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本色做人出色做事
2893400000010

第10章 养性修德,德行合一(3)

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尤其是稍微有点成就的时候。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就写到: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同时巴甫洛夫也认为: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人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做人做事一点通有一个形容谦虚的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宽阔。只有空,才能容得下东西,才能容得下别人,才能让别人接近你,而自满,除了你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想想那你年轻人吧,再回忆一下那些先贤们,为人何须恃才傲物,大可和逊致谦,人生的路会更好走。

6、谦让为上,不要狂妄自大

有的人依恃着自己的才能、学识、权力和金钱等等,便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处世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人们习惯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无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语”;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有时候,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只有自己最好。在这种人眼里,他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这种人处世怎么会恰到好处呢?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在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是自毁家门,自断后路,人缘关系很糟。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到曹操,把曹营中勇不可挡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一个个贬得一文不值。他贬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他却一边击鼓一边骂起曹操,然后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是一副狂妄的架子,骂骂咧咧的,最后他被黄祖给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狂鬼。他的个性太张扬了。

同样,《三国演义》里面的另外一个人物——关羽也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

关羽镇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关羽目空一切,骄傲自大,一次次地破坏孙刘联盟。

一次,孙权派诸葛瑾为使,前来索要荆州。刘备已经许诺东吴先交割三郡,诸葛瑾带着刘备的书信来到荆州找关羽交涉,关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之,而且还执剑在手,大声怒斥:“不看军师面上,教你回不得东吴。”这其实是刘备、诸葛亮玩弄的把戏。但关羽却不明就里,不懂扯皮术,致使矛盾激化,走向极端。

还有一次,诸葛瑾奉孙权之命,为孙权之子与关羽之女联姻,并明确提出“两家和好,并力破曹”。此次如果关羽许亲,就可以巩固孙刘联盟;如果不愿许亲,婉言谢绝也就是了。但是关羽却不,非但不许亲还谩骂道:“吾虎女安嫁犬子乎”,不仅如此,又威胁诸葛瑾说:“不看汝弟之面,定斩汝首”,将其逐出。关羽这种骄矜的态度,拒婚、谩骂、侮使,激怒了孙权,孙权下定决心采取武力夺取荆州。

关羽因为狂妄自大,不得善终,败走麦城……关羽的悲剧虽然令人感叹,但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无论自己多么显赫,还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以免因忘乎所以而不得善终。

《三国演义》中还描写了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吕布,吕布是三国中非常厉害的骁将,几乎难逢对手。曾经辕门射戟,吓退袁绍三万精兵。但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忘乎所以,“让胜利冲昏了头脑”。盛名之下的吕布有些得意忘形了,开始目空一切、唯我独尊、骄傲恣肆起来,他经常怒气冲天,颐指气使,好像一切都是他的功劳。最后,他众叛亲离,殒命白门楼。能够夺取天下的,不仅仅是靠勇武,更是谋略、智慧的较量。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怒火自然能运用谋略,取胜的机会也自然提升;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情,那么就只好逞匹夫之勇,胜算的把握就可想而知了。刘邦在项羽要把老父烹煮的恫吓之下,依然面不改色,仅凭这一点,善于斗智的刘邦就能战胜力拔山兮的项羽。而吕布只不过是又一个项羽的化身罢了。

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确实有它的道理。在兵家的说法中,有一条就是骄兵必败,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的经验教训。有时往往由于暂时的胜利,狂饮欢歌,甚至忘记敌军的存在,这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军队,必然会遭到失败。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当他成功夺下了北京后,没有重视雄踞关外的清兵,结果一败涂地,将胜利的果实拱手送给了清兵。

虽然一个人的个性与先天有很大关系,但是人的脾气还是可以控制的。不论你的个性如何,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你都可以积极有效地管理你的脾气。但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情你必须明白,那就是骄者必败。正因为这样,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虚的作风,戒骄戒躁,因为谦卑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得到充实,而骄傲却只能使人的心灵低微和无知。

人的个性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气质或情绪本质,与个人的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同样是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忍受,有的人可能根本无法忍受,或做出异样的行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天生的,与后天的人生经历也有相当的关系,有些人的个性很容易被激怒,而有些人的忍耐力就比较强,能容忍不公的待遇。骄傲自满就是一种最典型的个性气质。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什么,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骄傲。失去什么是我们无法挽回的,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但是人的心态是可以改变的,看看周围,有多少天资聪慧的人都败在了骄傲上。

