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2915000000013

第13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12)

每个人的这一时段都是不太一样的,比方巴金喜欢挑灯夜战,艾青则早上诗兴大发,福楼拜则惯于通宵写作。家长可与老师配合,把一天中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时段交与孩子完成,这样花较少的时间可以完成较多的工作,让孩子产生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有意识地将孩子“玩”的时间挤在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处于抑制状态的时间段,长期如此会让孩子产生出一种“玩原来也这么没劲”的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截断其贪玩费时的心理路径。培根说得好,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此种方法亦有功效,而且长此以往还能逼迫孩子培养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

3.适时提醒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表。生活最忌信马由疆、放任自流,成功往往来源于长期的坚持不懈。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打“持久战”,就像马拉松长跑,不能随时随刻都用全力去拼。通盘策划,方为胜算。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而休息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交叉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休息好,效率自然高,时间的利用率也就高,从而达到珍惜时间的目的。

所以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孩子、老师和家长三方参与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孩子休息娱乐的基础上,为其制订出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适时提醒孩子遵守。时间一长,可以培养起孩子对时间的一种无声的遵从,使其树立起一种“守时”的意识,从而养成惜时的习惯。

“守时”是做事有成的重要环节。从小养成守时的习惯,不仅到时就能自然地安心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4.不要丢弃时间的“边角余料”。零零碎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大块时间的学习反倒容易导致疲劳的积累,使学习效率受到很大影响。零碎时间的学习能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效果极佳。而且,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一些必须熟记的生词、公式、规则等,有利于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利用零碎时间的技巧很多。

比方,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上要背的知识点,有空就读一遍;在起床、洗脸、刷牙、就餐等活动场所的墙上,钉上一个和视线等高的小夹子,夹上一张卡片,写上当天要背的单词、公式等;还可运用录音机,把要背的知识内容录下来,吃饭、洗脚的时候都可以听。

总之,利用零碎时间小时间,往往可能做成伟大的事。

5.把握现在,马上行动。家长对孩子的“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只要有了目标,家长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孩子耳濡目染,自会意识到:立即行动,才能真正把握“今天”和“现在”。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紧迫感,做事不拖沓延宕,意识到时间是一逝而过的,抓不住,时间就溜走了。

记得大画家柯罗曾对一位向自己请教,并表示“明天全部修改”的青年人激动地说:“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天晚上就死了呢?”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决心珍惜时间并想对社会和人生有所贡献,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6.引导孩子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着手处理。当孩子面前摆着一大堆事情,比方面临半期考试或毕业考试时的巨大复习量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让自己处在穷于应付之中,不要为课业太多、时间太少而紧张和苦恼,应引导他首先冷静地想想: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然后把它挑出来,做最优先的处理。

通过培养孩子按照问题轻重缓急的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逐一解决的能力,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自己是“时间”的真正主人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会生出一种从容利用时间的心理优势,从而使其更加珍惜时间。

7.每天都要试图去找到一个能帮助赢得时间的新技巧。马克思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培养孩子节约时间的意识能够轻易地让孩子对时间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比方,告诫孩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对没有做事情的内疚上,也不要因后悔失败而浪费时间。同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从而也为自己节约了时间。另外,还可将手表一直拨快几分钟,以使孩子每天都能赶在时间的前面。还可让孩子在闲暇时有意识地问自己:“此时此刻,如何才能最好地使用时间?”

