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
2916400000017

第17章 开疆固土,雄才大略(1)

●边界之争,强国为上。康熙深谙“弱国无外交”的古训,与沙俄对抗,寸土必争,使永戍黑龙江成为现实,东北领土趋于完整。

八年平叛吴三桂,西南边垂归平安,团结众蒙古,亲征噶尔丹:振兴黄教,安定西藏。

1.编组“新满洲”

我国东北是满族的故乡清朝的发祥地。满族从开始形成起,它的领袖就是明朝在东北设的地方官吏。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世袭指挥使,后升都督,封号“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自明万历十一年起兵,经过他与康熙的祖父皇太极两代人的征战,基本上完成了东北地区的统一事业。

至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来,西起贝加尔湖,北到外兴安岭,南至日本海,东迄鄂霍次克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在清朝统治势力范围之内,属于中国版图。而此时俄国人的足迹尚不曾在这一地区出现。

康熙时期以前,我国东北边境数次受侵;历朝历代的中国军民奋起抗击,但由于轻敌,往往功名半废。康熙继位后,他细心调研,从战略高度上确定了内外并举、总体部署的方针。

作为一个欧洲国家的俄国,它原来的疆界在乌拉尔山以西,和中国并不接壤。但在十六世纪末,俄国越过乌拉尔山东侵。明万历四十七年,在叶尼塞河中游建立吐尼塞斯克。接着,俄军一路征服,掠夺当地居民,向勒拿河推进,于明崇祯五年在勒拿河上建立雅库次克。也就从那时起,俄国才与中国相邻,后来并把两地作为俄国人人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据点。

明崇祯十六年,俄国雅库次克督军彼得?戈洛文组织了以瓦西里?波雅科夫为首的远征号,开始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波雅科夫匪军在中国境内流窜三年,受到中国人民的沉重打击,仅剩五十三名残兵败将逃回雅库次克。但俄方并不死心,继续派遣军队向黑龙江流域进犯和袭扰。康熙亡父清世祖福临在位期间,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和清朝驻军英勇抗击俄国侵略者,前赴后继,终于在顺治十七年把俄国侵略势力驱逐出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但上游的尼布楚仍被俄军侵占着。

康熙四年,俄国侵略军向我国进行了新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是南下,侵占我国的喀尔喀蒙古管辖的楚库柏兴;二是东进,再次窜犯雅克萨。同时,俄军改变过去长距离流窜和骚拢的方式,采取建立侵略据点,逐步推进的策略。除尼布楚、雅克萨、楚柏兴三个最重要的侵略据点外,还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一些较小的侵略据点。并以此为掩护抢夺我国那一带人民的财物和人口,“构乱不休”,“子女参貂,抢据殆尽”。

康熙帝亲政时,面对的正是这样的被动局面。他深深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祸患,必把抗俄列为本朝大事。康熙对俄国侵略者的斗争,取得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创性胜利。

康熙亲政后,首先做了比较细致的调查研究,细访被俄军侵占地区的地理形势、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以酌定天时地利、运饷进兵机宜。他还总结汲取前朝抗俄斗争经验教训,认为“向者尚书明安达礼轻进,至粮饷不继;将军沙尔虎达、巴海等失计,半途而归,遂致俄人骄恣,而索伦、奇勒尔、鄂伦春等,心怀疑贰”。据此,他决定采取军事和屯戍结合,内政与外交并举的战略方针,从内政、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作总体部署。

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受外夷入侵,人心不定,百业荒废,康熙认为,稳定边疆必先稳定边民,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决定组建“新满洲”,建立根据地自给自足。为将来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东北各族人民抗俄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紧编组“新满洲”,“新满洲”一般是指清兵入关后编入旗籍者。到康熙元年,清廷决定对编组的“新满洲”有贡献者按军功授奖,并且康熙帝亲政后继续倡导。

十年九月初二日至十一月初三日,康熙帝“以寰宇一统”告祭祖陵,亲诣盛亲。并谒陵后,询问当地各族人民风俗情况,另其“善布教化”,抚绥远人,组织操练,整备器械,加强东北边防,警惕俄国人狡计。

康熙十二年,世居松花江下游诺罗河、乌苏里江和穆棱河等地的累世输贡的赫哲族墨尔折勒氏请求内迁。将军巴海谨遵皇帝谕旨,将其内迁至宁古塔附近,编置四十佐领,以其族长扎努喀、布克托及族属等为首领,“号新满洲”。

而在吉林,康熙十年,将居于珲春东部烟楚河以东沿海一带的库雅拉人等移来,编为十二佐领;康熙十六年,将新移来的人口编设佐领二十六员,而至此,由赫哲人与库雅拉人编组的“新满洲”共达七十八佐领。

康熙五十三年,按照康熙帝的御旨,清政府在伊兰将赫哲一千五百三十余丁编为四佐领;在珲春将原往黄岛与海参崴一带捕海獭的库雅拉人编为三佐领,分别建成驻防。康熙时期,以赫哲和库雅拉人编组的“新满洲”总计为八十五佐领,大约一万丁以上。

