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289500000013

第13章

第2章第6节经济学的七个基本原理

一群经济学家攀登阿尔卑斯山。出发几个小时后,他们迷路了。

其中一位很认真地研究地图,正着看,反着看,侧着看,倒过来看,又是打量周围地形,又是用罗盘定位,还眯着眼睛目测太阳高度。

最后,他终于说话了:“诸位,看见那座大山没有?”

“看见了。”众人满怀希望地回答。

“根据地图,我们正站在那座山顶上!”

这个笑话反映了经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很多的原理和分析工具。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社会现象的学问,为此,经济学家做了很多假设和模型,提出了很多概念和原理,借以解释我们周围的经济世界。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学科理论体系,要想对整个经济学有所了解,首先应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得到一种东西要付出机会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考研在经济方面的机会成本有:考研费用要花数千元,辞职考研期间将损失工资,如果考上了将损失读研那两三年的工资收入,而且还要付出几万元的学费。

原理二: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决定人们的行为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改变量。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待他人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元买一张票(原价800元),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只要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就应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三: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而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有所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就决定少吃肉多吃菜,因为吃猪肉的成本高了。同时,养猪场决定投入更多资金养更多的猪,因为养猪的收益高了。

在分析任何一种决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还应该考虑激励的间接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较合理的决策来。

原理四: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国内贸易:在市场经济中,虽然你的家庭与其他家庭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竞争,但是若把你的家庭与其他家庭隔绝开来,你未必会过得更好。如果隔绝开来,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这是低效率的做法。

国际贸易:国家与国家之间,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例如,美国从中国获得了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中国从美国获得了高技术含量的医疗与生产设备。

原理五: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生产物品、提供劳务的能力越强,它在贸易中占据的优势越多,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也就越高。

原理六: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因此同样的东西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

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原因:对一种商品的需求远远大过了供给。

原理七: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当政府因为通货膨胀而减少货币量时(如加息政策可吸引人们把钱存入银行,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货币量。较低的支出与暂时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率。一方面货币量减少,一方面失业者又减少了商品的购买量,对商品需求的降低会拉低商品价格(即降低了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