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就是指揣测、探求、推断等。《四库全书》本的题解云:“揣者,测而探之也。”本篇主要论述了游说之士如何揣测、把握游说对象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思想。从而对游说对象做出准确的判断,有的放矢,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典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处理天下纠纷进而操纵天下局势的人,必定能够准确把握天下形势的变化,善于揣测诸侯国君主的心志。如果不能缜密细致地把握天下形势的变化,就无法了解各诸侯国之间强弱轻重的差别。如果不能准确揣测诸侯国君主的心志,就不能真正掌握那些隐秘微暗的信息和瞬息万变的世情。
什么叫做量权呢?就是要测量国土的大小,考虑国民的多少;要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估算国民户数的多少,其财力、贫富情况怎样;要考察一国的地理形势,看是利于自己固守还是利于对方进攻;要考察国家是否拥有真正的能谋善断之士;要推断君臣之间关系如何,君主是否英明,臣子是否贤能;要推断客卿、门客中有多少智识之士;要观测天命祸福,哪一方吉利,哪一方凶险;要考察诸侯间的结盟关系,看是否真能危难相济;要考察民心向背是如何变化的,是否能笼络住民心,百姓爱谁恨谁,民心的变化对谁有利。能够了解到这些,才叫作“量权”,即能够把握天下形势的变化。
揣情的时机,一定要选在人主极端高兴、喜悦的时候,前去见他,极力引导、刺激他尽情吐露自己的欲望。在他吐露欲望的时候,就隐瞒不住其真情实感。或者选在人主十分恐惧、厌恶的时候,去极力引导、刺激他倾吐出厌恶、害怕之事。在他倾吐出这些真心话的时候,其真实情怀就难以隐瞒。人的情感欲望必定是在其情感发生极端变化的时候不自觉地表露出来的。若碰到那种在情感发生极端变化时也不表露出真情实感的人,就暂且撇开不再与他深谈,而转向去询问他所亲近的人,了解其意图所在。内心情感发生剧烈变化,一般会通过人的外在形貌表现出来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依据对方外在表现的变化去揣测他内在隐藏着的真情实意,这就叫作探测人的内心深处从而揣度人的情志。
所以说,那些筹措国家大事的人,应当详尽地审察形势,掌握信息;而那些游说君主的人,则应当注重周详地揣度君主的心志欲望,了解君主的心性品行。可以说,决策措施的筹划也好,君主真情的探测也好,都是用的这种揣情术。谋士们可能富贵,也可能贫贱;可能受尊敬,也可能被轻视;可能获得利益,也可能遭到损害;可能成全他人,也可能败坏他人,其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这种揣情术。因此,即便有古代贤王的治世经验,有圣智之士的周密策划,如果不用揣情之术,揣度不到实情,便不能真正探求出这些经验中隐藏着的无穷奥秘。可见,揣情术真是谋略的根本,是游说的法则!常常是这样的,某些重大变故就要在某个人身上发生了,但这个人并不能预先测知。在事情发生前便能测知到将要发生的事件进程,这是最难办到的。所以说,揣情术的精髓是最难掌握的,我们必须学会从对方的言辞中窥探其决策和谋划。即便是蚊子的飞动和虫子的蠕动,无不藏有利害关系,都是趋利避害的有目的的行为。能在变化中握有主动权的人,都善于把握事物初起时的幽微态势并拨动之。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揣情术,且要善于修饰言辞,使之富有文采、条理通顺、有煽动性,然后再采取有目的的行动进行游说。
以史为鉴
李林甫口蜜腹剑逐忠良
所谓“测深揣情”,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间谍战术,韩非子在《八妃》一文中称之为“在旁”的奸术。什么叫做“在旁”呢?也就是指那些专门供君主取乐的滑稽演员和侏儒、君主身旁的亲信和侍从,君主还没有下命令他们就连连应承,君主还没派遣他们就唯唯诺诺,君主的意图还没表达出来他们就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以预先揣测到君主的心思。这些人与君主一起进退,与君主同应同时,同一腔调、同一步调行事,以改变君主的心意。做人臣的对在宫廷里服侍的近臣奉上金银玉器,珍贵玩物,又在宫廷外帮他们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以此让他们去影响君王,这就叫做“在旁”。这无疑是从君王身边的人中探得真情的一种权术。或许当初鬼谷子并无此歹意,但后世的阴谋家们却将这种奸诈的权术玩得得心应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之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玄宗时那位史称“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位颇会“测深揣情”、“巧伺上意”的阴谋家。
李林甫本是唐高祖的堂弟长平王叔良的曾孙,因其善音律,初为负责宫廷宿卫、仪仗的低级官吏,后靠着一套曲意逢迎的本领,爬上了宰相的高位。当了宰相后,他在与人接触中总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使人以为他是一位忠臣。实际上,他却满肚子坏水,随时可能暗箭伤人。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描写的:“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威望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谄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由于李林甫善于讨好在玄宗跟前服侍的宦官和后宫里的妃子,得以掌握玄宗的一举一动,因此,每次上朝奏事,都十分符合玄宗的意图,故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不久,李林甫也得以由吏部侍郎升为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唐玄宗还想任命李林甫为宰相,为此还专门征求过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才能卓著,为官清正,他明确表示反对,因而得罪了李林甫。这时唐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因政绩卓著,国家繁盛,便渐渐懈怠下来,生活上也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李林甫善于窥测唐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张九龄因为个性耿直,遇到事情,只要是认为不对,就要向唐玄宗争论,所以并不为唐玄宗所欢迎,何况还有李林甫的蓄意陷害中伤呢?
