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未必都有很高的学历,但必然都有很强的能力
——Andrew Abbott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欢迎来到芝加哥大学!在新生周里,你们会听到很多人对你们重复这句话,不过,这其中只有我一个人会在说完这句话后继续演说60分钟。我猜,你们以前大概很少听到这样的演说,以后你们也很难再听到了。就一个既定话题做冗长的、正式的演说,这倒像是19世纪的做法,即使是在芝加哥,这样的演说也仅此一次。不过,有个消息你们听了肯定会高兴:四年后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演说者必须在13分半的时间内准时完成演说。
对我来说,做这个演说并不容易。有生以来,我也仅仅做过两三次这样的演说。而且你们这些听众也不容易。认识新室友、准备分班考试、参加1~5次“芝加哥生活经验交流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让你们应接不暇了。你们的大脑被我们发给你们的一大堆垃圾读物搞得疲劳不堪。你们的身体因过多分泌的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内啡呔而兴奋不已,更不用提那种由雌激素和睾丸素引发的强烈骚动了。你们当中有人急切地想听我到底要讲什么;有人则巴不得它早点结束;有人在观望前两排正在高声闲聊的聒噪的公子哥们;有人在感受这栋哥特式建筑的宏伟、壮观;还有人在偷偷地想,演说者,也就是我,鼻子可真大。总而言之,此刻,你们各有所思,而我的演说要开始了,我们要共度一个小时的时光,来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
接受大学教育的第三条理由是,它能教你一些对你今后的人生有益的基本认知技能。因为这是我本人曾经强烈提出的观点,所以现在我需要格外费心来批驳它。
这个观点是,与其说大学教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无论是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人过30就会知道,大学里所学的具体内容,毕业5年后差不多就忘光了。但是,正如这个观点所指的那样,一般技能是经久耐用的,它们可能难以衡量,效果也不易证实,但是你们大学能学到的核心能力。
谈到这些技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量化分析技能:高超的读说能力有助于你与知识经济打交道,量化分析训练使你能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后者在很多领域的职业发展中都被证明是十分有用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为高级的技能: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迅速识破报纸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的骗人伎俩;良好的分析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有大量证据表明,芝加哥大学校友、兄弟院校的校友以及全国高校中被抽样调查的校友都深信,正是这样的一般技能构成了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习到的最为重要的知识。他们总是强调长久受益于这些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到大学所学具体知识的流失。
但是,没有充分有力的资料能够证明,大学学习本身培养了这些技能。我们知道学生通过4年的大学学习获得了这些技能,但不清楚究竟是不是大学教育教授给了他们。首先,被大学录取的年轻人,尤其是被精英学府录取的年轻人,与其他来考取大学的同龄人相比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在分析中无法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很好的统计控制,那么大学教育就会显得有效果,但实际上这些效果源于考上大学和未考上大学的学生之间本身的差异。 在这种选择性偏差效应之外,还有一些不可测变量同样造成了分析上的难题。比起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同龄人,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通常都能找到更加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与聪慧的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他们生活在一个明显重视认知技能的环境中。此外,既然许多认知技能都无法严格地被我们用于区分一个人是否上过大学,这意味着,也许这种技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成熟的结果。你的技能更为娴熟,可能只是因为你年长了几岁而已。
我们相信大学教育对学生认知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在统计中克服选择性偏差和不可测变量的影响,因为处理这种问题唯一的非统计性方法就是对照实验。没有人做过让1000个聪明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不上大学的实验,而是送他们去一个同样富有挑战,但没有课堂授课、讲座和课程安排的智力环境。假设你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轮职在商业部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关实习,在那里你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习得各种技能,你可以向朋友和同事咨询请教,可以阅读手册、指南,还可以参加由一些机构赞助开设的特殊的必备技能课。你仍然可以住在宿舍里,仍然可以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没有机会得到课堂指导。我想,除了较难的自然科学,或许还有工程学等少数领域之外,你完全具备进入法学院、商学院、管理顾问行业或社会工作培训的资格,这和你在这里接受四年课堂教育之后是一样的。
有关大学教育的“净效应”的统计证据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首先,没有一致的证据能证明,大学教育能够对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综合思考判断能力或头脑灵活性产生明显的“净效应”,尽管有一定的证据表明,大学教育会对以上能力的提高产生微弱的效果。其次,似乎有一致的证据表明,大学教育对一般的口语和量化分析能力具有中等程度的效应,约为10%~15%,不过,这似乎是“常用则熟,不用则忘”。在大学你得经常使用高中所学的技能,但在很多工作中你并不需要经常使用。
以前所学的技能。最后,大学对于批判性思维似乎确有巨大的“净效应”,但是,对于该议题的研究往往没有年龄的限制,这样就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大学教育带来的结果,哪些完全是成熟所致。虽然这些研究结果并非全部得自精英学府,但我们仍可以推断,大学教育对认知机能具有强大“净效应”的结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你们入学时都非常聪明,你们毕业时仍会非常聪明,只要你们在这里运用了自己的才智——无论用在哪个方面。
有关“认知技能”争论的第二大类的证据集中在这些技能是否确实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你们很可能已经质疑自己能否在专门的职业学校学到作为律师、医生或商人所应具备的大部分知识。真正从医的人会发现,生物化学和其他科学基础课对于医师从业来说毫无关系,或是没有一点实用价值。实际上,进入20世纪之后,医学院才开始普遍要求报考者具备较强的理科学习背景。此外,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医学、法律和商界人员一般只具有本科学历,而非硕士学历。因此,有广泛的证据表明,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尽管校友们并不这么认为。
本科教育完成,所达到的技能主要是以下几项: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终生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写作能力等。
人物剪影
安德鲁?阿博特是芝加哥大学有名的教授,他于197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历史学、文学双学士学位。1982年又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他以职业生态学理论闻名于世,并开创了先驱社会序列数据算法分析的先河。
读?品?悟
本文是安德鲁?阿博特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节选。在这里他告诉我们,接受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它能教会我们一些对今后人生有益的基本认知技能: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终生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写作能力等。这些技能不论对于研究、工作,还是娱乐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这些认知技能,是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才能。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学而不行,可无忧与?”意思是说,学习而无实践,能没有忧患吗?中国的传统是非常注重身体力行,即亲身体验,努力去做。一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相对学校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就要打个问号,究竟如何?这种趋势必定在选择人才时,会发展到国外那种情况:既看你的学历,也看你在大学中培养的能力,两者同样重要。正如孔子所说:“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成功者未必都有很高的学历,但成功者必然都有很强的能力。
可见大学期间培养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再高的学历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的话,也是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因为毕业后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切仅仅靠大学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本领是我们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稳固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在大学中切实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如果想要帮助一个人生存下去,可以给他很多粮食,但是粮食终有吃完的一天;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种子,种到地里去,来年丰收,除了可以自己吃,还可以赚点钱。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帮助他学会种地的方法和种植的技术,让他成为专业的农民,这样他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在课堂中掌握一种能力、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链接
要想使我们的演讲尽善尽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听众参与。让听众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其一就是提问题和获取回答。请听众站起来跟着重复一句话,或者聚首回答某个问题。这样让听众参与其中,就能很快征服听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