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2936800000050

第50章 开发大脑的记忆潜力(1)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很快就能够辨认出自己的妈妈,接着能够辨认出周围的其他亲近的人,继而能够从别人的面部表情中读懂人的心意,能够辨别出人们不同语调的含义……婴儿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些活动呢?那是因为他记住了自己在头几个月中的一些经历。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几星期开始,大脑就开始不停地储存信息,而这些信息一经被大脑所储存,便形成了记忆……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的东西、结识的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会在大脑里留下一定的印记,虽然有些很快便忘记了,而有些则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所有这些,都源于大脑的记忆功能。那么,记忆力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记忆力

简单的说,记忆力就是我们用来记住事物的一种功能。它是大脑的一种固有功能,人人都有,伴随着人生命的开始而开始,随生命的终结而消亡。

比如,在某个竞赛中,有人问你:“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哪一年?”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1939年。”就像你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一样,记得清清楚楚……

记忆力使你能够在脑海里重新浮现出一件自己经历的事情。比如,你上一次度假时去过的乡间小镇;你很久以前游览过得一处名胜古迹;你分别了多年的一个同窗好友;以及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脸上的笑容……都会时不时地在你的脑海里重新浮现——所有这些,都归功于记忆力这一神奇的功能。

▲记忆力的作用

记忆力对人的成功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记忆力为我们搭建起事物间联系的桥梁

我们大部分的行为都不是瞬间能完成的,都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阅读报纸上一篇文章的某一句话,这一行为也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记忆力的帮助,来不断地回忆起自己现在读的这个词前面的词是什么,否则根本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再比如,你到市场上去买东西时,你会先转一圈把所有的商品看一遍,然后走到当日减价的商品前,一一比较哪些是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时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提供相关的帮助,我们的行为需要什么信息,它就能自动为我们提供。

(二)记忆力是一个有着无限容量的信息储存库

记忆力是一个信息储存库,而且它的容量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主动在里面储存满各种信息。比如,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这时,记忆力就成为你的知识容库。而在成年以后,我们仍然需要学着去记住很多东西——一首歌的歌词,一出戏剧,一门外语,同事的名字,为会议准备的提纲,甚至是一大串数字……成年人会多多少少怀着愉快的心情处理记忆这个任务,把一个个句子、一串串数字,甚至一些手势储存在自己大脑的记忆库中。

(三)记忆力是我们一切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

可以想象,人如果缺乏了记忆力,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最恰当的比喻大概莫过于“白痴”了。如果我们的大脑信息一片空白,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将会一事无成。尤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想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首先必须占有各个方面的足够的信息,而这,就必须以良好的记忆功能为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记忆力,而且要充分挖掘它的潜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功、幸福与快乐。记忆力不但本身是一种财富,同时还能够促进大脑其他机能的发展,让人永葆青春。

▲测测你的记忆力

我们先来作一个小测验,看一看你的记忆力如何?是非常好,还是要经常依赖于小小的记事簿或者其他类似的“提醒工具”?

1.在某一天晚上睡觉前,在未作任何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决定回忆一下当天每一个小时内发生的所有事情。尽可能详细地回忆当时的情景,然后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下自己回忆的情况:

——能回忆起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而且连细节都非常清楚:3分

——大体上能回忆起,但是有些细节比较模糊:2分

——有些情节已经完全忘记了:1分

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次决定自己在当天晚上要回忆这一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不要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到了晚上睡觉以前,重复前一天晚上的测试,记下自己回忆的情况:

——能非常详细地回忆起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3分

——大体上能回忆起,但是有些细节比较模糊:2分

——有一个地方或者好几个地方已经完全忘记了:1分

2.在某天晚上睡觉前决定回忆当天自己见过的三个人(同事,或者客户,或者店员……),尽量详细地回忆每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然后记下自己回忆的情况:

——所有的情形都能清清楚楚地回忆起来:3分

——大体上能回忆起,有些细节已经不是很清楚了:2分

——一些细节(比如衣服的颜色)想不起来:1分

——完全没有任何印象:0分

第二天,提醒自己仔细观察你碰到的三个人,观察他们的穿着。晚上再次回忆这些情景,并记录自己的得分:

