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2909500000031

第31章 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4)

另外,实际上我们当代民间也有很多人能写草书,并且写得不错。但由于中国是官本位,加上其他复杂的原因,这些人被排除在正统的书家之外,这是不公平的。罗丹说过:“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十个问题,谈谈我新创造的一个书体,叫“飞狂草书”。

“飞狂草书”是我起的名字,其历史源流主要是蔡邕的散隶,蔡襄的散草,以及张旭、怀素的狂草。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在宫廷中因见人用笤帚蘸石灰刷墙而受到启发,创造了飞白书法,主要是引入隶书,称为“散隶”。这种书法的主要特征是,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到了宋代,蔡襄把飞白揉进草书,叫做“散草”。蔡襄创造散草时年事已高,只写到小草,不算太成功。再一个源流就是狂草。狂草应该说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但它有什么缺陷呢?它一般是用长锋足墨去写,否则很难连绕。但一足墨,又很难产生飞白的效果,没有丝丝白痕。连绕与飞白构成了一对矛盾,处理这对矛盾,是对书家的重大考验。所以狂草也有不足,是需要再提高的。中国书法经历了三个千年,现在又进入了新的千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宽松,生活稳定,历史不能停止前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只好上场了(鼓掌)。所以,我创造了“飞狂草书”这种新书体。我也是突发奇想,狂草的特点是横无行、纵有列,我这个新书体则不同(出示三幅飞狂草书作品,分别为“红旗漫卷西风”、“人自醉”、“地动山摇”,并借此解释飞狂草书的特点,听众发出惊叹声并鼓掌)。第一,这种书体的特征是横无行、纵无列,适宜于大字体、少字数作品的创作,横的行界限被打破,纵的列界限也被打破了。这个“红旗漫卷西风”的“红”字就占了两列。第二个特点呢?是笔法特征,就是将飞白引入狂草,第三个特点就是在用笔上中、侧、散锋并用,主要是敢用散锋,达到笔散神凝的效果。在审美特征上,飞狂草书更能体现动态平衡、虚实平衡、浓淡平衡。飞狂草书还具有时代特征,一是与民主社会相适应,体现自我;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变化多样;三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大字体、少字数,适应目前信息化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飞狂草书是继狂草后中国书法的又一飞跃,当然这种书体到底能否成功,也有待于实践、历史、社会去检验。

第十一个问题,讲讲书法与哲学的关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书法属于艺术范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这样看来,二者都是社会意识形态,只不过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一般规律,而艺术,包括书法艺术,是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是一般性,一个是特殊性,哲学的一般性寓于书法这个特殊性之中,书法之中有哲学。那么,书法中有什么哲学呢?我认为,第一,就是全面地看问题。正如前面我讲到的,书法大致说来有四项要素,即笔法、结构、笔意和章法。其中的章法,就是讲的全局,讲的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讲的如何实现书法的整体美。一幅作品,笔力再功、字的结构再准,如果谋篇布局不好,缺乏整体美,那这篇作品就失去价值,就难登大雅之堂;反之,如果谋篇布局得体、整体美观大方,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即使某个具体着笔或有缺失,也会瑕不掩瑜,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借用军事术语,这叫战略,战略永远高于战术。第二,就是变化。哲学讲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而书法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变化;反过来说,书法的最大禁忌就是没有变化。变化在书法中的要求是: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都尽可能不重复。变化的本质是承认差异。书法诸体中,变化最大、书写最难的就是草书,尤其是狂草。街头那么多造假的书法作品,什么这个名家,什么那个名家的,但就是造不出狂草作品来(如果造出来,也很难,也只是形似,根本不可能神似)。为什么?狂草实在太富于变化了。你看张旭、怀素、毛泽东等人的作品,忽而巨鲸吞海,忽而蚯蚓入泥,忽而电闪雷鸣,忽而微风细雨,参差错落,动静不定,看了让人心旷神怡,让人从心里感觉舒服。据好事者测试,欣赏这些大起大落、千变万化的狂草作品,不但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而且可以收到调节血压、愉悦心情之功效。第三,就是联系的观点。哲学上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书法则要求,一幅优美的作品,特别是书坛顶峰的草书必须气脉相连,当然可以数字相连、可以笔断意连,但其中的“气”必须贯通。这个“气”就是前面讲过的“精气神”中的“气”。它是蕴藏在书法作品之中由人意会而难以看到的东西,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第四是重点。哲学中叫“主要矛盾”。书法中的重点是草书,草书中的重点是狂草。而两幅具体书法作品中,通篇中重点是气脉,诸要素中重点是章法,字体中的重点是若干起着擎天柱作用的着笔。以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为例,应当说,这是当代书坛最传神、最精彩的作品。当年,娄山关一役后,身负红军最高统帅之责的毛泽东,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拯救红军、拯救中国共产党、拯救中国革命,可以说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毛主席当时肯定是思绪万千,因此,挥笔写下了这首词。从遣字造句、音韵节律,到写景发意、色彩情感,都是苍茫悲壮的,以致后来每读到和写到这首词时,就会勾起他那历史的悲壮感。因此,以这样的感情积累,毛泽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那一天再次挥笔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非常客观、毫不夸张地说,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品,是毛泽东传世书法作品中的精中之精。全篇一共49个字,苍苍茫茫,无天无地,像残阳萧瑟,如长枪大戟,尤危峰叠起,似巨浪击空,骨全肉莹,光彩射人,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苍茫之内。其中重点一是起笔的“西风烈”三字,书法伊始,一改过去笔重字大的习惯,突然改用轻笔,从瘦硬开始,给人以飕飕西风刺骨之感。二是“马蹄声碎”四字,浓笔写出,使人感到感情的大门突然大开,仿佛听到马蹄碎响。三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铁”字,与“如”字连成一笔,顺势而下,真如屈铁盘丝,意寓着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更展示着毛泽东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残阳如血”四字,沉着屈郁,奇拔豪迈,令人神迷心醉,读完之后,不忍释手……

