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2888900000009

第9章 安史之乱:一场帝国的血色浪漫3

【花舞霓裳惑君王】

华清池里的出水芙蓉,沉香亭前的凝露牡丹,长生殿上的舞动魅影……芳魂消弭的一瞬,她是在痛惜过往的荣华,还是遗憾自己没来得及去真正的爱呢?

杨贵妃不是武则天的粉丝,也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唐红颜里的任何一种类型。她无意江山社稷,无意争权夺利。我一直在想,在这个叫做杨玉环的女人心中,什么才是她最看重的东西。是爱情吗?千百年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极尽渲染,而且这其中还有大诗人李白与唐、杨二人的话题,更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不少色彩。白居易还专门为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写了长诗《长恨歌》。

可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一面千方百计猎取美色,肆意摧残,以饱私欲。一面又假惺惺地打出一种卫道者的招牌,把受其摧残遭受不幸的女子归为“红颜薄命”之类;又把自己因贪色而误政、误国的罪过归咎于“美人祸水”之系列。久而久之,就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唐玄宗作为唐朝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很风流的皇帝。也许是应了“自古帝王皆好色”之说吧,唐玄宗妻妾成群,在所有的女人当中,玄宗独宠武惠妃,怎奈红颜薄命,武惠妃中途病逝,使得唐玄宗伤感不已。后经高力士和太真公主的撮合,唐玄宗又瞄准了儿媳杨玉环。杨玉环初嫁寿王李瑁,李惠是唐玄宗与武惠妃所生的儿子,子随母贵,因此寿王也深得玄宗的喜爱。

杨玉环嫁入寿王府一年,夫妻便随唐玄宗与武惠妃一行回到了长安,居住在寿王宅邸。最初的婚姻是甜蜜的。寿王非常宠爱这个年轻美丽的妻子,二人常常相拥在花园漫步,或并肩携手外出游玩。玉环喜爱乐舞,寿王便专门请王府中的著名乐工教习。这对年轻人朝则同出,夕则同寝,沉浸在浪漫的爱情世界中。杨玉环的风姿与温婉不但赢得了寿王的百般欢宠,也得到了婆母武惠妃的格外关照。她常常被召入内苑与婆母做伴,时而受赠许多珍宝玉玩。武惠妃当时有中宫皇后之实,有她的庇护,虽然宫中皇储斗争十分尖锐,玉环与寿王却依然能沐浴在安适悠闲的小家庭生活中,既不愿去参与储君权位的争夺,也不愿过多的干涉宫廷政治,或许两人也曾密誓白头偕老、生死相携吧!

不幸的是,武惠王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暴病身亡。这使得唐玄宗伤感不已,他感到极度空虚,经高力主的提醒,他想起了儿媳杨玉环。

高力士最初留意杨玉环的许多地方都与逝去的武惠妃颇为相似。待说与唐玄宗后,玄宗也渐渐想起几次相见的情景,杨玉环这个姿色冠绝当代的儿媳,曾经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像。当初,杨玉环被册立为王妃时,玄宗以父皇的身份接受过小两口的叩拜,玄宗曾在婚诏中称赞她“含章秀出”。开元二十五年十月,玄宗与武惠妃率皇族驾幸骊山温泉,杨玉环恰好独自骑马出游,玄宗在高台看见,便如她入暖阁共同进餐。这次小范围的觐见,似乎隐隐在玄宗心底留下点什么。是惆帐?是遗憾?或者是其他?那就难以描述了!总之,玉环在玄宗心中印象不菲,只是当时武惠妃恃宠在侧,使他无心他顾。至于在另外社交场合的见面则不可枚举,杨玉环的姿容仪态、风度举止都深深地烙在李隆基的心上,因此,一经高力士提出要杨玉环入宫,李隆基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就复活了。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照例到骊山温泉宫行幸。第二天上午,玄宗便派御妹玉真公主前往寿王府邸,诏令寿王妃杨玉环前往骊山侍驾。毫无疑问,这道诏令意味着寿王夫妇爱情生涯的结束。自古君命难违,李瑁与杨玉环都十分清楚。自从武惠妃死后,寿王就被父皇逐渐冷落,这次诏令自己妻子前去侍驾,显然是要公开将玉环夺走。夫妻五年恩爱一场,眼见妻离子散,自己却丝毫不敢违逆,如果抗旨不从,只能招惹杀身之祸。想到这些,寿王忍不住抱住玉环放声大哭。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寿王一筹莫展,或许这就是夫妻两人最后一次相拥相握,从此,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亲相爱。杨玉环辞别寿王,随玉真公主来到华清宫。这一次,她陪侍李隆基度过了18个夜晚。李隆基内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兴高彩烈地对高力士说:“朕得玉环,如获至宝,实是平生第一快事。”此次骊山相会,对于22岁的杨玉环和56岁的李隆基来说,各自的生活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大唐王朝开始上演一暮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那凄惨的悲剧结局,更为李杨之恋画上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句号。