当时玄宗的武惠妃爱倾后宫,所生寿王、盛王特别受宠爱,而太子瑛被疏远了。李林甫遂在玄宗面前诬告太子等有怨言,并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玄宗大怒,欲废掉太子,与张九龄商量。张九龄认为,太子乃国本,生长于宫中,受陛下的亲教,并没有过失,皇上不能因自己的喜怒而废掉他。玄宗听后,大为不悦。李林甫当时在场一言未发,后来却在玄宗宠爱的宦官面前挑拨道:“皇家之事,何须与别人商量?”言外之意,是说张九龄太专断。李林甫自己又趁机在玄宗面前说了一大堆张九龄的坏话。
公元736年,玄宗欲晋升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张九龄上奏说:“边将训练兵马,储蓄军实,这是分内的工作,陛下奖赏他是应该的,而欲赐以食邑,那就不合适了。”玄宗听罢默然,李林甫当时也未发言,退朝后却把此话告诉了牛仙客。第二天,牛仙客面见玄宗,流泪放弃官爵。玄宗仍想加封牛仙客,张九龄据理力争。玄宗非常生气地说:“任何事情总是由你决定吗?”张九龄回答,这是自己的分内事,而且牛仙客本是小吏出身,目不识丁而提擢为宰相,是不合适的。李林甫后来暗中向玄宗进言说:“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张九龄不过是一个文官,拘泥古义,不识大体,成不了大器。”玄宗因此对张九龄更加心存芥蒂了。
张九龄与中书侍郎严挺关系密切,严挺的前妻离婚后又嫁蔚州刺史王元琰。恰好王元琰被指控有罪,玄宗命严挺等究查,严挺免了王元琰之罪。玄宗认为严挺与王元琰有私情,张九龄则认为严王二人无私情。玄宗把以前的事与此事联系起来,认为张九龄结党,最后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
李林甫口蜜腹剑,望风希指,揣度到皇帝的喜怒,不放过每一次陷害张九龄的时机,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代替张九龄出任中书令。这可以说是精于“揣”术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给当权者在知人善用方面敲响了警钟。
刘伯温巧言解梦免杀戮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好不容易得了天下之后,却由于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道理,经常为之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的皇位旦夕之间便成泡影。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里,许多俘虏被捆绑得牢牢实实的,排成一队队挤向又矮又小的牢房。他们愤怒的目光死死盯着朱元璋,把他看得毛骨悚然,一下子就从梦中惊醒了,吓得满头大汗。这之后,他心里就疙疙瘩瘩的,总觉得那些愤怒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自己,尤其担心会有人谋反。第二天,朱元璋就下旨,命令监狱主管把牢里的俘虏全给杀了。
军师刘伯温闻讯后大吃一惊,担心朱元璋如此滥杀无辜,定会引来怨恨,导致民心尽失。因此他急忙赶来,小心试探着问道:“皇上突然大开杀戒,不知究竟为了何事?”