其实,在康熙初年,就将索伦部重新编组,将鄂温克人二千三百一十四丁,按姓氏编为二十九佐领,定期进京入贡。索伦人善于射猎打牲,而满文称打胜为“布特哈”,故索伦副都统品级官员所辖后来也称“布特哈八旗”。

到康熙十二年,“布特哈八旗”已有四千五百二十四丁。康熙二十三年,“索伦副都统品级官员升格为都统级,正式定名为索伦总管”,同时增设一名达斡尔总管。康熙三十年又增设“满洲总管”,并建总管衙门于伊倭齐,统一管理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居民。

康熙组建“新满洲”和“布特哈八旗”,给予房屋、土地、耕牛、种籽,令其“屯田耕种”,使各族从渔猎逐渐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东北边防力量得到极大的充实和加强。由于编组“新满洲”,尽管因吴三桂叛乱,不断从东北调兵支援关内,东北的军事力量仍在不断增强。

至康熙十五年,清廷在宁古塔设副统都驻防,设十二佐领,两地新旧满洲共达五十八佐领,比顺治末年加两倍多。“新满洲”和“布特哈八旗”成为筑城永戍黑龙江及戍守东北其他要地的主力军。

在康熙编组“新满洲”政策指引下,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为争取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在驱逐俄国侵略军的雅克萨之战中,最初参战的中国军队有三千人,其中,乌喇、宁古塔兵一千五百人,达斡尔兵四、五百人,二者合计约二千人。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长期围城的二千三百名清军,几乎全是吉林和宁古塔的“新满洲官”兵。此外,“索伦总管”和“达斡尔总管”还分别率领索伦、达斡尔战士承担侦察敌情、安设驿站等重要任务。

2.永戍黑龙江

康熙在不断的斗争,谈判协议过程中认识到,要驱逐侵略者必须依靠武力,于是为此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亲自了解当地情况,并据此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早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后的次年春天,康熙再次去盛京谒陵,并巡视杏林乌喇等地。此行除检阅当地驻军的操练情况外,还了解当地民情,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军民疾苦,缓和内部矛盾以壮大抗击外敌的力量。

尚阳堡流犯王廷试的儿子王德麟向康熙申诉,伊父年老体衰,恳请将其父发回原籍,愿以身代罪。而督捕衙门议不准行。康熙念其父子俱是读书人,特别批准:著一并发回原籍。

康熙在巡行中发现,看守陵寝及山海关等地,城守章京员缺改由亲师补授后存在一些问题,新任官合家北上,往返艰难,视为畏途,而前任官家属将房屋田地交给新任官吏后,生活极为艰难,因而双方都有怨言。于是康熙返京后即下令:山海关等处城守章京员缺仍准其于弟预补,无人补顶而必须改派时,别发房屋田地。这样,就起到了驻防东北的八旗官兵世代安居并建设东北的作用。

康熙在吉林时发现,兵丁役重差繁,劳苦至极,因此他特别告诫各级官员要体恤兵丁,并积极鼓励农业生产等。康熙二十二年,宁古塔将军巴海即因隐瞒粮食产量和不恤兵丁被革职,由此可见康熙对此问题的重视。

康熙十五年(1676年)后,沙俄加强了东西伯利亚驻军的军事力量,并以尼布楚和雅克萨为据点,向精奇里江流域和额尔古纳河一带扩张。康熙二十年清廷曾为此向沙俄严正交涉,但沙俄置若罔闻,除继续占据尼布楚、雅克萨及精奇里江、额尔古纳河两流域外,又向黑龙江下游进犯,并很快把势力扩张至海边。武力驱逐俄国侵略者已势不可免。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康熙派都统郎谈、公彭春率人以捕鹿为名,到雅克萨侦察敌情及沿途水路交通状况,郎谈等回来后即积极主张来春攻取雅克萨。但康熙吸取顺治年间抗俄失败的教训,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只能稳扎稳打,才能有效收复失地,因此他主张调兵戍黑龙江,随即进取雅克萨。

具体方案是:调乌喇、宁古塔兵一千五百人,配以船舰、大炮、鸟枪等,在黑龙江(旧瑗珲)、呼马尔建立木城,与之对垒。由科尔沁及乌喇官屯供应军需,军队到达后即行屯种,以解决军粮自给问题;黑龙江城与索伦各部之间设驿站以通联络,待时机成熟即攻取雅克萨。

这一方案是比较稳妥的:一是解决了由内地运输兵饷困难问题,免致因粮饷不断而功败垂成;二是可以以逸待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三是将反侵略战争与巩固边防结合起来,从而把反侵略斗争建立在持久牢固的基础之上。

二十二年十月,清廷正式设黑龙江将军,命萨布素为首任将军,礼部侍郎益岱、工部给事中雅齐纳为副都统,下设协领、佐领等官。黑龙江将军的建置,对抗击沙俄侵略,开发、建设东北边疆具有深远影响,它是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奠定了后来东三省建制的基础。

