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36

第36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品质篇(2)

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总是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如他们经常议论同事的缺点,某某不如自己。孩子听到这些话,也会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

第二,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优越的家庭条件容易滋长孩子虚荣自傲的心理,形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如孩子经常穿漂亮的衣服,就会看不起那些穿旧衣服的孩子。

第三,过多的夸奖。

孩子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就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导致看不起别人。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产生自傲心理。

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心理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父母应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家长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表扬时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家长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从而产生骄傲情绪。

3.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有时会强化幼儿产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进取意识。

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发现苗头及时教育,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4.以身作则,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要谦虚友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让孩子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

孙静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从小时候起,孙静就会察言观色,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会看老师的眼色行事,深得老师的偏爱。上学以后,自学能力也非常强,学习成绩好,而且他不用纸笔的速算能力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的。同时,孙静又能歌善舞,学校的演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诸多的长处使孙静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而且这种优越感表现为——“我行,别人不行!”

孙静虽然成绩突出,并有那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他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受不了老师的一点儿批评。因此,他和同学的关系很紧张,有时也会跟老师闹矛盾。上幼儿园时,他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和小朋友发生矛盾。

有一次,他和一个小朋友争吵起来,老师批评了他们。他觉得自己很委屈,回家又哭又闹,逼着妈妈给他转幼儿园。妈妈拗不过他,只好给他换了一所幼儿园。上了学,孙静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挺喜欢他,但他心胸狭窄的坏习惯还是没有改。班上如果某个同学在哪方面超过了他,他就会非常气愤,想方设法打击、报复或者诽谤人家,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学们知道孙静有这样的毛病,所以都疏远他。孙静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

有一次,老师表扬了别的班干部,而没有表扬他。老师说他学习好,工作能力强,就是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学关系有时会出现一点紧张,希望他能稍微改变一下。老师说得很委婉,也很诚恳,但心高气傲的孙静哪里听得进去。为了这件事,孙静一连几天吃不下饭,也不说话,他觉得太不公平了,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待息呢?孙静总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生闷气,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越来越为儿子担心,担心儿子这样的性格将来适应不了社会。

郭立文先生曾经说:孩子是从大人的嘴里长起来的。孙静这种心胸狭窄的性格不是天生的,妈妈对他的影响很大。孙静的妈妈是一个能力极强的人,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自身的优越使他容不下一点儿反对的意见。在家里,有时他做事不妥当,孙静的爸爸给他指出来,他不但不会接受,还大发脾气,耍性子,不吃饭。从小孙静就从妈妈那里学到,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绝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心胸狭窄的坏习惯在当今的独生子女中相当普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与他人友好相处。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却经常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在现代的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小太阳”,他们的要求从不会被拒绝,“只知付小,不图回报”。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是最好的,谁都不如我。因此当孩子走出家门,面对更广阔的交际空间时,难以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爱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这也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心胸狭窄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会阻碍其将来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帮助孩子纠正心胸狭窄的坏习惯,让孩子有——颗宽容的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独生子女心胸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和同龄人的接触太少,家长处处对他忍让,他们从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家长应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体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2.家长不可袒护孩子,要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客观地认识自己,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3.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心胸狭窄的孩子为一点儿小事经常耿耿于怀,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家长应引导孩子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这样,由矛盾引起的不快就会很快消失。

4.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别人错了,也应该原谅他,,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使他更珍惜彼此的友谊,更明白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5.家长要有博大的胸怀。作为家长,在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陶与教育,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女必要时,让幼儿体验一下心胸狭窄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别人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不会原谅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A的原谅;如果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就会吃大亏。

★会分享的孩子才会爱

奕可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却养成了不肯与人分享的坏习惯。奕可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在家里,他是绝对的权威,但凡他的东西,就是爸爸妈妈也不准动一下。比如说,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点心,如果爸爸妈妈说:“奕可,我们尝一点吧?”他肯定会一口回绝。家里要是来了小客人,奕可就像如临大敌,他绝不会让小客人碰他的玩具。吃饭的时候,他还会目不转睛地瞪着客人,说:“那是我最喜欢吃的牛肉,不准你吃!”弄得大家都非常尴尬。周末,奕可去奶奶家,只要见了奶奶家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提出带回家。要是爷爷奶奶提出要上他家去玩儿,他一定会阻拦,弄得他的爸爸妈妈非常尴尬。爸爸妈妈私下里经常说:“这孩子的性格究竟像谁呀?这么抠门、自私,我俩都不是这种人啊!怎么办?”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被欺负,而减少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要看到孩子与同伴相处的优势:其一,相近的年龄使得孩子之间的心身发展具有相似性,他们有相近的言语,有相近的思维,也就有了沟通交流的基础;其二,相处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可能有摩擦、争斗,也可能喜悦无比,但不论怎样都有心灵的碰撞与启发。他们可以在喜怒哀乐中学会分辨,学会争取,学会妥协,学会合作。如果没有任何的问题与矛盾,孩子将失去适应力的锻炼机会,也就没有了运用自己的感官与头脑的必要与可能。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忍心让孩子“吃点亏”,不要小看了你的孩子,否则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别人又会怎么看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模仿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更多的仍然要身体力行去获得直接经验才行,即使是间接经验,也要通过孩子的实践,用最终的效果来决定取舍。如果这样做了,是好的结果,得到了好的激励,孩子就会选择这样的行为:否则,你怎么教都教不会。