——回忆没有任何困难,所有的情景历历在目:3分

——能记起某些细节,但是不能十分确定:2分

——一些重要的细节想不起来:1分

——几乎没有任何印象:O分

3.在某天晚上睡觉前努力回忆一下自己当天读的报纸上或者当天看的电视上都有什么新闻,然后记录自己的得分:

——一切都记得清清楚楚:3分

——只记得所有的大标题,但是内容已经完全忘记:2分

——有个大标题已经想不起来了:1分

第二天在看报纸或者看电视时,记住提醒自己要认真看。晚上继续回忆当天的报纸和电视内容,并记录自己的得分:

——切都能记得清清楚楚:3分

——能记得所有大标题,但是有些内容已经比较模糊:2分

——有个大标题已经想不起来了:1分

评价:

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测试”,而是给你提供一个观察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方法,从而使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进行完这三组测验之后,比较一下自己当时记录下的分数情况:

——如果完全随机的回忆与事先有提醒、有准备的回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倘若你不记着提醒自己注意周围的事物时,你就会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的活着!但是,只要你对事物加以关注,就完全能够回忆起一切——你的大脑在要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

——如果完全随机的回忆与事先有提醒、有准备的回忆之间差别不大,这说明你的记忆功能出现了某些障碍。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看,正确地去听,即使你有意识地提醒过自己也无济于事;或者是因为你总是受一些因素的干扰,以至于将自己刚刚注意到的事情抹去了;也可能是因为你不能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同一个事物上。

▲人是怎样记住东西的

为了使大脑的记忆功能更加有效,我们就需要掌握构成大脑记忆功能的脑细胞状态,也就是大脑的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

一、识记

识记——或者说注意——意味着对某一个事物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粗略的一瞥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从外界信息到大脑反映(或者是大脑反映到大脑信息)的活动,因此很容易养成对周围的事物看上一眼,然后继续赶路的习惯。但是,对于那些实际上根本没有引起注意的事物,我们怎么可能记住呢?任何记忆过程都是从对事物的识记开始的:小孩子会本能地做到这一点;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只需要看上一限,脑子稍微转一转就能做到识别事物。但是,仅仅能识记某物并不一定就能够记住,我们还必须采取小时候那种认真的态度去密切观察,去仔细聆听。

二、保持

要将某些东西保留在记忆中,需要强行保持。所谓强行保持,就是将我们识记的东西同在记忆中已经保留的东西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也就是说,要产生某种联想,甚至多种联想。这种联想越密切,刚刚识记的事物就越容易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但是,仅仅依靠这样的联想还是不够的。你必须把这个名词归类,以方便下次轻易地找到,就像图书馆里给书分类一样!否则,你可能将它存在记忆中了,但是到了需要使用时却无法回忆起来。试想,如果图书馆里的书没有分类,你怎么可能从书架上摆放的成千上万本书中找到你想要的那一本呢?而你的记忆库中所储存的信息不仅仅只有成千上万条,甚至可能有几百万或者上亿条……

事实上,所有活动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不管是只有早上才进行的还是只有晚上才进行的,也不管是我们单独进行还是和朋友们一起进行的,我们连想都不用想就能自动地将这些识记内容或者行为进行归类。因为这已经是大脑的一种习惯行为了,只要我们想到了这些内容,大脑就能够自动完成!

所以,我们需要重复!当然这种重复不能像小孩子们背乘法口诀一样机械地进行,而应该通过经常跟别人谈论,或不断回忆与之相联系的信息来进行。大脑中最久远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记忆,因为许多年以来我们会经常不断地回忆起它们来——这也就是经常重复的结果。

三、再现(回忆)

回忆活动不会在大脑中自动进行。

为了记起某些信息,我们往往需要深入挖掘记忆库,让这些信息浮现出来。但是,我们经常会不顾方式、杂乱无章地将所有的信息左翻右扔,弄得一团糟。而事实上,大脑的这种机能非常神奇,它时时刻刻都能够自动作出反映,就像汽车只要放在第二档上,就能够非常平稳地前行一样……

