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北宗教论丛1
2894000000003

第3章 论伊斯兰文化的内涵精神和现代价值(1)

◇杨克礼

(一)

世界文化是多地域、多民族、多结构、多元文化形态相互贯通、融会而形成的整合体。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两大形态,二者既区别又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渗透和沟通,汇合成世界历史文化演进的长河。各种宗教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特色。历史上佛教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儒学文化圈的形成,就是这四大思想文化体系相互接触、碰撞、对话、吸纳、兼容并顺应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特定的经济和文化而变迁发展的结果。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人类不断通过社会实践探索,认识自然、人生、社会而长期积淀的思维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绚丽的光彩。任何国家、民族的主体性文化,都是在不断同外来文化对话、交流、撞击、吸纳、融会中增强其内在活力而完善和发展的,并不断更新其结构和理论形态;凡固守杨克礼,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传统、封闭排外的文化形态将会逐渐走向衰落。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东西文化比较》中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世界文化大体可分为西方和东方两大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们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差异所决定的。各种文化传统成为世界不同民族长期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社会运行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而文化传统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以其深刻的内在性和顽强的延续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走向。西方文化以欧美为代表,是一种多元一对立一法制的结构体系;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两大系统为代表,二者虽然特质不同,但同属于一种一元一和谐一伦理的结构体系,即都是异质同构的稳定有序文化系统。东西方文化在冲突、对话和交流中,既坚持自身主体文化传统,又相互选择,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伴随时代的发展,通过不同文化的融会和新的整合,促进各自文化的发展。

展望21世纪,世界将步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中,人类已孕育着一个互为促进、全面发展的伟大文化时代。世界文化将在多元文化并存和互识、互补、互用的格局中出现多向交流、融会和新的整合,走向全球化现代化发展和新的创造目标。东方文化将在新的整合中呈现全面的现代化复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世界文化格局必将改变。正当一些人在欧美风雨的侵袭下哀叹东方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危机、仰慕西方的物质文明时,西方有远见的文化精英们却强烈地意识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弊端,在文化反思中蓦然回首,用独特的目光瞻望从东方射来的古老精神文明的曙光。他们重新审视和评估东方文化的现代意义,将视野、注意力和文化研究的重点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从中寻求东方智慧、道德观念、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和创造的潜能,以达到东西方文化互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虽持有“西方文化中心论”极为偏颇的观点,但他不得不惊叹西方文明正走向衰落,东方文明正走向复兴,并预示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将会崛起称雄于21世纪。尼克松在《抓住时机》一书中说,当今世界上,“穆斯林世界是一种正在探寻其在历史上的独立地位的举足轻重的文明”。国外学术界对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有关成果被分享后,人们借此加深了对伊斯兰文化历史地位的理解。而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丰富遗产却较少了解,对当代伊斯兰世界的认知也是有限。面对世界多样文化发展的挑战,国人应以新的世界文化意识与眼光和开放的心态,了解、分享世界各种文明,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我们这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不能忽视的文明。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的扩大,同伊斯兰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而对其文化的了解,是增强友谊与合作,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必要条件。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对话,在相互交流和比较中,促进东方文化在当代世界文明中独立主体地位的强化和现代重构,并铸造出兼具东西方各种文化精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

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穆斯林共同创造的文化形态,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和科学成就的集中反映,是人民群众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经验理论总结。它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发展和积淀,成为以亚非一些国家为主体,分布在世界上162个国家和地区约10多亿人民所信仰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成为世界穆斯林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伦理道德、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协调一致的稳定整合体。它既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又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精神力量。在中世纪,伊斯兰文化以它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大放光彩。美国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一书中说:“讲阿拉伯语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造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一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做出慷慨贡献的人们。”它以开放性、兼容性、创造性,经过“百年学术翻译运动”,将古代东西方人类文化遗产保存、继承发展并溶为一炉,在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的演进中,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进入近代,从18世纪末期起,西方列强先后侵入伊斯兰世界大部分地区,全面强制推行西方化、殖民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奴役政策,伊斯兰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全面剧烈地冲击,陷入沉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危机。伊斯兰文化步人坚持传统与实现变革的二元思想矛盾和文化抉择中。各国穆斯林和文化精英们经过长期曲折的思想历程,探寻复兴信仰,弘扬传统文化,争取民族独立的途径,再次兴起了以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为主流的文化思潮和宗教社会改革运动。两种不同思潮虽侧重点不同,但共同取向是通过复兴信仰和传统文化来达到民族的振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斯兰国家先后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走向民族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在选择经济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出现了现代主义、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等文化思潮和社会改革运动。后来这些思潮和改革的举措在社会实践中受挫和失利,一些国家又仿效西方模式,转向自由化的经济文化开放政策,从此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渗透和泛滥,与伊斯兰传统文化精神发生激烈冲撞,出现了新的文化危机。他们再一次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中,作出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抉择,而不能一味地全面追随西方。一些精英们以开放的心态提出以伊斯兰传统文化为本体,变革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伊斯兰文化遗产重新审视和发掘它蕴涵的“鲜活精神”和“现实意义”,对伊斯兰的思想和精神给予现代的理解和诠释,并有选择地吸收融会世界现代先进文化,从而激发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创建以伊斯兰文化全面复兴为基点的新文化。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