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2915100000052

第52章 帮助女孩学好课内知识(6)

(4)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自己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做笔记的方法,可视女孩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纸、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6.触景生情学语文

女孩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以前学过的课程,许多课堂的细节可能都已经忘了,但是自己因病或因故所缺的课,却往往留有深刻的印象,可以记住课文是关于什么的,甚至可以记住那其中的生字大概在何位置。商店橱窗里摆着一个美丽的玩具,孩子无比喜爱,那么估计只是这一次路过看一看,她已经记住了它的颜色、标价。这些记忆,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为什么?

因为孩子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她生病了,便把痛苦融在了记忆中;对她所爱的玩具,喜爱与关注使它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感情的作用。用她的情绪来感染所要记的资料,这在记忆学中称作情绪化。它可以使孩子强化对所要记忆问题的印象。爱它、恨它,同时孩子也就记住了它。

触景生情记忆法即是利用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促进记忆的方法。识记者置身于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之中,能对记忆对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从而对记忆对象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还能成为回忆记忆对象的中介和线索,使人们更好地回想出曾经记过的内容。

触景生情,可以使女孩记住生活中发生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同样,它也可以帮女孩记住许多要求她去学习记忆的东西。可能当时她记得不牢,印象不深,隔些天就会忘记,可一旦她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它就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时间愈久,也就愈清晰。

在语文学习中用触景生情法可以记忆诗词文章。

那些课文、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这是理解诗词的关键。如果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交融,就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那么,女孩为什么不能给课文设计一个场景,闭上眼睛,让它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也就是在脑海里设计一个场景,一个镜头,让抽象的文字变成孩子脑海中的图像,这其中都蕴藏着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并让这图像运动起来,依着设计的情节向下发展,女孩就像导演一样,先在脑海里将这部“剧本”拍成了“影片”,记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举一个例子,假如女孩要记忆这样一首古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这首诗就是剧本了。让女孩闭上眼睛,设计一部小短片剧本了。屏幕上是刚刚进行过争战的军营,朦胧的夜色中,刚刚从战场上浴血而归的战士们还身着盔甲,在开庆功宴。芬芳的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士兵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身穿火红战袍的将军在那琵琶乐中刚要一饮而尽,忽然战士来催他上马征战。将军豪迈地拍拍战马,放下酒杯,高声说:“要是醉倒在沙场上,众位可不要笑我。自古以来,冲杀征战,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说罢,拍马而去。好一个豪爽的将军!怎么样?现在让女孩试试背一下这首古诗,是否有思路顺畅、背得轻松之感?

再举一个意境诗的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上面一首不同,这首诗以静物为主,缺少情节。让女孩可以这样想象:屏幕上一片荒凉的村落,枯败的残藤牵牵连连地挂在老榕树的树干上,一只老乌鸦蹲在枯黄的树上一动不动,偶尔一点风,吹得黄叶一抖一抖,摇摇飘落。木板桥下,是浅浅的流水,桥头上有一个歪斜的茅屋。镜头向前推进,是一条黄土路在茅屋一侧,好像是过去送信的小路,荒荒凉凉的没有一个人。只在不远处有一匹瘦瘦的马正拉着一辆旧车在缓缓前行,夕阳落在天边。从路的那一头,风尘仆仆地走来一位老者,他在那里走着,走着。在整个画面上他只是一个小点。这是一组设想的镜头,把荒凉的场景再和诗句对照一下,女孩会发现可以一边回顾那凄凉的景色,想象着作者流浪在天涯,思念家乡的悲伤之情,一边吟出这首古诗。

使用触景生情法,可一定要注意细节的想象,而且要综合运用女孩的感观,细节想象得越清晰,记忆的效果越好。比如前一首诗中,可以想象那将军的红色战袍,这是细节,还可以想象美酒芬芳的气息,这就调动了孩子的嗅觉器官。第二首诗中的黄叶抖动,随风飘落,也是诗中没有的细节,却可以加深女孩对枯藤老树产生的感觉,也可以想象瘦马拉着车,发出咯咯吱吱的响声,这可以调动孩子的听觉器官,而且越发能体会到那马是如何地瘦弱,在这荒凉的小路上是多么渺小。

再如学习《敕勒歌》一诗时,如果用语言描绘草原如何的辽阔和壮美,那也是显得空泛无力。可以先放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激发女孩的思维。寂静的环境,悠扬动听的歌声,把自己带入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的壮丽景色中。然后朗读课文,展现高耸的阴山,广阔无垠的碧绿草原,成群的牛羊,牧民纵马扬鞭在草原驰骋的画面,这些画面能把四句诗的意境充分显示出来。读完之后女孩很快能够领悟到这首诗歌自由奔放的感情和对北国草原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在具体形象提供的氛围下,加上她的感情,诗词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进入她的心灵中,进而达到品味诗词中的意境,理解蕴含在形象之下的深层内涵的艺术境界。

7.抄抄写写学语文

有什么一听就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吗?有!就是抄抄写写。一种通过抄书来学习的方法。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

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了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他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他也都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的。苏轼称它为“愚钝之法”。

到了近代,这种方法依然适用。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王梓坤善用抄读法。他在上中学时,做完功课一有时间,便光顾图书馆。好书借了实在舍不得还,但买不到也买不起,他便下决心动手抄书。抄,他认为总还是抄得起的。他先后抄过林语堂写的《高级英文法》,抄过《英文大全》,还抄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爱不释手,则一口气抄两份。王梓坤认为,人们只知抄书之苦,未知抄书之益,抄完毫末俱见,一览无余,胜读十遍。