做人做事一点通一个人的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没有多少人乐意接触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言语不恭的人。不论是庄子、老子,还是孔子,儒道两家都劝人要以谦让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处世,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7、敬人者,人亦敬之

我诈则尔虞,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狂妄别人更狂妄,你骄傲别人更骄傲,你谦虚别人也谦虚,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即使这样,领导和平民,富翁和穷光蛋,教授和文盲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平等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因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他觉得这跟他们现在的状况不一致,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要是我给你一半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在这个笑话中,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利、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专程到华沙的遇难犹太人纪念碑前献花圈。面对冰冷的纪念碑,围观的政要、群众以及众多的新闻记者,勃兰特突然双膝下跪,向这些惨死在二战中的犹太人道歉谢罪。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勃兰特的生平,也许不了解这位德国总理曾经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这一跪。他以行动表达对这些遭受纳粹侵略过的人民的歉意,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这些死难人民的尊重,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低调做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三国时候的刘备本是一个贩夫走卒,但是他尊重人才,不以身份自重,能礼贤下士,结交有才能的人,从而三分天下。刘备的成功与他低调做人,尊重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最能体现这一点。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三次去隆中诸葛亮的家中拜访,前两次连诸葛亮的人都没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去拜访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他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那时,刘备是当朝皇帝的叔叔,身份显赫尊贵。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已,并没有显露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只是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话,刘备就不辞劳苦,三顾顾庐,用十足的敬意,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低调谦和以及对诸葛的尊敬换来了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刘备低调做人,尊敬名士的态度不仅让他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力帮助,同时也帮他获得了大批人才,其中他结交益州名士张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让他拿到了至关重要的川西地理图,为将来蜀中称王、三分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来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是早想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本来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他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爱将赵云接到驿馆,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三天。刘备对张松的盛情把张松感动的不行,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攻取西川,他愿意作为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这两件事情不难看出,刘备为人低调、谦和敬人,因此也获得了诸葛亮、张松等人的敬重,奉他为主,为他流血流汗、鞠躬尽瘁甚至牺牲性命。

做人做事一点通本色做人,谦和敬人者,人亦敬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为人低调,谦和敬人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8、忍小节者成大事

一个人不能事事操心,平分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处世不分轻重主次,必然徒劳无功,弄不好纠缠于小事之上,反而耽误了大事。

北宋吕端善忍小节,被人称为“大事不糊涂”。

吕端聪明好学,成年后风度翩翩,对于琐碎小事毫不在意,心胸豁达,乐善好施。一次吕端奉太祖赵匡胤之命,乘船出使。突然海上狂风大起,巨浪滔天,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一行人十分害怕,吕端不为所动,仍然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当时老臣赵普推荐吕端时,曾对宋太宗说:“吕端不管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挫折,都能够十分冷静地处理政务,是辅佐朝政难得的人才。”

宋太宗听后,便有意提拔吕端做丞相。有的大臣认为吕端“平时没有什么机敏之处”,太宗却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

终于,吕端成为宋太宗的宰相。在处理军政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果敢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淳化五年,归顺宋朝的李继迁叛乱,宋军在与叛军的作战中,捉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单独召见参知政事寇准,决定杀掉李母。吕端预料太宗一定会处死李母,等到寇准退朝后,便巧妙地询问寇准:“皇上告诫你不要把你们计议的事告诉我吧?”寇准显出为难的神色。吕端见寇准没有把话封死,接下说道:“我是一朝宰相,如果是边关琐碎小事,我不必知道,如果是国家大事,你可不能隐瞒我啊。”

吕端、寇准都是明大义、知轻重的人,所以吕端才敢公开地向寇准询问他与皇帝议事的内容。寇准听懂了吕端的话中之意,便将太宗的意思如实告诉了吕端。吕端听后急忙上殿奏太宗说:“陛下,楚霸王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扬言要杀死他的父亲。刘邦为了成大事,根本不理他,何况是李继迁这样卑鄙的叛贼呢?如果杀掉李母,只会使叛军更加坚定了他们叛乱的决心。”

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便问吕端应该如何处置李母。吕端富有远见地回答:“不如把李母放置在延州城,好好地服侍她,即使不能很快招降叛贼,也可以引起他良心上的不安;而李母的性命仍然控制在我们手中,这不是更好吗?”吕端一席话,说得太宗点头称赞:“没有吕爱卿,险些坏了大事。”

吕端巧妙运用攻心战术,避免事态扩大,李继迁最终又归顺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