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2915100000035

第35章 了不起的女孩情商高(5)

不敢参与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少了,能力也不会提高,这样孩子自信心受挫,就会更加退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真担心她会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像我女儿这种情况我该怎样帮她摆脱胆小怕羞的心理障碍呢?

我们相信,有这种担忧的父母一定不在少数。那么,父母如何踢开胆小这块绊脚石,让孩子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长、成功的道路上呢?

(1)训练女儿主动与他人交往。女孩胆小,不敢与陌生人交往,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女儿缺少社交锻炼,所以父母应该训练女儿主动与人交往,如领女儿到亲友家中,让她们有机会接触他人,主要是让她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这样可以使她渐渐地消除胆怯的意识,树立交往的信心。

另外,父母要教会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如见到别人要主动与人打招呼、要用尊称、要问候。父母更要以身作则,见到左邻右舍或其他认识的人,都要主动打招呼、问候。女儿在身边时,也可以让女儿与对方主动打招呼和问候,这会对女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女儿很自然地就会模仿父母的举动,同时这也是一个训练女儿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久而久之。她们就会逐渐形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

(2)通过“玩”提高女儿的胆量。 教女儿去玩,通过玩提高女儿的运动技能,对于提高女儿的胆量是很有帮助的。

一位妈妈曾发现自己6岁的女儿胆小、做事没有毅力。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女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她也不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她总是牵着妈妈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就不耐烦,怎么哄她都不肯玩下去。这位妈妈感到很沮丧。但她回头一想,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有心就能够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

这位妈妈仔细地分析了女儿的性格,然后为女儿设计了一套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她“玩”。当然,玩的内容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需要有勇气的滑板车。

一开始,女儿总是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不放,妈妈稍一松手她就哇哇大叫。于是,这位妈妈鼓励她:“宝宝,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的,女儿在妈妈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妈妈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女儿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她开始兴奋起来,对妈妈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跤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女儿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这位妈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女儿跳绳。

妈妈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女儿看。女儿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妈妈让她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当她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女儿坚持下去,妈妈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帮女儿学。女儿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也能配合了,两周后,女儿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妈妈明显感觉到女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女儿“技艺超群”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她玩,慢慢地她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3)锻炼女儿的交际能力。在生活中,父母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让女儿接触社会。比如孩子需要的零食,家中所需的酱油、醋、盐等小东西,或者到饭店吃饭时需要餐巾纸,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买,去要,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孩子接触他人的胆量,这些都是锻炼女孩子的好机会。

一位妈妈为了让女儿能够大大方方地待人,就经常带女儿到公共场合与各种人打交道。女儿稍大一点以后,就让她去小卖铺买各种生活用品,还让女儿到邻居家借东西等,以此锻炼女儿的胆量。慢慢地,女儿怕生的毛病就这样被慢慢改掉了。

(4)不要恐吓和过于惩罚孩子。生活中,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就恐吓孩子,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父母就嚷“别动,小心摔了伤着你”;孩子摸摸扫帚,父母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另外,做父母的还应注意,当女儿犯了错误后,如果经常遭到父母的责罚,那么她们见到大人后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当她们在外面见到别的成人时,也会产生这一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在女儿犯了错误或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时,最好和颜悦色地与她们好好沟通,不要动不动就对她们进行责罚。否则,女儿就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去做她们想做的事情,这样做会抹杀女儿的胆量。

网络时代,父母和女孩一起成长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犹如给现代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绚丽多彩的窗户,它让人应接不暇,给人以无穷的欣喜,尤其对青少年的求知、娱乐、性格、心理、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将之概括为:“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毫无疑问,我们都爱自己的女孩子。然而处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则以喜:为她能快捷地通过接触网络而极大地打开眼界,获取各种知识,从而更快成长;但是,目睹孩子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背影,我们又暗暗担忧:网上也有太多的刺激、太多的陷阱,年幼的孩子如何能够分辨?她们一味地沉迷其中究竟是祸是福?作为家长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把网络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从网络中获得琼浆养分,又能有效抵御其中的毒液和垃圾?

孩子迷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生动刺激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有个很形象的别名:“电子海洛因”。的确,它就像海洛因一样,让孩子一粘便上瘾。网络游戏以其丰富的画面、真实的感觉、紧张的刺激,给孩子无限的快感,使很多孩子一旦接触就无力摆脱。值得警惕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犯罪正是由于网络游戏引发的,所以,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有必要多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

(2)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得到肯定或关爱。当这些孩子在网络游戏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便很容易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

(3)父母的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独自上网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但无暇顾及,于是,造成一些孩子毫不设防地遨游网络海洋,很容易因为自控力差、贪恋刺激而沉迷上瘾,不能自拔。

作为家长,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最需要的还是我们自己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堵”是不明智的,而完全放任由孩子去遨游网海也是危险的。为此,家长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才能心中有数地帮助孩子享受到有益的上网经验,增强她们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同时,学会使用“过滤技术”也是父母用来抵制不良网站的基本武器。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青少年用电脑似乎很少遇到技术门槛,他们如此自然地接受了这种传播新技术,令不少成年人惊讶和不解。很多成年人的经验是,买了电脑不久,她们的孩子就成了“老师”。1995年,美国一本杂志上有篇文章,题目是《孩子们都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天哪!她们正坐在司机的座位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

面对家有网虫的局面,家长们应该只管跟上你们的孩子,努力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讨论成长的问题。

首先,父母只有使用计算机或互联网才能真正知道计算机或互联网能做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文化。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家长,可以对购买软件、光盘等发表意见,也才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其次,父母能够成功地使用新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有利于消除代沟,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父母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最后,跟上自己的孩子,可以大大扩展家长的生活。家长将成为现代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所以,当父母与孩子坐在计算机前、一起在互联网络上“探险”时,他们是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互相学习的朋友。这不是件坏事。向孩子学习,父母将再次发现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幸运!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好遵循以下几条:

(1)表露你的关心。在与孩子谈迷网问题的时候,应当心平气和地指出她们迷网后的客观变化,如疲劳、成绩下降等,尽量避免使用指责、辱骂等主观色彩较浓的话语,以免使她们产生对立情绪。

(2)制定合情合理的上网规定。直接和孩子商讨上网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并坚持下去,可以避免与孩子就上网问题发生争执,也有助于孩子的自我约束。

(3)设法了解孩子在网上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在你的身边上网,也可以在网上安装监督软件,当你了解孩子在网上的活动时,你才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