朱元璋心有余悸,便将昨晚的梦境讲与刘伯温听,最后说道:“俗话说‘梦反为吉,梦正为凶’,那小牢房不正表示我的土地将越来越小,而俘虏往里面挤,不正表示他们都要跑掉了吗?显然他们一直对我心怀敌意,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们,以绝后患。”
刘伯温一听,原来是因为这样一个梦才引发了皇上的杀人之心,自己先前的忧虑便一扫而空了。当然,他也知道打消朱元璋的念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对自己的江山太过紧张了。于是针对皇上的心病,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对策。
他特意显出满脸欣慰之情,对朱元璋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现在我正烦着呢!那些俘虏们的眼睛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何喜之有啊?”朱元璋挥挥手,不耐烦地问道。
“皇上的梦乃大吉大利之梦也!”刘伯温不为所动,仍然毕恭毕敬地回答。
朱元璋听了觉得奇怪:“何以见得?难道我刚才对自己的梦解得没有道理吗?那你再给我解释解释!”
刘伯温巧言解释道:“正因为‘梦正为凶,梦反为吉’,所以那些硬挤入牢房的囚犯,正是安居乐业、对您极力拥护的百姓;那些又窄又小的牢房正预示着您的江山将越来越稳固,而且还会不断地扩大;俘虏们被牢牢实实地押绑,则表示那些还不服从您的民族必将归顺于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个梦实在是太吉利了。皇上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朱元璋听了频频点头,不禁龙颜大悦,马上收回了成命。
刘伯温顺势而谏,抓住的正好是朱元璋于噩梦中惊醒后的恐惧情绪,在那种状态之下,皇帝根本无法掩饰住自己对坐稳江山的恐惧、忧虑之情。所以刘伯温才能正确地揣测到其意,明白了其欲杀俘虏的深层原因。而后对症下药,巧言圆梦,最终使得朱元璋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并高兴地接纳了自己的劝谏,收回了成命,从而凭着一席话轻松化解了一场无妄的杀戮。
商界活用
买纸尿裤是为了谁
我们经常会提到产品或服务与顾客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观念更注重的是供求之间数量的矛盾,而在现代市场消费与营销中,还需顾及到质量上或价值上的矛盾,甚至在很多时候,这后一种矛盾往往成为问题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物品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耐用到耐用与美观并重、同时也兼顾心理感觉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转变,细心揣度市场与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才能在“整体营销”时代立于商场不败之地。
而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使人们对产品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广泛,由此形成了关于产品的广义概念,即:产品是指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所有市场供给品,也就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物品,包括实物、服务、场所、主意、思想、计策等。广义的产品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其一,并非只具有物质实体的才是产品,凡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务或服务也是产品,如运输、储存、安装、修配、设计、通讯、咨询、保险、金融服务等等;
其二,对企业而言,产品不仅是物质实体,还包括随同物品出售所提供的系列服务。也就是说,广义的产品是实体与服务的统一,即:产品=实体+服务。
广义的产品概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产品的有形事物的范围,而深入到了具有交换价值的一切交换中。市场营销的产品就是在广义产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整体。正确把握产品整体的概念,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一则成功揣度、协调产品与心理需求矛盾的案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纸尿裤的发明给现代母亲带来了福音,它给全球的妈妈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纸尿裤在美国上市初期,却迟迟无法打开市场。后来经过调查研究,才发现是“说错话了”。
原来,刚开始时,纸尿裤上市的诉求重点一直是在强调纸尿裤的方便性,指出它可以让妈妈们在照顾小宝宝时更加地轻松愉快。虽然当时的家庭主妇发自内心地欢迎此类产品的出现,但还是有一种罪恶感使得她们犹豫不断,迟迟不敢下手购买。因为她们害怕一旦被婆婆发现,便可能会认为自己奢侈浪费;同时也担心亲朋好友们知道以后,会认为自己是个偷懒的妈妈,未能尽心尽力完成照顾下一代的责任。
基于这些发现,厂商设身处地想方设法消除了这一疑虑。他们转而将诉求的重点摆在了纸尿裤能够带给婴儿们舒爽健康的屁股,以提供给妈妈们一个理直气壮的购买理由。这项“产品利益”的转变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共鸣,纸尿裤市场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且势不可挡,火遍全球。
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这样细心揣度,见人所未见,从而对症下药,运筹帷幄,制胜千里的。
神奇的基因猎手
辞职后不久,托尼?怀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入主惨淡经营多年、濒临倒闭的实验仪器制造企业——帕金艾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