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67

第67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交际篇(2)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参加一些“亲子家园”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培训孩子交际能力的场所。之后,你孩子就会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了。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3.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说:小时候妈妈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她终身不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男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他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男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男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他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小男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一生。他年老时,邻人要求他:“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他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遭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这位孩子的母亲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下面,我们再教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学习正确地交往:

1.基本的交往技能——寒暄,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如心碰响时,老友重逢,“相逢开口笑”,嘘寒问暖,问候致意等,都属于寒暄。家长应该教孩子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鞠躬握手,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语等等。

2.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对话,对话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地联系,加深印象,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好感。应教会孩子如何提出讨论的问题,怎样说服别人,怎样拒绝被人等。

3.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倾听,倾听使我们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里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应该交给孩子如何做一个认真地倾听者的一些正确做法,如倾听使目光专注,点头,语言附和等。

4.人际交往深化与发展的技能——共事,这就是说,大家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家长应教会孩子在一个交往集体中应具备的品质:有毅力、有责任感、真诚等等。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欣赏别人。

要重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守信、真诚、开朗、诚实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在如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比如串门是有礼貌,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抢玩具,离开时整理好玩具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男孩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要孩子懂得帮助别人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随时随地都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关心、照顾别人,甚至他们很少想到别人,除非他们需要别人帮助。这一切看来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然而,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它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与人共处,它会妨碍一个人学习、事业上的成功。

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尚无明确的认识,不懂得它的社会意义。可是他们都极富同情心,这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精神的基础。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找到了上帝,请求他带自己去看看。上帝欣然答应了。

他们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一群饥饿不堪的人们正拿着一根长勺拼命往自己嘴里送东西,但是那根长勺实在太长了,比他们自己的手臂还要长,所以他们无法弯曲自己的手臂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有的人的手臂甚至弯曲得变形了,但还是没有吃到任何食物。地狱果然是一副活生生的惨景。

他们又来到了天堂,那个人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惊呆了——天堂里的人们也是拿着一根同样长的长勺,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把获取的食物都舀给了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吃,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每个人也都吃到了食物。于是那个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作为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除了主持节目的游刃有余和对事业追求的执著外,她那充满爱心的形象,亦令人难忘。当她从主持人转向影视舞台的时候,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成功表演,再次给观众留下了同样美好的印象(主演《美丽的大脚》2002年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在观众的心目中,倪萍的艺术人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行云流水、不事张扬的人生。

倪萍的成功既非偶然,也不是运气。谈到自己的成长时,她说十分感谢母校老师的栽培,也感谢家庭亲人的教诲,其中包括姥姥对自己的影响。当谈到姥姥对她的教育时,倪萍动情地说:姥姥以她最质朴最善良的品质影响着我。而今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没有多少文化的姥姥,改造了我身上的许多弱点,这些年来,我一直记得姥姥说过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倪萍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姥姥住在胶东的农村。胶东的农民特别讲面子,出门走亲戚,大人孩子都要穿得体面。如果谁家的孩子新衣服和比较好看的旧衣服都没有,就只好向邻居家借,倪萍的衣服几乎都被人借过。

有件事对倪萍来说可谓刻骨铭心。一天,倪萍的妈妈给倪萍寄来一双小红皮鞋,倪萍高兴地举着鞋满院子跑,晚上睡觉前,把鞋摆在了炕里边的窗台上,刚躺下又忍不住爬起来再看看,不知看了多少回后才睡着。

第二天早晨,倪萍一觉醒来,发现窗台上那双小红皮鞋不见了,就光着脚跑到院子里。原来,小红皮鞋已经被借给邻居爱丽姐了。倪萍急了:我不,这是我妈妈刚从青岛给我捎来的,我还没穿哪。倪萍哭着,想立即去要回那双红皮鞋,但被姥姥严厉地制止了……

