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2896500000020

第20章 人缘好,好办事——人际关系是男人成大事的“桥梁”(2)

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能和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这样一来,相信你的事业也一定非常成功。

由此可见,结的网越多、越坚固,就等于你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财产。不用说,以此作为资本,成大事必定会容易得多。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脉就可以使业务得以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领导有领导之间的人脉,职员有职员之间的人脉。因此人脉是自立事业的首要任务,事业能否成功,人脉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胜败的关键之所在。

因此,男人结识的人越多,成大事的概率也就越大。这是处世学中的一条定律。这不禁让人们想起国画大师张大千。

当张大千在世时,有一阵子暂住在广义路的公寓里。地方本就不宽,又有一大家人。可是他们家却常常学生拜访,每每高朋满座,还直留学生吃饭。据说,张大千在巴西的时候,家中的食客更多。学生们只要磕头拜了师,就成为家中一员,开饭往往好几桌。他卖画赚的钱,常用招待朋友。开销大了,又不得不加紧作画,甚至有时还把自己收藏的古画卖了筹钱。怪不得艺术界的人说他“富可敌国、贫无立锥。”但是,只要你细细观察,却不能不说,张大千之所以成为张大千,不仅因为他的“画艺”,更因为他的“格局”。

张大千常说“送人画,尤其要送好的”。也确实,他的好画往往送给了政界和新闻界人物。这样一来,哪个收藏他作品的人会不捧他?于是愈捧,他愈红;愈红,也愈开阔,大把的钱赚进,又大把地分给朋友。他的名声愈大、画价愈高,愈敢画,也愈敢突破,因为即使他画“曲高和寡”的泼墨,大家还是会买。

在张大千死前,把许多重要的收藏和代表作,都捐给了故宫和历史博物馆,连房子也捐出去做了纪念馆。所以,张大千的格局是“大师的格局”,他没有太多的“私情”,所以能得到“公爱”。他把真诚付给了别人,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真诚。

4.交朋友要懂得购买“原始股”

你在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与之靠拢,与在他失势时拉他一把,你们的关系是大相径庭的。选择后者的男人能成就大事,因为他们知道受到帮助的人就像股票中的原始股,其价值会在日后显现。

人究竟和谁的关系近?一般情况下,当然是直系亲属近,不然就不会有“是亲三分像,是火热过灰”之说。但是,这也要看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有些时候,由于利益的原因或许亲属也并不如别人更容易相处。不过,人这东西不论亲疏远近,都不能轻易得罪,因为谁也不知道谁将来会提什么气,长什么彩,发什么光。俗话说“困龙犹有上天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77年冬,河南大旱,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被调往开封帮办河南赈务。袁世凯随堂叔奔赴开封,本想着干一番事业,不料到开封的第二年5月,袁保恒却因染上当地的流行病去世。袁世凯失去了靠山,料理完后事后,只好又郁郁寡欢地回到了故乡项城县。

对于袁世凯来说,自从7岁随嗣父袁保庆离乡,先后转赴济南、南京、北京、开封,在都市断断续续生活了将近12年。在此期间,都市的繁华、官场的风气,他已经了如指掌。因此,他是无法甘心在闭塞的故乡淡泊一生的。

袁世凯生性喜欢多事,又好出风头,虽然他自己的文章并不好,却联合了一些读书人,先后筹办了“丽泽山房”,“勿欺山房”两个文社,由于文社所需要的一些房屋和费用,都由他一个人负责,所以,大家也就公推他为文社的负责人了。

后来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长袁世凯4岁,当时正为陈州授馆课童,由于家道败落,已经穷困潦倒。袁世凯晓得徐世昌一文不名,无北上应试的盘缠,便慷慨解囊。结果,徐世昌此次赴京赶考,果然榜上有名。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徐世昌1882年中举,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以后,袁世凯宦海生涯30年,徐世昌是袁最知心的谋臣。