自古到今,不论什么年代,写文章都不是件容易事。但有句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抄写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有些人读到高三,作文仍十分困难,45分钟只能写出两三百字,病句错字还颇不少,于是让他抄写范文,一般两三个月便大有改观。也有并非补课性质的——有的学生作文已相当不错,但还希望写得更好些,同样可以用这办法施教。只不过选材要恰当,要选既为抄写者所喜爱又确实适宜他学习的文章来抄写,才会收到显著效果。

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这个办法也很管用。学过的文言课文,内容确实明白了,也能够诵读了,那么再认认真真抄一遍,对常用词认知的准确度必会大大提高。一个高中生如果每天抄写500~700字,大约用不了一个学期,高中三年学过的文言文便抄完一遍,一学期下来,其中大部分同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无论多少管用的方法,也完全有可能变得无用甚至有害,抄写也不例外。倘若“一刀切”,不管自己母语应用的实际状况,不加选择地去抄,恐怕就难以行得通。如果也不管怎么抄写的,以为只要收上抄写本子就达到目的了,大约最终也难免事与愿违。要想使抄写收到实效,必须有明确的训练规格,必须加强具体指导。比如先诵读后抄写,这一要求就必须反复强调;又如力争做到整句整句地抄写,而不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这对保证效果也至关重要;当然,材料的选择也必须同时慎重考虑。

8.做读书札记学语文

许多中国古代名人都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他们在读书过程中,习惯性地把看读物的收获、感想或者对读物内容的意见、见解、补充、评价和质疑等随手记录下来,这种记录被称为读书札记。札记往往不限于所读的书,可以把联想到的所闻即录,所见即记,有感即发,不拘形式,也是一种片断性练笔方法。

札记要选准目标,定向积累,最好结合自己的主攻方向,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一日一根线,十年织成缎”。札记要经常翻阅复习,“温故而知新”,还要善于运用、举一反三、有所创新。在讲解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先说说读书札记的相关知识。

读书札记是读书笔记中最灵活的一种。它是在读完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后,把书中、文中的相关材料摘抄下来,以表明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或者是感想、质疑。之所以称读书札记最灵活,是因为它既可以对全书的内容发表感想,又可以考证或注释名篇佳句。因此读书札记与读书摘要有着明显区别——它能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和认识,同时又将自己摘引的材料保存其中。

读书札记不仅内容灵活,而且形式多样。读书札记可多可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札记虽然没有固定格式,但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治学札记。一般是作者在治学过程中对某些小问题的新的发现和认知,一般不涉及学术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作者的见解可以用论断方式来表述,也可以用假设、推想、质疑等方式启发读者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结论。写这样的札记,切口要小,使读者容易抓住问题;材料要新,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语言要平实自然,使读者感到亲切。另一类是读书札记。它一般不涉及学术性问题,而只是谈论古今世事、社会沧桑、思想道德修养等,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理启发读者,使读者能明辨是非,知所行止。

既然是利用读书札记法学习,那么重点就是怎样写好读书札记。写读书札记贵在评论。既然要评论,就要善于领悟文章的意义,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质疑。这三条是写好读书札记的前提条件。做到了这几点,会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概括起来,写读书札记应该分下面几个步骤依次进行:

(1)熟读原著,把握它的要点。从古到今,“纸上谈兵”都是一大忌讳,写读书札记也是一样。没有对原著的熟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札记的。因为读书札记要求写出我们对所读内容的认识和感受,所以必须建立在对原著精读的基础上。精读之后,转为从原著中的关键词着手,深入研究,力争准确地把握住原著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原著内容融会贯通,深入理解。这样,第一个要求算是达到了。需要注意的是,熟读文章后要勇于超越书本中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以免对原著的理解发生偏差。

(2)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议论文写作的一大忌讳就是空发议论,不着边际。写读书札记也是如此。具体写作时,应该抓住文中最引人发感想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如若不然,札记的评论会变得空泛无物,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此外,写读书札记时还应该注意抓住自己无意间冒出的思想火花——即使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是片段的想法。因为它们是我们对文章最真实的反映,非常有价值。随时记录下这些稍纵即逝的火花,加工整理之后将会是非常好的随感。

(3)对归纳出的观点进行整理分析,揭示其中的哲理。读书札记的范围很广泛,对象很多。所以在写读书札记时应该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把握住原著的本质。也就是说,要在对原著充分领悟的基础上去写,有什么写什么。如果没有体会就不要硬写。

总而言之,利用读书札记法学习时要立足全篇,深思熟虑,有感而发,凸显哲理,也算得上是十六字“真言”吧。

数学学习法

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和训练思维:通过学习几何,女孩学会如何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通过学习概率统计,女孩学会如何避免思考的死胡同,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机会。

数学是许多理工科的基础。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得到知识和思考的方式。

1.数学要把题做透

一位来自大西北的高考状元说,他复习时基本没买什么教参书,就是老老实实做课本上的题,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都琢磨透。

研究者从近年来的高考和中考数学试题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课本习题稍加改动,甚至就直接源于课本习题。

看来,好学生的经验是正确的。教材是根本,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深入挖掘课本习题的功能,充分发挥某作用。解题时不要就题论题,不要题目解完了思路也就断了,而应该把思路延伸下去,从习题的各方面进行类比、联想、推广。

可是,学数学课本就那么几道题,有什么琢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