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
2937600000046

第46章 Part5 未来篇(6)

海外市场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美元、欧元、澳元之间是可兑换的。由于其可兑换性,理论上金融产品在不同市场之间随时可以变换,市场的角度可以变化,投资者有很多种选择,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今天在美国市场买的是债券,明天可以到欧洲市场去买欧元了。资金是流动的,并且总是流向最能赚钱的地方。由于人民币的不可兑换,国内市场相对来说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

“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海外的金融市场,就整个大的市场之间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获利的机会和幅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曾任光大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的香港应玉明博士说,“中国大陆是封闭市场,香港是与国际接轨的。大陆只能按这个封闭系统内的投资回报来比较。而在香港,投资回报与欧美等主要市场是一致的。”

3. 产品丰富性不同:需求决定产品创新

在海外,金融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等)很多,仅是在美国各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股票大约有15 000多只。

海外的产品衍生工具特别多。据一家外资银行上海负责人介绍,衍生工具在欧洲有几万个品种,光是他们银行本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产品推出。

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给,只是一个交易成本的大小或高低。海外市场金融投资产品总是在不断地创新。但是其原理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像结构性产品。

比如,单纯投资股票,可能有人觉得风险太高;单纯去买债券,可能又觉得回报太低。于是,海外的金融机构通过国债、股票等,创造出了结构性产品。把这两种做一个结合,变成中性的,让投资者去选择,相对会容易接受一些。

除了股票上市以外,要有股指相关的产品,才能会有对冲的可能。在海外,跟股指相挂钩的期权品种,是全世界几乎各个交易所都有的产品。在中国,由于投资工具少,只要是在下跌的时候,再有本事,也很难挣到钱。与股指相关的产品推不出来,市场缺乏规避风险的工具。这是中外最大的差别。中国在1999年的3·27事件以后,国债期货就停掉了。自那以后,就一直没有推出新的国债期货新金融品种。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针对个人高端客户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机构衍生产品推出的前奏,这只是一个开始。与外资银行已经推出并在中国销售的产品相比,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

4. 价值回归:市盈率不同

市盈率体现的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的实际价值。在海外,股票的市盈率不会太高,尤其是在网络泡沫(也只是持续了2~3年)以后,更是趋向了一种价值回归。中国股市近几年来由2300点到1300点左右,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

长期以来,A股市盈率普遍高于海外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如今,在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启动、QDII(合格境内机构赴海外投资者)将要推出的预期背景下,A股市盈率下降、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5. 管理规范性不同

在中国,投资者中了圈套蒙受了额外的损失,没有很好的法律程序去讨个说法。一是没有法律程序;二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补偿机制,或者说在中国补偿机制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个人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市场中,显而易见是弱势群体,无奈、无辜又无助。投资者现在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但是不一定是他们自身的原因。

在中国这个市场,你不但要面临股票和市场自身的风险,还要面临很多政策和信用道德风险。投资者如果买了类似蓝田股份的股票,血本无归,根本就没办法。投资者的保障制度没跟上。

在国外,投资者买了保险或股票,在法律上都有一整套的保护机制。比如说,美国任何一个公司,如安然,倒闭了,要看这个公司倒闭的原因。如果是人为的因素,如果是做假账、舞弊的原因,政府可以去惩罚它,用罚金去弥补投资者的损失(中国是上缴国库);如果这个公司倒闭没钱了,还有承销商、包销商来承担。所以说其投资者保障的系统和体系是非常完善和健全的。

■ 境外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波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发展中国家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利益,表现在它所导致的国际资本更大规模地在各国之间流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使得社会资源在国与国之间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但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大,危害性也日益严重。在境外投资中,要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境外投资风险如下。

1. 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是整个投资风险得以控制的核心与关键,因为投资项目的确定,有利于确定其筹资数额,便于筹资风险的降低,进而使经营风险得以控制。在境外投资活动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境外投资决策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盲目,没有建立必要的决策风险分析和控制程序。决策程序通常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多个备选方案,然后评估各个方案的风险和收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定决策方案,否则很难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二是决策实施过程失控,缺乏监管和控制程序。并且投资失误的原因则缺乏较深的认识,特别是对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约束认识不够。许多境外投资企业没有建立相配套的监管和控制程序,不能保证决策按照预先的计划和方案正确实施,在决策环境和企业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的补救措施,致使风险进一步恶化。

2. 境外融资风险

随着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境外融资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国家和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汇率和利率风险明显增大;利用境外融资的手段和渠道偏少,难以满足企业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资金需要;融资手段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和提高投资效应的要求。

3. 投资环境风险

投资所在国由于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带来的投资风险,具体表现为: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给境外企业带来的风险;经济风险,如汇率风险、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风险等;法律风险,如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标准壁垒的风险,它是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形成的风险。

4. 境外投资保护风险

进行境外投资,由于可能存在当地政府的国有化、战争等政治风险,一旦出现这些风险,投资者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因而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以防范和化解国际投资风险。但是如果东道国缺乏境外投资保护制度,那么境外投资企业除了要承担商业性风险外,还要承担政治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境外投资缺乏整体战略和行业指导,使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投资保护协定,也使企业因东道国政治风险遭受的境外投资损失得不到补偿,从而增加了企业境外投资的安全隐忧。

针对境外投资的风险,要树立好防范意识。

1.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止盲目投资

投资者在积极走出国门进行投资时,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蛮干。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投资效益的分析。只有对那些有投资效益的项目,才能进行投资。财务部门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估算,在进行效益估算时,对使用的数据一定要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尽量使用准确的数据。在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上,要重点把握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关键评价指标。只有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环节起到财务闸口作用,才能将境外投资的决策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2. 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规避政策风险

各个国家的政策不同,引资政策的制定、管理也不同,在投资之前要事先进行了解和研究,有效地规避境外投资的政策风险。学会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采用“借力”手段来实现投资的目的:首先,可以通过当地或国际上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来实现境外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报告的提报、纳税的申报和各种投资优惠政策的享有等;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境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本土化。财务管理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规避政策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 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分散投资

正如投资者一直以来尊崇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准则,在境外投资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个最基本的黄金法则。目前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依然非常少,主要就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两块,这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风险。要防范与规避海外投资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明确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投资金额。同时通过评估结果来审视自己现有的产品选择和投资组合是否合理,如果不符合,则要择机对现有产品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也要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步调整,最好不要一蹴而就;二是在融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择优选择融资方式,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如当地融资和国内融资相结合,进行当地抵押贷款融资、票据贴现融资、从关联公司拆借融资、通过国内跨国银行的全球授信额度进行融资;三是定期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业绩评估和调整。因为市场在变,投资者的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产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调整投资组合各类型产品的资金比例;四是准确进行资金缺口预算,提前准备融资方案。一般来说,公司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就应当制定年度现金流量预算,测算全年资金缺口,并提出可供选择的融资方案,供经营决策者参考。

金融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了无限发展机遇。

新兴市场估值的进一步提升是有盈利能力做后盾的。

在投资理财中,不要忽略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新兴国家与新兴市场。

国际和国内的投资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

境外投资,会遇到投资决策、环境等各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