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69

第69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交际篇(4)

一位妈妈中午回家,打开家门,发现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正和两个同学“大吃大喝”,碗筷摆了一桌。儿子见妈妈回来了,忙站起来,叫了声:“妈!”她没应声,两个同学站了起来,叫了声:“阿姨,您回来啦!”这位妈妈一声没吭,径直走进屋里,“砰”地关上门,半天没出来,吓得男孩和两个小伙伴慌忙溜走了。到了晚上,男孩回到家,没有吃晚饭。尽管父母轮番相劝,男孩还是粒米未进,而且一连几天食欲大减,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母亲这才后悔不迭。

对于男孩而言,朋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友情对他们的情感、人格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人与人的联系和交往,人就不存在了,更不能发展。在诸多的联系、交往中,总有至近的、感情亲密的一圈人,这就是朋友。我们的男孩应该在朋友圈中健康地长大成人,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的。

事例中的母亲对小伙伴的冷落使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男孩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无颜见人”,并且觉得很对不起朋友。再加上男孩喜欢在小伙伴中夸自己父母女口何疼爱自己,自己的家庭如何温暖,而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使男孩极为失望。他幼小的心灵会隐约感觉到,是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母亲原来这么自私、小气,母亲的高大形象顷刻矮小了许多,男孩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男孩的小伙伴到家里来,是常有的事。从父母的观点来说,到家中来玩的同学中,必然有较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能和自己的儿子安安静静地做功课的同学,就是受欢迎的小客人;只知和自己的儿子嬉戏的同学,则被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中!

这种感觉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太露骨地表现出来。当男孩有不受欢迎的同学到家中来玩时,想尽办法逼着他们到外面去玩,或是很冷淡地对待他们,甚至责骂“你们安静点”等,都是不对的。这样不只会伤害到儿子的同学,也会伤害儿子。由于父母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儿子的朋友,也会伤到儿子的自尊心,所以应该让男孩自己去选择朋友,绝对不要任意干涉其行为才是。

其实,父母尊重儿子的小伙伴就是尊重儿子自己,他会在我们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满足,同时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否则他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阴影和创伤,在朋友中会遭到嘲笑和冷落。上文中这位母亲的错误之处是太“怒于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静一些,有点儿教育智慧,比如热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后再“论个是非”,那么其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儿子也是社会人,他同样需要温暖,需要伙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洛克菲勒说,对儿子的朋友要像对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那样,男孩会在家长的尊重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也会得到小朋友、伙伴的认可和接纳。

怎样才能做好引导孩子交到好朋友,并且尊重孩子的朋友呢?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1.让孩子学会选择朋友。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择友引导。这样孩子在交友之时,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孩子与朋友相处。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理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他心灵的“疮疤”。

4.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总之,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正确对待孩子的异性朋友

许多初中生都对家长的过分管束非常不满。有的孩子说,父母经常私拆他的信件,偷看他的日记;有的孩子说母亲“像特务一样”监视他与异性同伴的交往;还有些母亲一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在一起,便格外紧张,不给异性同学好脸色,弄得孩子很难堪……

应该说,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性成熟提前,早恋现象在中学已很普遍,家长适当地过问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同时应该明白,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渴望与别人交流心里的感受,渴望别人的关注、认同,他们渴望友谊就像植物渴盼阳光一样,他们不但喜欢同性、同龄、同志趣的朋友,他们更渴望结交异性朋友。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性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而复杂的反应。异性间的相互交往及由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而且对整个心理活动都会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它可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而奋发向上。这就是所说的“异性效应”,这种“异性效应”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1.“异性效应”可使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男女同学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以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完善各自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男孩子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强。女孩子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像力。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就可能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点相互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3.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男女同学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男女同学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当然也一定会注意规范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在评价别人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的气质。女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这种相互激励就成为男女同学发展的动力和“促进剂”。

家长对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应保持一份平常心,纠正五种误解。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其实,成长包括很多方面。读书求知主要涉及智力发展,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它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