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的艺术
2927900000017

第17章 办事要善于利用关系(4)

其实,有一些人和同学交往,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们不够谦虚,不会退步,不会提出建议,他们忘了,和同学交往,也需要很好的“情商”才行。

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

1.不可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而会引起他人背后甚至当面的讥笑。获得别人尊重的唯一要诀,就是练好“谦”功,先尊重别人。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倒是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有一天,把他唤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言语,规劝他一番。这番规劝,竟使富兰克林从此一改往日的行为,踏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那位挚友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于你,免得受了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再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受感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处世待人处处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一变而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成功人物了。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没有接受这样一位长辈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说起话来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很难设想他日后能成为一位伟人。

言行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个个感觉头痛,获得一个不快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往的新同学,将远没有你所失去的老同学那样多,直到了众叛亲离的绝境而后已。试想到了那时,你做人还有什么趣味?你行事还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你的名誉还能靠谁来传扬呢?

要改正目中无人的不良癖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记住:未来要去成就的丰功伟业还多着呢,现在即使有了一点点小成就,比起未来的成就只是微乎其微。即使有人已对你大加赞美,也只是表明他们的眼界太低,而不能说是你的成就已达顶峰。当你对人说话时,应该打定主意:你是在向对方吸取学识经验,而不是把你浅薄的学识全部搬出来炫耀。你发表意见,必须抱着求人将它改善的目的,而不是用来压倒人。因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情愿被迫接受任何意见的。

人们都不喜欢那些常爱自吹自擂的人,你当然不愿人家也是这样看待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乎自己谈吐行动之间,处处给人留下一个自由旋转的余地,如果你的意见的确是对的,他们经过思索之后,自然会乐于接受的。万一他们抱着一种成见,始终坚持不接受,那你也必须知道:过分强调、夸大的语气,并非是征服他们的武器,反而易使他们更走异端,与你深沟高垒地对峙起来了。

2.有本事不必自夸

欧洲有一著名格言:“愈是喜欢受人夸奖的人,愈是没有本领的人。”反之,我们也可以说:“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是否就骄奢放肆、目中无人起来了呢?没有!他是一个胸襟开阔、头脑清晰的大人物,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丧失理智的行为来!

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别人耳里,远比自我炫耀、自吹自擂好得多。唯有对自己的成就发生疑问的人,才爱在别人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

也许你以为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固然值得赞美,而李将军以败将的身份,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齐,似乎有些示之骄傲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战败,但仍能坦然忍受耻辱,这正是他勇敢坚毅的地方。他这样做,是表示他把失败当做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能挺身奋战、争取光荣。所以他也可以说是不失为一位伟大军人的风度。他之所以与格兰特持相反的态度,并非不肯谦虚,实在是由于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的机会造成。他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弗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淖中作战。相反地,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被名利的欲念所埋没。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假使你常常为芝麻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你无异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从此你将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你早已没有自知之明,盲人骑着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呢?

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就知道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其实有不少是机运的成分夹杂在里边的,我们应该看清这些机运所在,准备将来如有同样事情发生,又缺乏这些机运时,知道怎样应付。

3.请教不择人

向同学请教,不必注重对方身份的高下,但必须问对人。

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期间,当他去打猎的时候,便去请教一个猎人,而不是去请教身边的政治家;反之,当他讨论政治问题时,他也绝不会和猎人商议,而是和政治家开会。

有一次,罗斯福和一个牧场工头出外打猎,罗斯福看见前面来了一群野鸭,便追过去举起枪来,准备射击。但这时那个工头早已看见在那边树林中还躲着一只狮子,忙举手示意罗斯福不要动,罗斯福眼看野鸭快要到手,于是对那命令不予理睬。结果狮子在树林中听到了响声,便立刻跳了出来,窜到别处去了。等到罗斯福瞧见了,再赶紧把他的枪口移向狮子时,已经来不及而被它逃脱了。

牧场工头立刻瞪着愤怒的眼睛,向他大发脾气,骂他是个傻瓜、冒失鬼,最后说:“当我举手示意的时候,就是叫你不要动,你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罗斯福对于自己受到身份那样低下的牧场工头所训斥,会怎样应付呢?大发雷霆吗?打他两记耳光吗?不,他是深明“求教原则”的人,绝不会干出那样丧失理智的事情来。他对于那顿责骂,竟安然“逆来顺受”,并且以后也毫不怀疑地处处对他服从,好像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他深知在打猎上,对方确实高他一筹,因此,对方的指教是不会错的。

“各得其所”是做任何事都不变的原则。就拿人格担保来说吧!一个演说家也许可以用人格来担保其人演讲起来一定精彩,但是他没有资格担保某种饮料的品质一定高超。同样地,一个正直的传教士,也许可以保证某人是一个好人,但不能保证某种药品确实有效。否则,他自己固然难免受人蒙骗,就是别人也将因而上当。

所以我们向人求教时,切勿先被一种成见所蒙蔽,以为自己平日对于某人的印象极佳,那人说出来的话,便一定没有错,这就是失去了理智的行为。实际上,你应该先知道那人对于你所问的事情懂不懂、有没有经验才是。美国杂货业大王凡瑞迈可说:“年轻人平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任何事自己都先存了一种成见,当他们去请教于人时,实际上,并没有存着探索真理或搜求有识者经验的目的。他们最后无非是希望对方对他的意见大加夸奖一番,如果对方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他往往不区别事情曲直,只是大失所望,最后还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六节 千里难得是同乡

庄吉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敏说:“温州人的许多生意经使其他人无法学起的,这主要是因为温州人之间的信任感很强,紧密相连的人脉实际孕育了很多商机。”

每个人都有老乡,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使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出门在外,老乡之间的感情是最深的。这也就是使乡情成为老乡之间无形的办事资源。

亲不亲,故乡人

当今时代,利用乡情办事的事例数不胜数。近至一般的人物,远到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只要事业有成者,无不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如果掌握恰当地利用好“老乡关系”,不论是于人于己,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某知名企业家王先生原是河南人,解放战争时,由于兵荒马乱,他跟着父母逃荒到广东,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王先生一家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河南了。改革开放以后,王先生以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投资,创办了一家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现已成为全国同行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过亿。王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他年龄大了,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工作太忙,无法回去。

这时,王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特有产品的加工厂,需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就派小钱去找王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小钱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聪明,善于交际,且很有办法。他看到王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出王先生这时一定也很有为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的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广东,并打包票定会筹到款项。

当王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信息,突然有人来了,该不会是招摇撞骗吧?王先生不由起了疑心,但出于礼节,还是同小钱见了面。

小钱一见王先生的神情,知道他还未完全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新中国成立前的情况及最近三十年的风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王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想起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汪先生记忆深处中的思乡情结已被小孙的话语深深地触动,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