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03

第3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2)

2.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倾听孩子的诉说,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这不是纵养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作听任孩子的狡辩,这是一种家教艺术。首先,这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才会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家长教育孩子也就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对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极好的机会。

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认真的。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孩子说话时,无论你有多忙,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你听得很有兴趣。让孩子发表他们的观点,完整地听他的讲话,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则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应告诉他你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孩子是在信口胡说,也要控制你的情绪,不要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孩子说话。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在注意听他说话。

当然,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因为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并且因为感动增加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增强。

4.让孩子投入父母的谈话之中。交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同时,最好是在一种让孩子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达到什么结果,尝试着与孩子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因为他们还是一个孩子,就疏忽了让他们阐述自己看法的机会。一味地指责和粗暴的说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症结。当然,父母也不要总是高居临下地对待孩子,应“蹲下来”倾听孩子诉说原委。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父母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即使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男孩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您常和孩子聊天吗?”

当问到15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时,有10位家长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什么心事宁愿倾诉给好朋友也不会对父母吐露半个字;而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觉得无法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隔膜呢?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彬彬家买了新房子。这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商量怎样装修新房的事情。彬彬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他一直梦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他仔细地听着爸爸妈妈说话,想知道他们如何装修他的房间。

说着说着,爸爸妈妈很自然地提到了彬彬房间的装修问题。

“彬彬的房间怎么装修呢?”妈妈问道。彬彬一下子就竖起了耳朵。

“还能怎么装修?放张书桌,放一张小床就行了?”爸爸轻描淡写地说道。

“不,我想把我的房间刷成淡淡的蓝色,我想要一个书架和床一体的。还要有个电脑桌……”彬彬忍不住插嘴道。

“你怎么那么多话?哪里有精力给你弄!你懂什么?小孩子的房间越简单越好,讲究的是实用!”妈妈不耐烦地说道。

“可是,我们班的班报设计一直都是我做,大家都说好,我就想自己设计自己的房间……”彬彬小声嘟囔了一句,见爸爸妈妈盯着自己看,连忙低下了头。

“你脑子里整天都在胡思乱想,今天你这样想,谁知道明天你又怎样想?房间里弄的花里胡哨的,像什么样子?”爸爸也在旁边呵斥了一句。

彬彬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专家认为,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因为家长忙,那是大人自我推脱,最主要的原因是做父母的不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而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很普遍,孩子到学校的任务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仍然追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

经常有家长向教育专家咨询:和孩子每天沟通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如果家庭教育规定出时间,那样就太刻板了,和孩子沟通不是学校上课,家庭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

再忙的父母,每天都该空出一点时间来和男孩作些沟通的。如何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与孩子实现有效沟通呢?

1.家长要学会当一个好听众。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一定的主见,已经不愿意再当被训导的角色,但他们思想活跃,又希望有个细诉衷肠的对象。这时的家长应该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努力创造一种“聆听的气氛”。最好的办法是家长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且当一个好听众。这样孩子遇到什么事,自然会找到家长。

2.学会在活动中与子女交谈。这种方法是指家长和子女在从事一些活动时进行交谈,如一起打扫问题,只是随便聊聊。这种形式大家都感到轻松自在,家长从中可以比较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3.学会只当顾问。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反感家长替他们做决定,更不喜欢指责他们把事情搞糟了。家长只能当顾问,协助其仔细分析所发生的事情。孩子往往能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这个年龄的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区,家长尽量不要干预他们的私事,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还有些孩子喜欢独处,不愿意与家长在一起,尽管如此,他们却不希望家长也这样对待他。

5.把不好说的话写下来。家长把不想直接向孩子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让孩子知道。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因为一般人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

6.珍惜孩子对家长说的话。孩子一般不愿意把有关自己的事告诉家长,因此,家长把孩子告诉的事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7.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8.安排父母与孩子独处的黄金时间。“黄金时间”是指父母每天或每星期拨出一段时间,让孩子决定在这“黄金时间”中的活动。孩子可向父母说出心底话,而父母一定要用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要立刻下判断。孩子亦可以要求与父母玩各种游戏。父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朋辈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若能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便更容易向父母尽诉心中情。

9.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以微笑将其保留。国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微笑协商解决冲突”。具体为: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最后,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无时不在沟通中行进,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生气的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两代人共同的成长。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爱的技巧,培养爱的能力。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经常有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与父母怎么就那么难沟通呢?作为家长也需自问:我们是否也向孩子敞露了心扉?是否要求孩子做的,我们就带头做到了?