同时,康熙也在外交方面展开攻势,光明正大地向俄方宣告清廷巩固边防的决心。二十二年七月,理蕃院即禀承康熙旨意知会沙俄重申中方的原则立场,警告俄方不得侵扰我边民。萨布素等到黑龙江后立即开始扩建瑗珲城。扩建后的瑗珲城为一方形城堡,周长九百四十步,设有五门。同年,因该城僻居江东,与内地联系诸多不便,决定迁到下游右岸,在托尔加城旧址上另建瑷珲新城。新城大于旧城,分内外城,内城长三百步,有四门,外城长十里,有五门,西、北各二,南一,东临江。该城自此成为抗俄斗争的前沿基地。

为了将大批粮食、军火和其他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黑龙江,康熙经过与臣下反复商讨,决定从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起,建成一条纵贯东三省的水陆联合运输线。而且在此实施前,康熙还特地派人从通州载米试运,并派人踏勘运河、伊通河水流情况,直到认为切实可行,才同意按式造船,分批发货。为保证粮道畅通,康熙还对运粮人员采取优待政策,派自民间的水手每月给银一两并免其地丁钱粮,猎户运粮者准其停止狩猎等役。

除从各地征粮食、购买内食牲畜供应黑龙江驻军外,康熙还指示瑗珲、额苏里驻军就地屯田,并先后派侍郎萨海等人前往督理农务。因索伦、达斡尔士兵不谙农事,康熙特派部员前往课耕。郎中博奇就因课耕有法而获得康熙的褒奖。此外,康熙也提倡多种灵活方式解决军需问题。如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他令理蕃从户部交银后购买便于运送的物品运至军前,换取居民的牛羊粮食,供驻军食用。此后他还令靠近黑龙江的科尔沁各部应贡牛羊诸物,就近送到黑龙江作军需,仍按数照进贡例赏赐,从而免除了路途诸费。

永戍黑龙江策略的实施,制止了驻雅克萨俄国侵略军向熙黑龙江中下游的扩张。到二十三年上半年,在驻军和当地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下,整个黑龙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上的俄国侵略军据点均已先后肃清,从而为集中力量收复雅克萨和尼九布楚创造了条件。

3.收复雅克萨

雅克萨位于今漠河以东黑龙江北岸,是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的住地。由于雅克萨是自贝加尔湖方向和雅克库次克进入黑龙江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成为沙俄扩张蚕食的重点目标。

康熙二十三年,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为了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康熙又一次致书雅克萨俄方,要求归还根特木儿和从中国撤兵,但俄方仍置若罔闻,故康熙在次年正月提出了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基本方针。因将军萨布素前一年没有执行康熙“尽割其田禾使俄人自困”的命令,加之所管“耕牛尽毙,农器损坏”,康熙担心他负责收复雅克萨工作会贻误军机,故命彭春统率军队,副都统班达尔善、护军统领佟宝、副都统马喇、銮仪使林兴珠等参赞军务,组建了新的前敌指挥机构。

三月二十七日,康熙再次致书沙皇,申明兴师理由,提出撤退雅克萨俄军,放还逃人,以雅库地方为界,和睦相处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彭春又派被俘军进城送康熙致沙皇的信和彭春给雅克萨俄方督军托尔布津后咨文,内容仍是阐明兴师原因,要求归还并撤回雅等内容。但俄军依恃城防坚固,不肯撤军,清军决定发起进攻。

五月二十五日攻城战开始不久,俄军即被清军炮火轰毙百余人,到处是烈焰熊熊,一片混乱,俄方督军托示布津只好决定投降。彭春则按康熙事前下达的指示,在保证不再重犯的条件下,释放全部俄俘,并允许他们带走所有武器和财产。结果、七百余俄国人被送到额尔古纳河口,遣返回国,另有不愿回国者四十五人被安插在盛京,被俘人口分别发回原地或发给原至。

对于收复雅克萨之后的具体安排,康熙早在正月二十三日谕旨就已明确指示:驻兵黑龙江,设诸侯于雅克萨。然而彭春等人在收复雅克萨之后,反而将城堡一烧了之,周围庄稼未割,哨所未立,而且,不待命令到达即擅自撤兵回瑗珲、黑尔根等地,以致于俄军乘隙于两个月后重新占据了雅克萨。

对于这些情况,康熙并不知道。但他从永戍黑龙江、巩固东北防务的目的出发,于同年九月下令修筑黑尔根城,命将军萨布素及副都统二人率兵驻守,黑龙江城则设都统驻守。为保障其联系和供应,清廷还于本年底正式设置由吉林至茂兴,经齐齐哈尔、黑尔根,翻过小兴安岭至瑗珲的驿站,并规定:如果有紧急军情可从藏兴转向西南,由蒙古的驿马经喜峰口驰送于京师。

在二十五年(1686年)的二月,康熙才得知俄军重新占据雅克萨的确切消息。他在指责彭春草率从事的同时,立即降旨部署第二次雅克萨之役,令将军萨布素等暂停迁移至家口,并速修船舰,率宁古塔等处官兵驰往黑龙江城,酌留盛亲官兵镇守该域,只率领所部的二千人前往雅克萨城,攻打福建藤牌官兵四百人亦随军前往。四月,又作副都统郎谈等参赞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