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常识1000问
2910600000015

第15章 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家(14)

●经验批判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谁?

阿芬那留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之一。1843年11月19日生于巴黎,曾在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187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哲学讲师;1877年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直至逝世。他是苏黎世大学“哲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任该会会刊的首任主编。主要著作有:《哲学,按费力最小原则对世界的思维》、《纯粹经验批判》、《人的世界概念》等。阿芬那留斯的哲学著作行文晦涩,生造术语,颇难理解。马赫曾开玩笑说:为了便于理解这些术语需要编制一部“阿芬那留斯术语词典”。

阿芬那留斯提出了与马赫主义相同的经验批判主义。他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歪曲了自然世界的面目,他的哲学旨在克服二元论,恢复统一的世界图景。他认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物理的或心理的东西,只存在“第三种东西”,即“纯粹经验”,这是一种非心非物的中性要素。所谓自我与环境只是这种纯粹经验的不同联系的表现。

●谁创立了逻辑语言哲学?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早期接受家庭教育,1890年入剑挢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1895年,以论文《论几何学基础》获得剑挢大学研究员资格。1900年,罗素接触到布尔和皮亚诺的符号逻辑,1901年开始与怀特海合作,试图用逻辑将全部数学推导出来,经过10年的奋战,写成3卷本巨著《数学原理》。这部著作对数理逻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罗素本人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这对20世纪初关于数学基础的论战产生过极大影响,也就是所谓“第三次数学危机”。作为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罗素长期以来坚持把全部数学归结为逻辑的主张。但事实上,罗素并没有实现他的主张。因为他在从逻辑推导数学的过程中使用了两条非逻辑公理——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他到晚年承认逻辑主义是不可行的。

罗素还是2l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其学术活动除数学外,还涉及物理学、历史、文学、宗教、政治和教育等多方面。1911年,他当选为亚里士多德学会会长。1918年,因反战而被监禁。1920年,应邀来中国讲学一年。他盛赞中国的传统文明,并希望中国能创造一种新文化,以弥补西洋文化之不足。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创设罗素和平基金会。

●哪位大哲用两本书创造了两个世界?

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工业家庭,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工程师,让他来到英国学习航空工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想到数学基础的问题,读了罗素《数学的原理》一书,激起了学习逻辑和哲学的兴趣。他于1911年到剑桥,以罗素为师学逻辑,罗素非常欣赏他的这位学生的才能,把他视为最理想的接班人,预言哲学下一步的重大发展将由维特根斯坦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自愿参加奥地利军队,任炮兵中尉,战争后期被俘。在战俘营里,他总结长期酝酿的思想,完成了《逻辑哲学论》。他把书稿寄给罗素,罗素此时因为反战被关在监狱中,也完成了一部书(《数学逻辑导论》)的写作。两位朋友在战后重逢,但终由意见不合而分手。在罗素的推荐下,《逻辑哲学论》于1919年出版,次年出版英译本,立即在哲学界引起轰动。但维特根斯坦以为他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退隐山林去当小学教师。

维特根斯坦于1928年重返剑桥,并于1936年接替穆尔成为哲学教授。经过长期思考,他放弃了《逻辑哲学论》中以逻辑规则为意义标准的思想,转而采用日常语义规则为意义的标准。他后期的主要著作为《哲学研究》。他在写作、思考过程中写了大量的笔记,被辑录在《哲学评论》、《哲学语法》、《蓝皮书和褐皮书》、《关于数学基础的议论》、《关于心理哲学的议论》、《片断》等书中,临死前写了《论确定性》。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前言中说,这本书只有和《逻辑哲学论》相对照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这不仅是内容上的对照,而且也是风格上的对照。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谁?

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谁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皮尔士,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科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18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61-1887年任职于美国海岸观察所,其间曾担任过哈佛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皮尔士一生怀才不遇,晚年在一个小镇上过着穷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生活。他生前几乎没有出版过什么著作,直到逝世后他的思想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出版了6卷本(1958年又增加了2卷,共8卷)的《皮尔士文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思想最初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871-1874年间,皮尔士和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组织了一个学术性团体,即“形而上学俱乐部”。该团体经常集会,讨论各种学术问题。1872年,皮尔士在一次集会上作了一个长篇学术报告。6年后,他把这个报告整理成两篇文章先后发表在《通俗科学月刊》上。这就是《信念的确定》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1898年,詹姆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所作的《哲学概念和实际效果》的演讲中指出,皮尔士就是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实用主义原则”即“皮尔士原则”的,标志着实用主义的正式诞生。

●谁成为了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纽约一个神学家的家庭。1861年进哈佛大学劳伦斯学院学习化学,三年后改学医学。1867-1868年,赴德国学习当代哲学、心理学。1869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自1872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生理学讲师、副教授,以后又担任心理学和哲学副教授、教授。1907年退休。1898年,他在加利福尼亚所作的《哲学概念和实际效果》的演讲,后来被杜威称之为“开创了新的实用主义运动”。

詹姆士在实用主义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他把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原则加以发挥,并应用于一切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实用主义成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学说和有影响的哲学派别。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信仰的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以下简称《实用主义》)(1907)、《真理的意义》(1909)、《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等。其中《实用主义》一书,对实用主义的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谁?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城一个杂货店商人家庭。1875-1879年就读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882年4月发表第一篇哲学论文——《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假设》,并在编辑的鼓励下决定毕生从事哲学研究。1882年冬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哲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自1884年至1929年,先后任教于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29年退休,此后10年仍为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

杜威早年深受赫胥黎和黑格尔思想的影响,在芝加哥大学任系主任时已完全转向实用主义,并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即美国实用主义运动中的工具主义学派。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比较接近皮尔士,其特点是,试图使实用主义与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相一致。他不仅进一步发挥了实用主义思想,而且为实用主义的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19-1928年间,他曾先后访问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宣传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一书中说,杜威虽然是三位实用主义者中最年青的一位,但人们都认为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何人创立了批判理性主义?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他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先后阅读过康德、笛卡儿、斯宾诺莎等人著作,还和父亲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进入维也纳大学后,他特别对被称为西方三大思潮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马克思主义都发生过浓厚的兴趣。在政治上,他曾一度是拥护和支持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后因革命受到挫折,对现实强烈不满,思想急骤右转而激烈反对马克思主义。他在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到中学教书。这段期间,波普尔与维也纳小组成员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思想上相互交流,最终创立了批判理性主义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赴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讲授哲学。战后赴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任逻辑学科学方法系主任和教授,并加入了英国国籍。1965年,英国政府授予他爵士称号。1969年退休,1994年9月17日逝世。

波普尔一生著作颇丰,他是一位思想敏锐,具有批判精神的哲学家。尽管他把主要活动领域放在科学哲学方面,但同时又把他的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运用于哲学的其他领域,形成了以科学哲学为中心和基础的完整的世界观、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

●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是谁?

雅克·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30年,德里达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犹太血统。青年时代的德里达求学于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其后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期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成为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构”所向披靡,广泛渗透到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甚至建筑等领域。其著作超过40本,目前不少已经译成中文。德里达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介绍到我国,从文学批评领域逐渐拓展开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2001年9月德里达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香港进行了系列的访问和学术交流,这无疑将其在中国的影响推至高潮。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在法国存在主义衰败之际对结构主义和现象学扬弃的结果。解构不是摧毁,而是一种策略。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否定终极意义,消解二元对立,颠覆“在场”的形而上学,主张阐释的多样性和不可终结性。德里达的思想代表了法国人的激进的反传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