大部分爸妈宁愿花时间去向别人诉苦,诉说孩子怎么不听话、不如愿,却不愿和孩子进行沟通,坦诚相待。比如当孩子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呀?”我们通常一语搪塞:“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这样就将孩子的关心推开,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怎样并不关我的事”,同时也感到不被尊重和信赖。

更有一些父母,还认为自己年纪大,社会经验也多,于是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居高临下的。

刘先生不苟言笑,严肃古板,是一位典型的威权父亲,他可能从来未曾体会孩子的感觉,也可能从来没能欣赏孩子的笑容。由于年老,他负责小区的清洁工作。小区的孩子们都知道,刘先生很凶,脾气暴躁,没人敢接近他。

刘先生的孩子们,虽然都认真工作,但是都文化程度低。他们惧怕父亲。碰到爸爸在场,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都不敢讲话。孩子先帮爸爸把饭端好,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父亲的意思,就得挨骂。有时邻居能亲眼看见,他的小孩在做家务时,稍有动作慢一点儿,他就大吼大叫,孩子们吓得不敢讲话,低着头卖命工作。

孩子们慢慢长大,都离开了家庭。这位父亲孤单地过着生活。后来,刘先生年老体衰,生病了,没有一位孩子愿意去照顾他,惟独年老的太太在身旁照顾。病症愈来愈严重,刘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关系也随风而逝。

我们看得出,老刘先生也是爱他的孩子的,他像牛马般地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家人幸福吗?只是因为时代与文化环境的捉弄,让他观念跟不上来,变得僵化,不知该如何跟孩子做有效沟通,如何温情相处。他的苦,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啊!每当见到许多孤单而受苦的老父亲们,我们的内心就有同样的感触。

传统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调查的成员无奈地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感觉: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从很早以前,我们的沟通就很少、很浅,单独和父亲相处,竟会带给我许多焦虑和不安。并不是因为我畏惧他,而是不知道如何与一位陌生人相处所带来的情绪和反应。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这样的关系是我心中一个难解的结,但我依旧不知如何与父亲接近。”

这种父亲们往往都坚持父亲的权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听话”、“不乖”,等于是漠视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这会使他感觉权威地位动摇,因而他需采取非常手段(打、骂之类),巩固他的父亲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错事,也不愿向孩子道歉。

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要求孩子能够向父母吐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相关研究还表明,当父母和孩子对话时,孩子从父母语气语调中得到的信息要比在话语内容中得到的信息多。如果我们跟孩子谈话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教训的口气,或以哄骗、引诱的口气来赢得他们的合作,孩子的合作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如果想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必须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加深相互了解,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让孩子倾听自己的看法与愿望。当然了,大人们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常常觉得很少有时间向孩子倾诉,可这并不是妨碍你与孩子交流的理由,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更重要。

当孩子关切地问父母“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有什么麻烦,能不能告诉我?”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敞开心扉跟孩子谈一谈,怎么谈。如果只是搪塞敷衍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于是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

父母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父母也是如此。在孩子面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从而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作为父母,如何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呢?

1.寻找合适的机会。要多找一些对孩子没有压力,和父母一起活动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打完篮球、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这都是不错的机会。如果你以“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开始你们的谈话,那么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交流不会很好地进行下去。

2. 控制自己的反应。向孩子敞开心扉的过程中,可能不是那么顺利,可能会有很多令你不高兴或失望的事情,你必须很好地控制你的情绪。比如,尽管你兴高采烈地告诉孩子当年你如何地发奋读书、如何优秀时,孩子却并不对你的努力表示赞赏,你就可能很失望,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表现出这种情绪。孩子都不喜欢让父母失望,如果你过分表现出失望,就会给孩子心灵造成不良的反应,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3.间接地提出问题。太多的问题,会让孩子怀疑你的真实目的,间接婉转的做法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一位妈妈询问心理医生,她的丈夫死后,孩子很伤心,她去安慰儿子,可儿子总是闭口不谈。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妈妈不再问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和孩子一起,提起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家人曾经的快乐时光。这样儿子反倒开口交流了,分担妈妈的痛苦,自己也不再那么郁闷了。

4.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过高了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和伤害。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确立合理的期待。但是,这种合理的期待,最好也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期待并不过分,让他明白父母对他的具体期待是什么。父母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孩子一定也会从父母的期待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不让父母失望的好孩子。

5.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有哲人说过: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痛苦,痛苦就会减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更应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的。父母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分享喜怒哀乐,那么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就会更加尊敬父母,向父母敞开心灵。

6.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状况。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量人为出、自私自利等等。但是父母却从来不会把工作、生活的艰辛告知孩子一点,因为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所以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