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2936100000040

第40章 欲罢不能

【适可而止】然当春行乐,每易过情,必留一线之余春,以度将来之酷夏。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故俗话云:“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非虚语也。思患预防,当在三春行乐之时,不得纵欲过度,而先埋伏病根。花可熟观,鸟可倾听,山川云物之胜可以纵游,而独于房欲之事略存余地。[清·李渔·闲情偶寄]

欲罢不能,欲仙欲死,上天入地,晕眩体验——这一切到最后成了一种想象,就像我们去西安看兵马俑的感觉是差不多的。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多是想像的产物,但似乎又有实物的参照,正如夫妻之间看情趣A片,明明知道做不到,但试一试也是可以的吧。

李渔是那个时代的性学家,虽然颇受非议,但是的他的关于四季行乐的话语还是蛮朴素的,他的意思很明确,身体里要有张存折才是,精子也得存进银行,不要一下子欲罢不能、挥霍无度。

什么叫欲罢不能?那就是当你骑在马上,而马又奔跑了起来,这种时候你还能停下来吗?除非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骑手。男女之情,床上运动,常常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天既生男,何复生女,这是没有办法的,李渔也只好作如此愚问了。阴阳之合,完全是自然之功。我在十年前就看到有报道说,将来有一天女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而怀孕生子,也就是把种子播下去花开出来果子长出来——如果真的是这样,诗人还会去歌颂大地母亲吗?

另一方面,当男女之情剥离了生育之后,性本身的娱悦性又大大地被放大了。行乐之地,首推房中,这么古老又这么新鲜,虽然人发明了好多其他好玩的东西,但是房中的那一点事情,却还是永远的主题,这真让有点看不懂了。而且人之发情行乐,又是人一生中最好的那么一段,我们不可能说到了退休之后再来夕阳红一下,同时也不能在幼儿园实行早教的。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永远是个新鲜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难处,就在于掌握不好分寸。欲罢不能,那是过度了,所以古人一直教育我们不要过度,一定要把刹车管住,如果不节欲,那这个后果就是不堪设想了,就好比男人被狐狸精吸干了血一样了。

欲罢不能,古人讲究一个罢字,罢的次数越多,他御的人也就可能越多;而如果这个欲罢不住,那他可能也就一两次罢了,所以达不到那种采阴补阳之说——要知道,古代性学把女的看成是一个从属的地位,虽然也可以女上位,但她也只是一种采纳元气的原材料罢了。想想这一点,作为男人的我也痛恨这万恶的封建社会的。

欲罢不能,首先要有欲,要性趣盎然,但是我们知道人毕竟不是机器,机器也有一个磨损和老化的问题。特别是在现行的婚姻制度里,一对夫妻之间要长期达到欲罢不能,那简直可称为奇迹的。而在那种“偷情”状态下的性关系,只不过也是另一种克隆罢了。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那么对人最有吸引力的而且不受年龄限制的也只有意淫罢了。现在以各种名义的调查颇多,各种数据的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人们做爱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许多人仅仅是把它当作谈资而非真正的实践了。这不是欲罢不能,而反倒是欲不起来了,或者说泄欲的渠道多了,可以因时因地分洪和泄洪,而且那一间间钟点房和桑拿房,宛如一个个人工水库,这种情况下要造成堰塞湖可能性似乎不大。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另一种草根的生存状况。为了生存,城市中有多少没有女人的民工啊,乡村里又有多少没有男人的女人啊,此种情景下说欲罢不能,实在也是非人道的吧。这个世界一方面好像满目皆春,小说影视游戏广告短信,充满了性暗示,但在人的内心深处和那张古老的床上,却是秋风扫落叶。怎么说呢,是数量有限,质量可怜——正如《非诚勿扰》中那位美女所希望的“一年一次”——这就不像我们从媒体接受的刺激那样,以为人们床上运动的次数很多,中国是如此,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当然来自非洲方面的信息还是缺失。不知那里原始的力量是不是会强一些的。

欲罢不能,欲仙欲死,上天入地,晕眩体验——这一切到最后成了一种想象,就像我们去西安看兵马俑的感觉是差不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多是想像的产物,但似乎又有实物的参照,正如夫妻之间看情趣A片,明明知道做不到,但试一试也是可以的吧。

所以,李渔说了,花可熟观,鸟可倾听,山川云物之胜可以纵游,而独于房欲之事略存余地。为何要略存余地呢,那就是要备战备荒,那就是“文革”中的《赤脚医生手册》中的,以第二天工作和生活时腰不酸为准。想想曾经做过的荒唐事吧,不仅腰酸,连腿都直打哆嗦了……相见恨晚啊,《闲情偶寄》,略存余地。

【养生小贴士】

管子的养生观

管子(?一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著有《管子》一书,也有人认为此书为后人托名所作。管子的养生思想主要有:他的养生思想主要有:(l)认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即以“平正”养生,包括乐观端正,节五欲去二凶,去好过等;(2)主张虚静、恬愉以养心神。认为只有“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3)认为“静胜躁”,“静则得之,躁则失之。”(4)提倡“老则长虑”,若“老不长虑,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经常动脑思考问题的话,就会很快变得呆顿,促使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