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2911700000041

第41章 交际篇 “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1)

社交场上的信心比机智更加重要。

——拉罗什富科

交际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放眼现实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无不和突出的交际能力连在一起。然而,现在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交际作为一种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当从小培养。

现在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除了和父母交流外,很难和外人接触。所以家长应该留心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际的场所和机会。在我国这个独生子女众多的国度中,可以这么说,谁家的孩子交际能力强,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能够团结和领导周围的人,将来必定可以在生活、事业和工作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忽视孩子与同龄人的往来

现在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孩子交朋友的范围很窄,只限于学校、幼儿园中,回到家只能一个人玩或与父母玩。这样孩子不仅太孤单了,而且眼界、思维都太窄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较少与同龄的孩子交流,总在大人身后跟进跟出,无法自处,时时要大人做伴,也往往使得大人疲劳,小孩也不开心。更因为大人的处处迁就,使得孩子眼里只有自己。

孩子要多与同龄孩子往来,虽然刚开始同伴之间无法顺利交流,总为了争宠、抢玩具而吵闹大哭,但千万别因此放弃了给孩子上人际关系课的机会。因为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之间便会理出相处之道,同时也培养了相互之间忍耐、谦让、懂得欣赏别人的道德情操,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忽视培养孩子正确的择友观念

两个十一二岁的中学生,个个背着书包,面带焦急之色,其中一个嘴里不可思议地含着一支烟,边走边对旁边的同学说:“快点,晚了就没地方了。”“怎么还要吸烟?”另一个学生疑惑地问。“那家网吧,你不叼着烟人家老板不让进。”原来这两个学生是想去网吧,而网吧要求未成年人不能入内,所以那个学生就学着大人的模样,抽起烟来,而另外一个学生由于交友不慎,也习得了这种不良行为。

当下,不少父母忙着做生意、忙着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造成了孩子管理的严重缺失。

父母应学习“孟母三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孩子严格管理,尤其是要管理好孩子的择友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现在基本上是家长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做父母应该做到的,稍有不慎,可能悔之晚矣!特别是在教育孩子选择朋友方面要慎之又慎。

不了解孩子的交往心理需求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生在河边的小女孩,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爸妈都很疼爱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渴望有一些互相理解、能倾心相谈的朋友。爸妈虽然爱我,但毕竟不能代替知心的朋友。

我原来有个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但是不久前她转学走了。以后,我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我多渴望有个知己来倾听我的心声啊!虽然同学都和我合得来,但他们仅仅把我当一般的朋友,没有深交的意思。我深感天下觅一知己难,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太渴望得到友谊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家庭氛围,孤独是人类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战胜孤独是孩子顺利成长的前提。所以,家长务必要帮助性格孤僻的孩子改变性格,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尤其是同龄人,鼓励孩子投身到社会群体生活中去。

不了解孩子交友时期的变化

孩子的交友技能在儿童期过后就很难再学会了,它有些像学习游泳,对姗姗学步的幼儿来说极其容易,但如果在童年时代失去了机会,等到成年时再学就比较难了。当然,孩提时代没有朋友并不注定成人后就会孤单,但应该承认,有些情商技能的发展是有时间性的,正常的时间一过去,一样的技能就会变得很难学会。所以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朋友,但择友时一定要慎重。

紧急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合适的帮助。我们要引导孩子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在孩子交友的不同阶段,犹太父母建议我们,应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指导。

(1)以自我为中心阶段(0~7岁)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设计一些活动,邀请有共同兴趣或性格相近的孩子参加。活动中,孩子们如何相处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在一起,这些共同的经历为日后的社交技能打下了基础。

(2)满足需要阶段(4~9岁)

孩子一旦喜欢和同伴相处,你就应该对他们强化朋友的价值,鼓励他们交往。如果你的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表示出正面的积极情感,即使你对对方表示怀疑和担忧,也千万不要否定和诋毁对方。

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朋友,谈你们一起做过的事,为什么朋友对你很重要,等等。让孩子参加你和朋友的活动,让他们亲眼看到你们如何相处,以及友谊对你们的重要性等。

(3)互利互惠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父母的支持和参与,会给孩子以安全感和满足感。当孩子们在交友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受时,你的知识和经验就会使孩子大大受益。孩子与朋友相处出现危机时,为人父母者过去或现在的经历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教益,但请不要给他们任何劝告。应该让他们养成容忍他人的品格,忍受亲密朋友的不可避免的伤害,由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感情和经历。不管他们最后如何决定,是保持还是放弃这份友谊,或是寻找新朋友,都是正确的。只要不是就此避开同伴就可以。

(4)亲密相处阶段(8~15岁)

当孩子有了亲密的朋友以后,父母的作用便是指导:灌输适当的价值观,确定与孩子年龄适应的限制,鼓励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这时孩子对你的依赖日益减少,你一方面觉得解脱,而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失落,这是很正常的。

孩子的人际关系首先开始于与父母的相处,同时也包括同龄人对他的影响。孩子到了7~8岁时,开始脱离父母的影响,越来越看重同学和朋友对他的喜欢、支持和赞成。尽管他们的感情食粮理所当然地要从父母身上汲取,但从朋友身上也能得到意外的精神与情感的源泉。

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

大多数独生子女身边围绕的是一群大人,他们交往的圈子里只有为他们服务的父母及其他亲人。有些父母虽然开始让孩子进入团体生活,如上幼儿园,却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用心大多良苦,比如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

