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2936800000028

第28章 如何学习课本知识(1)

熟练和创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名学生只要学他的课本和讲课笔记就可以熟练掌握,但只有在他试图让自己的视野不局限于已知事实并试图让自己的思想超越已知的事物时,才能有所创造。但他必须思考这些事实和概念,因为创造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获得。

——汉斯·贝西

▲课本学习的方法

如果把食物分成一小口一小口,那么几乎任何东西都是比较容易消化的。课本也一样,要一次学一章,一段一段地思考。

1.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阅读课本

这是整个课本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在没弄懂这一段落以前,不要去读下面的段落。为了了解上下文可以看看后面的段落,但一定要有回过头来弄懂这个问题段落的打算。记住,能够理解连续几个段落内容,关系到是否能够理解整个章节的内容。

在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的时候,不要一行行继续看下去,这种普通的习惯是从阅读小说中得来的,因为小说中的动作都是用很生动的手法来描述的,所以读者用不着花多大的力气就能理解。对于课本来说,学习者不仅仅是为了要知道一个故事,而是要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作者讲述的思想和概念。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问,另一个方法是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段落,就像学习者将把这个材料教别人一样。在每一段或有关的几个段落的结尾都停一下,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论证的细节讲一遍,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在这一段落里我学到了什么?”学习者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说明自己已理解了。

别忘了利用段落主题说明句来帮助学习者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不管怎么说,段落主题说明句是供学习者利用的,它常常包含段落的中心思想,或说明这个中心思想。

2.解决课本中的疑难题

在阅读和学习课本的时候,要用提问来踏踏实实地检查自己的理解程度:“我弄懂了吗?”如果回答是:“还不太清楚”,那就得马上采取行动:

第一步,回头看看这几个段落,再找到作者的思想线索。

第二步,再往下看几段,看看将遇到什么问题。

第三步,打开词典,查一查不甚明了和可能妨碍往下读的词。

第四步,用夸张的表情和强调的语气将疑难的段落读出声来,弄清楚作者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如能出声读尤其是有表情地读,能使自己完全集中注意力。

第五步,如果还是弄不懂的话,就可以运用科森方法:把不懂的地方具体地确定下来,把感到困难的地方写出来,这是个好方法,第二天,可以问同学或教师。

3.交替使用课本

如果阅读课本碰巧非常困难,就可以到图书馆去查看一下与课本题目基本相同的其他一些课本。如果找到了几本,那么其中很可能有一本书用的语言阅读和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

但是,不要只用这本比较容易读的书来代替指定的课本。应该这样做:首先,在比较容易的课本里读一读指定的题目,充分理解它的内容。然后,再回到指定的课本上去,把重点画出来,在页边空白处做些摘要或记单独的笔记。很明显的一点是学习者一旦理解了题意,就会有信心地来学习艰涩的课本而说:“噢,是的,我知道作者想说明什么了。”这样做的结果,还能得到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通过阅读同一题目的两种不同的叙述会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记得就更牢。

4.背诵课本

必须相信,而且是无丝毫怀疑和毫不犹豫地相信,遗忘现在是而且将继续是我们学业上最关心的一件事:遗忘侵扰、阻扰学习。但是,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来当场击败它,这个武器就是背诵。

这里,背诵是指用自己的话,不看书,把我们刚读过的一个段落的主要观点和细节出声地背诵。很多实验证明,读一段,背一段,再读一段,背一段,这样交替进行能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读完一段就背诵会引起大脑和身体的活动,这种活动:

(1)使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

(2)为更好地理解下一段落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使我们有时间巩固记忆;

(4)保证更精确地记住书中的事实和思想;

(5)我们马上可以得到关于自己学得怎样的信息反馈。

当我们明白自己做得挺好的时候,就会有进步。实验也证明,背诵的时间越多,学得也就越多。例如,几组实验对象花了20%的时间学习,用80%的时间来背诵它们,比起那些花较少时间来背诵的对象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背诵的时候,只要把课本上的有关段落遮住。如果曾在边线旁写有提示性的词,就让它显露出来。然后把段落里的思想,用自己的话,出声地重复一遍。不要在脑子里含糊其词地背诵,用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来表达,把适当的转折词也插进去。当背诵由事实和思想所构成的一张表时,就可以说“第一”、“第二”等把它们列举出来。

如果是一位认真的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就可能想把事实和思想写下来。就像在考试的时候写答案一样,这样甚至可以使学生更长久地牢固地记住这些思想。如果边背边写,那么实际上是通过了耳、眼和肌肉三条渠道在进行学习。

不要误以为重复阅读可以代替背诵。重复阅读只不过是把相同的事情又做了一遍。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已经把章节段落所讲述的东西在脑子里定了型。之后,重复阅读,必须要有一个不同的方法来对付同样的内容,这个不同的方法就是背诵。

5.复习课本

阅读和背诵交替进行是克服学习后即刻产生的遗忘的第一步。但是正像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样,我们的战斗也就必须是连续不断的。在刚读了或背了一章后,在以后的任何时候,复习都是一件我们能使用的武器。

6.思考课本问题

通过背诵和复习学到了概念和论据以后,就要使大脑思考这些事实和思想,思索或摆布所学到的东西。思考能够使我们更富于创造性地学习。可以向自己提出下面这些问题:

这些事实和概念的意义是什么?

它们基于何种原理?

它们还可应用在什么地方?