那天中午,倪萍赌气没有吃饭。后来爱丽姐把红皮鞋还回来了,但前后的红皮子都不见了,鞋子的原样已经没有了。倪萍病了,为了这双红皮鞋病的。姥姥自然心疼,一边抱着倪萍,一边给她讲道理:做人就要心眼好,人家就会记你一辈子,哪一家不是靠人家帮才能过好日子。人哪,就得心眼好,不管你做好事还是坏事,老天爷都能从天上看见。倪萍从没有见过姥姥这么认真、这么有耐心地反复讲这个道理。倪萍从姥姥的表情中揣摩出这席话有多么重要,于是,那一幕就永远地刻在倪萍的记忆里了。

一年冬天,倪萍的姥姥家来了个要饭的,姥姥把饭放回锅里,在灶里烧一把柴草把饭热热,才给他吃。临出门,姥姥说让他喝碗热水再走。倪萍不解地问,为什么对要饭的那么好?姥姥说,他们穿得少,吃了凉的就会更冷,肚子里有一口热水,有时抵得上一件棉袄;人哪有不要脸面的?要饭也实在是没法儿。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可从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入手。例如,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先去问问生病的奶奶好些了吗?妈妈下班回来,爸爸让孩子去问问妈妈累吗?爸爸出门办事,妈妈让孩子去代说一句“路上骑车要小心”。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要从小事做起。例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发孩子注意到,并让他送去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妈妈让孩子给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让孩子帮助拾起。

教孩子乐于助人,还要注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由感情冲动引起的,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那么,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情感入手,例如“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呀!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这比“你应该帮助老人”的效果好得多。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还有赖于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常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因此,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等,都能直接地教育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持何种态度,也是起重要作用的。对于孩子热心帮助他人的做法,家长要予以肯定、支持。万万不可教育孩子“少管闲事”。甚至孩子因帮助了别人还挨批评,要知道家长的态度时时影响着孩子,是在塑造着孩子的未来。家长在启发、支持、赞赏孩子助人为乐行为时,还可逐渐地向孩子讲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行为标准,亦即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让孩子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相信每个年轻的父母都曾亲身体验过。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今日身边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然而他们将来要适应的却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未雨绸缪,在孩子的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同样,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

从孩子懂事时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1.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成为孩子的表率。

2.教孩子学会分享。假若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里面有些家长值得注意的原则和技巧问题,比如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他所喜爱的玩具,切忌对他进行强迫,也无须向他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妨可以这样跟他说:“你玩一会儿,让他玩一会儿,你们俩都高兴,不是很好吗?”适当地引导孩子,多给他鼓励,他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的乐趣的机会。当孩子较小时,父母不妨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当孩子手中拿着画册时,父母可拿着一个玩具,然后温柔地、慢慢地递给他玩具,并从其手中取走画册。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便学会了互惠与信任。

3.让孩子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4.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1)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惯,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3)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4)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味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5)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6)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孩子们将来要适应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未雨绸缪,在孩子的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第2节了不起的男孩朋友多

儿童交朋友看起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孩子们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正确地交朋友。而且尽管人们过去相信,儿童直到上学的年纪才会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现在的研究却表明,儿童发展亲密的关系最早可以从1岁开始。儿童到了3~4岁,建立这样的亲密关系对他们的自信至关重要。

★鼓励孩子去玩耍

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群老鼠放在一个桌面上,让他们一个一个往下面的两个门跳:跳向左边的门,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跳向右边的门,门会自动打开,门后放着甜美的奶酪,它们尽可以放开肚皮吃。经过几次训练,老鼠们尝到了甜头,乐滋滋地争先恐后往右门跳去。

就在老鼠们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生物学家把奶酪从右门移到了左门。这下糟了,老鼠还没有回过神,仍争先恐后朝右门跳。自然,个个碰得鼻青脸肿。还好,经过最初的慌乱,老鼠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转身跳向左门。

刚尝到甜头,情况又变了:生物学家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奶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这时,老鼠们惶惑了,反应也迟钝了。渐渐地,一个可怕的场面出现了:老鼠们变得固执起来,你就是明明白白把奶酪放在左门边,让它看见,它仍旧不顾一切地朝右门跳去,哪怕碰得血肉模糊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时继续强迫它去做跳左或跳右的选择,场面就更可怕了:老鼠或是四肢乱颤,口吐白沫,或是吱吱乱叫着狂咬自己,直至最后全都昏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