广东惠阳市惠阳区的一位女孩说:“我的父母很怪,他们对我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需要经过他们的‘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你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我还能有朋友吗?一次历史考试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的两位男生同路,谁知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却问我:‘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我真受不了妈妈这种询问的态度,但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已经是个心里有秘密的半大不小的人了。”

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忽视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红是个很乖的小女孩,由于她的父母都在国外工作,小红从小就跟外婆住在一块。外婆孤身一人,对小红自然是倍加爱护。当小红有时跟其他的小朋友在一块玩的时候,外婆总是把她叫回去,怕小红被别人欺负,怕她跟别的小孩在一起学坏,平时也很少带小红出去,怕到外面去遇到什么危险。小红也很听话,外婆不让她出去她也就很安静地待在家里,外婆于是说小红好乖。但最近,外婆却开始烦恼了,她发现小红虽然是在家里,可她总是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也不说话,就这么安静地坐着。小红该上幼儿园了,可小红却哭着不愿去,外婆好不容易把她送到幼儿园里去了,她也是一个人坐在一边,不跟别的小孩玩,老师叫她,她也不大答理。为此,外婆说了小红好多次,可她还是老样子,外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案例中的小红就是出现了“儿童孤独症”的一些症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把你的孩子关在家里这么一个小小的笼子里,孩子需要伙伴,需要别人和他们一块玩,让他们和小朋友在一起自由地玩耍吧,不要怕这怕那,即使有什么误会,也会成为孩子长大后美好的回忆。

不给孩子提供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孩子需要有机会与个性不同的孩子交往,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孤僻的孩子需要较开朗的朋友;过分受到保护的孩子需要自主性较强的玩伴;胆怯的孩子需要和较勇敢或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在一起;幼稚的孩子能从与比较成熟的玩伴们的交往中得到益处;爱幻想的孩子需要更平凡一些孩子的影响;霸道的孩子可以由强壮而不好战的玩伴来矫正。但是有的父母“保护”过度,不给孩子提供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要知道,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需要与伙伴们的交往,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因此,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孩子和不同个性的朋友在一起相处,并鼓励他们之间建立相互矫正的关系。

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友谊。

任意破坏孩子与其朋友之间的感情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稍微差点的朋友交往,便会感到惊恐万端,生怕成绩差的孩子影响了自家的孩子。所以,有的家长就在孩子面前说那个孩子多么多么不好,破坏两个孩子建立起来的友谊。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给予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作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孩子来家里时,父母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说:“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既不能草木皆兵,任意破坏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真的友谊。

在同学面前不给孩子面子

有些父母自己很爱面子,但是却总是不给孩子留面子,例如,当着同学、朋友的面命令、教训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既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父母不给孩子留面子,会使孩子失去朋友、同学的信任和友谊。缺乏正常社会交往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有缺陷,在以后的与人沟通、团队合作中常会遇到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工作。

孩子们聚会时,父母不要“不合时宜”地询问学习成绩、考试排名之类的问题,这样不仅不尊重自己的孩子,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

如果真的想了解孩子同学的情况,可以适当问一些“你们喜欢哪个歌星”、“你最近都看了哪些有趣的书”之类的问题。

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们一起玩耍时,难免会产生分歧,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这是很平常的事。做父母的有时会因为看到或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介入孩子们的矛盾或冲突,充当调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样,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孩子们正是在这种交往、合作、争议、摩擦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会合作、配合的。孩子之间的摩擦、分歧,有时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说出谁对谁错,孩子们也并不真的把它放在心里,一会儿的工夫就可以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办法,又玩儿到一起了。如果这时成人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并插手其中,其不稳定的情绪反而会使事情复杂化了。

在遇到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时,不要急于介入、阻止,更不要去判断谁对谁错。父母可以在一旁注意观察,只要事情没有发展到尖锐、激化的程度,并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就不必去干预。

做父母的,如果因为孩子与同伴之间有冲突,就将孩子与同伴隔离,那真是太糟糕了。最好的办法不是“别跟他玩了”,而是“一起玩”:教给孩子一个巧妙的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让孩子开动脑筋,想一个“一起玩”的游戏,这不但将“化干戈为玉帛”,还会使你的孩子赢得同伴的赞赏,甚至成为同伴中的“小领袖”。

不让孩子与动物交朋友

娟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妈妈的同事送来了一只小花猫,娟娟可开心了,每天只要一放学回家,娟娟就逗小猫玩,连找小朋友玩的兴趣都没有了。妈妈怕这样下去对娟娟不好,几次跟娟娟商量将小猫送走,可娟娟死活不答应。一天,趁娟娟上幼儿园,妈妈悄悄地将小猫送人了。娟娟回家不见了小猫,号啕大哭起来,妈妈不解地说:“一只小猫至于让你哭成这样吗?大不了,妈妈再给你弄一只来,不就得了!”

娟娟妈妈可能不理解娟娟为什么要这样不依不饶,在成人眼里,宠物不过就是一只小动物,但对孩子而言,小动物可能是他的朋友甚至是亲人。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与人交往的孩子而言,小动物给他提供的是一种温暖,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娟娟对小猫的丧失痛哭不已,说明她对它的深厚感情,也可看出小猫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安慰。

侍弄小动物固然不容易,但孩子和小动物交朋友,却可以让孩子在各方面受益。对于寂寞而不善交流的娟娟来说,妈妈不应把小猫送人,而应将它留在娟娟身边,让娟娟从学习与动物相处过渡到与人相处。

好吃的东西只给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