我们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释一下。已经记住的事物都好像系在一根根丝线上;要想回忆起某件事,就必须找出正确的丝线。这些丝线实际上就是一些可供联想的来源:在保持记忆的过程中,储存得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找到合适的丝线和新信息相联系!此外,如果这些丝线按照不同层次来归类,一旦我们找不到合适的丝线时,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层次,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所以,要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我们应当知道如何去观察,去注意;要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关注,善于倾听;还需要机敏灵活:准备好各种丝线和联想的线索,从而顺利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走出记忆力的认识误区

许多年以来——可以说自从我们有了义务教育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们将关于记忆力的许多错误观点传给了他们的孩子,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大部分人的记忆力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下某些关于记忆里的错误认识。

一、记忆力没有先天之别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记忆力是有着先天的差别的,有些人天生就是记忆力好,而有些人生来记忆力就差。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

事实上,人的记忆功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记忆力这个天赋,因为它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个固有功能,没有先天的优劣之分。

大脑的记忆功能就是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分秒不断地工作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记住了日常生活中无数种千差万别的事物,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在不断地进行着记忆活动。不管我们忙忙碌碌还是悠闲自在,不管我们在等公共汽车还是准备上床睡觉,各种形象、念头和想法总是不断地浮现在脑海中。这种在脑海中川流不息的影像如果不是我们记忆中产生的各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思想和记忆链,又会是什么呢?

而且,我们大部分的行为(比如写日记,点燃煤气灶等)正是来源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某种训练——我们的大脑在某个时刻记住了某些信息,并随时准备着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浮现出来。记忆功能本身就能够不断获得信息,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然后在必要时刻重现显现出来,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些什么,因为大脑能够自动地启动“记忆力”这个机器。

这个极其复杂的机器能够一直自动运转着,只要我们不想听之任之,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让它运转的效率更高。这个机能就像人天生拥有的音乐或者绘画天赋一样神奇……但是,它们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须要后天的挖掘才能展示其金子般的光辉!而能否充分挖掘它的潜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二、机械重复≠记忆力良好

在学校里,孩子们为了记住某些东西,总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机械的重复(比如背诵乘法表以及类似的东西)。被称赞为好学生的是那些努力地背诵所学内容并在第二天早上鹦鹉学舌般地复述所学课程的孩子!做不到这些的人都被称为懒学生,都被认为是“记忆力很差”的人。然而,实际上,在8到10岁的年龄阶段上,孩子们很容易将接受的信息全部都机械地记住,尽管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而对于4岁到5岁之间的小孩子而言,他们可能连重复都不需要,就能够记住!

人们经常会认为,良好的记忆力是因为人们拥有机械重复的良好习惯——尽管我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重复的是什么。成年人亦是如此。而且,人们还错误地认为,这样的机械记忆跟逻辑的推理和分析是矛盾的:“你跟一个机器一样机械地重复,肯定就不能思考了。”按照这个说法,我们把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记忆力特别好但不怎么聪明的人,另一类是智商非常高但是记忆力非常差的人。

再没有比这更容易误人子弟的观点了。的确,正如我们前面说到过的,人在8到10岁之前,大脑成长非常迅速,它会毫不辨别地将所有展示给它的信息囫囵吞枣地容纳进去。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辨别和选择哪些东西需要记忆,哪些不需要记忆。但是,一旦经过了少年时代,尽管人的机械记忆能力仍然存在,依靠机械的重复方法记忆事物却已经越来越困难,效果也越来越差。在青春期初期,联想记忆的方法开始活跃起来——经常在孩子们还不知道该怎么用这种方法记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了。联想是一种智力活动:我们的“智商”越高,记忆力就越好。

三、年龄变老≠记忆力衰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会慢慢丧失,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脑细胞在死亡,而且脑细胞不能再生,因此,一旦这些决定记忆功能的脑细胞消失殆尽,我们就什么也记不住了。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懂得一点点肤浅的科学知识比完全无知更可怕。的确,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每天都会有看起来数量相当惊人的大脑细胞在不断消失。但是,我们的大脑细胞数量多得惊人——这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即使我们活到120岁,大脑内的细胞数量足以帮助我们像爱因斯坦一样发现新的物理定律,足以让我们将曹雪芹的传世名著《红楼梦》从头到尾地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