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2888900000011

第11章 抱元守一的混世原则2

忠臣非弄臣

基于这种准确地判断,高力士开始把目光对准了那些李姓的贵族、王子。垂珙三年(687年)李隆基被封楚王。长寿二年(693年)又改封临淄郡王,历官右卫郎将、尚辇奉御。高力士看出这个小李王子将来必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物,于是全力奉迎,倾心附攀。

武则天死后,大唐顺利“复国”,乱七八糟的政事一股脑摆在了新皇帝中宗面前。然而此时已经五十岁的李显实在是一个糊里糊涂的窝囊废,完全没有其老娘武则天的手段。登基之后没多久,帝国的大权便再次旁落到了另一个女人——韦皇后的手里。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元月,韦氏和安乐公主指使下人,将毒药放进李显喜欢吃的馅饼里,致使李显中毒身亡。

正在韦氏集团谋划杀害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的时候,一直静观事变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抢先发动兵变,率领万骑兵从玄武门攻进皇宫,把韦氏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睿宗登基之后,李隆基论功行赏,奏请皇帝任命高力士隶属内坊,在左右侍奉,并授以朝散大夫,内给事。自此,高力士开始逐渐走上了帝国政治的大舞台。

李隆基的“玄武门政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埋下了一条祸根,这个祸根就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李旦退位,皇帝宝座禅位给了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李隆基的提前即位,对于太平公主而言,不异于提前敲响了丧钟,两个人的决战也变得迫在眉睫。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月,太平公主按捺不住心中的杀意,决定立刻动手。收到密报之后,他立即与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及高力士紧急磋商,决定先发制人。按照定好的计策,高力士和王毛仲率三百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诛杀了参与政变的太平公主党羽常元楷、李慈、肖至忠等人。太平公主本人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仓皇出逃,结果刚刚跑了三天,就被高力士和王毛仲捕获,押回宫中。她的皇帝侄儿赐来三尺白绫,命她上吊自尽。

太平公主集团的覆灭,代表着唐朝前期政治乱象的全面结束,李隆基消除了身边的隐患之后,大唐帝国也正式走上了一个平稳中兴的道路。公元713年,唐玄宗封赏群臣,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至此,大唐帝国开启了黄金时代的大幕。而此时,高力士也不再是那个当年被赶出宫去的小杂役了,从政变中成长起来的他已是三品大员,因功擢授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正式走上了帝国政治的最前台。

军事政变的历练让高力士明白了政治的残酷,帝王的充分信任则让他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小的时候,高力士也曾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帝国的肱骨之臣,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家庭的变迁却让他一度失去了这种建功立业的可能,如今一切美梦都已实现,高力士的心里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权利、正直,这原本相辅相成的东西如今已经成了天平两端的砝码。高力士明白,自己必须小心翼翼才能不负少年时的梦想。内心的正义感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不能当一个误国的坏人!而作为一个宦官,他也很清楚,自己第一要干好的事情就是当一个尽职负责的传声筒。 开元十年(772年),管理朔方地区的使官王睃为了邀功朝廷,竟然诛杀了本已归服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引起当地九姓少数民族的骚乱。李隆基知道后派老臣张说持节前往,召见当地土著首领,好言慰安。张说到了朔方之后,立刻会见了少数民族领袖,并与其达成了充分的谅解,朔方九姓也渐渐安定下来。

然而虽然此行立下了大功,但在朝中张说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评价。究其原因自然是有人从中作梗。原来,在长安时张说就和权臣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关系不睦。他刚到朔方没多久李林甫和宇文融就联名上书弹劾说:“张说招引术士僧侣,刺探国家机密,又暗中与朔方九姓勾结,图谋不轨”。这份奏章写得煞有介事,内容危言耸听。玄宗见奏后勃然大怒,急派高力士去察看实情,以便处理。高力士接到圣旨之后,立刻启程前往朔方调查。在这里,他所看到和李林甫等人所说的完全相反。面对这种情形,他立刻明白了其中奥妙。

然而,面对李林甫这样的权臣,高力士并没有选择明哲保身。回到长安后,他马上向唐玄宗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对李隆基说:“张说蓬头垢面,睡在破席上,用瓦器盛着粗饭淡茶,惶惶终日,正在悔过,等待惩罚!那有一点造反的迹象?”玄宗听完高力士的汇报之后,虽然还没有明白事情的真相,但怒气也渐渐的消了许多。高力士见机又进言说:“张说一向忠于国家,在平定太平公主叛乱时又立有功劳,望陛下三思”。玄宗听完高力士的话,沉思良久,最后终于从宽处理了张说。处理完朔方的民族纠纷之后,张说回到了长安。然而此人秉性耿直,并没有因这次事件而多加提防,反而与宇文融、李林甫的关系更加恶化。

开元十四年(726年),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又上书弹劾已官居中书令的张说,说他引术士占卜、贪赃受贿。玄宗接到奏折后命令宰相源乾曜等人审讯。源乾曜审讯了两天之后,玄宗觉得心里不大踏实,于是又派高力士去看望张说。高力士知道这次事情又是奸臣诬陷,因此到牢里转了一圈之后,回来立刻上奏曰:“说坐于草上,于瓦器中食,蓬首垢面,自罚忧俱之甚。”

听完这番描述,原本就很念旧的李隆基顿觉心中不安。高力士见皇帝有了怜悯之意,马上又感慨道:“张说少年时曾经也是陛下的陪读,而且朔方民乱,张说平定有功啊!”这句话虽然看似随口一句,但其实却有着双重功效,一是提醒皇帝别忘了往日的情谊,而是把张说的功劳又晒了一边。李隆基听完这番话之后再不思量,立刻拿定了主意,将张说无罪释放。

事实上,从力保张说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力士的本性是非常善良的,而且所作所为堪称“正义”二字。虽然在过程中也少不了要动一些心思计谋,但其出发点却都是好的,从这一点来讲,高力士不光很好的起到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同时也为唐玄宗擦亮了眼睛。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高力士随玄宗谒拜桥陵和昭陵。在太宗昭陵寝宫,高力士发现一个小梳妆箱,内有一个柞木梳,一个黑角篦和一把草根刷子。看着这些太宗留下的简朴家什,又想到如今皇宫里的锦衣玉食、铺张浪费,高力士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叹曰:“先帝首建义旗,新正皇极十有余载,方致升平,随身服用,惟留此物,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回到皇宫之后,高力士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把此事上奏,同时又把这个梳妆箱献给了玄宗。拿着太宗的遗物,李隆基一样百感交集,虽然他知道高力士此举颇有讽谏的意味,但是面对着梳妆箱他还是肃然起敬,感叹道:“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以喻此,曾何足言!”