★观察能力,给孩子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其实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并非一日养成。比如,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博物学家能一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检测员则能从建筑物的外形上识别其不同的结构。当你沾沾自喜地买到一件“十分满意”的商品时,商品质检员一眼看出它是一件拙劣的仿制品……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1. 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对观察的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孩子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

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良好的观察能力。

3. 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的主要方法有:

(1)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2)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例式打下基础。

(3)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4)反复观察。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5)顺序观察。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5)重点观察。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4. 让孩子见多识广。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5. 鼓励孩子边观察边思考。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孩子们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

★幽默才能,让快乐一生相随

幽默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往往比不具幽默感的人更受到大家的喜欢。同时,幽默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更开心地生活。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张气氛,更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喜悦和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幽默感的培养。

报载一篇名叫《儿子特别“逗”》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儿子特别“逗”

儿子胖乎乎的圆脑袋,一眨一眨的大眼睛,说话慢条斯理的蛮有味,还有那两个酒窝,总是似笑非笑的,老师夸他特别逗。一次,我带他搭公共汽车去商场,上车后问他:“老师说你特别逗是咋回事?”儿子滴溜着大眼睛不搭话。这时车停靠站,上车的人很多,塞得满满的。最后上来的一个人被车门“咔嚓”一声夹住了,半截身子在车外,那人恼火地大喊:“怎么搞的,我还没上来!”儿子在这节骨眼上却大声说:“别嚷,收你半价!”满车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有人说:“这小家伙准是相声演员的儿子!”

儿子的逗,也常让他妈妈担忧。从小就这么“没有一点正经”的,学习成绩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果然,我在检查他的作文时,发现不少错别字,譬如:“熊叔叔的个子很矮”写成了“熊叔叔的个子很短”,“爸爸趴在桌子上写字”,写成了“爸爸爬在桌子上写字”,“妈妈的胆子很大”写成了“妈妈的肚子很大”。我真是哭笑不得,佯装生气的样子指着他的脑壳说:“你他妈的满脑子歪门邪道,错字连篇!”儿子低着头一边改正错字,一边嘀咕说:“骂我就骂我嘛,干嘛把我妈也搭上。”看,这德性你把他咋办?

一次,有个做学问的朋友到我们家串门,我们把儿子的“没有一点正经”的“苦水”吐给他听。没想到朋友说,你儿子天生有一种幽默感,只要善于培养、引导,不让它滑向油腔滑调,它便会成为一种特殊的才华。一般来说,幽默的孩子一定思维敏捷、聪明好学,长大后一定是块材料。妻子不以为然,那位朋友说:“连恩格斯都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幽默能化解沉闷和尴尬,释放轻松愉快。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高兴还来不及呢!”

有一件事果然印证了儿子的本领。一个双休日,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去一个同事家做客,同事的儿子跟我们家的姜腾是同班同学,两人玩得很亲热。吃饭的时候,同事的儿子当着许多客人的面突然嚷道:“爸爸,我要拉屎!”同事夫妇都是很爱面子的人,认为他们的孩子说话太粗鲁,缺少教养,一时都把脸拉得老长,狠狠地训斥孩子,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闷了。有人劝道,算了,童言无忌。但同事仍是不依不饶地责备自己的儿子:“你就不能换一种文明说法?”他转过头对我的儿子说:“姜腾,要是换了你,该怎么说?”我知道,我儿子历来是说“解手”或“上卫生间”,但万万没想到此时的他竟说:“文明的说法应该是‘爸爸,我的屁股想吐。’”话音刚落,引起满堂大笑,连我那正在生气的同事夫妇也笑得直不起腰,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佯装发怒地训儿子:“就你邪门!”儿子答:“我不那样说,我那同学会更遭殃。

试问天下父母,这样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怎能不招人喜欢,这样的孩子将来立足社会也会给世界带来片片笑声。

幽默,是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是智慧的流露、创造的结晶,是激活思维和创造的动力之一,它有助于优化孩子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感的高尚情趣。

幽默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透过幽默的表达,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更能营造出快乐的气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相信你也能培养出一个幽默健康的孩子。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父母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那么,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幽默呢?

1. 创设宽松氛围。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前提。宽松氛围,一是指心理上的和谐愉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气氛轻松、愉快,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其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二是指气氛的感染。幽默的环境最能激发孩子的幽默感。当孩子有幽默的语言或有趣的动作时,父母可以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建立他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尴尬时,做个夸张的表情表示安抚,说句幽默的话表示安慰,有助于孩子感受幽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