在唐朝,也许李氏是胡人血统的缘故,父子兄弟争妃的事情不乏其例。威名显赫的唐太宗李世民夺取江山后,曾纳弟弟齐王元吉的妃子杨氏为侍妾。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一代,则又要出现父夺子媳的闹剧。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曾有子纳父妻、弟纳兄妇的习俗,唐朝虽然民风开化,但传统的封建礼教还是束缚人们的头脑,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违背事关重大的伦理纲常,唐玄宗的举动颇有“乱伦”之嫌,他既要达到目地,又要遮人耳目,便不敢堂而皇之地将杨玉环迎入宫中,公开册立为妃。于是,他采取了一个迂回的办法。

当初,玄宗近九岁时,其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地杀死于神都(洛阳_)内宫。玄宗即位后,将生母奉为皇太后,并把每年正月初二定为太后忌日辰,例行悼念。如今,玄宗为使杨玉环尽早脱离寿王府,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便让她自度为女道士,去为察太后荐福。同时,赐其道号为“太真”,移入“太真殿”内居住。太真殿位于大明宫中,通过一条往来十分方便。杨玉环名为“太真道士”实际上已经是李隆基朝夕不离的妃子了。杨玉环入宫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赢得异乎常人的宠幸,史称“礼遇如惠妃”,“礼数实同皇后”。她不必整日一身“女宫”打扮,而是像普通嫔妃一样穿红披绿,尽兴梳妆,宫中人都称她为“娘子”,凡事无不毕恭毕敬。玄宗更是日夜围着她转,其地位上升之快,就连以往的武惠妃也无法相比。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最初是受其容貌的吸引。杨玉环正值青春年华,更兼天生丽质,体态丰韵,举止娴雅,雍容华贵。确如白居易《长恨歌》所描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隆基一生也喜女色,尤其到了老年以后,精神更加空虚,一直渴望有一个像武惠妃一样才色俱佳的女子陪伴左右。杨玉环既有年轻的姣美,又有少妇的妖娆。她没有后宫嫔妃那种死气沉沉、故作妖媚的脂粉味道,其柔媚中透着纯真、直率、泼辣甚至放纵。她言行举止不甚循规蹈矩,时而表现出平民女子的野性,这恰恰足以给李隆基濒于死寂的心以强烈刺激。他像一个被重新点燃青春之火的年轻人一样,开始陷入一种近乎疯狂与痴迷的恋爱之中。据说,他在骊山温泉初次召幸杨玉环后,当夜便赠予金钗钿盒,以为定情信物,以着磨金步摇,亲自为杨玉环戴上,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杨玉环除了有出众的容貌,还有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是一位“善歌舞,通音律”的女子。这适可与多才多艺的玄宗相匹,结为艺术知音。唐玄宗的音乐才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他的父亲唐睿宗以喜音律而著名。玄宗自小在深宫中与乐工为伴,长大后“万知音律”。在作曲方面,他可以即事谱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比一般的乐工还要技高一筹。他会弹奏多种乐器,尤其精通羯鼓。羯鼓本是从西域传入中原,鼓声雄健,能给许多乐种伴奏。玄宗曾多次在宫廷宴会或小范围的欢娱场合亲自击鼓尽欢,成为当时宫廷音乐界的一大盛景。唐玄宗曾经研习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加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唐玄宗将此曲交给杨玉环,命她依韵而舞。

