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2916500000001

第1章 序

本书专述孔子固有之道,行之即为仁义,思之则为中庸。仁义是结果,中庸是手段。古今讲孔子的书云里雾里,把孔子讲到天上,本书把孔子还原为一个平常人,且看他如何大行中庸之道。

世人言孔子。必称“仁义”,其实“仁义”只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世人不知孔子的“仁义”是从“仁政”里过来的。我说是“过来的”,而不是“来的”,指孔子弃仁政而取仁义。孔子先前热衷从政,幻想有所谓仁政。在鲁执政失败后,周游列国也失败了,孔子的仁政全面宣告破产。孔子返鲁,弃仁政而取仁义。什么意思呢?仁义的重点是义,是有所不为。而仁政的重点是政,是有所为。孔子讲的仁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讲的仁义是“无为”。孔子也讲“无为”吗?孔子当然讲无为。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讲大舜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指不再治世了,专治吾身。不是从内圣到外王,而是从外王回到内圣。当然,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仁政,还是仁义,都是一个仁字。仁即固有之道。

2003年,我从熊晋仁处获赠钱穆先生《孔子传》,仔细翻了一遍,十分高兴。钱穆先生《孔子传》对孔子生平有清晰的梳理,有益于我的研究。

本书全据《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史记》、《左传》、《公羊传》及钱穆先生《孔子传》,分四十八篇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希望有益于当世。

王少农

2005年6月16日于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