法发挥,希军便极有可能取得胜利。

而沙拉米斯海峡水面狭窄,浪高潮急,非常不利于敌人发挥优势。但对于希腊海军来说,则非常容易隐蔽行动,埋设伏兵,以达到出其不意,围歼敌人的目的。

因此,能否将敌人诱进沙拉米斯海峡,成为赢得这场海战的关键。为此,提米斯托克里斯做了周密的布置。他把自己的舰队全部集中在海峡内,海峡的两个入口处也不加设防。很多人担心这样做,反而会被敌军锁死在海湾里,以至于全军覆没。而摸透了敌人心理的提米斯托克里斯却认为,敌人自满轻敌,决战心切,一定可以把他们“请”进来。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让其轻易就范,提米斯托克里斯派人给薛西斯送去了一份假情报:“等到夜幕降临之际,希腊人便会沉不住气。他们会乘着天色昏黑,奋力逃命,溜之大吉。”由于当时通过其他渠道传到波斯军的消息也都是希腊人内部发生了分裂,许多船只正在准备逃跑,薛西斯很快便相信了这份情报,决心趁机将希腊舰队一网打尽。于是,他命令自己的舰队改变进攻目标,悄悄地向沙拉米斯海峡驶去。

当天拂晓,黑色的夜幕还没有散去,八百艘波斯战舰就逼近了沙拉米斯海峡。海峡的入口处,横着一座名叫达普西塔利亚的小岛。波斯大舰队见此情形,不得不分作两队,分别从小岛旁边绕过去。因此,整齐排列的队形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两段海峡中很快便挤满了军舰。由于每艘战舰都安了很长的木桨,使得舰船在狭窄的海峡中显得更加拥挤。这时,海面上起了风,大浪扑来,木船上下颠簸,无法控制,波斯舰队一下子陷入了混乱。

此时,隐蔽在夜色中的希腊战舰迅速开足马力冲杀出来,惊心动魄的海战开始了。

在提米斯托克里斯的指挥下,希腊战舰紧擦着波斯战舰的一侧驶过,以至于在很短时间内便将波斯战舰的一面桨板全都折断。丢失了一面桨板的波斯战船,刹那间失去了控制,在海上团团乱转起来。

希腊舰船趁机猛扑过去,将其一艘艘撞翻到了海底。随后,提米斯托克里斯率领希腊舰队包围了波斯舰队的中央部分,让波斯舰队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最后,波斯旗舰撞翻了一艘自己的战舰,才得以侥幸逃脱。

在这场历时八小时的恶战中,希腊联军击沉波斯舰船共计二百多艘,而自己仅有四十多艘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