杨贵妃在杨国忠的升迁之路上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也不清楚。史料显示,杨贵妃本人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从不过问政事,但她客观上还是助长了杨国忠为首的腐朽官僚集团势力的兴起。为了巩固自己在内宜的专宠地位,她需要借助外成势力的大力支持,杨国忠的发迹恰恰具备了这一条件,成为她政治上的靠山。他们是互为靠山的。杨国忠的权势越大,这种关系就越显重要。唐玄宗前半生对外戚的宠遇是很有分寸的,通常只授予闲职、散官,开元初对王皇后家属,开元中对武惠妃家属,都不委以重任。因为他深知外成专权的危害,这股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连君王都难以控制他们,最终祸国殃民。但对杨氏外戚一族,唐玄宗却是过于纵容,可见其晚年是何等的昏庸、糊涂。就算唐玄宗是出手牵制李林甫专权和控制朝臣的目的,也应该把握好尺度和火候。但实际上他却没有。

杨国忠能发迹,还有一个人起了很大作用,这人就是宦官高力土。他为了讨好杨贵妃,处处帮杨氏一族的忙。因为朝廷内有李林甫,外有安禄山,杨氏一门要在朝中站稳脚跟,非得有人撑起门户不可。杨铦、杨錡皆庸碌之辈,难当重任,只有杨国忠胸有成府,心狠手辣,善于玩弄权术。高力士看准这一点,就极力扶植杨国忠,使杨国忠不断得到升官掌权的机会。从开元到天宝,选择宰相一级的高官,唐玄宗大多听取高力士的意见,李林甫、韦坚、安禄山、高仙芝等,全都得到过高力士的帮助。有了高力土的鼎力相助,杨国忠如虎添翼。杨国忠固然是靠杨贵妃的关系而发迹的,在某些时候,杨贵妃也可能会替这位族兄讲几句好话,在客观上起重要作用,但她本人并没有什么野心。杨国忠在政治舞台上的所做所为,基本上与杨贵妃关系不大。

杨国忠与杨贵妃之间,相处得颇为平淡。他们小时候并不相识,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俩人才有机会相见。杨贵妃住在深宫,与宰相、大臣们接触的机会很少,即使杨国忠也不例外。根据史料记载,十余年间,杨贵妃在政治上支持过标国忠的次数,仅有二次。杨贵妃虽然聪明机智,但在政治上却不会玩弄权术,正如酷吏吉温所说:“见识谋虑部不深。”天宝弊政,没有一条是出自她的主张,她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影响杨国忠施政。反倒是虢国夫人在政治舞台上起了很大作用。她扮演了勾通内宫与外朝的角色。对杨国忠平步青云和备受宠信产生了重要影响。杨国忠从虢国夫人那里获悉深宫秘密,揣摩玄宗好恶,然后采取相应对策,按照玄宗的心思办事,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唐玄宗一直被蒙蔽,还认为杨国忠真的有才。在《杨国忠右相制》中,夸奖他“纯粹精明,悬解虚受”,希望他能“弥纶经济,同致雍熙”。在追赠其父杨珣为郑国公,其母为郑国夫人时,玄宗又称:“你们生了个很有才能的儿子,成了朕的好帮手。”作为最高统治者,唐玄宗重用杨国忠,希望利用杨国忠在经济方面的才能来维护大庸太平盛世的局面。善于钻营的杨国忠。青云直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