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病未至而防之者,病虽未作,而有可病之机与必病之势,先以药物投之,使其欲发不得,犹敌欲攻我,而我兵先之,预发制人者也。如偶以衣薄而致寒,略为食多而伤饱,寒起畏风之渐,饱生悔食之心,此即病之机与势也。急饮散风之物而使之汗,随投化积之剂而速之消。在病之自视如人事,机才动而势未成,原在可行可止之界,人或止之,则境止矣。较之戈矛已发,而兵行在途者,其势不大相径庭哉?[清·李渔·闲情偶寄]
人越活到后面就越像一辆老爷车,如果性能好,外观不太时髦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头银发不是另一种时尚吗?
不说也知道,对付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最好是病还没有侵入身体时就筑起万里长城。病未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病已至而退之,这是我们对付疾病的三部曲,也是最为现实的方法。有些事情你防也防不住,急也急不来的。有的时候底子再好的人,也会有个伤风感冒的,怎么办呢,一方面相信自己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相信医学;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心态。
非典时期我们最为乐观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的卫生习惯改变了,诸如饭前洗手之类的。那个时候不要说饭前洗手,基本上是一个钟头就要去洗一下手了,因为喝下去太多的汤药,得不断地上厕所啊,所以洗手就成了习惯。只可惜这样的习惯也还没有成为我们的终生习惯,因为非典很快就消失了。
时光飞逝,当沧海尚未成为桑田之时,我们就乐观不起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基本上还是属于老方一帖,你比如说餐馆分食制吧,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我们有太多的吃火锅情结,我们是恨不得大家涮在一起才好的。而且我们的观点是,像非典这种大概属于“天灾”一类的,你是防不胜防的,所以要洗手是对的,要分食制也是对的,但是我们不是凡事都讲个国情论吗?不是都讲不要超越一定的历史阶段吗?
好了。我们强调理由,不是说不要作一般的努力了。人要快乐健康,就是时时刻刻提防着毛病,而常识又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菌的世界里,你要想无菌是不可能的事,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抵抗力从哪里来?除了先天的造化赐予,一切都要靠后天了。所谓抵抗力,从另一角度说也就是要预防为主,但这个预防不是说一定要喷消毒水,而是指如何合理安排你的工作和休息,在劳苦和娱乐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我们平时常听说积劳成疾的话,而积劳肯定也是有征兆的,它不可能一夜之间把“青春痘”全给发出来的。所以把要做的事情停下来,要把太多的欲望给减下来几个。一个星期有七天,国家规定两天可以休息,规定一天工作八小时,规定加班得付加班工资——这就是一种预防啊。否则一根弦老绷着不断才怪呢。不过在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在一些靠加班加点发财致富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你要让它不加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所看到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日理万机型的,我们承认这也是一种快乐,所谓在其位乐其位。否则就不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退休了之后不少病就出来了。我想辩证地看,这不是退休的过错,而是平时“积”在那里的毛病,突然有了那么一个爆发的口子了。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忽略了对根本问题的思考,比如人这么忙到底是为了什么,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把这种问题都让给了哲人去思考,而自己还是做那只忙忙碌碌的蚂蚁所以现在人们碰面打电话的问候话便是:忙不忙?
每每遇到“忙不忙”这样的问题,我不知如何回答。说忙吧,难免有点夸张,朝九晚五,中间还要上上网聊聊天,也不见得忙到哪里去,而且朋友的问话很可能还潜伏着后半句呢,如果不忙那么我请你吃饭、我请你写一个剧本——要说我很忙很忙吧,这又显得夸张和矫情,虽然这也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态。
还有一种情况,就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就在不忙不空的时候,身体感觉突然不对了。比如说男人吧,突然在某一个夜晚阳萎了——这可怎么行呢?是不是永远都这样阳萎了?“病将至而止之者,病形将见而未见,病态欲支而难支,与久疾乍愈之人同一意况。此时所患者切忌猜疑。猜疑者,问其是病与否也。”对于这种情况,李渔说得很好了,不要猜疑,一猜疑就完了,且不说生理机能上到底有没有这病,但起码的一点是,你的心理肯定有问题了,于是每次欲望来的时候在想,我是不是真的阳萎了?
如此一想,假的就变成真的,偶然就成了必然。但是遇到汽车突然发动不力,或者突然息火,我们不是也应该提高警惕的吗?人越活到后面就越像一辆老爷车,如果性能好,外观不太时髦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头银发不是另一种时尚吗?
【养生小贴士】
孙思邈的养生观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其享年102岁,且在百岁时著成《千金翼方》(也有写作《千金方》的。其养生思想主要有:(1)主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悦志以养神。(2)主张动以养形,秘固保精。(3)防止各种过用病生。(4)认识到早婚早育致先天不足,若后天调摄又不当,如此重重相生,病病相孕,是体弱早夭的原因。同时提醒人们,大醉大劳而行房事,不利于优生。(5)男女房事,主节宣其适,抑扬其通塞。并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房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