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29

第29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心理篇(12)

4.不要让电视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母亲不要因贪图一时的轻松,放任孩子看电视。电视成为电子保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形成孩子与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的障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母亲应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积极发展孩子其他健康情趣,以免孩子沉溺于电视世界中不能自拔。父母亲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游戏,和孩子聊天或一起活动。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走出电视的天地,去参加体育活动、集体活动或和同伴一起游戏。

★别让男孩变成烟鬼、酒鬼

当前,青少年吸烟、喝酒等行为屡见不鲜,个别家长对之却视而不见,或者认为不算什么大事情,男孩子嘛早晚要会这些的,由此导致孩子们更加肆无忌惮;不过大多数父母还是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染上这些坏习惯,毕竟这些坏习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而研究发现,吸烟饮酒现象,已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中较严重的行为问题。

如果你还没意识到吸烟、喝酒的坏处,那么看一下这些常识吧:

1.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3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由好几种物质混合而成,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有降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最高,吸人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此外,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气大260倍,而从碳氧血红蛋白中离解出一氧化碳的速度又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癌等;吸烟者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另外,吸烟可导致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还可导致记忆力、想象力、辩别能力下降等。

2.喝酒对健康的危害

饮酒后约20%的酒精立即在胃中吸收,其余全部被小肠吸收。吸收进血液中的酒精,除了极少数(10%)由汗、尿、唾液和呼吸排出外,其余的90%要经过肝脏解毒,但是肝脏的解毒能力有限,因此使人的组织器官和各个系统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青少年发育尚未完全,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备,对酒精的耐受力低,肝脏处理酒精的能力差,因而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及脏器功能损害,可能埋下肝硬化、胃癌、心血管病等疾病隐患。

长期饮酒,还可引起营养和代谢失调,造成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不足,损害牙齿。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最严重,饮酒后,不仅神经反射的速度显著减慢,酒精对脑细胞损害也相当大,对大脑发育极为不利,造成学习效率降低。酒精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降低大脑皮层的思维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至于饮酒以后兴奋性增高只是一种假像,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的抵制能力降低,因而表现出兴奋状态,降低了工作能力。严重酒精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深度抑制而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青少年饮酒,还容易引起肌肉无力,性发育早熟。酒精可造成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而有活性的雄激素则相对减少,致使睾丸萎缩,损伤精子。

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3. 5%的学生尝试吸烟,12.7%的学生在13岁前就吸过1整支香烟,64. 8%的学生尝试饮酒,13. 3%的学生曾经醉酒;高年级、男性、住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滥用行为比较突出。

多种迹象表明,初、高中生的吸烟、饮酒率有大幅度上升。吸烟饮酒不但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危害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年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

如果青少年烟酒成瘾,带来运动机能失调,他就会在人际交往、言语感觉和理解能力方面产生退化,求学、就业方面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可能还会做出不负责任的甚至反社会的行为。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青少年个人,都应对此有正确认识。

那么,父母该怎样引导和预防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呢?

1.关心孩子,严格要求。问题家庭的孩子和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容易发生行为不良的现象,因而家长要多和孩子交谈,及时了解孩子思想上出现的各种苗头,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慈爱。这样,孩子和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才能主动向父母讲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听从父母的教导。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喜爱交友,家长更应指导和帮助孩子选择好的朋友,以免误交品行不良的朋友,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不给孩子尝试烟酒的机会。节假日或亲朋好友相聚,可以让孩子饮用饮料来保持家庭和谐快乐的气氛,而不能迁就孩子对烟酒的要求。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整天吞云吐雾、杯来盏往,很难想像孩子能不受影响。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不吸烟,少喝酒,作孩子的表率。

3.注意教育方法。有不少家长,在孩子未出问题的时候,放任自流,一旦发现问题,或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或姑息迁就,放纵溺爱;或打骂交加,粗暴对待。这些都是极为错误的做法,特别是孩子出现烟酒行为后,切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应分析孩子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讲清道理,积极疏导。若是一味责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严防孩子沾上毒品

目前,毒品问题正极大地威胁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中国吸毒者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

小明在几个“哥们”的怂恿下,到迪厅蹦迪。在这里,他看见几个年纪相仿的男女在舞池中疯狂地蹦跳。他们怎么跳得如此不知疲倦?一个“哥们”看出小明的心思,偷偷拿出了一粒药片说:“试着把这个吃了,保你比他们跳得还疯狂。”在好奇心驱使下,小明将药片吃了下去,不一会,他就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虚幻感觉。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就是摇头丸。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吃一粒,发展到要吃七八粒。一粒摇头丸最少几十元钱,小明无力长期支付,便开始去偷、去抢,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观因素是青少年本身。尽管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异,但仍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