说了这么多,你们也许要问我,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是搞金融工作的。那你们肯定要接着问,你是怎样开始练书法的?我最早是从抄大字报开始的,可以说,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这个光芒万丈,那个光芒万丈,其实只有毛泽东的书法才真正光芒万丈。后来书法就变成我休息的一种方式,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后来就变成一种业余爱好,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再到后来就成为一种需要,不能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在我眼里,一张纸就如同经济全局,书法中章法的横与列、字体的大与小、用墨的浓与淡,都成了贷款的不同分布,成了宏观调控的不同方式。我在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常常回家挥毫一通,就产生金融工作思路;在紧张工作的时候,又常常会产生书法艺术的灵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是这样相得益彰。我甚至认为,草书讲求变化多样,笔断意连,如同宏观调控中的软着陆,是市场经济的调控方式;其他书法,比如楷书僵化单一,每个字都是独立的,缺乏连带关系,如同宏观调控中的经济硬着陆,是计划经济的调控方式(听众笑)。书法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贝多芬说,公爵有千千万万,贝多芬只有一个。我觉得,一个人的物质生命终归要结束,活一百岁、两百岁也终究要结束,而人的精神生命可以无限延长。唐太宗我们现在还记得,唐玄宗因为他与杨贵妃的那段佳事人们也还记得,但唐朝其他的“宗”,人们早已忘记了。但李白、杜甫,人们永远会记得他们,连希拉克都知道(听众鼓掌)。

我再讲几点关于书法的体会。第一,我为什么喜欢草书?我认为草书是真正的艺术,而其他书法大抵都是文字工具;草书最能反映作者的情怀。我不反对《何日君再来》,但更爱听《义勇军进行曲》;我不反对《小路》,但更爱听《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关于练书法是否需要从楷书练起。我认为,可以,但不尽然,从楷书练起,是老祖宗的告诫。但往往这样做了,最后放不开,不能抒发自己,反映自己。欧洲工业革命是从圈地运动开始的,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是先干起来再规范;“拥有了”再规范也不迟;“未拥有”规范也没有用。“规范”限制“拥有”,社会实践如此,书法艺术也如此。第三,关于天赋与练习的关系。就艺术而言,天赋第一,练习第二。练习可以更规范,可以提高得更快,但练习只解决技术问题,“才”解决“方向”问题,如同语法学得再好,写不了好小说:平仄再工也写不出好诗词一样,中文系毕业的往往只能当文学评论家。第四,读帖与临帖的关系。临帖是提高技法的手段,读帖才能掌握精髓。第五,关于哪来那么多时间、如何挤时间练书法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挤”,不在“练”。破百米纪录只需要十秒。另外,8小时以外,24小时以内,总能挤出时间,挤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应酬的时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第六,如何看待书法权威。“权威”是公认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不是自封的。“权威”要表现在书内功与书外功,技能与理论的统一上。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书法发展史就是不断挑战权威的历史,王羲之挑战卫夫人、钟繇、张芝,才成为书圣,张旭挑战陆彦远、二王,才成为草圣。只有挑战权威,打破传统,书法才能发展。现在人们迷信权威,甚至迷信假权威,实际上是由于自身审美水准的局限乃至人格不足所致。第七,如何看待当前的书法热。书法热总体上讲是好事,是生产力发展、人们物质需求相对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的表现。GDP是一个国家的血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血肉而没有灵魂,就是一个植物人。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当前书法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社会上书法家越来越多,而书法家的素质和艺术水准亟待提高;二是对书法的艺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书法家的书外功夫越来越差,知识面亟待拓宽;三是书坛上各种创新越来越多,而艺术格调亟待提高;四是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越来越高,而书坛中官味、铜臭味亟待根除;五是书法大赛、展览越来越多,而能打动观众的作品亟待出现。以上我讲的五个问题听上去似乎刻薄,也不一定准确,但终究是良药苦口。

最后,我讲一下我为什么提议建中国书法艺术馆。那是我参观中国美术馆,看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时突然冒出的想法。我认为,书法是世界艺术大家庭的一员,书法又是中国的独有艺术。中国有那么多的“馆”,唯独没有书法艺术馆。有朝一日日本有了,美国有了,我们没法向先人和子孙后代交代。所以我就专门给文化部领导写信,提出建中国书法艺术馆的倡议。孙家正部长很快对我的信作了批示。现在中国书法艺术馆的建设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

今天能借这个机会与清华的师生做这样一个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希望清华的学子们不单在自然科学方面能为民族和国家做出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也能有你们的作为。我预祝,天将降大任于清华学子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