它们如何适应我已有的知识?

超越了这些事实和概念但又以它们为基础的知识,我还知道了些什么?

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把新事实和概念编到已有的知识里去,于是它们就成为自己“思考工具”的固定储备库中的一部分。

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斯·贝西说过:“熟练和创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名学生只要学他的课本和讲课笔记就可以熟练掌握,但只有在他试图让自己的视野不局限于已知事实并试图让自己的思想超越已知的事物时,才能有所创造。但他必须思考这些事实和概念,因为创造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获得。”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关于学习的十分重要的事实:唯一能够永久地成为人学习的一部分并使人增长内在智慧的学习方法叫做有益学分。就是说,除了纯粹记忆事实之外,我们采取了自觉的、额外的一个步骤,这个额外步骤就是思考。

这个关于思考的最确切最基本的概念恰恰是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多知识,但是,如果没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那么这些知识比他经过了详细思考少量知识的价值要小得多。”

▲理解图表资料

许多人在阅读时忽略了图表,仿佛它们只是一些空页。然而,关于原理、论述对象或概念的图表描述可能是课文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此外,图表往往还可简化复杂的概念。

在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商业和经济学的书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表格、曲线、示意图或图画。这种视觉性的表可以用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篇幅传递大量信息。这种信息和文字信息一样重要,或许更加重要。但很多学生由于时间紧就将表格、曲线等翻过去了,他们想着:“啊,这一页我不必读了”,随后就加快速度,读到一章末尾。

1.不要忽略图表资料

如果看书时只看一眼就将印有视觉资料的书页翻过,那么等于在用两种方式欺骗自己:

(1)读者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2)读者放弃了一个思考的极好机会。这是因为书页印的是视觉信息,读者必须将它们转换成文字信息。这时,读者就要停下来把它们好好想一想。一旦这样做了,就意味着读者已经把这些信息思考过了,并将文字和视觉资料都储存了起来。读者能长时间地、清晰地理解并把它们记在脑子里。

掌握非文字材料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仔细研究阅读指定的功课时所遇到的第一个表、曲线、示意图或图画。这听起来是一种最难的学习方法,但实际上读者可以做成下面几件事:读者将会学到一个在今天、明天以及今后许多作业中都会有用的学习技巧。同时,当读者在运用这个方法时,会越来越熟练。还有,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学习重要的、无论如何必须学的材料。最后,做好了一项工作,而且在考试前很久就做好,这对读者将起促进作用。

另外,阅读图表资料毫无困难。这些资料都是专家设计的,每一张图表中包含下列4个重要的特性:

(1)直接。图表能够使读者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他们看到的信息上。

(2)简洁。在图表中信息被安排得很紧凑,省去了不必要的细节。

(3)清楚。视觉的形式及意义均被很清楚地表示出来了。

(4)精确。数据都经过仔细地核对,只有不使数据失真的图表才被运用。

有了这些内在的特性,视觉资料就既不复杂也不模糊了。但你仍然要知道应当如何读懂它们。一旦读者能这样做,就会发现阅读图表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在连续不断地阅读印刷文字过程中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

2.如何阅读图表资料

这里是一些关于阅读图表资料尤其是表格的建议。

(1)大致看一看图表。将图表大致看一看,从而得到一个总的印象。

(2)阅读图表的题目。仔细地阅读题目,因为题目常常可以告诉读者表中的数据代表什么。是从哪儿收集到的,什么时候收集的。当然,题目还告诉读者图表的题材。

(3)看清变量单位。例如,在整体中的百分比和实际测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区别。也要注意图表是从零开始算起还是从其他计量方式算起。

(4)核对一下标题或说明。看一看表格中的纵列(垂直方向)与横列(水平方向)的标题,了解它们各自代表什么。再读一读图中中心轴线旁的说明。

(5)读脚注与眉批。如果有的话,脚注和眉批会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信息,也常是图中记号的说明。

3.如何阅读图画

应当有系统地分析图画。下面告诉读者怎么分析:

(1)读一读图画的题目。看看它描画的地方,也读一读全部标志和解说。

(2)大致地将图看一看,找一找它所要传达的“信息”。

(3)看一看图画的各个不同部分。像舍洛克·福尔摩斯那样弄清楚一个一个细节。这时读者会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惊讶。

(4)找出图画和正文间的联系。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放张图片?”

总之,读者应当努力将自己从图画中得到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推理。

▲如何做好作业

作业既然已经布置下来了,那学生就做好它,可又如何做呢?除了这些辅助阅读材料之外,还要做种种固定的作业,因此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不过,总还得从阅读中吸取一定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关于做这项工作的建议:

弄清楚教师为什么要布置读这本书

可以问问教师。弄清楚了之后,就可以在书中找相应的材料,而不必注意其他内容。

读一读序言

学生已经知道,序言包含许多“内部”信息,它可能告诉这本书在哪些方面和学生的课本不同。

研究一下目录。尤其要注意每一章的题目,看一看它们是否和课本中的一样或是否有些题目并不一样。如果有些章节的题目与教科书相同而且内容也相同,那么只要读那些课本中所没有的章节就行了。课堂上所讲述的题目也这么做。

了解概述内容

假如,学生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角度”的话,就把第一章结尾处的概述段落念一下。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信息作为每一章的笔记。将这些笔记摊在面前,尽力思考书本的整体格局。从整体格局中,会了解作者的中心论点、原理、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