有一个父亲告诉我,他的孩子好像不明白谁对他好。看到别的小朋友抢他的玩具,父亲帮他抢了回来,但孩子却不领情,反而要父亲走开。因为父亲将“抢”看成了“欺负孩子”,而孩子却认为“争来抢去”是玩的一部分。

所以,做父母的,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时候,一定不要自以为是地先去干涉,即使孩子向你求援,你也要告沂他:别怕,动动脑筋!这不但给了孩子尊重,也会使其他的孩子“佩服”你的孩子,认为他不是个只会找大人帮忙的人,是个有头脑的人!另一方面,你不能代替孩子与同伴交往,所以最好让他有机会“吃一堑长一智”!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呢?

1.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自然给孩子留下记忆。做了好吃的点心分给邻居尝尝,毫不吝惜地借给别人需用的物品。父母要为培养孩子分享意识起表率作用。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如关心帮助贫病和孤寡老人等。这些行为都无声地告诉孩子应该分享。

2.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很多孩子愿意在别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让他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就不乐意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在客人到来之前,让孩子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告诉他不要担心玩具被弄坏。这样当他无条件地与别人分享东西时,他能感到自己对些东西仍有控制力,它们还是属于他的。当许多孩子在一起玩时,可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共同分享,让孩子体验玩别人玩具的快乐,使孩子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掉自己拥有的东西。

3.一起玩,好不好。古希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早已指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诸如此类的种种描述都肯定了人决不可能孤立而生。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必须看到相互之间的差异与距离,只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攻守同盟、相互合作,才可能在动荡、变化中感到安全与支持,成人如此,孩子亦然。如果你的孩子学会了合作,也就拥有了安全生活的基础。

做父母的,如果因为孩子与同伴之间有冲突,就将孩子与同伴隔离,那真是太糟糕了。最好的办法不是“别跟他玩了”,而是“一起玩”:教给孩子一个巧妙的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让孩子开动脑筋,想一个“一起玩”的游戏,这不但将“化干戈为玉帛”,还会使你的孩子赢得同伴的赞赏,甚至成为同伴中的“小领袖”。

4.给孩子创造与人分享的机会。父母要经常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要从小训练,婴儿期就开始,孩子手中拿个布娃娃,成人手里拿辆小汽车,然后递给孩子小汽车,拿过孩子手中的布娃娃,这样反复训练,体会互惠信任。年龄大的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玩具获得乐趣时,就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如再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会感到这是一种新的玩具享受方法。如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当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要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分配得合理,就要及时表扬孩子。

5.不给孩子“吃独食”的特权。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一人享用。这样时间一长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把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据为已有。正确的方法就是,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意把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大家分享。不要给孩子搞特殊化,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父母要经常教育孩子,即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父母要千方百计地使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自己。大家相互关心、爱护、体贴,就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6.给孩子“变换角色”的练习。让他懂得交往的基本规则。如果你的孩子很霸道,那只是一时的痛快,当所有的孩子因害怕他、不喜欢他,都不同他玩时,他就是最不幸的了。这时,不是他厉害,而是被抛弃了,被一个集体驱逐出境了!所以,做父母的必须预防孩子遭遇这样的境况,否则你就失职了!

★责任感决定孩子能承担什么

有个上了初三的孩子,个人素质很不错,人很善良,小的时候还担任过一部电视剧的主角,学习情况与上述的那个同学差不多,也是学习表现很不稳定,既是个孩子气,也是个粗心大王、脾气大王,品质上倒没有别的大毛病。

他家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并不很富裕,但父母把所有的能力和爱全给了孩子,头发也白了,心也操尽了,但是很不满意目前的学习情况。我接触了孩子不久,孩子粗心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是时常还会小犯,就这样并不能令我满意的结果,家长已经是很兴奋了。后来出了个很滑稽的事情使孩子的毛病发生了很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