1879年秋,袁世凯第二次参加乡试,但再次落第。这对于野心勃勃的袁世凯来说,的确是个极大的打击。他一怒之下,烧毁了所有的诗文,从此断绝了科举这条化途之路。

科举没希望了,但总不能坐吃山空啊,想来想去,袁世凯想到了捐官。但捐官得需要一大笔钱,这对于当时的袁家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袁保恒死了,等于折断了袁家的一个擎天柱,莫说捐官,连在一起生活下去都已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为筹措金钱而四周奔波。开始,袁世凯曾向内弟——于氏夫人的弟弟借钱。没想到这位小舅子不但不给,反而挖苦说:“你还是在家待着好些,就你那德性,莫说上北京,就是上天京,也是老和尚上供——白扔面。”一句话,差点没把袁世凯噎死。但是,这却从反面给袁世凯一个教训,不蒸馒头蒸口气,他一定要出人头地不可。

不过,好心人还是有的。见他志气很大,最后,一位远房亲戚借给他100两银子,让他北上活动谋事。同时,袁世凯的嗣母牛氏和生母刘氏爱子心切,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他。袁世凯才启程上路,从北京辗转于上海、潮州,联系父辈的门生故吏,以图谋取进身之阶。然而,初出茅庐袁世凯失败了。

袁世凯带着措资北上至京,想通过他父辈的老关系,谋取一官半职。而京城却是公子王孙们挥金如土的地方,和他们打交道寒酸不得。所以袁世凯到了北京,一开始就呼朋引类,讲究玩乐,想给人留下大户人家子弟的印象。结果,他官没有捐上,所带的盘缠却被一伙腥臊乱赌的人全给骗去了。

正在袁世凯苦于无法向家人说清,走投无路时,恰巧遇上曾经资助过的徐世昌。这时的徐世昌已是点了翰林的京官。徐世昌问明了究竟,便拿出一笔款子,资助袁世凯回乡。

袁世凯知道,项城老家绝对不是发迹之地,因此,他很快又南下到了广东潮州。因为袁世凯的父交周馥在潮州任潮州府知事兼办潮关。周馥,曾任李鸿章文牍,很为李鸿章所器重。袁世凯在周馥手下干了一段时间。周馥帮助他捐了一个正五品的同时,并且给李鸿章写信,把袁世凯推荐给他。终于,袁世凯发迹了。

后来,袁世凯官至直隶总督,他的那位小舅子从乡下跑到天津,找到袁世凯,希望能借姻亲而谋个一官半职。袁世凯倒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回话说:“外面无事可做,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后来,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这位小舅子又从乡下追到北京,袁世凯只见了他一面,支了一些路费,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倒是当初借给他100两银子的那位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现大洋。

这就是说,人生在世决不能狗眼看人低。俗语说:驴粪蛋还有发烧的日子,更何况人乎。再说了,钱这东西,借得有,借不得没,切不可“财高语壮,势大欺人”。人生谁知道谁有哪一天?所以“休倚时来势,提防运去时”,要“为君子当权积福”,切莫“小人仗势欺人”。

另外,也要记住这一点,不要以为是亲戚,说话就不管不顾,要知道“亲不亲,线上分。”这个线,可以是利益的线,也可以是感情的线。男人要成大事,还须依靠并团结更多的人,而要团结和依靠更多的人,首要的一条便是不能无故得罪人。要知道,亲戚只是先天的一个便于沟通的条件,而不是你成大事的保障。因为,作为人类社会来说,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亲戚。“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所以,成大事的男人,千万要记住“困龙也有上天时”,千万不要等到“船到江心补漏迟”。

5.给人留面子,你就有面子

脸面是个大问题,它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自尊,所以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前提之一,就是要给别人保留面子。否则就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面子哲学何在?就在于你给别人面子,别人也给你面子。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一个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习惯让别人给自己留面子,而不习惯给别人留面子!

有一段时间,戴尔?卡耐基的侄女乔瑟芬到纽约来担任他的秘书。她当时只有19岁,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做事的经验,因而总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有一次卡耐基准备指责她,却又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纪,做事经验更是多出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自发的精神——何况你自己也并不挺出色?还有,戴尔,你在19岁的时候是个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记得你做过这些……还有那些……吗?”

一想到这里,戴尔?卡耐基不得不老实地下个结论:“乔瑟芬比我19岁时要好得多——而实在惭愧得很,我反而没有称赞过她。”

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时,戴尔卡耐基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了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非生来具备,那全得靠自己的经验,何况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依我的经验,假如你这么这么做的话,不是好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