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做人真经
2894100000052

第52章 做人舍得下,做事放得下

孔子羞与季氏同伍,毅然辞去相位离开鲁国。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做人舍得下。2.做事放得下。

据《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为政,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犁曰:“请先尝沮之。”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于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孔子在鲁国做宰相做了三年,本来还可以做下去。这时齐国人害怕鲁国因孔子而强大,就送了三十匹好马、八十个美女给鲁国国君。于是鲁国国君与大臣季桓子二人乐颠颠的,再三去看那美女。

孔子劝阻无效,羞于季桓子同朝,并且羞于再做鲁定公的臣子,毅然辞官,离开鲁国。

孔子中庸之道

1.做人舍得下。

孔子做人舍得下。他本是鲁国大丞相,何等风光。但当继续做丞相有违他的做人原则时,便毅然抛弃了官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别人的熊掌又不如自己的手掌,杨朱说“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即此。

2.做事放得下。

孔子本来要在鲁国做得更大。但世事无尽头,事情永远做不完。与其没完没了,不如砍掉事情的链条。砍掉链条后事情不会断,它还会按自己的规律走,同时人得解放,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