1.受好奇心驱动,上瘾后不能自拔。青少年时期心身处在发育阶段,喜欢猎奇、标新立异;再加上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当听别人说起吸“白粉”后的“神奇”感受,觉得很好奇,就想亲身体验一下。结果上瘾后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2.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把吸毒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时期难免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的青少年对之认识处理不当,心灵空虚,胡乱寻求寄托、刺激,甚至形成“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如今市面上不少新型毒品,不仅披上“漂亮的外衣”,而且有着“动听”的名字。有的青少年把吸食冰毒、K粉、麻古、“蓝精灵”等新型毒品当成时尚、潮流,必欲尝试一下。

3.由于逆反心理而吸毒。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4.由于挫折心理而吸毒。在青少年发展时期,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有的青少年意志力薄弱,不够冷静和理智,在遇到挫折时,不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化压力为动力,而是借助毒品逃避现实,依靠吸毒产生的瞬间的幻觉来暂时摆脱挫折心理。

面对毒品的威胁,家有儿女的父母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防范。

1.让孩子远离烟酒。有人说,烟酒是吸毒的入门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几乎百分之百的海洛因吸毒者在尝试毒品之前,均已形成吸烟或饮酒的嗜好。一般说来,从不尝试烟酒的人,其吸毒的可能性比吸烟或者饮酒者要小得多。

2.谨慎过滤自己的亲朋。仔细察看自己周围是否有吸毒的亲戚朋友,如果有,那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远离他们。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的心理耐受性和适应性。一个人自我认识的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就越强,心理特征就比较稳定。

§§§第4节了不起的男孩没有心理缺陷

如今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这一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为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要从重视健康、重视心理卫生、培养健全人格、防治心理疾病做起。

★对症下药,让男孩走出自闭的天地

联合国于2007年12月通过提案,确定自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永久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专家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能够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而在治疗上,应在孩子早期开展以行为矫正为主进行各项训练,一步步提高儿童的能力和合作性,让他们长大后最大可能融入社会中去。

由此看来,儿童自闭症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

健仔生下来就长得浓眉大眼,肤白发黑,脸色红润,看上去人见人爱。但他长到一岁半,还不会开口叫妈妈,妈妈心里着急,说孩子为啥不喜欢说话呢?奶奶安慰说,不怕不怕,男孩子有的要三岁多才说话,晚说话的孩子才聪明。两岁多,健仔终于开口了,但只会叫爸爸妈妈,家里人问一句话,他或点头或摇头,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实在不行了就答“是”或“不”。妈妈奇怪,这孩子话为何这样少?奶奶说:不急不急,长大了话多你就烦啦!这样挺好的。健仔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玩积木,要不就一个人看电视里天气预报跟广告,动画片反而不喜欢看。三岁半送到幼儿园后不久,老师找家长反映:你的儿子可能是自闭儿,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快点带去看医生啦!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现在约有150万的孩子有自闭倾向,而且正在以10%到17%的比例增长,已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自闭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自闭存在于男孩的潜意识里,可能是男孩在现实生活里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或是因为男孩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还有可能是因为对现实不满,但是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改变现状,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等。这些都是男孩产生自闭的原因。

儿童自闭症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1.社会交流障碍。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2.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

如果男孩得的是医学上的自闭症,就需要父母到专业的机构咨询,用科学的方法帮助男孩摆脱自闭。但是如果男孩的自闭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父母就要加强和男孩的交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加男孩的自信,这样男孩会逐渐走出自闭。

只要父母能及时发现男孩自闭的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干预和锻炼,男孩会逐渐走出自闭,成为自立、自信的男孩。

自闭的男孩往往不能自信地走出去,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也就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是父母所不希望看到的。这就需要父母留心观察男孩,一旦发现男孩有自闭的现象,就及时给予男孩鼓励和帮助,帮助男孩重新获得自信,父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男孩是先天自闭还是后天自闭。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自闭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天生的自闭和后天的自闭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教育男孩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3岁的文钰最近变得不爱说话,对什么事情都很默然,即使身边的人逗他玩,他也没有反应,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动手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文钰不见了,这可吓坏了妈妈。

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经过诊断,医生说是因为最近父母对文钰的照顾不够,男孩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也不敢大胆地做事,他在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妈妈才不那么爱他了。他用这样的方式来抗议。妈妈反省自己最近的表现,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而忽略了文钰。她适当增加了与文钰相处的时间,文钰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对于天生自闭的男孩,父母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以此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男孩后天形成的自闭,父母就要给男孩关爱,鼓励男孩,让男孩在自信的支撑下走出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